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汉语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承局解包袱,取出书信,度与秀才。(《欹枕 集·夔关姚吊诸葛》)
将这三个例子作全盘考虑,得出“度”应该是 “递、交”的意思。这种做法即为穷尽调查。
24
⒋怎样才能使穷尽调查更方便快捷此? (P34) 穷尽调查可以利用有关的文献索引、引得或通检,
能减少逐例搜寻之劳。 ⒌什么叫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在下结论和选样时应注 意什么?(P34)
认识汉语史的两条原则是: ⑴认识主干部分原则。 ⑵前后阶段可以重叠原则。
2
⒊什么是主干时期?什么是非主干时期? (P4)
近代汉语研究的主干时期是近代汉语诸方面的特 点表现得较成熟、较典型、较充分的时期,它大致是 南宋、元代、明代和清代前半期。
非主干时期是联系前后两个主干部分的纽带,也 是前后两个语言历史阶段相交替的时期。
18
⒉文言文著作中出现口语成分的原因是什么?(P22)
一是作者受口语影响,有意无意地将口语词句 写进文言,二是由于记事的需要,不能不使用口语。 ⒊近代汉语文献的特点是什么?(P22-24)
一是口语和文言相间杂(即文白相间); 二是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 地域性。 三是反映在文献里的口语也随时间发展演变, 体现了语言的时间性。
14
23、哪些是研究唐代口语的重要传世文献? (P18) 是:敦煌变文、禅宗语录、王梵志、寒山、拾得
等僧人的通俗诗。 24、哪些是研究宋代口语的重要文献?所谓宋儒主要 以哪几个人为代表? (P18)
宋儒语录是研究宋代口语的重要资料,它在形式 上受到禅宗语录的启发,在思想上以儒家为主,兼佛、 道之说。
19
⒋敦煌变文、金代诸宫调、元代戏剧、宋元南戏、 “三言”、“二拍”、《金瓶梅》、《醒世姻缘传》 等著作分别反映哪些地方的口语?(P24)
敦煌变文多反映西北地区口语,金代诸宫调反映 燕京一带口语,元代戏剧多用北方口语写作,宋元南 戏、“三言”、“二拍”用的多是浙江等地的江南口 语,《金瓶梅》、《醒世姻缘传》带有山东方言色彩。
有:方便、因缘、投机、叫化、信心、火坑、一 尘不染、五体投地、不可思议、借花献佛,等等。
11
⒚“把茅盖头”的实际意思是什么?这个词义的 形成与什么文化现象有关?(P14)
“把茅盖头”实际上指的是禅僧主持寺院 之义,这个词语的形成与禅家传教方式有关。 ⒛从什么时候开始,汉语中表示复数的人称代词 产生了排除式和包括式的区分?哪个是排除式?
27、韵书、韵图产生的学术之源可上溯到哪些方面?
(P19)
使用反切的《切韵》、《广韵》等韵书,《韵 镜》、《切韵指掌图》等韵图,可以上溯到佛经传 入我国、汉人受到梵文(braman)等拼音文字的启 发和影响。
17
第二章 文献
⒈近代汉语文献是按什么标准分为哪三类的?(P20-21)
近代文献按反映口语的程度,大抵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充分反映,如《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 等小说,元代杂剧中的宾白部分,许多禅宗语录等; 二是有所反映,但不甚充分,多半是文白相间,如《三 国演义》; 三是略有反映,即基本上以文言写作,偶尔使用口语词 或口语句子,如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聊斋志异》 等。
8
⒓近代汉语的语音发生了哪些变化? (P8) 近代汉语在语音上发生了显著变化:
A、声母方面,如从双唇音里分化出唇齿音,北 方话的全浊声母归并入清声母等等;
B、韵母方面,北方话里塞音韵尾-p,-t,-k消失 了,闭口韵尾-m并入了-n等等;
C、声调方面,北方话里平声分为阴阳两类,原 全浊声母的上声字转化为去声,入声字归并入平、上、 去三声等等。 ⒔纯粹的复数标记“们”在唐代写成哪两个字? (P10)
