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颂》:革命圣地的精神赞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救国急势洪流:吸引两位文艺青年才俊汇聚延安
1935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在这里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落脚点。
1936年,中共中央迁往延安。
从此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
在延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制定了抗日救国的纲领,确立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领导了全国各敌后战场的抗日战争,打垮了日本帝国主义,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把人民解放战争的烽火燃遍了全中国,奠定了全国革命胜利的基
◆延安时期的郑律成。
在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第五队”并作编剧,投身抗日宣传和救济难民工作。
1937年10月,五队摆脱国民党特务的盯梢和纠缠,顺利地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成为从沦陷区及大后方到延安的第一个文艺团体。
不久,莫耶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
1938年春,莫耶转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第一期戏剧系学习,其后投身抗日宣传事业。
同年夏转入文学系。
在延安创作出著名的抗战歌曲《延安颂》。
21岁任八路军一二0师战斗剧社的编剧、创作组长,22岁被推选为晋绥文联常务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人民军队报》主编、总编辑,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转业到《甘肃日报》任副总编辑,主持报社工作。
著有《晚饭之前》《生活的波澜》等作品。
音乐才子文学才女:同感革命激情携手创作战歌
1938年夏日的一天下午,郑律成和莫耶等参加完延安城里的一个群众大会。
散会时已是下午5时左右。
他俩与鲁艺的一群学生一起出了北城门,爬到延安城门外的半山坡上,眺望着远近那动人的场面。
当时正值黄昏,在夕阳的余晖下,远处的群山,巍峨的宝塔,波光粼粼的延河都被涂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显得格外壮美。
正当郑律成为眼前的美景陶醉不已时,一阵嘹亮的歌声打破了这少有的宁静。
循声望去,但见抗日军政大学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英姿勃勃地从会场走出来了……顿时,群山沸腾了,鸟儿飞上了天空,延安内外到处响起了抗战的歌声,正在操练的战士们也喊着响亮的口号,刺刀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望着从城里出来的一队队抗大
的同学和战友,听着他们的歌声和口号,文学系的女同学、诗人莫耶同样也心潮汹涌,热血奔腾。
面对此情此景,郑律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一把拉起站在自己旁边的莫耶说:“看,那英姿勃勃、
步伐整齐的是抗大的队伍;听,那此起彼伏、响彻全城的抗战歌声。
”革命圣地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陡然激发了郑律成的创作灵感。
随
即他又兴奋地提议道:“莫耶,真是太美了,你赶快给我写个歌词吧!”这么一
说,引发了莫耶孕育已久的创作激情。
在此之前,莫耶写过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歌词由音乐家向隅谱曲,后来也曾与郑律成合作创作了歌词《肉弹勇士》。
此时此刻,郑律成话音刚落,
被眼前的这一幕打动了的莫耶掏出了小笔记本,急急抽出笔,随着笔尖在纸上飞舞,她将满腔的激情倾泻在了这个小本子上,一行行歌词映
入了郑律成的眼帘: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看!群众已抬起了头,看!群众已扬起了手。
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士兵瞄准了枪口,
准备和敌人搏斗!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坚固的抗敌阵线。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莫耶刚一落笔,就把她第一时间写就的这段歌词交给郑律成。
郑律成一把抓过歌词兴奋地叫道:“太好了,写得太好了,我马上就谱曲!”
当晚,郑律成将自己关在房间,伴随着延河的潺潺流水,伴随着河边那流萤,有感而发的他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中。
当晨光微露时,郑律成完成了他的成名作《歌颂延安》的谱曲。
这首抒发革命豪情的歌,是郑律成与莫耶献给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曲心灵之歌,他们倾诉着革命青年的心声,鼓舞着前方战士的杀敌斗志。
歌曲《歌颂延安》全曲由5个部分构成,但由于采用了首尾和中间速度对比(稍慢、稍快、稍慢),也可以看成是带省略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中速,带有叙述性。
它是对某个特定环境和风光的描绘,如词中的“塔影”、“原野”、
◆莫耶
久唱不衰流传甚广:志士爱国热情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