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行进间投篮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比赛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投篮方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基本要领。
2.通过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命中率稳步提高。
3.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及跳跃能力。
4.过运动体验,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动作方法
以右手投篮为例,当球在空中运行时,右脚向来球方向或投篮方向跨出一大步,同时接球,左脚向前跨出一小步,脚跟先着地,上体稍后仰,并用力蹬地起跳,右腿屈膝,左脚蹬离地面同时双手向前上方举球,腾空后右臂向前上方伸展,腕、指动作同原地单手投篮。
投篮出手后,两脚同时落地,两腿弯曲,以缓冲落地的力量。
三、动作要领
节奏清楚.起跳充分,举球、伸臂、屈腕、拨球动作连贯,用力适度。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动作连贯、重心平稳、起跳有力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控制身体平衡、出手动作柔和稳定。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行进间接球步伐乱、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多做模仿练习,强调跨步接球或做跑动中跨步拿固定球上步投篮练习。
2、三步节奏不清,起跳不充分。
纠正方法:强调第一步大,第二步小,反复练习体会动作。
3、起跳时身体前冲.控制不好身体平衡,以致投篮用力过大:
纠正方法:要求学生助跑接球时第一步大、第二步要小.并以足跟先着地,过渡到全脚掌着地用力向上起跳。
4、投篮时屈髋,身体、手臂没有向上伸展。
纠正方法:教师反复强调并用语言提示“身体伸展,手臂上伸"动作。
六、教学建议
1.练习方法
1)行进间投篮的脚步动作练习:解决行进间投篮的脚步动作与接球之间的协凋配合,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小碎步走,跨出第一,第二步起跳。
慢跑中跨出第一,第一步起跳
向前方抛球、跨步时接球第二步起跳并举球。
向前直线运球过程中完成行进间接球、起跳和举球配合。
单手肩上投篮手法练习:掌握正确跳起投篮手法。
学生在距离球篮3米处原地持球,练习时,上左脚起跳举球投篮。
运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练习:巩固已掌握的正确动作,掌握完整动作。
学生站在中线角处做慢速运球行进间的单手肩上投篮练习。
快速运球行进]司单手肩上投篮练习;巩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
学生在半场快速运球上篮,抢篮板球到另一半场排队练习。
2、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投篮技术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这一部分教材在小学就已经介绍学习过,学生对此项教学内容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
在初中阶段要采用讲解示范、模仿、启发、竞赛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有正确的认识和体验,培养不断自我修正动作的能力,使动作规范化,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2)教学顺序与练习步骤。
应先学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再学习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单个技术教学时先从持球方法开始学到,在掌握了正确的持球方法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完整投篮的学习。
根据现代篮球运动的“对抗"特点,在学生掌握.正确的投篮技术的同时,要安排对抗条件下的投籃练习,提高在有防守情况下运用技术的能力:还要进行配合投篮、投抢练习培养学生的配合意识,并对配合技术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投篮时的基本手型、用力顺序,教学难点是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技术的应用。
4)激发兴与教学导人。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采用不同难度的游戏,比如采用投比准游戏、晋级投篮、换球上篮游戏、1分钟内全场往返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游戏等投篮游戏。
投篮专门性练习:用排球做单于肩上投篮练习;用实心球做单手眉上投篮练习;单手对墙投篮练习。
5)学法提示与拓展内容。
教学中应提示学生投篮既是进攻的结束,又是二次进攻和防守的开始,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抢篮板球的意识、以便进行二次进攻和转人积极的防守
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动作进行评价、分析和比较。
适当时候可组织学生讨论,提高自己认识动作的能力。
对动作存在错误的学生,可先提醒让他们自己先找问题,再帮助他们解决。
例如,让学生试述投篮动作要领;与同学力作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基本掌握动作后,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提高投篮命中率的经验。
投篮技术教学应与脚步动作对传球、运球等技术结合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
6)运动负荷设计。
建议投篮技术教学起始阶段平均心率110-130次/分,课的密度30-40%,复习巩固提高阶段平均心率130-140次/分,课的密度40‰-50%。
哈哈漫
