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6.3.2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第2课时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2.明确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

3.认同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课前预习案]
一、隔离与物种
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相互交配并且产生的一群生物。

2、隔离
(1)概念:不同间的个体,在下基因不能的现象。

(2)常见类型: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以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为例,同一种地雀,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从而逐渐产生隔离。

(1)内因:不同岛屿上的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而且不同种群之间不发生。

(2)外因:不同岛屿上的和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
的改变起的作用不同。

(3)结果: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从而形成不同中的地雀。

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

预习检测:
1.基于对物种概念的理解,下列关于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种群
B.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是一个物种
C.不同物种的生物一定不能产生后代
D.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的一群生物一定是同一物种
2.生殖隔离的形成是否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课内探究案]知识点一、物种的概念
1.物种与种群的比较
2.对物种和种群的理解
(1)若图中虚线不存在时,即种群1和种群2属于同一物种,说明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

此时两个种群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的亚种,进而虚线出现,形成不同的物种。

(2)若图中虚线存在时,种群1和种群2属于不同物种,此时两个种群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例1:“虎狮兽”是由雄虎和母狮杂交产生的后代。

下列对此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虎狮兽属于动物中的一个新物种
B.虎狮兽再与虎或狮杂交,均能生出杂种后代
C.雄虎与母狮能杂交且能产生后代,所以不属于生殖隔离
D.虎狮兽无繁殖能力
知识点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对种群影响的共同点是什么?生殖隔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殖隔离的结果是什么?
2.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是一回事吗?
归纳总结:
1.物种形成的过程分析:
(1)渐变式
(2)爆发式
以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很快达到生殖隔离(以植物为例)
特别提醒:上述两种形成新物种的方式其区别在于是否经过地理隔离,相同之处是都达到了生殖隔离。

(3)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

2.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1)内容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③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2)关系图
3.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
例2: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

A地区的某些个体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种群。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自然条件下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当堂检测]
1.基于对种群和物种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
B.一个物种只含有一个种群
C.同一物种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D.自然状态下,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且后代也有繁殖能力
2.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几种地雀物种
B.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地雀很快就进化形成了不同物种的地雀
C.这些地雀原属同一物种,从南美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岛屿,出现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在不同环境中,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3.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这种方式需要通过三个环节的综合作用。

下列不属于三个环节的是()
A.提供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B.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突变的特殊环境
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自然选择
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的隔离
4.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最终达到生殖隔离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发生进化
C.①~⑥只能表示新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和随机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5.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6.如图甲、乙是不同的进化类型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物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或分析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种类等手段来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B.a、b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海豚和鲨鱼外表相似但亲缘关系较远,不能用图乙表示
D.甲、乙两图不能说明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
7.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
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
C.新物种形成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
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
8.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_上物种演化的模型, 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外因是,进化的实质是。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

(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

(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逐渐下降,A 的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1.B
2.不一定。

自然界中有些植物在外界因素(如低温)的影响下,可能实现染色体的加倍,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而四倍体和二倍体存在生殖隔离,并没有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课内探究案]
例题1:D
知识点二
1.共向点是都能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生殖隔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

生殖隔离的结果是形成新的物种。

2.
例题2:B
[当堂检测]
1-7:BBBBCAD
8.(1)遗传变异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已成生殖隔离(3)形成新的物种(4)1%、18%、81% 逐渐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