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情报
图书馆,作为整体社会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一直依赖于新的技术来实现生存和发展。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RFID技术在图书馆门禁管理、图书自助借还、馆藏书籍的快速查找、图书分拣和盘点等日常业务中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图书馆中实用RFID技术,对图书馆馆的智能化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使得智能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可以更好的满足公众需求,以实现图书馆管理形态和管理结构的改革与创新。

一、RFID技术在国内图书馆界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在2006年2月,厦门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成为国内率先实施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

2007年9月,汕头大学图书馆与宁波远望谷公司合作,共同部署了RFID系统,实现了智能化图书馆的初步模型。

RFID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推广的速度要优于高校图书馆。

在国内公共图书馆界,2006年10月,深圳图书馆新馆引进国外TAGSYS技术,全面使用RFID标签。

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的第二大具有RFID系统的图书馆,开启了国内图书馆RFID技术的序幕。

2008年4月,武汉图书馆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

紧跟其后,上海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厦门市少儿图书馆也等都相继采用了无线射频智能管理的RFID技术。

经过数年的发展,截止2017年全国60%的高校和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始应用RFID技术,这说明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已经比较成熟。

本文主要从RFID技术的基本功能、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及RFID技术存在的缺陷这几个方面开展分析。

二、RFID技术工作原理
一个基本的RFID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电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和应用系统软件组成。

电子标签是RFID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一个储存数据的电子芯片,每个标签具有唯一性。

阅读器用于读取和写入标签信息。

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之间控制数据获取和通讯。

在应用系统软件部分,各个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的需求和现有图书管理系统的对接兼容等方面选择组成符合本馆实际情况的管理系统,我馆对该技术的前期调研涉及几个主要系统软件包括:自助借还系统、馆员工作站系统、典藏管理系统、推车盘点系统等。

1.RFID自助借还书机
我馆目前的图书是采用的磁条作为读取数据和防盗的电子标签,在使用自助借还机进行借还时,需要逐本扫描。

RFID技术的自助借还书机具有多本同时借还、识别快、效率高、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

RFID自助借还书机是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用到的设备之一。

自助借还书机安装有读写器、读取天线、触摸屏、内置打印机、电脑主机、语音模块。

读取天线用于读取借书卡信息和图书信息,读取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然后通过RJ45或RS232接口将信息传送到控制电脑主机。

触摸屏通过RS232接口与电脑主机连接,通过触摸屏进行软件操作。

语音模块进行语音提示的同时,内置式打印机打印出借还书凭条。

2.RFID馆员工作站系统
我馆目前使用的馆员工作站系统为汇文图书管理系统,随着RFID技术的引用,现有的馆员工作站系统需要和RFID馆员工作系统实现现有的数据和相应功能模块的对接。

RFID馆员工作站系统是进行流通资料操作的一种平台,集成有RFID读写装置、各类卡证识别装置等设备,实现对RFID标签的识别和处理。

RFID馆员工作站系统内读者管理、业务管理、流通管理、信息查询四大模块要过SIP2接口,实现与现有的汇文系统内典藏、流通、编目、采访几个大的模块的数据和功能对接。

3.RFID推车盘点系统
馆藏书籍的盘点、整理向来是图书馆工作中一项极为繁重而又艰苦的工作,因为其特殊性,往往一两年才能有一次大的盘点,因为盘点的不及时性,隐患重重。

对于改变这种现状,推车盘点系统是我馆此次调研的重要部分之一。

推车盘点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上架指导,顺架,盘点,图书查找,图书下架,剔旧,标签测试,离线采集;采用RFID推车盘点技术,可以实现实时随地的小范围盘点,提高架位的准确性。

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陶 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07)
摘 要:随着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越来越多,其智能化、人性化及高效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建成智慧图书馆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本文介绍了RFID技术在国内图书馆的发展及应用,具体介绍了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并探讨了该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自助借还系统、馆员工作站系统、推车盘点系统等。

当前RFID技术对图书馆业务处理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RFID技术;自助借还;馆员工作站;典藏管理;拖车盘点;管理模式
图书情报
三、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结果分析
目前,在图书馆中的在用RFID主要是高频(HF)与超高频(UHF),因其机理不能相互替代,成为各不同图书馆选择所侧重的理由。

参与我馆调研的有四家供应商,分别为宁波远望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阿法迪智能标签系统有限公司、必布奇自动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和深圳海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四家公司除宁波远望谷公司只有超高频,其它三家公司均是既有高频也有超高频。

