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1、开国大典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毛泽东向
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这标志着新中国
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土地改革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
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
消灭,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
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一五计划
1953 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同时,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三大改造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和手工
业走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公私合营等方式实现改造。

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
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年,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党中央发动了“大
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这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
重失误,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
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 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
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
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
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2、“一国两制”
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
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3、海峡两岸的交往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指引下,两岸关系不断发展,朝着和平统一的方
向迈进。

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国防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强大的海陆空三军,自主研制了导弹、
核武器等先进武器装备,国防力量不断增强,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
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
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4、中美、中日建交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六、科技教育与文化
1、“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3、 863 计划
1986 年 3 月,王大珩、王淦昌等四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

“863 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我国高科技的发展。

4、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不断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