穷尽调查可以让人们全面地了解语言事实,为立 论提供充分的依据,并为深入探索打下扎实的基础。 有时候,穷尽调查可以解除疑惑,纠正谬误。
22
⒉语言学界流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就是“说有易, 说无难。”(P32)
曾有人向80高龄的王力先生请教做学问的经验。 王先生语重心长地道出六个字:“说有易,说无难”。
在一种著作中选择部分篇幅作语言调查,称为抽 样调查。使用抽样调查法进行研究,在立论时,应该 十分谨慎,防止以偏概全的毛病。
25
⒍如果一部近代汉语著作中“好不”既有肯定式又有 否定式,这部著作能否是明代中叶以前的文献?(P37)
不是明代中叶以前的文献。 因为经过调查,在明代中叶以前“好不”只有否 定式用法,明代中叶到清代末期,“好不”的否定式 和肯定式并存。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好不”则只 用肯定式。
10
⒗哪些词语是伴随说书、戏曲、讲唱艺术而产生的新 概念、新词语? ?(P13)
有:说话、诸宫调、杂剧、戏文、弹词、道情、 宝卷、生、旦、净、末、题目正名、得胜头回等等。 ⒘印刷术是在什么时代出现的?哪些词语是伴随印刷 术而产生的? (P13)
有:坊刻、家刻、版口、边阑、鱼尾、象鼻等。 ⒙哪些词语体现了外国文化和宗教文化对汉语的影 响? ?(P14)
在唐代写成:弭、伟;宋代写作:们,一直沿用 至今。
9
⒕近代汉语时期的文言文属于什么性质的语言材料? (P12)
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这时期的文言文是古代 汉语在书面上的延续,缺乏语言的时代特色,并不 是近代汉语。
⒖哪些词语是伴随科举制度而产生的新概念、新词 语? (P13)
有:状元、榜眼、探花、登科记、乡试、会试、 殿试、八股文,等等。
这些数量庞大的新词语和词语的新义使近代汉语 的词汇面貌焕然一新。
6
9、近代汉语在语法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P7) ⑴前缀、后缀的使用比较频繁。 ⑵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如:
A、“… … 著”,表祈使; B、 “… …则个”,表祈使; C、 被动者置于动词之后的被动句; D、被动式、处置式混合句型。 E、处置式与结果补语混合。
13
22、造成唐元两官话音系显著差别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P17-18)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从西部长安转移到东部大都。 《切韵》在隋唐时代被官方审定,被读书界奉为圭 臬,说明这种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时流通较广 的官话音。其时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西部长安。而反 映元代官话音系的《中原音韵》则无论在声、韵、调诸 方面都与《切韵》有很大的差别。其时全国政治文化中 心在北方大都。(地域因素及语言接触等)
(P16)
从金元时代起,在《董西厢》里便已经具有 排除式和包括式的区别:“俺”是排除式,“咱” 是包括式。
12
21、系词“是”放在句末的判断句以及有两个判断 词的判断句的出现是受到什么社会文化原因影响产 生的? (P16-17)
A、某长沙太守阳坚是也。 B、我是高尉心腹人陆虞侯便是。 这种现象是受到佛经语言以及其他佛教典籍、 佛教文学作品语言的影响的。
这句话是针对穷尽调查研究而言的。
23
⒊《清平山堂话本》中“殿直把那简帖儿和两件物事 度与浑家看”里面的“度”字该怎么解释才正确?为 什么? (P33)
这里的“度”字应该是“递、交”的意思。因为 通过穷尽调查,发现《清平山堂话本》中还有2句有 “度”的,如:
*将此事从头诉说,将戒指儿度与那张远。(《雨 窗集·戒指儿记》)
28
⒑变文中的“阿婆”一词是对什么人的称呼?为什么 《丑女缘起》中那个国王的女儿并不老却称为“阿婆”?
