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尊敬老师的故事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孔⼦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得知他的学⽣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
到达京都的第⼆天,孔⼦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中⼑笔,整顿⾐冠出迎。
孔⼦见⼤门⾥出来⼀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料想便是⽼⼦,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了弟⼦礼。
进⼊⼤厅后,孔⼦再拜后才坐下来。
⽼⼦问孔⼦为何事⽽来,孔⼦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所知,特地向⽼师请教。
”⽼⼦见孔⼦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的学⽣们请求他讲解⽼⼦的学识。
孔⼦说:“⽼⼦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师。
”同时还打⽐⽅赞扬⽼⼦,他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来逮住它,会游的鱼⼉我可以⽤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飞的鸟⼉我可以⽤良箭把它射下来。
⾄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上天的。
⽼⼦,其犹龙邪!”
2.⽑泽东向教师敬酒
1959年6⽉25⽇,⽑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他特意邀请⾃⼰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禹珠⼀起⽤饭,席间热情为⽼师敬酒。
⽑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尊贤,应该应该!”
⽑泽东,成为领袖后,将他⼀直对其有愧意的⽼师张⼲接到北京,⼀直在照顾他的⽣活,直⾄百年。
3.周恩来不忘师恩
1952年2⽉,南开⼤学⽼校长张伯岑突患脑⾎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师千古,学⽣周恩来敬挽。
”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直惦记着张家的⽣活,⾃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的购物证给张伯岑夫⼈,还派⼈给张夫⼈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及其⼦⼥的⽣活要倍加关照。
4.朱德给⽼师让座
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位年逾古稀的⽼⼈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眼便认出,那位⽼⼈是⾃⼰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向前,⽴正敬礼,礼毕⼜紧紧握住⽼⼈的双⼿将座位让给⽼⼈,待⽼⼈座定后,他⾃⼰才坐下。
5.彭总穿便服见教师
1957年8⽉1⽇,是中国⼈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这⼀天,彭德怀元帅⾝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学教师代表。
⼯作⼈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着军服才好。
”彭总说:“今天是去见⽼师,学⽣见教师应该穿便服。
”接见的时候,彭总穿着便服,频频向⽼师问好。
6.江泽民回母校看望⽼师
1990年9⽉13⽇上午,江主席乘车来到母校。
在⾏政楼的⾛廊⾥,江主席快步⾛上前,握住严峻教授的⼿说:“严⽼师,您好!”在洋溢着欢声笑语的会议室⾥,江主席询问了⽼师们的⾝体状况、⼯作情况。
钟光林教授住院期间,江主席还多次到医院看望。
7.鲁迅探望⽼师
鲁迅对寿镜吾⽼师⼀直很尊敬。
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先⽣,1902年⾄1909,鲁迅店铺。
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师汇报⾃⼰在异国的学习情况。
1906年6⽉,鲁迅从⽇本回绍兴与朱安⼥⼠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
8.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
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次说过:“我能取得⼀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个“伯乐”,王维克⽼师。
他在⾦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师⾛在前⾯,就座时只肯坐在⽼师的下⾸。
9.“程门⽴雪”的故事
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多岁,学问也相当⾼,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得其真传。
⼀天,杨时同⼀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师正在屋中打盹⼉。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师,于是两⼈静⽴门⼝,等⽼师醒来。
⼀会⼉,天飘起了鹅⽑⼤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尽⼒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传播程⽒理学,且形成学派,世称“龟⼭先⽣”。
后⼈便⽤“程门⽴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为求学师门,诚⼼专志,尊师重道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