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第六十七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北京市第六十七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佛
冯骥才
当锦盒被打开,我被拿出来放在桌上,来不及弄清这是什么地方,只见眼前站着三个人,其中一个是老板,但他靠边靠后站着。
中间一人倒背着手,沉着脸看着我,那神气好像他是佛。
他身边站着一个年轻人,肯定是秘书了,中间那人一动不动站着,呆呆瞧着我,似懂似不懂,他也不表示喜欢与否,站了一会儿便转过身向右边另一间屋子走去;好像他走向哪里,别人就得跟着走向哪里。
他大概就是陈主任了。
在他们走进另一间屋子之后,由于距离太远,我就听不清他们说些什么了,能听到的都是“喝茶、喝茶”,过一会儿还是“喝茶"。
又过些时候,老板似乎告别而去,他走时没经过我这间屋子,看来我被陈主任留下了,随后那年轻的秘书走进来,重新把我放进锦盒,轻轻关好。
我好像被拿到什么地方放好,跟着我听见关柜门和上锁的声音。
我以为从此要过一阵“深藏密室”的绝对平静的生活,我想得美!只过了几天时间,我就给人从锦盒里拿出来放在桌上,陈主任陪着一个人对着我瞧,刚才秘书来向陈主任报客人姓名时,说是“北京嘉宝拍卖行的黄老"。
我想,陈主任是不是行事谨慎,刻意回避了本地人?黄老的年纪六十开外,谢顶,衣装考究,气度不凡。
陈主任一口一个“黄老”称呼他,口气似很尊敬。
他对我看得十分仔细,还几次用“不错”两个字夸赞我。
在陈主任到另一间屋接听电话时,他紧盯着我胸前的璎珞与飘带细看,忽然脸上露出极其惊讶的表情,好像发现了宝物。
等陈主任听过电话回来,这黄老立刻把脸上惊讶的表情收了回去,对主任只淡淡说了一句:“东西不错,要想出手就交给我吧。
”
陈主任说:“交给你,我自然放心.”
黄老说:“您的东西不上拍为好,我拿到香港去找买家。
国内买家大都是土豪,只认鎏金铜像,要讲看历史看文化看艺术还得是人家欧洲人,肯出高价的也是人家。
”陈主任说:“东西太老不能出关吧?”
黄老笑得露出牙来,说:“您下次去香港到荷里活老街那些古玩店看看就明白了,汉俑魏碑唐三彩,全是新出土的,只要肯出钱,什么东西都能出去,不单能出去,您要是咱这的人,在那儿买了几件东西还不用自己往回带,只管回来后到北京潘家园这边来取。
”
陈主任听得瞠目结舌,说:“那就交您全权去办吧。
”
黄老说:“那好,别的事我就和小袁秘书说吧。
”说完便告辞而去。
我就被装进锦盒,再装进他座驾的后
备厢里。
自从离开天津,我便找不到北了。
我被转手好些地方,经手好多拨人,至少被十五六个人看过,而且是在各式各样的环境里,高贵讲究的,粗俗不堪的,一本正经的,文气十足的,我对什么样的环境毫不在意,这都是人间的各种把戏,我只求一己的清净。
我的转机出乎我的意料!
那天——我也不知自己在什么地方,一个外国人拿着一大一小两个放大镜仔细打量我。
外国人这么看佛吗?我第一次看到外国人,他脸上的胡子修理得很干净,根根见肉;牙齿像瓷器那么光滑透亮,金丝边的眼镜框后边一双蓝色的小圆眼珠专注地看着我。
他那股认真劲儿给我一种好感。
他有一个翻译,把他的话翻译成中文,说给我当时的经手人徐经理听,他说我身上刀刻的线条很深,刀法简练有力,只有宋人才有这么好的刀法。
徐经理只是连说:“是、是、是。
”这个外国人又说一句:“这种刀法,很像你们宋代北宗山水画使用的中锋的线条,非常有力,非常优美。
”他跷起大拇指。
徐经理只是点头,赔笑,说是。
看来他没太听明白。
难道中国人对自己的好东西还不如外国人懂?为了我,这个外国人至少到徐经理这儿跑了三趟。
最后他们开始对我进行精细的包装,当一些有弹性的细绵纸把我小心翼翼地缠绕起来后,我就什么也看不见、听不到了,我只能随遇而安了,过了很长的时间,当我被从一层又一层包装中取出来后,我看到许多稀奇古怪的脸,红的、黑的、白的、满是毛的,全是外国人对着我惊奇地张着嘴,其中一个竟然用不流畅的中国话对我说:“欢迎你来到德国德里斯顿温格艺术博物馆。
”
他们不会相信我一个“木头人”能听见他们的话吧,我呢?则是惊讶自己的奇遇,我居然来到个从来没有佛也不信佛的世界中来。
这样会更槽糕吗?我还会碰到怎样更惊险和古怪的遭遇呢?。
想不到吧,我现在已经是德里斯顿温格艺术博物馆的骄傲了。
这里边有一个重要原因连我也不曾料到。
在我一连串匪夷所思的经历中,北京嘉宝拍卖行的黄老和把我“买”到德国来的那个外国人,都发现我身体一层皮壳下边,还保存着一些宋代彩绘的颜色。
在我进了德里斯顿的博物馆后,那里的人请来些修复古物的高手,动用了很多高科技,将我身上一些没有价值的表皮和污迹,一点点极其小心地除掉,这样前后居然干了半年。
我没想到他们在我身上下了那么大功夫,却渐渐将皮壳下边一千年前的色彩,美丽的朱砂、石绿、石青、石黄五彩缤纷地显露出来,叫我古物重光,再现当年的辉煌。
我应该从此无忧无虑了吧。
可是渐渐我忽然有点想家,有点彷徨和失落,有点乡愁吧。
可是我的家又在哪儿呢?我是佛,一定来自一处遥远的庙宇或寺观,那么我始祖的寺庙又在哪里?
