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物714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新教材在内容深度安排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参与教学。

通过学生主动探究鸟卵的复杂结构,得出鸟卵适于陆地发育的特点。

本节还使学生认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一般过程,理解鸟类的繁殖行为对种群繁衍的意义,从而树立爱鸟、护鸟的意识。

最后,本节还结合“S.T.S”内容,通过组织参观家禽养殖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这不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态度和情感。

二、设计思路
“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材的总体顺序是先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探究鸟卵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然后再讲解鸟的生殖和发育的一般过程。

为了更好地运用好教材,我对课本做了适当的调整:先通过视频播放关于鸟类生殖和发育的一系列图片,让学生总结出鸟类生殖和发育的一般过程的几个阶段,然后学生再主动探究鸟卵的结构及卵壳上气孔的有无,得出鸟卵适于陆地发育的特点。

这样处理,一方面符合初中学生对事物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动手探究尝试,真正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理念。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与鸟类有关的就是鸡蛋,是不是所有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呢?“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蛋壳真的无缝吗?大多数学生小时候都养过小鸡、小鸭和小鹅,他们也许早已注意到小鸡、小鸭等鸟类一孵出来,全身上下毛茸茸的,十分可爱,且容易成活,而麻雀等鸟类的小鸟刚孵出来,全身湿漉漉的,站都站不稳,不易成活,同是雏鸟,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呢?对于关于鸟类的种种疑问,学生还有很多很多的不知道,但他们从来没有深究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课前认真查阅资料,课堂上仔细探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到了许多关于鸟类的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很有成就感。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探究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②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③培养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②通过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③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1、观察鸟的繁殖行为,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探究鸟卵的结构和作用。

3、训练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活动,说出鸟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

七、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尽可能多地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录像片、观察事物、亲自探究、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在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通过观看有关的图片和录像片,再启发学生回忆和描述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关实例,由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制作人工鸟巢,因此,本节课课前我就让学生搭建人工鸟巢,课上开展比赛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认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一般过程,而且还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在认识鸡卵的结构时,我鼓励学生动手实验,首先来感受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以便理解卵壳对卵的保护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到紧贴在卵壳里的卵壳膜,在课前我将鸡蛋放置在醋酸中一段时间,使卵壳溶解,壳膜露出,上课时让学生观察。

在观察鸡卵内部结构时,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将实物与我自己制作的鸡卵内部结构的flash动画相结合,认清鸡卵的各部分结构。

在学生认识鸡卵结构的基础上,我结合鸡卵发育过程的模式图,引导学生分析卵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理解鸡卵发育为什么能完全摆脱水环境的限制。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新鲜的鸡卵是“活”的,我将孵化了一段时间(7~18天)的鸡卵,演示给学生观察,此时鸡卵的胚胎已呈白块状,在
卵膜周围有血管分布。

在探究卵壳上气孔的有无时,先让学生设计实验,然后在动手实验来验证,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本节课件,收集与鸟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的材料(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探究实验材料:解剖盘、解剖剪、镊子、解剖针、放大镜、针管(带针头)醋酸、熟鸡蛋、生鸡蛋、已发育的鸡卵、40——50度的温水。

学生:每组两个生鸡蛋、与鸟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的问题和资料,动手制作人工观鸟台。

八、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题: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观看课件,气势恢宏的2021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鸟巢的一系列图片,思索回答老师的问题,同时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件播放2021年北京奥运会鸟巢的一系列图片,质疑:鸟巢与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有关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欣赏图片
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在生活中
处处都有生物学知识,它不仅给
奥运会增添了气势恢宏的美,而
且会给中国带来好运,激发学生
热爱生物学和民族自豪感,渗透
人文精神。

一、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继续观看课件,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请同学深情地朗诵白居易的诗——《钱塘江春行》,分析这首诗,提出有关鸟类生殖和发育的问题,互相交流,尝试回答。

观看鸡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录像片及模式图。

观看课本P18图Ⅶ—8鸟类繁殖播放早春的精彩录像片。

引导学生对诗句中的内容提出关于鸟类生殖和发育的问题,尝试回答。

引发思索,引出第一主题——鸟的生殖和发过程。

演示鸡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录
像片及模式图。

总结引导:鸟的生命是从一个卵开始的。

过程一般包括哪些阶段呢? 演示图片,图片中有哪些与鸟的
生殖和发育有关?
过程中的一些行为,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的知识,开展交流与合作,概括出鸟类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学生关于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提出各种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比比谁提出的问题最多、最有代表性,谁知道得最多、解答得最准确。