(P43-44)
变文中的“阿婆”是对年老妇人的称呼。而例子中 的公主,因前生轻贱佛事,故今生变为丑妇女,像老太 婆一样。作者为了取得生动的效果,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方式,“丑阿婆”意即是丑老太婆。
29
⒌近代汉语特殊被动句式是什么?它反映了哪个 地区的口语特征?(P24)
被动者置于动词之后。(被一人抱住刘知远。)
为燕京一带所特有,而同时代的南方口语基本没 有。
20
6、使用近代汉语文献应注意些什么问题?(P25-30) 应注意:⑴错字;⑵夺文,衍文;⑶错简(乱
文);⑷俗体字,通假字;⑸句读,标点。 7、什么叫夺文,衍文?(P27)
清代中叶的《红楼梦》《儿女英雄传》《龙图耳 录》、清末的《官场现形记》,是近代汉语晚期研究 的对象。
4
⒍主干部分与非主干部分在汉语史研究中的地位是怎 样的?(P6)
从汉语史研究的角度着眼,主干部分与非主干部 分并无主次之分。 ⒎近代汉语的主干时期有多长?加上非主干部分总共 有多长时间?(P6)
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即长达六个世纪左右,如果 适当考虑它的上下沿,可能共有十个世纪左右。
26
⒎通过例句分析唐宋时代的表尝试助词“看”与现代 汉语的表尝试助词“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P40-41)
现代汉语里,表示尝试的“看”,它前面的动词 须重叠或带动量、时量词。如“让我想想看”(动词 重叠),“你给我看一下”(动词带动量)。“先做 几天看”(带时量)。然而,变文中的“看”,其前 面的动词并不重叠,也不必带动量、时量词。如“至 甚不多,略说身上伎艺看。”
另一区别是,变文中的“看”可以重叠为“看 看”,其表示尝试的作用与单音“看”相同,但这种 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27
⒏ 近代汉语是与哪两阶段相区别而建立起来的?(P38) 近代汉语是以其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重要区
别而建立起来的。 ⒐近代汉语内部的比较可以有哪两个角度?(P41)
近代汉语内部的比较有: ①近代汉语内部不同时间的比较(历时比较)。 ②近代汉语内部不同地域的比较(共时比较)。
⒒吕洞宾《渔夫》词(又名《疾瞥地》),其中的“瞥 地”是什么意思?这个词义的产生与什么社会现象有关?
(P47)
该词全文为:“万劫千生得个人,须知先世种来因。 速觉悟、出迷津,莫使轮回苦辛。” “瞥地”是领悟的意思。这个词义的产生与禅宗提倡的 悟道方式有关。
30
⒓《游仙窟》中“不忆吞刀,腹穿似割”的“不忆” 的意思是什么?(P47)
夺文指漏脱了文字。衍文指误添了文字。这是近 代汉语文献里常见的现象。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⒈什么叫做穷尽调查?它使用于什么样的研究?它有 哪两点优势?(P32)
在一定的数量的文献范围内,对某种语言现象进 行全面的、没有遗漏的观察,叫做穷尽调查。经过穷 尽调查,在一定的数量的文献范围内,我们便不仅可 以指出有某种语言现象,而且也完全可以说没有某种 语言现象。
7
⒑近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前缀和后缀?(P7)
A、常见的前缀有:阿、兀、老、打、所、有等等;
B、常见的后缀有:子、儿、头、地、当、自、来、 生、家、行等等。
⒒近代汉语里出现了哪些主要的新句型? (P7-8)
在句法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如:难 道……不成? 连……也…… 动词+教+补语 …… 著,表祈使 ……则个,表祈使 被动者置于动词 之后 被动式、处置式混合句型 处置式与结果 补语混合,等。
5
⒏近代汉语在词汇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P6-7) ⑴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词语。 ⑵古代汉语里的许多词语,在近代汉语里具有了
新的意义。 ⑶从词语的内部结构来看,双音词的数量大大增
加,出现了多种具有固定形式和能产性质的多音节词 语。
⑷还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成语、谚俗语、歇后语、 偏义语、隐语、行业语、术语以及外来语等。
古代汉语以先秦汉魏为主干,现代汉语以五四运 动以后为主干。
3
