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试卷
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一、精彩四选一(每题1分,共15分)
1.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2.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操军不习水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B.C.D.
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淝水之战后出现的新局面包括()
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
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
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D.宋朝
7.下列表格《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
拓拔元贺兰贺
丘穆陵穆独孤刘
步六孤陆尉迟尉
A.商鞅变法B.颁布“推恩令”C.八王之乱D.孝文帝改革
8.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
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9.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此人是谁()
①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②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③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王充
10.“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
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
”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祖冲之B.贾思勰C.顾恺之D.郦道元
11.下列关于古代书法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钟繇独创楷书书法
B.钟繇﹣﹣《兰亭集序》
C.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D.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
12.某书法协会准备在门口建一座人物塑像,你认为应该选取下列哪一个人物的塑像比较适合()
A.
祖冲之B.
王羲之C.
贾思勰D.
蔡伦
13.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如图所示名画,经专家组鉴定,这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真迹的局部图,是顾恺之依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而作.它是()
A.《步辇图》B.《洛神赋图》C.《天王送子图》D.《清明上河图》
14.以下是某历史小泽同学为云冈石窟涉及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
A.开凿于两汉,宣传的是佛教B.开凿于东汉,宣传的是道教
C.开凿于北朝,宣传的是佛教D.开凿于唐朝,宣传的是道教
15.小华拟定了主题为“古代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A.云冈石窟与雕塑艺术B.《史记》与体育运动
C.司母戊鼎与古典音乐D.《论语》与佛教文化
二、组合列举
16.根据提示写出下面人物的名字。
(1)230年,孙权派将军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2)蜀汉在丞相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3)北朝农学家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
(4)南朝的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5)和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他们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
三、辨析改错
17.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改正:
(2)266年,司马睿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改正:
(3)316年,内迁的鲜卑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改正:。
四、材料解析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1)材料中的“浪花淘尽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
请你举出两个当时的“英雄豪杰”来。
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英雄豪杰?为什么?(2)你知道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所描述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吗?这次战役交战双方是谁?对当时的局势有什么影响?
(3)除了这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试举出三个。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两汉时期,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
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在南方形成了巴蜀、江汉、江浙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经过六朝时期的长期开发,逐渐可与北方媲美。
(1)两汉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的原因是什么?
(2)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3)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逐渐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
五、开放探究
20.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请你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探究以下问题。
(1)商鞅变法中损害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受到农民欢迎的重大举措是什么?(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提倡学习汉族社会习俗的重要措施有哪些?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
(3)商鞅变法前,秦国很多开明的奴隶主将土地出租给奴隶耕种;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我国北方出现了“汉人胡食、胡人汉服”的现象。
结合以上现象分析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
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精彩四选一(每题1分,共15分)
1.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了赤壁之战交战双方的重要人物.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体现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的战役中.在曹操南下时,诸葛亮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最终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传说他“借来东风”成为战胜曹操最重要的因素(仅是传说).
故选C.
2.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操军不习水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
【解答】当时曹军有二十多万人,孙、刘联军只有五万人,故有②的选项都不对,应选①③④.
故选C.
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考点】三国鼎立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
【解答】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故选D.
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次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点.
【解答】根据题干要求,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解决.首先A和B选项只符合后者;而C选项只符合前者,而两者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故选D.
5.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淝水之战后出现的新局面包括()
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
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
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考点】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分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更替.
【解答】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迅速瓦解,北方陷入混战状态,东晋统治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故选C.
6.“(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
【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江南经济的发展.
【解答】材料主要意思是江南地区一年的收获,可以使几个郡县都免于饥饿.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故选C.
7.下列表格《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
拓拔元贺兰贺
丘穆陵穆独孤刘
步六孤陆尉迟尉
A.商鞅变法 B.颁布“推恩令”C.八王之乱 D.孝文帝改革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
【解答】依据题干表格《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孝文帝改革.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等.
故选D.
8.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
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点】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三国鼎立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基本特征.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是典型的政权分立时期,在政权分立的同时,各民族相互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故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故选D.
9.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此人是谁()
①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②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③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王充
【考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分析】本题考查了贾思勰.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生活在北魏和东魏,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和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可知此人是贾思勰.北魏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所著《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
故选B.
10.“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
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
”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祖冲之B.贾思勰C.顾恺之D.郦道元
【考点】祖冲之与圆周率.
【分析】本题考查祖冲之.
【解答】据所学知,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1000年.故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祖冲之.
故选A.
11.下列关于古代书法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钟繇独创楷书书法
B.钟繇﹣﹣《兰亭集序》
C.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D.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
【考点】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的书法成就.
【解答】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是《兰亭序》,后人尊称王羲之为“书圣”.
故选B.
