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职业教育共44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达到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包括: 知识、技能、行为意识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具体 明确,针对性强。
(2)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
该模式分理论教学和企业的实训教学两大部分,实训教 学采取准备、讲解、模仿和巩固“四阶段教学法”。
(3)MES——就业技能模块教学法
该方法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 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某一职业分别列出若 干单项能力,以单项能力作为模块单元进行培训,以不同的 模块组合适应不同要求的培训计划,主要是培养技术工人。
1.人才培养目标
(1)日本的专门学校 高等专门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五年,培养目标是: 传授高深的专门知识和技艺,培养职业所必需的能力。 短期大学:以传授专深的学艺、培养职业和实际生活所 需要的能力为教育目标。 专修学校:招收高中生,学习两年,以培养学生就业和 实际生活所必需的能力以及提高文化教养程度为目标。
2.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 专业设置与调整 :
*行业、地区调研分析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专业内涵
培养规格与质量 : *符合就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具体、可检测、可操作、可实现。 *着力点:关键能力(4个方面)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 力。
(4)辽宁省的几种培养模式
辽宁农职院的“双线”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线 运行。
沈阳工程学院的“技术岗位型”模式:根据专业对应的 岗位的技术含量来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辽宁石化职院的“基础平台+能力模块+职业资格证书 =新的课程体系”的模式
3、课程模式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有4个体现: 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重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协调。 在课程设计内容与形式上:重视科类、职业门类之间的 结合。 在课程设计目标上: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上:重视调查和实验研究等发展态势。
1加拿大的cbe能力基础教育职教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教学目标课2教学模式程内容以职业能力分解为基础重视及时反馈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东北财经大学 教授 邢天才
一、几次全国职教会议的主要基调
课程模式类型归纳如下: (1)行业单元型:
它把某一特定行业按照就业的需要,分解成具有逻辑联系 的几个部分(单元)设成课程。
(2)职业群集型
它把数种性质相近的职业综合为一个职业群集,组合设 计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群集共同知识、群集共同技术 与技能、各职业所需的具体入门知识和技能。
(3)阶梯训练型
三、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 向国外学习
(一)发达国家的经验(六个国家四种类型) 1.德国“双元制”经验借鉴 2.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 3.日本、法国的短期大学和短期技术学院 4.澳大利亚的TAFE和VET制度
(二)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研究
2019年7月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举行的世界教育 大会上,来自123个国家的800多名代表和观察员一致认 为: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前提。 一个国家教育只有发达的普通教育而没有发达的职业教 育,就不可能使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不可能 使经济有较快的发展。
五、“一、二、三”教改目标
贯彻一条主线: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 基本素质为主线。 两个保障:以“三高”教师和条件良好 的教学、实践教学基地为保障。
三个体系:以应用为主旨,以综合课程 开发为突破口,构建理论教学体系;以 能力培养为主旨、以全面开放实验实训 基地为措施,围绕基本技能训练、专业 技术训练、综合能力培养,构建实践教 学体系;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 过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素质 教育的主渠道,构建素质教育体系。
(2)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 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
(3)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
(4)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教特点的人才培养、选 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
3.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4.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改革以 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结束语:学习可以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 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可以使我们的文 化底蕴得以丰厚,学术魅力得以展现。
再见!谢谢!