⒋哪些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早期著作的代表? (P5) 主要抄写于晚唐五代的敦煌变文,有可能早于晚
唐的王梵志诗,五代时期成书的禅宗著作《祖堂集》, 北宋的二程语录等文献,是近代汉语早期的研究对象。 因为近代汉语的若干特点在上列文献中已经出现。 ⒌哪些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晚期著作的代表? (P5)
近代汉语概论
学习提纲
第一讲 绪论-文献-方法-语音
1
第一章 绪论
1、专家们对近代汉语的三点共同认识是什么?(P3-4) 专家们三点相同的认识是: ⑴都同意使用“近代汉语”这个称呼。 ⑵都同意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
段。 ⑶南宋、元代、明代和清代前半期是大家基本上
能够同意的近代汉语时期。 2、袁宾提出的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是什么? (P4)
15
25、近代汉语主干时期最有价值的文献有哪些种类? (P18)
有:以上第23、24之传世文献;话本、南戏北曲 的剧本、明清小说等;与民族交往有关的《元代白话 碑》《老乞大》和《朴通事》等文献;有《切韵》 《广韵》《韵镜》《切韵指常图》和《中原音韵》等 韵书。
16
26、哪些著作是民族交往和联系的产物? (P18) 《元代白话碑》、《老乞大》、《朴通事》等。
将这三个例子作全盘考虑,得出“度”应该是 “递、交”的意思。这种做法即为穷尽调查。
24
⒋怎样才能使穷尽调查更方便快捷此? (P34) 穷尽调查可以利用有关的文献索引、引得或通检,
能减少逐例搜寻之劳。 ⒌什么叫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在下结论和选样时应注 意什么?(P34)
认识汉语史的两条原则是: ⑴认识主干部分原则。 ⑵前后阶段可以重叠原则。
2
⒊什么是主干时期?什么是非主干时期? (P4)
近代汉语研究的主干时期是近代汉语诸方面的特 点表现得较成熟、较典型、较充分的时期,它大致是 南宋、元代、明代和清代前半期。
非主干时期是联系前后两个主干部分的纽带,也 是前后两个语言历史阶段相交替的时期。
18
⒉文言文著作中出现口语成分的原因是什么?(P22)
一是作者受口语影响,有意无意地将口语词句 写进文言,二是由于记事的需要,不能不使用口语。 ⒊近代汉语文献的特点是什么?(P22-24)
一是口语和文言相间杂(即文白相间); 二是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 地域性。 三是反映在文献里的口语也随时间发展演变, 体现了语言的时间性。
14
23、哪些是研究唐代口语的重要传世文献? (P18) 是:敦煌变文、禅宗语录、王梵志、寒山、拾得
等僧人的通俗诗。 24、哪些是研究宋代口语的重要文献?所谓宋儒主要 以哪几个人为代表? (P18)
宋儒语录是研究宋代口语的重要资料,它在形式 上受到禅宗语录的启发,在思想上以儒家为主,兼佛、 道之说。
19
⒋敦煌变文、金代诸宫调、元代戏剧、宋元南戏、 “三言”、“二拍”、《金瓶梅》、《醒世姻缘传》 等著作分别反映哪些地方的口语?(P24)
敦煌变文多反映西北地区口语,金代诸宫调反映 燕京一带口语,元代戏剧多用北方口语写作,宋元南 戏、“三言”、“二拍”用的多是浙江等地的江南口 语,《金瓶梅》、《醒世姻缘传》带有山东方言色彩。
有:方便、因缘、投机、叫化、信心、火坑、一 尘不染、五体投地、不可思议、借花献佛,等等。
11
⒚“把茅盖头”的实际意思是什么?这个词义的 形成与什么文化现象有关?(P14)
“把茅盖头”实际上指的是禅僧主持寺院 之义,这个词语的形成与禅家传教方式有关。 ⒛从什么时候开始,汉语中表示复数的人称代词 产生了排除式和包括式的区分?哪个是排除式?
27、韵书、韵图产生的学术之源可上溯到哪些方面?
(P19)
使用反切的《切韵》、《广韵》等韵书,《韵 镜》、《切韵指掌图》等韵图,可以上溯到佛经传 入我国、汉人受到梵文(braman)等拼音文字的启 发和影响。
17
第二章 文献
⒈近代汉语文献是按什么标准分为哪三类的?(P20-21)
近代文献按反映口语的程度,大抵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充分反映,如《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 等小说,元代杂剧中的宾白部分,许多禅宗语录等; 二是有所反映,但不甚充分,多半是文白相间,如《三 国演义》; 三是略有反映,即基本上以文言写作,偶尔使用口语词 或口语句子,如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聊斋志异》 等。
