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折印和对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折印和对称》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折印的基本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3.使幼儿体验对称美,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折印的方法,感受对称的美。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具:正方形纸张、剪刀、胶棒、对称图形模板。

2.学具:正方形纸张、剪刀、胶棒。

3.其他:课件、视频、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张,引发幼儿兴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吗?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个正方形纸张玩一个游戏。


2.探索折印方法
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张,讲解并示范对折的方法:“把正方形纸张沿着中心线对折,然后展开,你们看,折痕在哪里?这就是折印的方法。


邀请幼儿上台尝试折印,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3.感受对称美
教师出示一些对称的图形,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都是对称的。


教师讲解对称的概念:“对称就是两边一样,就像我们的脸一样,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


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对称作品,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4.制作对称作品
教师发放正方形纸张、剪刀、胶棒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对称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发现的对称现象,如建筑、绘画、自然等。

教师出示课件、视频等,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6.结束语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折印和对称的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了折印方法,感受到了对称美。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拓展对称的相关内容,让幼儿了解更多对称现象,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重难点补充: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掌握折印方法,并在创作中体验对称的美。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将这种对称意识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教学过程补充:
1.导入
教师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张,引发兴趣:“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是什么?这是正方形的纸,我们今天就要用这个来做一个神奇的小魔术,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魔术呢?”(孩子们兴奋地回答“想!”)
2.探索折印方法
教师拿起一张正方形纸张:“我要给大家变个魔术,看好了,我把它对折一下,再展开,咦,纸上有了一条线,这就是我们说的折痕。

你们也想试试吗?”(孩子们跃跃欲试)
教师邀请几个幼儿上台尝试,并引导他们:“好,你们来试试看,记住要对折哦,看看你们折出来的折痕在哪里?”(孩子们操作,教师一旁观察并指导)
3.感受对称美
教师展示一些对称图形:“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孩子们观察后回答“两边一样”)教师解释:“是的,这就是对称,两边是一样的,就像我们的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样。

现在,你们能不能找到身边的东西,告诉我它们是对称的?”(孩子们开始寻找并分享)
4.制作对称作品
教师分发材料:“现在,每个小朋友都会有一张正方形纸,你们可以用它来创作一个对称的作品。

你们可以折一折、剪一剪,但记得要保持对称哦。


教师在孩子们创作时走动指导:“哇,你剪的这个小兔子真可爱,你看,这边和那边是一样的,这就是对称。

你做的也很棒,这个蝴蝶的翅膀对称极了。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图片:“看,这座桥的两边是对称的,这座大楼也是,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也都是对称的。


教师鼓励:“所以,你们在回家的路上,可以试试看,找到更多的对称现象,也可以用你们的小手,创作出更多对称的作品。


6.结束语
注意事项:
1.对于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引导他们尝试更复杂的对称创作,以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

2.对于操作能力较弱的孩子,老师需要耐心指导,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要因为怕做不好而不敢动手。

3.在讲解对称概念时,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理解。

4.对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可以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5.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反应,根据他们的理解
程度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

6.鼓励孩子们相互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社交技能。

7.对于不同教学方式的适应性,老师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视觉、听觉和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

8.课后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对称相关的作业,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并激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对称美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