谢谢
截止2009年,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 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到310万人,在校 生达到900多万人,约占普通高等院校招 生和在校生数的一半。
2.不足——找问题
(1)认识不到位,发展受制约 (2)体系不完善,功能不健全 (3)改革不够深入,机制不够灵活 (4)投入不足,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5)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教学质量要求 (6)创新不足,培养模式特色不鲜明 (7)发展不平衡,不同院校面临不同问题
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明确高职教育发展的六个定位 1.观念定位 2.功能定位 3.服务面向定位 4.培养标准定位 5.教育类型定位 6.教育层次定位
(二)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四个创新 1.观念创新 (1)面向市场 (2)以就业为导向 (3)提高服务意识
2.制度创新 (1)学分制 (2)弹性学制 (3)招生放开(入口) (4)就业准入(出口)
二、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现状—看数字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 校和成人中专)共有学校14466所,比上年增加12所。招生 655.66万人,比上年增加89.46万人;在校生1600.05万人, 比上年增加190.81万人。 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207所,比上年增加160所;招 生241.13万人,比上年增加37.29万人;在校生629.77万人, 比上年增加75.3万人;毕业生156.71万人,比上年增加16.13 万人。教职工33.48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专任教师 20.30万人,比上年增加0.59万人。
(三)职业教育创新问题。涉及到三个关键点: 1.体制创新:如推动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 2.制度创新:如管理制度创新,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
点的内部管理体制。 3.模式创新 :国内外有多种成功的模式可借鉴。
(四)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问题
1.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2.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 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 3.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4.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 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这是德国双元制技工培训制度所采用的典型课程模式。 采用的是分段教学,由基础向专业化发展,分为:基础教育、 专以职业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为依据,编制相应的课程。 四个阶段是:职业意识、职业探询、职业取向和职业准备。 这一模式适合于个人事业的发展。
(5)综合型
3.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 (按劳动过程设计课程)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课堂教学与三实建设) *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4.教材建设与教学手段 : *教材的选用、编写、更新、特色。 *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网路技术的广泛运用
5.教学方法:引导课文教学法的六个步骤 (1)信息:引导问题,应该做什么? (2)计划:怎么做? (3)决策:确定方案、程序和工具? (4)实施:知识传授与实训,完成任务 (5)检查:完成的任务是否符合专业要求 (6)评价:标准、效果、总结分析
(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问题
1.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 (1)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 (2)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 (3)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 (4)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 (5)树立学生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
2.教学改革应不断深化
(1)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 方法。
3.机制创新 公办 民办 行办
国内国际合作
共同发展
4.模式创新 (1)管理模式 (2)办学模式:校企结合、工学结合 (3)教学模式:国内外多种模式 (4)课程模式:五个种类
(三)加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六项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 结构:职称 学历 年龄 学缘 格局:专兼职结合型、一专多能行、双师型 条件:经验、能力、敬业精神、热情和感染力 带头人:双师素质、思想观念、科研水平、专业影响
这一模式分为科技整合及群集阶梯两种形式。前者以科 技的综合化发展为基础,将相关科技综合在一起,形成一门 课程。比如为机器人、镭射等高科技设计的课程——电学。
四、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 设计的八项内容
1.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新 三型”人才。 2.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思想:以能力 和品德为本位。 3.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注 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4.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技 能优先,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6.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 坚持四个环节:
坚持学校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贴近 坚持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贴近 坚持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贴近 坚持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贴近
推进三个结合: 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 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 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
产学研结合的类型: *订单式教育 *售后服务教育 *为企业员工培训 *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5.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新三型” +I型(教育型)人才。
6.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生源渠道:职前、职 后结合;初中生、在职培训
7.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一校多制、 一校多用和一校多能。
8.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式:职前学历 教育与职后学历教育,职前非学历教育与职后 非学历教育4个方面。