8
⒓近代汉语的语音发生了哪些变化? (P8) 近代汉语在语音上发生了显著变化:
A、声母方面,如从双唇音里分化出唇齿音,北 方话的全浊声母归并入清声母等等;
B、韵母方面,北方话里塞音韵尾-p,-t,-k消失 了,闭口韵尾-m并入了-n等等;
C、声调方面,北方话里平声分为阴阳两类,原 全浊声母的上声字转化为去声,入声字归并入平、上、 去三声等等。 ⒔纯粹的复数标记“们”在唐代写成哪两个字? (P10)
穷尽调查可以让人们全面地了解语言事实,为立 论提供充分的依据,并为深入探索打下扎实的基础。 有时候,穷尽调查可以解除疑惑,纠正谬误。
22
⒉语言学界流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就是“说有易, 说无难。”(P32)
曾有人向80高龄的王力先生请教做学问的经验。 王先生语重心长地道出六个字:“说有易,说无难”。
在一种著作中选择部分篇幅作语言调查,称为抽 样调查。使用抽样调查法进行研究,在立论时,应该 十分谨慎,防止以偏概全的毛病。
25
⒍如果一部近代汉语著作中“好不”既有肯定式又有 否定式,这部著作能否是明代中叶以前的文献?(P37)
不是明代中叶以前的文献。 因为经过调查,在明代中叶以前“好不”只有否 定式用法,明代中叶到清代末期,“好不”的否定式 和肯定式并存。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好不”则只 用肯定式。
10
⒗哪些词语是伴随说书、戏曲、讲唱艺术而产生的新 概念、新词语? ?(P13)
有:说话、诸宫调、杂剧、戏文、弹词、道情、 宝卷、生、旦、净、末、题目正名、得胜头回等等。 ⒘印刷术是在什么时代出现的?哪些词语是伴随印刷 术而产生的? (P13)
有:坊刻、家刻、版口、边阑、鱼尾、象鼻等。 ⒙哪些词语体现了外国文化和宗教文化对汉语的影 响? ?(P14)
在唐代写成:弭、伟;宋代写作:们,一直沿用 至今。
9
⒕近代汉语时期的文言文属于什么性质的语言材料? (P12)
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这时期的文言文是古代 汉语在书面上的延续,缺乏语言的时代特色,并不 是近代汉语。
⒖哪些词语是伴随科举制度而产生的新概念、新词 语? (P13)
有:状元、榜眼、探花、登科记、乡试、会试、 殿试、八股文,等等。
这些数量庞大的新词语和词语的新义使近代汉语 的词汇面貌焕然一新。
6
9、近代汉语在语法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P7) ⑴前缀、后缀的使用比较频繁。 ⑵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如:
A、“… … 著”,表祈使; B、 “… …则个”,表祈使; C、 被动者置于动词之后的被动句; D、被动式、处置式混合句型。 E、处置式与结果补语混合。
13
22、造成唐元两官话音系显著差别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P17-18)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从西部长安转移到东部大都。 《切韵》在隋唐时代被官方审定,被读书界奉为圭 臬,说明这种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时流通较广 的官话音。其时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西部长安。而反 映元代官话音系的《中原音韵》则无论在声、韵、调诸 方面都与《切韵》有很大的差别。其时全国政治文化中 心在北方大都。(地域因素及语言接触等)
(P16)
从金元时代起,在《董西厢》里便已经具有 排除式和包括式的区别:“俺”是排除式,“咱” 是包括式。
12
21、系词“是”放在句末的判断句以及有两个判断 词的判断句的出现是受到什么社会文化原因影响产 生的? (P16-17)
A、某长沙太守阳坚是也。 B、我是高尉心腹人陆虞侯便是。 这种现象是受到佛经语言以及其他佛教典籍、 佛教文学作品语言的影响的。
这句话是针对穷尽调查研究而言的。
23
⒊《清平山堂话本》中“殿直把那简帖儿和两件物事 度与浑家看”里面的“度”字该怎么解释才正确?为 什么? (P33)
这里的“度”字应该是“递、交”的意思。因为 通过穷尽调查,发现《清平山堂话本》中还有2句有 “度”的,如:
*将此事从头诉说,将戒指儿度与那张远。(《雨 窗集·戒指儿记》)
28
⒑变文中的“阿婆”一词是对什么人的称呼?为什么 《丑女缘起》中那个国王的女儿并不老却称为“阿婆”?