12.某书法协会准备在门口建一座人物塑像,你认为应该选取下列哪一个人物的塑像比较适合()
A.
祖冲之B.
王羲之C.
贾思勰D.
蔡伦
【考点】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王羲之的相关知识.
【解答】A、祖冲之是古代数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七位小数的数学家.B、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是《兰亭序》,后人尊称王羲之为“书圣”.
C、贾思勰,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所著《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书,是我国现
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D、东汉的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故选B.
13.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如图所示名画,经专家组鉴定,这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真迹的局部图,是顾恺之依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而作.它是()
A.《步辇图》B.《洛神赋图》C.《天王送子图》D.《清明上河图》
【考点】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宋元的绘画艺术成就.【分析】本题的题眼是“顾恺之”,考查的知识点是顾恺之的绘画成就.
【解答】A.《步辇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
B.《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
C.《天王送子图》是唐代吴道子的,
D.《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
故答案选B.
14.以下是某历史小泽同学为云冈石窟涉及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
A.开凿于两汉,宣传的是佛教 B.开凿于东汉,宣传的是道教
C.开凿于北朝,宣传的是佛教 D.开凿于唐朝,宣传的是道教
【考点】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魏晋南北朝的石窟艺术,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解答】为了宣传佛教,北朝时期开凿了大量的石窟,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故选C.
15.小华拟定了主题为“古代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A.云冈石窟与雕塑艺术B.《史记》与体育运动
C.司母戊鼎与古典音乐D.《论语》与佛教文化
【考点】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和雕塑艺术.
【解答】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B《史记》与体育运动没有关系;C司母戊鼎与古典音乐没有关系;D《论语》与佛教文化没有关系.
故选A.
二、组合列举
16.根据提示写出下面人物的名字。
(1)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2)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3)北朝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
(4)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5)钟繇和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他们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
【考点】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祖冲之与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基本史实.
【解答】(1)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2)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3)北朝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5)钟繇和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他们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
故答案为:
(1)卫温.
(2)诸葛亮.
(3)贾思勰.
(4)祖冲之.
(5)钟繇、胡昭.
三、辨析改错
17.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改正:√
(2)266年,司马睿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改正:司马睿改成司马炎
(3)316年,内迁的鲜卑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改正:鲜卑改成匈奴。
【考点】官渡之战;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分析】本题考查官渡之战和西晋的兴亡.
【解答】(1)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叙述正确.(2)266年,司马睿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叙述错误.不是司马睿,而是司马炎建立西晋.
(3)316年,内迁的鲜卑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叙述错误,不是鲜卑人,而是匈奴人灭掉西晋.
故答案为:
(1)√.
(2)×;改正:司马睿改成司马炎.
(3)×;改正:鲜卑改成匈奴.
四、材料解析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1)材料中的“浪花淘尽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
请你举出两个当时的“英雄豪杰”来。
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英雄豪杰?为什么?(2)你知道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所描述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吗?这次战役交战双方是谁?对当时的局势有什么影响?
(3)除了这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试举出三个。
【考点】三国鼎立的形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分析】(1)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2)本题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
【解答】(1)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我喜欢诸葛亮.诸葛亮足智多谋,忠心耿耿,致力于治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由材料二“三国周郎赤壁”判断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交战双方是曹操与孙刘联军,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的战术大败曹军,曹军退回北方,孙刘联军取得胜利.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故答案为:
(1)曹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等.比如喜欢诸葛亮,理由:诸葛亮足智多谋,致力于治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言之有理即可)
(2)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和曹操;为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等.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两汉时期,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
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在南方形成了巴蜀、江汉、江浙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经过六朝时期的长期开发,逐渐可与北方媲美。
(1)两汉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的原因是什么?
(2)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3)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逐渐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
【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分析】(1)本题考查两汉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的原因.
(2)本题考查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的原因.
(3)本题考查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逐渐得到开发的原因.
(4)本题考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表现.
【解答】(1)据材料“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两汉时期,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在南方形成了巴蜀、江汉、江浙三个先
进的农业经济区,经过六朝时期的长期开发,逐渐可与北方媲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的原因是,黄河流域开发相对比南方早,南方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2)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的原因是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
(3)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逐渐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北方人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人手,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南方的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南朝时的建康,人口已过百万,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故答案为:
(1)黄河流域开发相对比南方早;南方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2)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
(3)北方人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人手;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4)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手工业:南方的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商业:南朝时的建康,人口已过百万,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五、开放探究
20.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请你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探究以下问题。
(1)商鞅变法中损害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受到农民欢迎的重大举措是什么?(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提倡学习汉族社会习俗的重要措施有哪些?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
(3)商鞅变法前,秦国很多开明的奴隶主将土地出租给奴隶耕种;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我国北方出现了“汉人胡食、胡人汉服”的现象。
结合以上现象分析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考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