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输液港和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入式输液港和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的比较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近年来开展的、能满足长期反复静脉化疗的静脉治疗新技术,二者均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
本文从置管方法、护理要点、适应症及禁忌症、优缺点和出院后生活指导等对二者进行比较,为其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标签: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近年来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这些病症的综合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
经静脉途径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造成静脉炎发生率高,药物外渗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开展多途径输液管路技术,满足不同疾病及人群的需求,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要求。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均是近年来开展的、满足长期反复静脉化疗、输血、胃肠外营养需求的静脉治疗新技术,二者均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
但VPA 与PICC 置入方法,置管后维护、相关并发症及对患者生活影响等均有很多不同。
本文从置管方法、护理要点、适应症及禁忌症、优缺点和出院后生活指导等多个角度对PICC与输液港进行比较,探讨两者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为两者在临床护理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置管方法
植入式输液港由医生在手术室进行植入。
局麻下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并在导丝的指引下将导管放入血管,导管头端的最佳位置是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将导管留置到位后,再建立皮下隧道和皮袋。
常选择锁骨下窝固定输液港的注射座,埋置注射座处的皮下组织厚度以0.5-1.0 厘米为宜,目的是不影响注射座的稳定及患者的活动。
最后将导管与注射座连接,并缝合固定,术后7天拆线。
输液座顶部具有自动愈合功能的穿刺隔膜,使注射座的穿刺次数高达2000次,使用寿命可达5年以上,术后行放射检查确认导管位置【1】。
PICC置管由经规范培训、有执业证书的护士完成,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正中静脉和头静脉,也可经颈外静脉和股静脉植入【2】。
步骤如下:患者平卧,穿刺侧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度,测量穿刺点到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长度,即为导管置入长度,消毒铺单,扎止血带,1%利卡多因局麻后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将导管匀速置入所测量的长度,拔出导丝,见回血后,用稀释后的肝素钠封管,接可来福接头,接输液,纱布覆盖穿刺点,妥善固定,X线确认导管头端位置,局部压迫2小时,24小时内穿刺侧肢体勿过度屈伸【3】。
PICC 由经专业培训的护士操作,只需要局部浸润麻醉,选择的是外周静脉,因外周静脉在B 超下较直观,易于穿刺成功,故操作简单;而VPA须在麻醉药
支持下,由医生在手术室操作,VPA选择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穿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置管深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而且还需要剥离皮下脂肪后放入穿刺座,故操作要求较高,穿刺难度较大。
2.护理
植入输液港和PICC导管前,需评估病人的年龄、意识、肢体活动度、皮肤及血管状况、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用药情况等;向病人和家属讲解置管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并签署置管同意书,取得病人合作。
植入输液港和PICC导管的过程中,护士应指导病人进行穿刺时的配合,避免说话、咳嗽、上肢活动,以免影响穿刺位置的确定;同时注意观察病人呼吸情况,了解有无胸闷、疼痛等不适;操作完毕,仔细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渗血等,植入后即行X线片检查确认导管位置及有无血气胸等并发症。
VPA 维护以输液港港座为中心,消毒半径为10-12厘米,应铺上治疗巾,形成无菌区,先用左手找到VPA 的位置,以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成角形,将输液港拱起,确定此3指的中央为穿刺点;使用无损伤针垂直从中心插入穿刺隔,禁止倾斜或摇摆针头,无损伤针的斜面应背对连接管,直达储液槽底部,稍感阻力后稍撒针0.2 -0.3厘米,确认针头位于输液港储液槽内,在皮肤与针头的空隙放Y形纱布并使用透明膜覆盖穿刺处。
患者输液期间每星期更换贴膜及蝶形针一次,在治疗间歇期的维护只需要每月冲、封管1次。
使用PICC导管输液时,先消毒肝素帽,再连接输液器。
输液前后、输血和输注胃肠外营养液后用20毫升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输液结束后正压封管。
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贴膜每周更换2次,如有出血、潮湿、污染,应随时更换贴膜。