(选自《小说月报》2019年第12期,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讲述了木佛被辗转变卖最终落到外国人手中的经历,情节一波三折,精彩迭出,结尾发人深省。
B. 小说细致地描绘了陈主任、黄老及外国购买者在看到木佛时的神情,透露出他们对木佛价值的认可。
C. 真正看重木佛价值的是外国的购买者,他们将木佛送到博物馆并请来修复古物的高手让它再现辉煌。
D. 小说中黄老对陈主任所说的关于文物倒卖的一段话,揭露了文物走私黑幕的冰山一角,令人震惊。
2.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叙写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
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
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代山川而言”。
(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B.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
C.中国山水画的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D.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
D.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B.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C.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D.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老丁扶贫
金光
精准扶贫中,局里每名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还剩一户没人帮扶。
局长拿着花名册盯了良久,对办公室主任说,让老丁去吧。
老丁是个退伍兵,来到单位二十多年连个副科级都没混上。
办公室主任把局长的决定告诉老丁,老丁只说了一个字:中!
老丁包扶的是苗家沟唐大石一家。
这家就大石一个劳力,上有79 岁卧病在床的母亲,下有两个在镇上读书的娃娃,妻子两条腿畸形,只能坐在矮凳子上,以手代脚挪着前行。
老丁见唐家的光景确实愁人,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衣服被褥,又自掏腰包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唐家。
局长批评老丁说:“你这接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要扑下身子,与贫困户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只有搞产业扶贫才是出路。
”
老丁就和唐大石琢磨项目,想一个被否定一个,末了对大石说:“不行咱们养猪吧,这个项目简单又不用花太多的本钱。
”大石说:“猪要吃饲料,没钱买可咋办?”老丁指着门前沟渠上长的两排灰灰菜说:“这后山沟里的草就足够养百十头猪了,还让它吃什么饲料,再说了,这猪吃草长出的肉可是难得的原生态猪肉。
”
老丁领着唐大石在唐家屋后的洼地上挖八个土坑,用石头垒成猪圈,自己又掏钱买了八头猪崽,养起了猪。
老丁重新收拾了一下唐家的生活用品,又在山墙边续了一间简易房。
每周五老丁都随单位的扶贫车过来,帮着割猪草、馇猪食,白天和唐家人一起吃饭,夜里就宿在简易房里,到了周日下午才坐班车回到县城。
这样,一周保证三天住在唐家。
那天夜里,突然天降暴雨,猪圈灌满了水;老丁的简易房也漏了雨,被褥被雨淋得湿透了。
老丁赶紧把大石叫起来,两人摸黑把猪崽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把猪圈扒个小豁口,将水排放出去。
他们折腾了一夜,才将猪崽重新又安臵到猪圈里。
老丁被雨水淋病了,发高烧,回到县城住了五天医院。
当他出院随扶贫车来到唐家时,反少了一头猪崽,他问大石,大石说:“后山沟有红毛狼,夜里听见猪崽叫,起来追时,红毛狼叼着一头猪崽上山坡了。
”
老丁气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那个空了的猪圈。
他和大石上山砍了些黑老鸹刺,围在猪圈旁边,防止红毛狼再来叼猪崽。
周六镇上逢集,老丁又买了一头猪崽放进猪圈里。
七个月后,老丁帮唐家养的八头黑猪有七头要出栏了,局长说:“老丁养的生态猪市场上可买不到,希望单位的人到唐家消费扶贫。
”扶贫日那天,单位的人一拥而上,直接将两头大黑猪“消费”了。
之后局长亲自做广告,以每公斤35 元的价格,将剩余的五头猪卖给了一家大酒店。
老丁将卖猪的钱交给唐大石,问他下一步怎么办。
大石憨厚地笑着说:“继续养猪呗。
”老丁笑了:“你开窍了。
”
那天,大石弄了两瓶粮食酒,老丁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两人对饮起来。
酒至半酣,老丁说:“大石,我不能一辈子跟着你,你得想办法自立呀。
”
大石想了想,说:“这养猪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就是得操心。
你只要能帮我卖,我可以多养一些。
老丁说:“来,闷一口!我明儿到镇上帮你办10 万元扶贫贷款,咱们把你后坡的责任田全改成猪场,养上三五十头,就叫它生态猪养殖基地。
”
大石从来没贷过款,怕出了岔子还不上。
老丁鼓励他说,想致富就得闯一闯。
第二天,老丁领着大石到镇上办了贷款,直接订了一卡车水泥,开始按照他的思路一步步实施。
晚上老丁和大石干活儿累了,又拿出那天没喝完的粮食酒喝着。
这时村支书来了,商量说看能不能以大石的基地为龙头,弄成集约化经营,让有条件且愿意养猪的村民都参与进去。
大石对支书说:“那你喝两口。
”村支书对着酒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大石说:“成了。
”
于是,养猪就成了苗家沟村的主打产业,几茬猪出栏后,苗家沟的生态猪就有了名气,被市里定为脱
贫致富典型。
三年过去了,老丁的脸变黑了,皱纹也多了起来。
唐大石的破旧的瓦屋变成了两层红顶楼房,漂亮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块鲜亮的标牌: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
大石的两个孩子一个考到省城,一个考进了市师范学院。
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的总结会上,老丁做了典型发言。
老丁发言时,会场上掌声雷动。
会后,局长问老丁:“你当年在部队当的什么兵?”
老丁望着局长,微笑着说:“在连队当饲养员。
”
(选自《大观》2019 年第9 期,有改动)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主要叙写了帮扶唐大石的过程中老丁的艰辛付出,但没有忽视局长的作用,如扶贫策略的指导,组织单位的人消费扶贫等。
B. 小说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老丁“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形象地表现出他对唐大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而悲伤的心理。
C. 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事,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了老丁去苗家沟村的唐大石家精准扶贫的故事,由人物的言行来构成主要情节,小说脉络清晰。
D. 小说语言朴实但富有表现力,如写唐大石家境贫因,寥寥数语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用“灰灰菜”“猪崽”“红毛狼”等口语,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
