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答案
高三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高三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7edc1155ef7ba0d4b733b7d.png)
高三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1.对“情”和“趣”的提倡成为明代后期诗文理论突出的现象之一。
汤显祖说“世民为情,情生诗歌”;袁宏道说“世人难得者唯趣”,“入理愈深,然去趣愈远矣”,因此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②商业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扩大③再现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思想活跃局面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并传入中国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映了商业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扩大,也说明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故①②项正确,故答案为C项;③中的“再现”不符合史实,西方人文主义兴起于古希腊时期,故③④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
……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
”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西汉时期的新儒学C.宋明时期的理学D.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文字“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可以判断出此时欧洲处于15-16世纪的社会转型时期,即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故本题选择D项;其他选项时间不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产生背景3.王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下列与该思想一致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B.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a645d5f6c85ec3a87c2c5ad.png)
二、陆王心学
陆 此 根 从九心 据 教此 材 材渊理料找:,说出心本其我明答学原学固陆案,说的有 九 。提 被开之 渊创出 称, 的为者“所 理,心心谓 学认”学万 思为就—物 想心是。—皆 是是“《备怎理宇陆于样”宙九我的的万渊。?主物集请张》,的
陆他九提渊出①“理把心“”心即“心是即理封是”与也建理“(道”理本德”说心,存成就在是是于人天心固理,有)是的,人,固有的 王阳宇明宙便②“是知吾行心合,一”吾心即是宇宙。
——王夫之《思问录》
[教你读史] 史料四王夫之 强调“天地之化日 新”,提出了遵循物 质运动规律的自然 史观和社会史观。
表: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共同主张
评价
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思想,主张君臣平等 和限制君权,认为“工 商皆本”
顾炎武
批判“私天下”的君主 专制,提出“众治”主 张,提倡“经世致用” 的思想
——林则徐
如何正确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古典名著《三国演 义》中的名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 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他们都 忠实地坚守着此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 命。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
考点2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春秋至汉代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示意图
独尊儒术成为正统
孟子、荀子发展
孔子创立
焚书坑儒重创
必修(III)
一、理学的概念、派别及代表人物
理学是以儒家思 想为基础、吸取佛教 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 儒学,它把儒学推进 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一课一练: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一课一练: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5cfabf8cf84b9d529ea7a8f.png)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
该思想家应该是()A.王守仁B.李贽C.顾炎武D.王夫之2.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
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他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
材料能说明()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3.2015年1月9号求实网《中国梦——民主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
”在这一时期最能体现世界发展潮流的“新民本思想”是()A.工商皆本B.君主为天下之大害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4.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
”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
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5.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曰:不然。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 A.指明内阁成员无宰相之名实B.批评太监干政C.指明内阁成员只是批答奏章D.批评皇权过重7.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说道:“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部编版)2020高中历史第0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部编版)2020高中历史第0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ef366f523169a4517723a3e6.png)
第0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单项选择题1.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
主要原因是他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C.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答案】D2.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
这表明李贽A.反对尊崇孔子B.提倡独立思考C.反对专制皇权D.批判程朱理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新儒学。
李贽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反对尊崇孔子”与材料“读孔子之书”“学仲尼之精神”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不拘泥于其书”“说其未说之话”“不仿其形态”可知强调要独立思考,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皇权的态度,排除C项;“批判程朱理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李贽称赞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A.提倡拜金主义,鼓励发展工商实业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
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武则天当皇帝、商鞅变法、吴起变法以及农民起义等的评价正好与李贽的观点相反,这说明李贽反对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可以排除。
4.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答案】C5.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https://img.taocdn.com/s3/m/82f2d20e581b6bd97f19ea25.png)
【学习延伸】
• 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为警句自勉。他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 维新变法运动。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 梁启超为什么有同样的感受。 • 解题关键:了解顾炎武和梁启超的思想共性。 • 思路引领:从顾炎武和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 认识他们的思想感受。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 学思想的发展。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 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 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 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 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 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 乃至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 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 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介绍了李贽、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
7、顾炎武所说的亡国与亡天下是一回事吗? 亡国: 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 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 族的命运。
8、顾炎武对后世学风影响最大的主张是什么? 经世致用
9、为什么说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
启迪人们的思维方法
10、以下材料反映了三人怎样的经济思想?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材料二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 产,在东南沿海能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材料三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岳麓版讲义:第十二单元课题三十五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含答案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岳麓版讲义:第十二单元课题三十五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0428bb6f1aff00bed51e73.png)
