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质量控制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编写质量控制计划
控制计划是一份用以描述生产作业工艺流程并定义确保制造出高质量产品的控制方法的文件,在整个产品寿命周期中使用,它是动态文件,反映当前使用的控制方法和测量系统。
控制计划是APQP重要输出,主要针对产品/过程特殊特性的控制。
本文分享如何制作一份高质量的高质量的质量控制计划,仅供参考。
01
控制计划的构成?
控制计划由以下几列组成:控制对象,所属工步,是否SC/CC?,采用设备、工装,控制方法,检测频率,备注等。
在手工样品和量产过程中都需要用到控制计划,手工样件CP相对比较简单;量产CP必须严格。
02
控制计划的要求?
①控制计划是指受控产品和过程事先的书面描述,也称为质量控制计划。
②公司编写文件的重点在于表明产品的重要性和工艺要求,每种产品都应编制控制计划,但在许多情况下,“系列”产品控制计划包括了在相同过程中的许多产品。
③顾客对控制计划一般要求在设计开发后、试生产前、生产件提交后(批产前),由相关部门进行批准。
④控制计划必须按照DFMEA+PFMEA来编写,工艺流程和工艺卡片必须按照控制计划编写。
03
如何编写控制计划?
(1)控制计划表的格式
<1>如顾客未书面规定,控制计划采用APQP手册规定格式。
(如客户有指定或提供则使用其)。
<2>如顾客未要求提供控制计划,则一个单一的控制计划可以适用于相同过程、相同原材料生产出来的同一个系列的产品(如:同一产品的不同规格)。
当顾客有要求时,则须提供一份单一的控制计划。
(2)控制计划相应栏目应按如下要求填写和制定。
<1>样件、试生产、生产选择控制计划分类,根据所加工产品的不同过程时期的控制计划,在分类前的方框内打上“√”符号。
<2>控制计划编号:填入控制计划编号。
具体按《文件管制程序》要求编号。
<3>零件号/最新更改水准:填入被控制产品的图号。
如有更改,可填入源于图样规范的最近修改时间。
<4>零件名称/描述:填入被控制产品的名称及控制过程的名称。
<5>供方/工厂:填入制定控制计划的公司名称。
<6>供方代号:填入由顾客给定的识别码,若顾客没有给定,则不填。
<7>主要联系人/电话:填写主要负责人的电话号码。
<8>项目小组: 填入负责制定控制计划最终版本的所有人员的姓名、部门和联系电话号码,若填写不下,可附页。
<9>编制日期:填入首次编制控制计划的日期。
<10>修订日期:填入最近修订控制计划的日期。
<11>组织/工厂批准/日期: 控制计划由品质保证责任者批准,并填入姓名和批准日期。
<12>顾客工程批准/日期:顾客要求时,由顾客工程部门批准填入。
<13>顾客品质批准日期:顾客要求时,由顾客品质部门批准填入。
<14>其它批准日期:如有其它要求时,则由其它人员批准填入。
<15>零件或过程号:填入加工过程名称和编号。
<16>过程名称操作描述:填入加工过程描述。
<17>生产设备、工装、夹具:每一过程所使用的生产设备和每一过程所使用的生产设备和重要的工装夹具或工具。
<18>特性编号:对每一过程中的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分别按顺序编号。
<19>产品特性:在产品的技术文件(包括标准、检验规范)中所规定的产品检测项目。
<20>过程特性:列出影响产品特性的所有重要过程参数。
<21>重要度等级:填入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符号和公司规定的特殊特性符号。
参见《产品先期策划管制程序》。
<22>产品/过程规范/公差:对于单个产品的控制计划,该栏填入具体的技术要求。
若对于一个系列的控制计划而言,允许填入共性的技术要求,具体的数值可不填。
<23>评价/测量技术:标明测量所使用的通用量具、专用检具等,在使用前应作稳定性和精度分析、评价、改进,以不断适应本过程品质要求。
<24>样本容量/频率:当需要取样时,列出相应的样本大小和控制的频次。
<25>控制方法:描述对操作应怎样进行控制的方法,通过对过程的有效分析可采用统计技术(如:控制图),检验(首检、自检、过程检)记录等来对操作进行控制。
如使用复杂的控制程序,在该栏中填入控制文件编号。
规定为避免生产不合格品或操作失控所需要的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一般由操作人员、检验人员等执行。
对预防措施应作文件化的规定。
在所有情况下,可疑或不合格的产品应清晰标识,并隔离和处理。
<26>反应计划
(3)控制计划的实施和管理
<1>控制计划制定完成经批准后,按《文件管制程序》的分发规定分发给相关部门。
<2>对于系列产品的控制计划在发生下述情况时,应评审和更新控制计划,其更改办法按《工程变更管制程序》执行。
①过程更改
②检验方法、频次等修订
③过程不稳定
④过程能力不足
⑤对于单一产品的控制计划,除在以上情况下需对控制计划进行评审和更新外,在产品有更改时也需要对控制计划进行评审和更新。
质量控制与管理表格流程
在质量管理中,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
质量控制点,简称为控制点,又称管理点。
它对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中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进行控制,体现了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重点管理的原则,
只有抓住了生产线上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算抓住了质量的要害,然后通过“抓重点带一般”,
保证整条生产线的产品质量稳定和提高。
因此,正确地确定质量控制点,是搞好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
确定质量控制点要遵循下述原则,即凡属下述情况的,均应列为控制点:
①对产品的性能、精度、安全性、寿命和可靠性等有直接影响的质量特性;
②工艺上有特殊要求,对下道过程或装配有重大影响的质量特性;
③由于过程质量不稳定,质量信息反馈中发现的存在较多不合格品的质量特性。
根据上述原则,凡属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中的关键质量特性(即 A 级)一般均应设定控制点,而对于重要质量特性(即 B 级),则视需要情况,
可将其中的一部分列为控制点。
对于一般质量特性(即C 级),除非经常出现不合格品,一般不必列为控制点。
有些质量特性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等没有直接影响,但在工艺上对它有特殊要求,
例如工艺孔、工艺面的关键部位的半精加工等,对这些质量特性如不严格管理,就会影响后道过程的质量,故也应列为控制点。
设置控制点,一般应根据产品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资料和质量信息资料,并按照控制点设置原则加以设置。
控制点的设置,一般由技术部门负责,也可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由技术部门会同质量管理部门,
并在汇总质量检验部门、车间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后,再予确定。
确定控制点的负责部门应在本组织过程质量控制的制度中明确规定。
确定控制点后,应编制过程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必要时还可绘制质量控制点流程图。
有的组织还编制工艺流程及质量保证表、零部件质量检验项目汇总表。
编制后经有关部门和车间会签,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基础文件下达有关部门。
(一)质量管理标准表
(二)质量标准变动表(三)产品质量管理表(四)质量因素变动表
(八)QC小组资料登记表(九)QC小组会议报告(十)QC小组活动计划表
(十一)QC小组活动记录表
(十二)QC小组活动报告表(十三)QC小组活动成果评审表
(十四)整理和整顿活动检查表(十五)整理和整顿效果检查表(十六)清扫和清洁活动检查表(十七)清扫和清洁效果检查表
(十八)素养活动检查表
(十九)素养效果检查表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管理涉及组织的各个方面,它要求围绕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制定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向市场提供符合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产品。
因此,质量首先是一个满足客户需要和要求的问题。
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的焦点必须放在为客户服务并使之满意上。
质量管理的主要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在这些活动中,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都是为制定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
当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实现后应重新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