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宋明理学
编者选题表
题号
知识点
易中
三教合一1
程朱理学23
陆王心学5
综合4、 67
一、选择题
1.唐代期间诗人王维亦官亦隐, 白居易既学炼丹 , 又忠诚礼佛 , 柳宗元公然宣扬自己“援佛入
儒”的思想经历 , 这说明唐代期间 ()
A. 出现三教合一趋向
B. 儒学开始出现危机
C. 佛教获得统治地位
D. 道教快速发展
分析 :A此题考察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有关知识, 旨在考察学生正确解读资料信息、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资料联合所学知识可知, 资料说明唐代出现儒、释、道三教合一
的趋向 ,A 项正确 ; 儒学开始出现危机是在魏晋期间, 且与资料要旨不符,B 项错误 , 清除 ;C 、D两项与资料要旨信息不符, 清除。

应选A。

2.(2019 ·河南郑州期中)“理睬得熟时, 道理便在上边。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
职官之类 , 都要理睬 , 虽未能洞研其精微, 然也要识个规模大体, 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倡议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致良心
分析 :A依据资料“理睬得熟时, 道理便在上边虽未能洞研其精微, 然也要识个规模大体,道理方泱洽通透” 可知 , 重申了深刻研究万物, 才能理解此中道理, 故 A项正确 ;“发明本心”“知行合一”“致良心”属于心学的范围, 重申心即是理, 故 B、 C、 D三项错误。

3. 一位大学者的诗曰: “闻道西园春光深, 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葩万蕊争红紫, 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领会“买卖”的本源, 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 藉以识“仁”。

与此思想看法最为靠近的是()
A. 格物致知
B. 致良心
C. 心即理也
D.存公理 , 灭人欲
分析 :A资料显示的是从春意盎然中领会“买卖”的本源, 切合格物致知的内容, 故 A 项正确。

4.(2019 ·福建永春期中) 公元 1181 年 , 朱熹请陆九渊登白鹿洞书院讲习。

陆九渊讲《论语》“君子喻于义 , 小人喻于利”一章, 听者感人不已, 至有泣下者 , 朱熹也立即离座向大家说: “熹当与诸生共守 , 以无忘陆先生之训。

”陆九渊的讲习最能感人朱熹和众学生的应该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伦理纲常
D.经世致用
分析 :C此题依据重点信息“熹当与诸生共守, 以无忘陆先生之训”判断得出题目本质是让回
答朱子理学和陆九渊心学的同样点, 而后由选项中选出两者思想的同样点即可。

朱子理学和陆
九渊心学都以为封建伦理纲常是公理, 都全力保护封建的伦理纲常,C 正确 ;A项不切合心学的求理方法 , 其求理方法是“发明本心”不是格物致知, 这是两者的差别, 因此清除A、 B 两项 ;D 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主张,
清除。

5.(2018 ·河南周口期中) 王阳明以为 , “良心”包含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妻有别等伦理,亦包含人们的悲天悯人、是非之心等道德看法。

据此可知, 王阳明的良心论()
A. 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B. 属于唯物主义世界观
C. 交融了佛道等理论
D. 有助于提高人伦道德
分析 :D依据“‘良心’包含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妻有别等伦理, 亦包含人们的悲天悯人、
是非之心等道德看法”可知, 王阳明的良心论有助于提高人伦道德, 故 D正确 ; 资料没法表现良知论成为官方哲学,A 错误 ;B 表述正确 , 但资料信息没法表现, 清除 ;C 资料没法表现 , 清除。

6.(2018 ·福建霞浦期中) 宋朝此后 , 以“孝义治家”的义门大批出现, 如浙江浦江县“义门郑氏” , 历经宋元明三代歌颂不息, 在明朝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的美称。

义门的大批
出现可印证 ()
A.江南门第看法较为流行
B.世家大族控制着地方政局
C.儒家伦理遇到社会重视
D.宗族组织受商品经济冲击
分析 :C儒家倡议“仁义礼智信”, 资猜中“义门”之因此遇到皇帝的尊崇, 主假如切合统治
阶级思想统治的需要, 故 C 项正确 ; 门第看法不切合题意, 故 A 错误 ;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不是材
料表现要旨 , 故 B错误 ; 资料没有说明商品经济冲击了宗族组织, 故 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7. 阅读以下资料 , 回答以下问题 :
资料一呜呼 ! 五代之乱极矣兵戈起于骨血, 异类合为父子。

开平、显德五十年间, 天下五代而实八姓 , 其三出于丐养。

盖其大者取天下, 其次立功名、位将相,莫非因时之隙, 以利合而
相资者邪 !
——欧阳修《新五代史》
资料二大凡自正心诚心以及乎天下, 则其本事便大。

太极不过天地万物之理。

未有天地
之先 , 毕竟是先有此理。

理者有条理, 仁义礼智皆有之。

仁义礼智, 性之大目 , 皆是形而上者 , 岂可分也 !
——朱熹《朱子语类》
资料三王阳明平南赣乱以后, 举乡约劝告乡民, 以“和尔邻居, 齐尔姻族”“死丧互助 , 患难相恤 , 息讼罢争”。

《乡约》中 , 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好人, 着重建身 , 内察自省 , 防备
“一念而恶”成为“恶人” 。

针对公众过恶 , 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 而在于使
乡约之民“兴其善念”。

阳明镇守南赣三年, “赣俗丕变 , 赣人多为良善”。

——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 >的
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1)依据资料一指出 , 五代期间社会存在什么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 , 资料二中朱熹提出什么看法 ?
(2) 据资料三 , 归纳王阳明制定和实行《乡约》的社会价值。

联合所学知识, 指出该乡约所表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分析 : 第(1) 问第一小问 , 据资料一“呜呼! 五代之乱极矣兵戈起于骨血, 异类合为父子”得出社会动乱 ; 道德沦丧。

第二小问, 据资料二“太极不过天地万物之理。

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是先有此理。

理者有条理, 仁义礼智皆有之。

仁义礼智, 性之大目 , 皆是形而上者, 岂可分也 ! ”联合时代背景得出重建道德次序; 公理是万物的来源; 公理就是三纲五常, 是人性的最高境地。

第 (2) 问考察王阳明心学的主张及影响的有关知识, 旨在考察学生分析资料获得有效
信息的能力。

“社会价值” 一问 , 依据资料“死丧互助 , 患难相恤 , 息讼罢争” 可回答 : 宗族互助 ,和睦乡里 ; 依据资料“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好人”可回答: 教化百姓 , 移风易俗 ; 依据材料“针对公众过恶, 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 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可回答 : 奖善告诫 , 稳固次序。

“思想主张”一问, 依据所学知识能够得出: 知行合一 ; 致良心。

答案 :(1) 问题 : 社会动乱 ; 道德沦丧 ( 伦理崩坏 ) 。

看法 : 重建道德次序 ; 公理是万物的来源; 公理就是三纲五常, 是人性的最高境地。

(2)社会价值 : 宗族互助 , 和睦乡里 ; 教化百姓 , 移风易俗 ; 奖善告诫 , 稳固次序。

思想主张 : 知行合一 ; 致良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