画 https:///index.php?mch=MLTsAwyiMggO0O0OO0O0O&ivk_sa=1024320u
7)专项素质与体能练习。
可采用连续跳起摸篮板、多级跳、跳深等练习,以及全场或半场运球行进间投篮练习,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
8)安全措施。
教师要始终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时刻注意学生的身体和情绪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理掌控练习次数、间隔,避免过于密集,引起学生相互冲撞。
3.教法建议
1)单手持球反复“挑球"练习。
反复做将球上举、提肘、手指上挑球,单手接球练习。
要求;掌心向上托球,手臂充分伸展,球离手时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拨球使球前旋出手。
帮助学生掌握出手手法。
2)完整的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练习。
要求:速度不宜过快,严格技术动作规范。
初步掌握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动作。
3)半场运球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练习。
学生每人一球,运球到篮下单手低手投篮。
要求:投篮手法正确,步伐清楚,手脚协调配合,进一步掌握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动作。
4)结合运球突破进行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练习。
要求:接球与突破动作衔接协凋,不走步;起跳用力向上、投篮手法正确。
帮助学生解决突破与单手低手投篮的连接。
5)结合切人接球进行练习。
要求。
动作速度不宜太快,起跳距离适宜,身体与手臂充分伸展,投篮手法正确,切人接球后能正确完成技术动作。
6)接球急停突破运球单手低手上篮练习。
要求:传球人到、球到,力量适宜;接球急停要稳,突破运球速度快;上篮步伐清楚,出手柔和。
7)两人全场行进间传接球上篮练习。
要求:传球与投篮衔接协调连贯,投篮手法正确、投篮准。
帮助学生掌握传接球与单手低手上篮的连接。
8)结合传接球和运球的上篮练习。
要求:传球准确,接球后投篮动作准确。
训练单手低手上篮与其他技术的连接。
4.教学注意事项
在教学中将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与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加以比较,使学生了解两者的区别.包括应用时机、速度、手法的不同等。
在此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基础上学习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节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是在切人篮下时常用的一种快速投篮方法。
其具有出球稳定性好、出手速度快、伸展距离远的特点。
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教学,首先要强化原地徒手投篮手法的模拟练习,再过渡到跑动中拿固定球上篮和行进间运球上篮的练习。
最后与各种脚步动作以及传球、突破、假动作等结合起来进行练习。
单手肩上投篮具有突然性强、出球点高和不易防守的优点,可以与其他动作技术进行组合练习,从单一的个体过渡到整体间的配合练习,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还可提高学生抗干扰能力。
一、动作方法
以右手投篮为例,行进间右脚跨出一大步的同时双手接球,并用身体保护球,接着左脚迈出一小步,同时用力蹬地起跳,随之充分伸展身体,右臂外旋伸直向篮圈方向举球(手心向上),当举球手接近篮圈时,做以中间三指为主的向上拨球动作,使球通过指端投出。
投碰板球时要注意控制球的旋转。
二、动作要领
跨步接球连贯,充分向前上方起跳,单手托球稳定,屈腕援球柔和,球前旋投出。
三、动作技术应用
可以在两人或三人行进间传接球的练习中运用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也可以在对抗比赛中的快攻和突破后运用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以提高进球的命中率及进攻的稳定性。
四、教材重点与难点
教材重点:充分向前上方起跳,投篮出手前保持低手托球稳定性。
教材难点:用指腕上挑的力量使球向前旋转投出。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跨步接球与投篮不协调,球后起跳上步动作脱节。
纠正方法:讲解示范正确动作。
徒手模仿跨步接球、上步起跳投篮动作。
根据投篮动作,运用语言强调左、右脚的跨步与接球。
2、跨步接球和上步起跳配合不好,造成高跳,影响第二步起跳,或者第二步过大,前冲过猛。
纠正方法:徒手模仿练习,在场地上画出左、右脚的跨步点和起跳点。
3、由于跨第一步接球位置不当,造成接球起跳投篮时远离篮圈。
纠正方法:徒手模仿练习。
4、低手投篮时,手臂上伸不够,举球不稳定.腕指用力不柔和。
纠正方法:持球做上步抬腿,伸臂举球、指腕用力拨球练习,加强控制能力的练习。
六、学练方法与教学建议
1、学练方法
单手持球反复“挑球"练习。
反复做将球上举一提肘一手指上挑球一单手接球练习。
要求:掌心向上托球,手臂充分伸展,球离手时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拨球使球前旋出手。
帮助学生掌握出手手法。
完整的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练习。
要求:速度不宜过决、严格技术动作规范。
初步掌握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动作。
半场运球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练习。
每人一球,运球到篮下单手低手投篮。
要求:投篮手法正确,步伐清楚,手脚协调配合。
进一步掌握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动作。
结合运球突破进行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练习。
要求:接球与突破动作衔接协调,不走步;起跳用力向上,投篮手法正确。
帮助学生解决突破与单手低手投篮的连接。