全国职业高中5822所,比上年增加41 所;招生248.21万人,比上年增加35.55 万人;在校生582.43万人,比上年增加 65.51万人;毕业生153.09万人,比上年 增加27.53万人。职业高中教职工38.93万 人,比上年增加1.21万人;专任教师 28.25万人,比上年增加1.19万人。职业 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67.74%,比上 年增长3.97个百分点。
(4)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 两个目标: 一是为具有高中毕业文化水平而有志到传统大学深造者 开设学分制课程(相当大学一、二年级) 二是为社会培养各种实用型人才。是社区学院的重点。
2、教学模式
(1)加拿大的CBE(能力基础教育)职教模式 该教学模式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
和运用,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教学目标,课 程内容以职业能力分解为基础,重视及时反馈,重视学 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 行教学。
(2)法国的短期技术学院
培养目标: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活动培养干部和高 级技术员;造就协调直接经济、管理和工业尖端力量工 作、协助工程师进行研究、计划、发展和生产的较高级 的技术员和中间领导人员。
(3)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
培养目标:进行一种建立在传授理论知识基础之上 的教育,最后使学生通过国家规定的毕业考试,能够从 事独立的职业活动。毕业生一般在生产部门工作。
全国职教会议1986-2019五年一次,2019至今每年一次。 (一) 职业教育体制改革问题
(1)管理体制改革: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 会参与。
(2)办学体制改革: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 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 局。
(3)运行机制改革: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运行机制。
(2)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
该模式分理论教学和企业的实训教学两大部分,实训教 学采取准备、讲解、模仿和巩固“四阶段教学法”。
(3)MES——就业技能模块教学法
该方法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 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某一职业分别列出若 干单项能力,以单项能力作为模块单元进行培训,以不同的 模块组合适应不同要求的培训计划,主要是培养技术工人。
1.人才培养目标
(1)日本的专门学校 高等专门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五年,培养目标是: 传授高深的专门知识和技艺,培养职业所必需的能力。 短期大学:以传授专深的学艺、培养职业和实际生活所 需要的能力为教育目标。 专修学校:招收高中生,学习两年,以培养学生就业和 实际生活所必需的能力以及提高文化教养程度为目标。
2.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 专业设置与调整 :
*行业、地区调研分析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专业内涵
培养规格与质量 : *符合就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具体、可检测、可操作、可实现。 *着力点:关键能力(4个方面)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 力。
(4)辽宁省的几种培养模式
辽宁农职院的“双线”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线 运行。
沈阳工程学院的“技术岗位型”模式:根据专业对应的 岗位的技术含量来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辽宁石化职院的“基础平台+能力模块+职业资格证书 =新的课程体系”的模式
3、课程模式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有4个体现: 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重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协调。 在课程设计内容与形式上:重视科类、职业门类之间的 结合。 在课程设计目标上: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上:重视调查和实验研究等发展态势。
1加拿大的cbe能力基础教育职教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教学目标课2教学模式程内容以职业能力分解为基础重视及时反馈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东北财经大学 教授 邢天才
一、几次全国职教会议的主要基调
课程模式类型归纳如下: (1)行业单元型:
它把某一特定行业按照就业的需要,分解成具有逻辑联系 的几个部分(单元)设成课程。
(2)职业群集型
它把数种性质相近的职业综合为一个职业群集,组合设 计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群集共同知识、群集共同技术 与技能、各职业所需的具体入门知识和技能。
(3)阶梯训练型
三、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 向国外学习
(一)发达国家的经验(六个国家四种类型) 1.德国“双元制”经验借鉴 2.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 3.日本、法国的短期大学和短期技术学院 4.澳大利亚的TAFE和VET制度
(二)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研究
2019年7月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举行的世界教育 大会上,来自123个国家的800多名代表和观察员一致认 为: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前提。 一个国家教育只有发达的普通教育而没有发达的职业教 育,就不可能使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不可能 使经济有较快的发展。
五、“一、二、三”教改目标
贯彻一条主线: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 基本素质为主线。 两个保障:以“三高”教师和条件良好 的教学、实践教学基地为保障。
三个体系:以应用为主旨,以综合课程 开发为突破口,构建理论教学体系;以 能力培养为主旨、以全面开放实验实训 基地为措施,围绕基本技能训练、专业 技术训练、综合能力培养,构建实践教 学体系;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 过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素质 教育的主渠道,构建素质教育体系。
(2)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 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
(3)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
(4)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教特点的人才培养、选 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
3.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4.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改革以 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结束语:学习可以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 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可以使我们的文 化底蕴得以丰厚,学术魅力得以展现。
再见!谢谢!