课题三十五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注]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拓]李贽,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自觉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旗帜。
但他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辩]他们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而不是资产阶级利益![注]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拓]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方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一、背景1.政治: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经济: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3.阶级(层):市民工商业者队伍扩大。
4.文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二、概况1.李贽的离经叛道(1)思想:①挑战正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②否定儒学权威: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主张“童心说”。
③在诗文写作风格上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3)影响:①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封建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②李贽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经世致用匹夫有责”三、评价1.积极(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1.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1.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630ff4102de2bd9605886b.png)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目标导航]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2.特点:离经叛道,自称异端。
3.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3)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4.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1.思想主张2.历史影响: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易错提醒](1)道学家不同于道家。
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
(2)李贽虽然否定孔子权威,斥责礼教虚伪,但他对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抛弃,而是扬弃。
李贽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只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
(3)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概念阐释]“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轻巧识记]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可概括为“三大背景、四大思想家”主题一李贽思想形成的原因、进步性及评价史料一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
历史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十年高考真题
![历史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十年高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283d742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a.png)
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2020·山东高考·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 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 .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C .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B .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D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2019.4·浙江高考·6)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 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 A .“经世致用”B .“人心一点灵明” D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 .“循天下之公” 3.(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 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 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4.(2017.4·浙江高考·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 )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5.(2016·江苏高考·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 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6.(2016·海南高考·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ef4eec41a8114431b90dd89b.png)
课时作业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训练点1李贽的离经叛道1.冯元仲称赞李贽“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B )A.民为贵,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解析:A项是孟子的主张,C项是荀子的主张,D项是程颐的主张,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所以选B。
2.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答:“绝对不能。
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 A )解析:李贽是我国古代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反对迷信孔子为“天生圣人”,反对封建道义,主张寡妇再嫁,肯定妇女的地位。
可见他的思想和程颐的思想明显对立。
3.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
这体现了李贽( C )A.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B.对科举制度的否定C.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D.希望得到后人认可解析:根据材料“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可知,李贽反对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科场当以选士”可知,李贽并不反对科举考试,故B项错误;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表明李贽在批判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学说成为科举的内容,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可知,李贽并不仅仅希望得到后人的认可,故D 项错误。
4.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B )《论语》卷一经文评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年谱,后人心诀。
2020版高三历史《衡中学案》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 42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三历史《衡中学案》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 42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a640142f60ddccdb38a02b.png)
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JI CHU PAI CHA基础排查) 理一理一、历史背景1.政治: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2.阶级: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李贽(1)思想主张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②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③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1)黄宗羲①主要思想: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
②评价: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①主要思想: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在实践中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②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①主要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②评价: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评价1.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家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JING WEI DIAN BO精微点拨) 想一想1.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道”是指什么?提示: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指儒家经典,即四书五经;“道”指道学,即理学的伦理、教条。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在政治、经济上提出了哪些进步的主张?提示:政治:反对君主专制。