(P43-44)
变文中的“阿婆”是对年老妇人的称呼。而例子中 的公主,因前生轻贱佛事,故今生变为丑妇女,像老太 婆一样。作者为了取得生动的效果,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方式,“丑阿婆”意即是丑老太婆。
29
⒌近代汉语特殊被动句式是什么?它反映了哪个 地区的口语特征?(P24)
被动者置于动词之后。(被一人抱住刘知远。)
为燕京一带所特有,而同时代的南方口语基本没 有。
20
6、使用近代汉语文献应注意些什么问题?(P25-30) 应注意:⑴错字;⑵夺文,衍文;⑶错简(乱
文);⑷俗体字,通假字;⑸句读,标点。 7、什么叫夺文,衍文?(P27)
清代中叶的《红楼梦》《儿女英雄传》《龙图耳 录》、清末的《官场现形记》,是近代汉语晚期研究 的对象。
4
⒍主干部分与非主干部分在汉语史研究中的地位是怎 样的?(P6)
从汉语史研究的角度着眼,主干部分与非主干部 分并无主次之分。 ⒎近代汉语的主干时期有多长?加上非主干部分总共 有多长时间?(P6)
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即长达六个世纪左右,如果 适当考虑它的上下沿,可能共有十个世纪左右。
26
⒎通过例句分析唐宋时代的表尝试助词“看”与现代 汉语的表尝试助词“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P40-41)
现代汉语里,表示尝试的“看”,它前面的动词 须重叠或带动量、时量词。如“让我想想看”(动词 重叠),“你给我看一下”(动词带动量)。“先做 几天看”(带时量)。然而,变文中的“看”,其前 面的动词并不重叠,也不必带动量、时量词。如“至 甚不多,略说身上伎艺看。”
另一区别是,变文中的“看”可以重叠为“看 看”,其表示尝试的作用与单音“看”相同,但这种 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27
⒏ 近代汉语是与哪两阶段相区别而建立起来的?(P38) 近代汉语是以其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重要区
别而建立起来的。 ⒐近代汉语内部的比较可以有哪两个角度?(P41)
近代汉语内部的比较有: ①近代汉语内部不同时间的比较(历时比较)。 ②近代汉语内部不同地域的比较(共时比较)。
⒒吕洞宾《渔夫》词(又名《疾瞥地》),其中的“瞥 地”是什么意思?这个词义的产生与什么社会现象有关?
(P47)
该词全文为:“万劫千生得个人,须知先世种来因。 速觉悟、出迷津,莫使轮回苦辛。” “瞥地”是领悟的意思。这个词义的产生与禅宗提倡的 悟道方式有关。
30
⒓《游仙窟》中“不忆吞刀,腹穿似割”的“不忆” 的意思是什么?(P47)
夺文指漏脱了文字。衍文指误添了文字。这是近 代汉语文献里常见的现象。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⒈什么叫做穷尽调查?它使用于什么样的研究?它有 哪两点优势?(P32)
在一定的数量的文献范围内,对某种语言现象进 行全面的、没有遗漏的观察,叫做穷尽调查。经过穷 尽调查,在一定的数量的文献范围内,我们便不仅可 以指出有某种语言现象,而且也完全可以说没有某种 语言现象。
7
⒑近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前缀和后缀?(P7)
A、常见的前缀有:阿、兀、老、打、所、有等等;
B、常见的后缀有:子、儿、头、地、当、自、来、 生、家、行等等。
⒒近代汉语里出现了哪些主要的新句型? (P7-8)
在句法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如:难 道……不成? 连……也…… 动词+教+补语 …… 著,表祈使 ……则个,表祈使 被动者置于动词 之后 被动式、处置式混合句型 处置式与结果 补语混合,等。
5
⒏近代汉语在词汇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P6-7) ⑴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词语。 ⑵古代汉语里的许多词语,在近代汉语里具有了
新的意义。 ⑶从词语的内部结构来看,双音词的数量大大增
加,出现了多种具有固定形式和能产性质的多音节词 语。
⑷还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成语、谚俗语、歇后语、 偏义语、隐语、行业语、术语以及外来语等。
古代汉语以先秦汉魏为主干,现代汉语以五四运 动以后为主干。
3
⒋哪些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早期著作的代表? (P5) 主要抄写于晚唐五代的敦煌变文,有可能早于晚
唐的王梵志诗,五代时期成书的禅宗著作《祖堂集》, 北宋的二程语录等文献,是近代汉语早期的研究对象。 因为近代汉语的若干特点在上列文献中已经出现。 ⒌哪些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晚期著作的代表? (P5)
近代汉语概论
学习提纲
第一讲 绪论-文献-方法-语音
1
第一章 绪论
1、专家们对近代汉语的三点共同认识是什么?(P3-4) 专家们三点相同的认识是: ⑴都同意使用“近代汉语”这个称呼。 ⑵都同意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
段。 ⑶南宋、元代、明代和清代前半期是大家基本上
能够同意的近代汉语时期。 2、袁宾提出的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是什么? (P4)
15
25、近代汉语主干时期最有价值的文献有哪些种类? (P18)
有:以上第23、24之传世文献;话本、南戏北曲 的剧本、明清小说等;与民族交往有关的《元代白话 碑》《老乞大》和《朴通事》等文献;有《切韵》 《广韵》《韵镜》《切韵指常图》和《中原音韵》等 韵书。
16
26、哪些著作是民族交往和联系的产物? (P18) 《元代白话碑》、《老乞大》、《朴通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