谢谢
截止2009年,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 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到310万人,在校 生达到900多万人,约占普通高等院校招 生和在校生数的一半。
2.不足——找问题
(1)认识不到位,发展受制约 (2)体系不完善,功能不健全 (3)改革不够深入,机制不够灵活 (4)投入不足,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5)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教学质量要求 (6)创新不足,培养模式特色不鲜明 (7)发展不平衡,不同院校面临不同问题
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明确高职教育发展的六个定位 1.观念定位 2.功能定位 3.服务面向定位 4.培养标准定位 5.教育类型定位 6.教育层次定位
(二)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四个创新 1.观念创新 (1)面向市场 (2)以就业为导向 (3)提高服务意识
2.制度创新 (1)学分制 (2)弹性学制 (3)招生放开(入口) (4)就业准入(出口)
二、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现状—看数字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 校和成人中专)共有学校14466所,比上年增加12所。招生 655.66万人,比上年增加89.46万人;在校生1600.05万人, 比上年增加190.81万人。 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207所,比上年增加160所;招 生241.13万人,比上年增加37.29万人;在校生629.77万人, 比上年增加75.3万人;毕业生156.71万人,比上年增加16.13 万人。教职工33.48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专任教师 20.30万人,比上年增加0.59万人。
(三)职业教育创新问题。涉及到三个关键点: 1.体制创新:如推动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 2.制度创新:如管理制度创新,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
点的内部管理体制。 3.模式创新 :国内外有多种成功的模式可借鉴。
(四)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问题
1.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2.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 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 3.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4.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 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这是德国双元制技工培训制度所采用的典型课程模式。 采用的是分段教学,由基础向专业化发展,分为:基础教育、 专以职业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为依据,编制相应的课程。 四个阶段是:职业意识、职业探询、职业取向和职业准备。 这一模式适合于个人事业的发展。
(5)综合型
3.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 (按劳动过程设计课程)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课堂教学与三实建设) *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4.教材建设与教学手段 : *教材的选用、编写、更新、特色。 *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网路技术的广泛运用
5.教学方法:引导课文教学法的六个步骤 (1)信息:引导问题,应该做什么? (2)计划:怎么做? (3)决策:确定方案、程序和工具? (4)实施:知识传授与实训,完成任务 (5)检查:完成的任务是否符合专业要求 (6)评价:标准、效果、总结分析
(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问题
1.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 (1)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 (2)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 (3)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 (4)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 (5)树立学生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
2.教学改革应不断深化
(1)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 方法。
3.机制创新 公办 民办 行办
国内国际合作
共同发展
4.模式创新 (1)管理模式 (2)办学模式:校企结合、工学结合 (3)教学模式:国内外多种模式 (4)课程模式:五个种类
(三)加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六项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 结构:职称 学历 年龄 学缘 格局:专兼职结合型、一专多能行、双师型 条件:经验、能力、敬业精神、热情和感染力 带头人:双师素质、思想观念、科研水平、专业影响
这一模式分为科技整合及群集阶梯两种形式。前者以科 技的综合化发展为基础,将相关科技综合在一起,形成一门 课程。比如为机器人、镭射等高科技设计的课程——电学。
四、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 设计的八项内容
1.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新 三型”人才。 2.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思想:以能力 和品德为本位。 3.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注 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4.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技 能优先,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6.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 坚持四个环节:
坚持学校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贴近 坚持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贴近 坚持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贴近 坚持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贴近
推进三个结合: 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 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 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
产学研结合的类型: *订单式教育 *售后服务教育 *为企业员工培训 *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5.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新三型” +I型(教育型)人才。
6.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生源渠道:职前、职 后结合;初中生、在职培训
7.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一校多制、 一校多用和一校多能。
8.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式:职前学历 教育与职后学历教育,职前非学历教育与职后 非学历教育4个方面。
全国职业高中5822所,比上年增加41 所;招生248.21万人,比上年增加35.55 万人;在校生582.43万人,比上年增加 65.51万人;毕业生153.09万人,比上年 增加27.53万人。职业高中教职工38.93万 人,比上年增加1.21万人;专任教师 28.25万人,比上年增加1.19万人。职业 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67.74%,比上 年增长3.97个百分点。
(4)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 两个目标: 一是为具有高中毕业文化水平而有志到传统大学深造者 开设学分制课程(相当大学一、二年级) 二是为社会培养各种实用型人才。是社区学院的重点。
2、教学模式
(1)加拿大的CBE(能力基础教育)职教模式 该教学模式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
和运用,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教学目标,课 程内容以职业能力分解为基础,重视及时反馈,重视学 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 行教学。
(2)法国的短期技术学院
培养目标: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活动培养干部和高 级技术员;造就协调直接经济、管理和工业尖端力量工 作、协助工程师进行研究、计划、发展和生产的较高级 的技术员和中间领导人员。
(3)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
培养目标:进行一种建立在传授理论知识基础之上 的教育,最后使学生通过国家规定的毕业考试,能够从 事独立的职业活动。毕业生一般在生产部门工作。
全国职教会议1986-2019五年一次,2019至今每年一次。 (一) 职业教育体制改革问题
(1)管理体制改革: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 会参与。
(2)办学体制改革: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 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 局。
(3)运行机制改革: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