8. 唐大石是老丁扶贫的包扶对象,他有着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9. 小说以局长与老丁的一问一答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具体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日浮阗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
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
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
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
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
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
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
者上。
”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
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
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
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
惟富贵者而不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
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使然欤。
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为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
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
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有改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B.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C.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D.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浮图:可以解释为“和尚”,也可解释为“佛塔”。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指的是佛塔。
B. 留后:官名。
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北宋所设节度使观察留后,仅为虚衔。
C. “记”是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观点。
分为记游、记事、记亭台楼阁、记物等。
D. 京师:古代指帝王的都城,指北京。
但在不同朝代称呼不同,如元朝称为大都,明朝则称为京师。
1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交代浮槎山的地理位置、名称及其来由,并附以佛教、道教之说,给浮槎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B. 陆羽在论水味时,认为山中泉水是上品,而山泉之中又以乳泉和石池之中清流四溢的泉水为最好。
C. 作者认为李侯是一个贤士,是因为李侯在登浮槎山时发现上等的山泉后,送至京师给自己饮用,可谓情真意切。
D. 文章既写浮槎山水之美,又写李侯游赏之乐;既笑张又新的狂妄多失,又赞陆羽的善言水,行文开合有度。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2)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储邕之剡中①
李白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注】①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带,当地有划溪。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标题交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即诗人告别友人储邕即将前往剡中。
B. 首联一“问”一“指”两个举动,令人想到诗人和友人将要分别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C. 颔联叙述出发地和去处,“舟”、“水’’二字,与下面一联舟行特有的景象形成呼应。
D. 尾联“辞君”见出别离,“卧秋霜”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不知何时再见的无限伤感之情。
15. 请简要赏析“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一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诗句“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后由“______,_______”的实景,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的雄心壮志。
(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连用两个比喻,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由梦境而惊醒,又回到了现实的人间。
(4)《琵琶行》中琵琶女自诉身世,激起诗人情感共鸣:“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他们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千头万绪涌上心头的最好注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研究,某小组发现:文学活动是由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这四个要素并不是随意排列的,它们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他们把这一研究成果绘制成如下框架图。
请阅读此图,从“读者”的角度阐释文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面是某班长在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词句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
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感到十分高兴!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发奋努力,迎头赶上。
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班风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1)_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驱逐侵略者,打倒反动派。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队伍中涌现出众多优秀代表,如方志敏、赵一曼、焦裕禄、孔繁森等。
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党,强调党员干部要扎根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开展“我给远方的他(她)写封信”活动,请从方志敏、赵一曼、焦裕禄、孔繁森四位中任选一位,给他(她)写一封信。
②写一篇主题为“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