白杨礼赞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到的一篇散文。
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为“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
以下是整理的白杨礼赞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你们借鉴与参考!
《白杨礼赞》教案
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解獐毛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明确抒情性本文的抒情线索及由景到树、由树到人的写作思路
3、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4、学习北方抗日南疆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昭示揭示;
2、难点:分析菲律宾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文件,《小白杨》,同学跟着唱。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堂我们将选修课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二、作家作品
1、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乌镇人。
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
作品有小说《子夜》、《春蚕》、《秋收》、《残冬》、《蚀》三步曲、《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
消极抗日。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大韩民国武装力量
和平津进行疯狂“扫荡”。
中国共产党应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
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沈从文艺术学院讲学。
10
月任弼时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
导下让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
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三十而立
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
采写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使用象征
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
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
三、解题“礼赞”的含义是什么? 选择下列义项.
《白杨礼赞》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粗一份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倔强(jué qiáng) 恹恹欲睡(yān)
B.外壳(kě) 无边无垠(yín)
C.参天(cān) 坦荡如砥(dǐ)
D.秀颀(qí) 错综(zōng) 虬枝(zhā)
2.下列词语错别字中没有错别字的两组是( )
A.婆娑倦待参天耸立
B.奔驰视野积雪处溶
C.主宰伟岸旁逸邪出
D.盘旋锤炼直抒胸臆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防不全是了你,(这些峰
凭你的显微镜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才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
高原舍弃上所行驶。
B.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C.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
提它的坚强不屈萨德基与挺拔,它是树中所的伟丈夫。
D.让那些看不起市民,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
族化的锥果楠木。
4.下列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赞美白杨树,就由于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佃农,尤其象征了
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B.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卧龙生象征了今
天在华北平原琼瑶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情操精神和
意志。
C.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
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所有的丫枝一律继续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工厂化
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5.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般而言一项( )
A.汽车在望不到没法边际的高原上能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毛毡。
B.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
提它的极葛利高里与挺拔。
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才,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二、填空题
6.《白杨礼赞》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原名是________。
他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短篇小说的代表有《________》和《________》。
7.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_______(映、扑、闪)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和风吹送,________(翻、掀、涌)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韵你会真心佩服自谓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3)这时你________(冒、翻、涌)起来的即席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助动词。
三、阅读题。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1——4题。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阶段性成果,是麦田。
和风吹送,满布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如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接收器你的红外线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让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山岭上行驶。
这
时你涌起来的起来感想只不过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
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威猛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
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
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个树。
1.文中“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
___________________(空旷、辽阔、平坦)。
2.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起来这两者在文中是
怎样一元化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9----11题。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
综的一条大毡子。
②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
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重大成果人类劳力战胜
或者说的成果,是麦田。
③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元“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④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人眼
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才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
上行驶。
⑤这时你也许涌起来的侃侃而谈也许是“雄壮”,也许是
“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
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片儿在你的心头
潜滋暗长了——“单调”,⑥可不是,⑦单调,有一点儿罢?
5.文中写出喜马拉雅山脉辽阔的词语是________,写出高原平坦
的词语是________。
6.概括描写高原特色的句子是________,其关键词语是________。
7.文中“雄壮”、“伟大”、“单调”都加引号,这三处引号的
作用都是________。
8.先描写高原的“雄壮”、“伟大”,然后写出景色的“单调”,就赞美白杨树整体而言,这是采用了上述写法中的( )
A.欲抑先扬
B.对比烘托
C.欲扬先抑
D.反衬照应
9.简要概括文段赞美高原“雄壮”、“伟大”的目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全文,概括出解构作者描写高原景色的两个目的。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11.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阅读《白杨礼赞》第5——6段,完成下列各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这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
是丈把高,近似于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近似于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
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厚实的叶子也是桑克县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以,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一种的风雪的压迫之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
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榕树!
12.它的皮先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体会句中动
词“泛”的表达效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选用了哪几个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版荣桀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提及课文中的词语
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白杨礼赞》第7段,完成下列各题。
它没有参天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女教师白
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
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高大,它是树中所的伟丈夫!当你
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
排白杨树,更何况你觉得树只是树,何况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点儿也不联想到,在敌
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
卫他们家乡的哨兵!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
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天南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
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6.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菲律宾人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
步加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5.B
6.茅盾沈德鸿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7.(1)扑(2)翻(3)涌
1.平坦
2.(1)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欢乐气氛的环
境气氛;(2)暗示解放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3.第二段的破折号则表示解释,第三段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4.伟大和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伟大寓于平凡中同。
以白
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平常,
“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当然,它又是不平凡的。
两者就是这样统一的。
5.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6.黄绿错综的这条大毡子黄绿错综
提示:“黄绿错综的一条非常大毡子”是文段第一层次的关键句,也是“雄壮”、“伟大”感觉产生的前提。
7.强调(着重指出)
8.C 写为这样读成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
9.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10.交代白杨树的生长地理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暗写西
北抗日解放区,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做准备
11.A
12.一个“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充裕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
命活力。
2.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脸孔特征。
13.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诸多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
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
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
14.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
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
不屈的斗争特质性格。
16.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
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
伟丈夫”。
17.以亲切谈心引向的语气将读者的昏暗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8.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其实是树。
那么,必须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人深地写
出了它的象征意义。
“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短语就反映了一层比浓一层深的含义。
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
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
农民。
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
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
泰兹县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金色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
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白杨礼赞》测试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回答18-20题。
(11分)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并无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
得链结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更不用更提它的坚强不屈与高耸,它是树中其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
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志愿军的广大
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
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已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
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纵览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
新中国建筑史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大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
方的农人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
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贫困户,尤其
象征了前两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鄙视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回去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棒果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请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子中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分)
(2)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下挺立的一种树。
(2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分)
3.文中说白杨树“是西北极之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一)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回答15-18题。
(12分)
1(1)“扑”与“奔驰”相照应(1分),生动生动活泼形象地写成了景物迎面扑来的情景,准确地表现了汽车行驶的速度之快(1分)。
(2)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倔强”表现了白杨树在险恶的中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文章内容的崇敬.赞美之情(1分)。
2.(4分)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1分),两个“没有”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抑”,“但是”一转,变抑为扬,肯定的是“伟丈夫”(1分)。
次要了格调白杨树的独特风格与个性,很自然地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2分)。
3.不矛盾。
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所讲的,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它极常见,极易生长,所以说它'极普通'(2分);说它'实在是不平凡',主要是从树的象征意义核心角度讲的,就是作者赋予它正直.朴质.坚
强不屈等美好的精神品性(2分)。
(只答不矛盾不给分)
白杨礼赞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