思索并回答。

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
应的繁殖行为。

总结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几个阶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鸟的生殖和
发育有疑问的问题,并尝试解
决。

二、鸡卵的结构
探究:鸟卵的结构 卵壳:具有保护作用 卵壳膜:具有保护作用 卵白:保护卵细胞,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外面包裹着卵黄膜,卵黄表面中央有一盘状的小白点,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进一步探究:卵壳的结构特点 上有气孔,用于气体交换 鸟卵的结构为什么这样复杂,这样的结构适合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发
育? 探究: 拿出鸡卵,分组设计实验,感受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

观察思考卵壳膜作用:将一个鸡蛋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用镊子将碎裂的卵壳连同外壳除去,即可见卵壳膜和气室。

观察用醋酸浸泡过的除去蛋壳的鸡蛋。

观察思考卵白和卵黄及系带的作用:用剪刀将卵壳膜剪破,使卵壳膜内的卵白和卵黄流到培养皿内。

对照鸡卵结构图观察卵的结构,注意观察卵黄上的小白点,认清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

观看鸡卵发育过程的模式图
进一步探究:卵壳上气孔的有无
验证卵壳上气孔的有无,思考卵
壳上气孔的作用。

讨论:①卵白和卵黄及系带各有什么功能?②卵的哪一部分将
来可以发育成雏鸡?③所用的
组织、参与探究,课件展示观察到的每种结构,提问每种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提供探究材料:用醋酸浸泡后蛋壳溶解露出卵壳膜的鸡卵;鸡卵结构的flash 动画;的鸡卵和未的鸡卵;孵化了7~18天的鸡卵;镊子、40——50度的温水。

解剖针、解剖剪、放大镜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亲自动手实验,巡视、适时点拨,协助各小组展开交流,完善探究方案,实施方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参与讨论,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鸡卵都能孵化出小鸡吗?④新鲜的鸡卵是“活”的吗?⑤鸟卵为什么需要这么复杂的结构?这与它们所处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三、技能训练
运用数据做出选择和预测仔细分析、解读课文P19图表中
提供的数据,从多角度分析问
题,通过量化选择最佳的配制鸡
饲料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题干,明确影
响鸡产蛋率的两个因素,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读图表的能
力。

组织学生解答课文P20中的
问题,巡视、指导,排疑解难,
集中订正。

四、课外实践走进生活( S.T.S):带你参观养鸡厂阅读课本P21”带你参观养鸡场
“,初步了解养鸡场是怎样根据鸡
的生长和发育特点,利用科学技
术手段提高产量的?
参观养鸡场,询问专家,作好参
观记录,写出参观体会,开展汇
报交流。

课件展示养鸡厂的图片,引导学
生阅读。

组织参观,强调安全和纪律,组
织汇报交流。

亲近自然:建立鸟类的观察中心与当地的野生动物组织联系,在
校外建立一个鸟类的观察中心,
搭建人工鸟巢,观察记录鸟类的
生活情况,写出课题研究报告,
进行成果展示。

组织、参与课题研究,提供成果
展示的机会。

九、教学反思
1、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科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怀疑、实证和思辨,似乎很枯燥。

其实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它和人文也是分不开的。

科学教育中对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抒发美好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从气势恢宏的奥运会鸟巢引入本节“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引入本节的第一主题“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观看有关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图片和录像片,理解生命之艰辛、母爱之伟大;通过参观养鸡场,渗透科技人文;制作人工鸟巢,增强爱鸟、护鸟的情感。

2、体现课改精神,注重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

“科学探究”被放在《课程标准》十个主题的首位。

学生进行探究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并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思维的品质和创新的精神:本节课所涉及的两个探究实验(观察“鸡卵的结构”和探究“卵壳上气孔的有无”)都是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动手探究、自主讨论、自主总结等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启发和点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3、注重课堂和课外的结合,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分析诗句、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讨论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解读图表等提供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充分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生命活动的探究,常常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而学校课程的安排,通常是由间隔的课时组成的,课堂上学生只能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课下实践。

这样课内外交织,既体现生活处处都有生物学,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