PICC 维护程序简单方便,每次输注液体后只需要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需要每周换药,在治疗间歇期也需要每周维护一次,以免引起导管栓塞及感染;VPA 维护程序复杂,蝶形针价格比较高,但患者不输液时无须换药,只需要每月沖洗导管一次即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3.适应症和禁忌症
两种方式都有相似的适应症。
需要长期静脉输液,但外周浅静脉条件差,不易穿刺成功者;需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长期输入高渗透性或粘稠度较高的药物;需要反复输入血液制品;需要每日多次静脉抽血检查者。
两种方式都有相应的禁忌证。
PICC 的禁忌证:外周血管敏感、细、不直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者和已知对高分子人工材料不耐受者。
VPA的禁忌证:婴幼儿患者体形太小,不适于容纳植入设备、预期插入部位有放疗史、穿刺部位存在皮肤软组织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炎和已知对高分子人工材料不耐受者。
4.置管成功率和优缺点
有学者比较了PICC和VPA置管成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发现PICC 组一
次置管成功率93.3%,总置管成功率为100%;VPA 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6.7%,总置管成功率100%,成功率无明显差异。
两组因意外因素致拔管留置时间,PICC 组为1年左右,VPA 组为2年以上,并发症发生率,PICC 组为20.0%,VPA 组为3.3%,存在明显差异【4】。
其他研究同样表明,V AP的安全性、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输液装置的接受程度优于PICC【5】。
PICC 置管方法相对较简便、安全、方便,由专职静脉治疗护士在病房操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患者必须有粗、直、较大的血管,长期带管患者自我形象和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沐浴不方便,禁忌游泳等,且换药维护频繁,并发症较多;而VPA 置管操作相对复杂,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外科医生在手术室进行,优越性在于对外周血管条件无要求、置入术危险系数小、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和自我形象、护理维护简单,并发症少。
5.生活指导
输液港植入后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但禁止进行剧烈活动,避免做重体力工作,防止注射座翻转、导管扭转,若植入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及输液不畅等问题,应及时请医护人员处理;输液时必须用无损伤针头进行穿刺,穿刺后可保留7天,输液完毕后拔除,24小时后可洗澡;告知病人随身携带输液港卡片,记录植入时间、位置、医生姓名和联系电话及使用注意事项,以便发生问题时及时处理;治疗间歇期每月对输液港用肝素盐水进行冲洗,所有治疗完成后,输液港仍需每月进行肝素盐水冲洗。
留置PICC导管的病人出院时,告知病人及家属PICC导管留置期间,不影响穿刺手臂的正常活动,可以做一般家务,但应避免穿刺侧肢体持重锻炼,妥善固定导管;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贴膜,置管期间避免游泳、盆浴等,淋浴前用两层保鲜膜包裹穿刺点上下各20cm,沐浴后尽快擦干;睡眠时,注意不要长时间压迫穿刺册侧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注意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疼痛、渗液、敷料松脱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诊;指导病人每周到医院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换药、更换肝素帽。
6.小結
综上所述,VPA 和PICC导管均采用医用高级硅胶材料,柔软性好,生物相容性高,不损伤血管内膜,从而减少静脉炎和血栓形成【6】,导管末端均到达上腔静脉,可将药物直接送达中心静脉,防止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比传统的锁穿、颈穿安全,长期,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
PICC 操作便利但并发症多,VPA 并发症少,不影响生活,但置管费用较高,操作较复杂。
从患者生活质量考虑,条件允许情况下推荐VPA 作为乳腺癌化疗的最佳输液通道。
参考文献:
1. 吴彩军.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管理的进展[J].上海护理,2008,8(2):57-59.
2. 赵敏.老年患者PICC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实用医学,
2011,23(3):351-352.
3. 黄碧珍.PICC导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258-2260.
4. 杨艳. PICC 和VPA 临床应用比较[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4):405-406.
5. 何越.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效果比较[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 (11):1001-1003.
6. 方红.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的比较[J].护理研
究,2004,18(2A):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