结合切人接球进行练习。
要求:功作速度不宜太快,起跳距离适宜,身体与手臂充分伸展、投篮手法正确,切人接球后能正确完成技术动作
接球急停突破运球单手低手上篮练习。
要求:传球人到、球到,力量适宜;接球急停要稳,突破运球速度快;上篮步伐清楚,出手柔和。
两人全场行进间传接球上篮练习。
要求:传球与投篮衔接协调连贯,投篮手法正确、投篮准。
帮助学生掌握传接球与单手低手上篮的连接。
结合传接球和运球的练习。
要求:传球谁确,接球后投篮动作谁确。
训练单手低手上篮与其他技术的连接。
2、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学中,启发学生找出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素,分析出提高命中率的方法。
比如,初学者碰板较易进球,出手距离适中容易投中,跑动快速而出手柔和容易进球等。
学生对命中率提高兴趣,鼓励他们找出学习中的窍门,养成学动作善思考的习惯。
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与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特点、作用不同,单手低手投篮出手柔和,投篮出手时球在身体的前侧,一般应用在快攻或快速跑动而前面没有防守人时。
投篮距离较远时则不宜使用,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在不同情况下,采用正确投篮方式的习惯。
在完成动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腾空时间稍长,动作舒展大方,投篮出手时,手要尽量接近篮圈,使整个动作优美、流畅。
第三节传接球接行进间低手投篮
传接球接行进间低手投篮是篮球比赛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项组合技术。
由于它的技术特点是投篮动作柔和、稳定,出手点在身体前上方,所以一般在快速奔跑中或身体前方没有防守人时使用。
此技术动作在所有行进间投篮技术中,是命中率较高的一种投篮形式。
与运球接行进间投篮相比,在衔接部分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中应注意动作的技术特点。
1.传接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1) 动作方法
(以右手投篮为例) 当球传来时,右脚向前跨出接球,接着迅速上左脚起跳,向前上方跳起投篮。
投篮时,单手持球,托球的下部,手心向上,手臂向前上方伸出,用手腕、手指柔和地上挑动作将球投出。
(2) 全场三对三教学比赛方法:全场三对三攻守,要求进攻者少运球多传球,防守者全场人盯人。
目的:提高行进间传接球水平,培养学生在有防守情况下传接球接行进间投篮能力,提高练习负荷强度和学生心肺功能。
2.传接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动作要点
跨步接球与腾空举球动作平稳、流畅,单手托球高度与奔跑速度成正比,手腕、手指的上挑动作要柔和。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投篮时单手托球点低,造成奔跑中投篮动作过大,降低命中率。
纠正方法:原地持球做单手托球向前上方伸展练习,并讲清问题症结,再在行进间练习,随着奔跑速度加快逐渐提高出手高度。
4.教学建议
(1) 传接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一般安排在运球接单手肩上行进间投篮之后。
教学中可以先练习接传球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然后练习原地持球的单手托球向前伸展动作。
接着,在篮下3米处,右脚在前持球练习上一步单手托球向前上方伸展投篮练习。
待投篮出手动作掌握一定程度后可练习运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逐渐过渡到接传球单手低手投篮动作的练习中去。
(2) 传接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动作的学习要结合游戏进行,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能力。
在进行全场三对三比赛之前,可以先进行传接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接力赛。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两队,每队一球,每队选出一名队员站在罚球区弧顶给大家传接球。
每一个队员经过传接球后上篮,投篮不中须补中,然后运球过中线后才能传球给下一位同学,先进行完的队为胜。
也可以半场传接球往返上篮计时赛。
从中线开始,传接球后上篮,投不中须补中,往返一次,投中两球,计所需时间,时间少者为胜。
(3) 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学生动作掌握的较慢,或出现错误动作,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中好的和差的两方面类型的动作,并加以比较,然后让他们自己先想办法解决。
比如有的学生投篮动作基本正确,但命中率较低。
实际上是因为传球同学给球过早,以致造成此同学每次投篮距离较远造成的。
启发他观察别的同学,自己找原因,找到原因后自己想办法解决。
解决的办法可以是:让传球学生晚一点给球,或在离篮距离较远接球时运一次球再上篮。
(4) 行进间投篮教学中,易忽视一个问题,学生在初学时速度较慢,以致经常在两脚着地情况下、或后脚着地情况下拿球。
实际上以这两种情况下拿球上篮是带球走违例。
所以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应在双脚腾空下拿球上篮才是正确动作。
一般来说,只要在奔跑状态下拿球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5) 行进间低手投篮的投篮命中率一般较其他投篮动作高。
但教学中会经常发现部分学生投篮命中率始终偏低,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出手动作不稳定,和精神不集中造成的。
投篮时精神集中与否是习惯问题,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强化,使学生养成好习惯,比如采取一些连续进球的比赛,要求连续进球二或三次,要求投篮时看碰板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