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卷)2021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广东卷】
语文·全解全析
1.【答案】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我报路长嗟日暮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阙、朔、柝、颓、啄”等字词容易写错。

2.【答案】虔诚盘桓浮光掠影大相径庭
【解析】虔诚:是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

盘桓:意思是徘徊;逗留。

注意“桓”与“恒”的区别。

浮光掠影:意思是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

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注意“径”的正确书写。

3.【答案】C
【解析】A.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通常用来指人。

正确;B.扶植:意思是扶持培养;扶助培植。

正确;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合语境,应为“毫不在意”;D.各行其是:意思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指思想不统一,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见、主张去做。

正确;故选C。

4.【答案】A
【解析】A.句式杂糅。

去掉“的重要原因”或“由于”。

故选A。

5.【答案】(1)汉字跨越时代,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

(2)示例:由常用的汉字偏旁部首构成了一个圆形,寓意着汉字的多样组合和博大精深。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

结合“从古代到近代,日本、韩国、越南,都用汉字、借用汉字,创造出来自己民族的文字”,可知汉字跨越时代,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

注意符合字数要求。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有图可知,图中都是偏旁,形状是圆形,据此归纳:由常用的汉字偏旁部首构成了一个圆形。

部首组合多样化寓意汉字的多样组合和博大精深。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舍:舍弃/屋舍;B.苟:苟且/苟且;C.与:通“欤”,语气助词/给;D.患:祸患/担心。

故选B。

7.【答案】①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优厚的棒禄的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句中重点词:非独,不仅。

是,这。

勿丧,不丢掉。

②句中重点词:则,如果。

辩,同“辨”,分辨。

于,对。

加,益处。

8.【答案】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

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睡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及阅读启示。

根据文章的论述,从“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可知,作者一是肯定了舍生取义的人,同时也批评了见利忘义的人。

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的理解。

A.有误,句意:也没有人能超过他。

加,超过。

故选A。

10.【答案】见者咸叹曰/忠烈之士/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根据文意:看到这件事的人都感叹地说:“真是忠义刚烈的人啊,人们说仁义的人有勇气,说的正是他啊!”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见者咸叹曰/忠烈之士/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11.【答案】①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②卿等不宜无礼于王;③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阁下,思廉拜泣而去。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卿等不宜无礼于王”“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阁下,思廉拜泣而去”等语句可知,代王府的幕僚大多受到惊吓逃散了,只有姚思廉侍奉代王,不离开他的身边;对于想要到殿上捉拿代王的兵士,姚思廉呵斥他们不应该对代王无礼;唐高祖答应姚思廉扶代王杨侑到顺阳阁,姚思廉哭泣着拜谢离开。

这些都表明姚思廉的“忠烈”。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曾经镇定地谈论到隋朝灭亡的事情,感慨叹息道:“姚思廉不顾及生命危亡,来表明臣子应有的节操,即使拿古人与他相比,也没有人能超过他!”当时姚思廉在洛阳,于是(太宗)寄给他三百段丝帛,并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怀念你忠孝大节的风骨,因此有这些馈赠。

”当初,隋朝末年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