经济:提出工商皆本。
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为什么没有发展为西方式的启蒙思想?提示:(1)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2b2da14dd3383c4ba4cd28f.png)
学案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基础达标]1.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
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答案』 D『解析』A项“彻底”说法错误,其仅是挑战了孔子的权威;B项不是李贽的思想,其并没有提出政治主张;C项“道家学说”说法错误,对象应该是宋明理学,故D项正确。
2.下列思想家与其主张相匹配的是()A.老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董仲舒——“存天理,灭人欲”C.朱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 D『解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观点;“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观点,故A、B、C三项对应不正确;“天下为主,君为客”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是黄宗羲的观点。
3.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中最早反映了明清时期时代要求的是()A.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B.政治上要“趋时更新”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能力。
A是李贽的思想,B是王夫之的思想,C是顾炎武的思想,D是黄宗羲的思想,最早的是A。
4.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思想。
D项属于黄宗羲思想,具有反封建专制启蒙色彩。
A是孟子的思想,B是荀子的思想,C是董仲舒的思想,A、C都是维护君主统治,B是朴素唯物思想。
5.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思想,主要是为了()A.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B.反对君主专制独裁C.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D.通过继承和创新来发展儒家学说『答案』 A『解析』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Word版含解析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e7e596a21614791611285b.png)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宿迁期末)明清时期,官员在君主面前的地位越来越低,但这并未使官僚队伍与君主离心离德,也没有影响官僚对皇帝和国家的忠心,反而还使这种忠心越来越强烈。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制度日趋僵化B.自然经济仍占主流地位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程朱理学影响根深蒂固解析:选D。
明清时期,除了在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如废丞相、设军机处)之外,还在思想文化上加强君主专制,其具体措施就是用程朱理学控制士人的思想,故选D项。
2.(2020·金陵中学期中)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解析:选C。
通过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其主张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人们从正统的儒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项正确。
3.(2020·如皋调研)李贽讲“人必有私”,并说“势利之心,亦吾人禀赋之自然”“天下尽市道之交也”;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盖皆本也。
”这两种观点都()A.体现了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B.表达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观愿望C.批判了理学家们的虚假说教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解析:选D。
根据“人必有私”“亦吾人禀赋之自然”可知,李贽认为私心是人的本性,追求利益也是人的本性,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态度。
“盖皆本也”体现出黄宗羲主张发展工商业,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要求体现。
故二者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D项正确。
4.“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这句名言出自()A.《明夷待访录》B.《日知录》C.《天下郡国利病书》D.《船山遗书》解析:选A。
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9e212f47cd184254a3535ea.png)
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1.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综合黄宗羲的民主启蒙思想及其历史作用,正因为其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思想及历史作用,故被清朝廷列为禁书。
A项是宋明理学的主张;B项是李贽的思想;C项是南北朝以来的思想融合趋势。
2.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李贽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3.“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
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C.历史技术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D.《资治通鉴》的史学研究价值不高【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述往以为来者师也”、“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可以看出王夫之重视历史研究对社会现实的指导意义。
故选B。
其他三项说法均与材料观点不符。
4.黄宗羲曾说:“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
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
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以上言论中,可以看出黄宗羲①认为末业指不切民用的行业②反对重农抑商③主张工商皆本④反对以农为本A.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
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带答案)
![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27acca783e0912a2162ab9.png)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习目标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课前预习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吏治腐败。
(2)经济:江南的发展,市民阶层经济力量增强。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奉为神圣。
(4)个人:李贽正直清廉,不愿与道学家同流合污。
2.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的是非为标准。
(3)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
3.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
[知识点拨]离经叛道中的“经”与“道”是传统的封建儒学思想。
“离经叛道”就是指违反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背景: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他在明亡后,投入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致力于著书讲学。
2.主张(1)他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地揭露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3.意义: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误区警示]黄宗羲只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但是,他的思想只停留在批判君主专制上,并未对将来社会的发展提出进一步主张。
因此,作为地主阶级思想家,他只是对儒学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具有阶级的局限性。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背景(1)生活在明末清初,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
(2)面对社会危机,放弃科举,开始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
2.主张(1)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的思想。
(2)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3)写成巨著《》,有很高的实用价值3.影响: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宋明理学和明清的儒家思想
![宋明理学和明清的儒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e1d437c011ca300a6c39041.png)
【变式精练】 思想的共同点是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 ( )
A.“仁”
C.“理” [思路解析]
B.“心外无物”
D.“格物致知” 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
。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程颐认为仁是与万
物俱生的,朱熹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是天理的 反映,王阳明主张要“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他们都主张实行“ 仁”,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答案] A
答案:(1)含义:“天理”是指人的正当 (基本)欲望;“人欲”是指人过分(非分) 的欲望。 (2)主张:正君心;体恤百姓(或以民为本); 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做到存天理、灭人欲。 意义:有利于封建君主实施仁政(维护统 治)。 (3)现象:统治者强调(维护)等级秩序;下 层民众遭受理学迫害(或统治者以理压迫下 层民众)。背景:君主专制日趋强化;程朱 理学趋于僵化(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 (4)意图:朱熹:用理学规劝统治者。“今 之治人者”:用理学压迫(束缚)人民。
• 2.(知识角度)右图讽刺的 是西方
