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六章6.3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六章6.3液体内部的压强
一、教学任务分析
《液体内部的压强》是九年级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密度知识、固体压强的知识,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液体压强显得比较抽象。
所以在设计这堂课时,我着重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课前体验性的实验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尽量让学生感觉到液体压强,亲眼“看”到液体压强。
本节通过学生体验提出猜想,通过学生小组实验设计、探究、讨论、归纳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密度的关系。
最后采用DIS实验器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要求学生进行数据表格分析定量得到液体压强规律,不仅使实验结论深入人心,还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二、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虽然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密度知识、固体压强知识,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液体压强还是显得比较抽象。
所以在学习这节内容前,我通过设计“保鲜袋”体验让学生去感受液体压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为进一步学习液体压强打好基础。
在学习后,我还布置了课后实验作业《“奇怪”的乒乓球》不仅作为液体内部压强的巩固,又为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作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知道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理解和学会“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
(2)经历学习探索的过程,掌握一定的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初步学会“猜想、验证和归纳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养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感受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的喜悦。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归纳,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观看参与DIS演示实验,体会到科学技术的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难点: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资源
(一)演示实验:教学多媒体、DIS实验器材
(二)学生实验:底部为薄膜的玻璃管、烧杯若干、保鲜袋、刻度尺、硫酸铜溶液、水、塑料瓶
六、教学流程图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体验性实验以及情景引发学生提出猜想,引起探究的兴趣。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和DIS实验的过程,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同时获得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和难点是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及其形成过程。
方法是:首先通过体验活动和演示实验,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有压强。
同时启发学生提出关于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合理猜想,其次通过演示实验和小组讨论排除无关因素,然后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密度的定性关系。
最后采用DIS实验器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要求学生进行数据表格分析定量得到液体压强规律。
同时,本节内容又是学习浮力知识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后,我通过设计课后作业“奇怪”的乒乓球,既巩固了本节内容,又引入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七、教学过程
情景2 演示实验1
液体内部有压强
活动2 学生实验
情景1 学生体验
活动1 学生体验
情景3 演示实验2
活动3
演示实验3
液体压强
初步规律
液体压强
规律
活动4
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教师:昨天布置了“保鲜袋”实验,请同学们讲讲感受。
引出新课
1、教师:将铝块放到烧杯中,铝块对
作业布置教师:请同学们课后完成实验“奇怪”
的乒乓球。
课后实验作业分析报告
一、实验的名称:“奇怪”的乒乓球
二、适用章节:《液体内部压强》、《阿基米德原
理》
三、实验器准备:矿泉水瓶、乒乓球、剪刀、
水
四、实验步骤:
1、将矿泉水瓶去底、去瓶盖。
2、将乒乓球放置在瓶内,如图1所示。
3、往瓶中倒水,观察乒乓球的现象:水往下
流,乒乓球在瓶口。
4、再用手将瓶口盖住,观察此时乒乓球的现
象:乒乓球跳到了液面上。
5、思考乒乓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乒乓球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大于上表面
受到的液体压力。
图1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