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大港油田自来屯地区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大港油田自来屯地区的应用
摘要:自来屯油田是大港油田的主力油区,但由于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影响,近几年无论自来屯开发区的开发还是滚动评价研究都未获得大的突破,但是该区勘探潜力大,具有一定的储量规模。
本文通过利用2009年出站的新三维资料为基础,以钻井、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充分运用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一体化数据管理的优势进行精细构造解释,进而进行地质综合研究,优选有利目标进行部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来屯地区地震处理精细解释构造分析
一、地质概况
自来屯构造是位于黄骅坳陷南部孔店凸起带中部的枣园油田东北端的一个含油构造,目前已发现的含油层位有上第三系馆陶组,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段下部、沙三段,孔店组孔一段、孔二段及中生界共六套含油层系,其中主力油层为孔一段的枣Ⅲ、枣Ⅳ、枣Ⅴ油组及孔22、孔21油组,下第三系孔店组一段为主要的含油层系效果最好的区块之一,但由于受李天木大断层影响及受地震资料品质的限制,构造复杂。
二、三维地震品质分析
本次构造解释使用了2009年新采集处理的自来屯三维偏移成果资料。
地震解释目的层段是下第三系地层,地震反射时间是从 1.2~2.5s,新资料为正极性剖面,主频明显降低,浅层(1500-1650ms)新资料主频在20hz左右,而老资料主频在35Hz;(1750-1900ms)新资料主频在18hz左右,而老资料主频在20Hz 左右;中深层(2300-2500)新资料主频在15hz左右,而老资料主频在20Hz左右,从上到下分辨率下降明显(图3-1-1),新资料相对于老资料而言,虽然分辨率下降,但信噪比和能量方面有很大提高,况且新资料剖面上断点较干脆,断面较老资料清晰,可以使用。
1.层位标定
地震反射层位标定是地震资料应用的基础,是连接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有效方法。
它是构造解释的基础。
合成记录标定是利用声波和密度资料进行正演,在过井的地震剖面上标定出地下地层对应的地震反射。
直观地把反射波组与地层的岩性、阻抗(速度)联系到一起。
实际上层位标定就是确定各层系及砂层组与地震反射同向轴的对应关系,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正演地震资料波组反射特征,理解地震资剖面上地震同向轴产生的原因、同向轴代表的岩性信息,提取井上储层、泥岩夹隔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以此特征作为构造特征分析和储层横向发育规律的预测依据。
同一地层在不同极性、不同频率的地震剖面上具有不同反射特征,因此,首
先要进行地震剖面极性的判别和频率的分析。
由于地震资料在野外采集、室内处理过程中选择参数不同,最终处理出站的地震资料可能是正极性或负极性剖面。
同一反射界面在不同极性剖面上具有不同反射特征。
例如一个由低速到高速反射界面在负极性剖面上,表现为双峰反射,而在正极性剖面上则表现为单峰反射。
在层位标定之前首先要进行剖面极性判别。
我们用以下两种方法确定自来屯新三维地震剖面的极性:a、区域性相对孤立的强反射地层界面波形分析b、利用合成地震记录确定地震剖面的极性,利用以上两种方法综合确定新三维地震资料为正极性剖面。
一般采用声波合成记录进行标定,但是由于声波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很难作到一一对应,因此在进行层位标定时需要对合成记录进行漂移,这样会产生人为误差。
而采用与目的层接近的标志层标定,可以提高合成记录标定的精度。
该区前面地层描述里提过,有很明显的几套岩性组合及不整合面可以做参考。
馆陶底有一套高速底砾岩与沙一低速泥岩有很明显的界面。
沙一底有一套高速生物灰岩与沙三的低速泥岩有强反射界面。
局部在李天木断层附近沙三火成岩比较发育,火成岩的速度在该区是最高的,与周围围岩可以形成最大正反射系数。
2.精细构造解释
根据多井联合标定结果,在人机联作新版本的地震解释平台上对每个目的层进行精细解释。
为了提高本区的解释精度,主要采用了放大剖面以及反射相位突变等方法解释小断层,应用三维可视化和相干数据体等技术对断层进行合理组合,最终达到构造解释落实可靠。
3.地震反射层特征
本区第三系从上到下可以划分为四个特征不同反射层,即上第三系、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孔一段、孔二段。
上第三系盆地整体平稳沉降,构造活动微弱,地层产状平覆,地震反射特征是中~强振幅、同相轴平行连续。
沙河街组早期盆地沉降速度较快,后期抬起,构造活动强烈,地震反射结构在底部同相轴与下伏呈超覆关系明显地层,顶部地层有削蚀现象。
孔一段为冲积扇沉积,孔一段下部地震反射特征是中~弱振幅、低频率、同相轴平行断续;孔一段上部地震反射特征是强振幅、高频率、同相轴强连续,地震以空白反射为主。
在确定以上四个区域性分布的反射层位之后,再通过合成记录的详细标定,确定了7个主要目的层反射特征,
三、结论
大港油田从勘探转入开发,原有三维地震解释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开发阶段布井的精度要求,需要进行地震资料的精细标定与精细构造解释。
选择和应用了多井综合标定和合成记录综合标定、三维可视化数据校正等诸多国内外分析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地震解释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的精度,形成了一套满足开发阶段精度要求的解释和成图的技术方法。
通过对自来屯新三维重新落实构造,结合相干分析进行断裂系统组合,使该区构造更加合理,李天木断层上升盘是一个继承性宽缓断鼻构造,构造最有利,其它断裂形成的断阶、断块、小型断鼻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通过模型分析弄清了自来屯地区孔店组地震反射特征,并摸索出了适合该区储层预测方法,同时新发现一些有利成藏区块。
最终确定了滚动勘探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永华,赵雨晴等.基于合成记录的综合层位标定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38(1):92—96;
[2] 李国发,廖前进等,等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若干问题的探讨[J]. 石油物探,2008,47(2):145—149;
[3] 陈广军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与标定中的争论及注意的问题[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2,17f4):19-23;
[4] 胡锌波张贵宾.精细构造解释在苏丹Gasab区块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4):523-526.
[5]李承楚王宏伟.勘探地震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5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