• 某位哲学家,与他的主张相 类似 • 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练习2 这位
(2009·江苏历史,3)某思想家强调
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 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 )
正。” ——李贽
材料三 。” ——朱熹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材料四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
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 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 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
2020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12.30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
![2020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12.30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e88311783e0912a3162a33.png)
第30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纲要求】1.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思想内容、历史影响。
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思想内涵、历史影响。
考点一宋明理学【基础落实】1.兴起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形成过程(1)创立——“二程”①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②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成熟——朱熹①哲学观: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②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3)发展——心学①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②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历史影响(1)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
(2)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3)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等产生深远影响。
【考点深化】1.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思想。
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选择题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531e1b5dddccda38376baf7f.png)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选择题(考试总分:2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共计 200 分)1、(4分)黄宗羲主张在边境地区方镇,“务令其钱粮兵马内足自立,外足捍患。
田赋商税听其征收,以充战守之用。
一切政教张弛,不从中制。
……终其世兵民辑睦、疆场宁谧者,许以嗣世”。
其主张意在A.实行分裂割据B.限制君主权力C.彻底否定封建制度D.实行民主政治制度2、(4分)清初,针对明代后期以来“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学风,有学者主张,从注释、辨伪、文字、音韵训诂等方向着手,追寻《六经》、《论语》等先秦儒家经典的本来意义,重建知识与思想权威。
这说明清初考据学的兴起A.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的发展B.蕴含着儒学重建的思想C.否定了传统儒学的思想权威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3、(4分)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其思想主旨是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4、(4分)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A.工商皆本B.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C.平等思想D.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治5、(4分)他们在政治上的初步民主主义倾向和哲学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已达到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那些大胆激进的思想往往混杂着落后的成分,材料强调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的思想色彩B.彻底地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C.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D.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6、(4分)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
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抑商政策的松动7、(4分)明代后期,汉族与异族、皇权与绅权、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市民与乡绅之间的种种冲突,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思想危机,当时士人普遍紧张与焦虑的是如何回应和疗救这种危机与变化,如李贽、何心隐等士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
云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06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云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06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482291108a1284ac9504329.png)
云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06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1题;共62分)1. (2分)(2017·山西模拟) 宋代大臣文彦博概括当朝政治的特点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夫之也谈到“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无死刑)”。
这说明宋代()A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B . 实现了儒家君民共治的理想C . 君权弱化促使官僚政治成熟D . 治国方略的调整影响政治生态2. (2分) (2019高二下·嘉兴期中) 有学者在评论古代某一时期思想状况时发生感慨:“这一阶段思想的特殊风貌及其大趋向和心性之学垄断的时代比起来,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
最难得的是,他们的言语之间往往充盈着人道的热情,形成一股感人的张力。
”这一时期是()A . 春秋战国B . 秦汉之际C . 明末清初D . 清末民初3. (2分) (2018高三上·微山月考) 明代中叶的思想家李贽认为:“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这表明其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 . 离经叛道B . 追求真理C . 反对理学D . 强调民本4. (2分)如图,下列提到的历史现象或文学故事中,李贽应该持反对意见的是A . 木兰从军B . 梁祝化蝶C . “至圣”孔子D . 商鞅变法5. (2分) (2018高二下·醴陵期末) 黄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A .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B . 本质上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统治C . 实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D .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6. (2分)(2016·遵义模拟) 明清时期兴起了一股咒金思潮,反对者借孔子之名咒骂金钱“孔圣人怒气冲,骂钱财,狗畜生!朝廷王法被你弄,纲常伦理被你坏”。
高一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高一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cd8b92a98271fe900ef9c7.png)
高一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1.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D.两者毫无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带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它否定了君主专制,是对孟子“民贵君轻”这一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B项正确,C项错误;AD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2.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A.经世致用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工商皆本D.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C【解析】必须知道“时代发展趋势”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主张发展工商业,因此C项符合题意,故选C。
A项错误,经世致用强调的是治学方面;B项强调的是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D项强调的是民主的思想,这是政治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进步思想3.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了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亡国、亡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感。
A项“动摇”说法与史实不符;CD项所述影响与史实不符;B项正确。
【考点】顾炎武思想主张点评:顾炎武思想还可考查经世致用主张,以及考查与黄宗羲、王夫之的思想共同点等,此为考查频点。
4.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这里的高皇帝是指A.李世民B.汉武帝C.朱元璋D.雍正帝【答案】C【解析】黄宗羲坚决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中的前一句“有明之无善治”指明朝没有很好的政治,后一句“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指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