超高频RFID因其体积更小,隐蔽性能强,读写速度快,标签价格略低,智能书架拓展性能更强等优势,被更多的图书馆所采用。

1.RFID技术对图书馆现有运行模式的影响
RFID技术使图书馆的业务处理模式发生改变,比如:(1)RFID标签加工进入编目工作,新书到馆之后就除了常规加工外,还要加贴RFID标签和进行数据初始化,可以使原来使用的条形码、磁条以及其他图书信息存储在一个标签芯片上,简化新书到馆图书的加工流程。

(2)典藏部门需要将馆藏盘点常态化,通过前期调研发现,RFID技术的的识别速度和精度都是比较好的,多数采用RFID技术的大学图书馆基本不做盘点,如果不配合智能书架的使用,远距离多标签识别功能,实现不了百分百的精确率,只有极少数使用智能书架的图书馆才能基本避免此类问题。

(3)简化了图书借还手续。

RFID技术具有远距离、非接触识别和批处理等优势。

读者可一次完成多本图书的借还,避免排队等候,更有自主性。

再配合不同区域的24小时自助借还机的使用,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变成理想中的7天24小时,尤其是对于一些综合图书馆来说,这项业务功能的实现,可以大大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一定程度上实现图书馆无处不在的理念。

(4)对图书馆员的要求提高了,需要将对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作为日常业务工作的一部分。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引入和应用,必然形成生产关系的变化。

最直接的效果是会造成传统图书馆最主要图书流通工作的重要性降低,对馆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会更高,要提高馆员的计算机、信息检索水平及信息整合能力,信息咨询人员的工作重要性越发突出。

2.RFID技术应用存在的缺陷
从国内使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来看,其缺陷主要体现在:(1)RFID使用成本较高。

虽然RFID标签的价格有所降低,但是对于藏书量达到几十万、上百万的图书馆来说,整体的标签价格还是很高的,再加上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和后期维护成本,价格还是比较高的。

(2)RFID标签识别标准不统一。

国际上无线射频系统有三个标准,即国际标准ISO18000、美国EPC Global标准及日本Ubiquitous ID center体系。

除了这三大标准外还有许多小行业标准。

各个标准规定的通讯频率、通信协议以及数据格式等各方面均有不同差别。

会导致不同标签生产厂家、设备厂家之间,不同图书馆的现有管理系统之间有些字段和功能兼容性不好,影响各地比较重要的高校联盟的馆际互借等业务,使用户体验不佳。

(3)RFID标签防盗能力不好。

RFID标签没有磁条的隐蔽性好,容易被撕毁。

而且RFID是基于无线通讯的,信号识别容易受到干扰,如利用人体遮挡,其它物件遮挡甚至会受到手机信号的影响。

(4)RFID技术带来的个人安全隐患和个人隐私问题。

RFID技术使用的是电磁波信号,而电磁波具有易被干扰和屏蔽的特性,电磁波对人体的辐射有多大,长时间处于电磁波的辐射下是否安全,也是引起关注的问题之一。

RFID的阅读器可以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RFID技术的借书证或者书刊进行数据读取分析,了解读者的借阅习惯、甚至行为轨迹,使得个人隐私得不到保护。

四、结束语
不断引入新型的替代设备和新技术,是近几年来图书馆界的一种积极的发展趋势。

RFID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在图书馆界的应用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也是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应用。

RFID技术的在图书馆的应用效果,需要操作人员,RFID技术专家、供应商和图书馆的主动共同努力,会给现在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带来重大的改变实现重大飞跃。

参考文献:
[1]吕俊杰.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高效定位方法研究——以西
南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8(10):第61-64+73页.
[2]肖丽婷.RFID技术在图书馆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
科技信息,2018(19):第106-108页.
[3]张肖回.RFID技术对图书馆管理形态和管理结构的影响
[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1):第38-40页.
[4]钱月霞,杨保华.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借阅系统的设计与
实现[J].价值工程,2019.38(01):第182-184页.
[5]张肖回.图书馆RFID系统建设的成效与发展思考[J].图书
馆建设,,2012(04):第66-70页.
[6]张肖回.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述评[J].图书馆建设,
2009(10):第63-64页.
[7]陈雁,徐双培.基于汇文系统的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2):第9-11页.
作者简介:陶艳(1980-),女,助理馆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