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2月期末统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身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的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标题问题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0.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标题问题要求的。

1.宋代出台一个政令,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

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

这说明当时
A.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B.皇帝权力有所削弱
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的感化D.行政效率泛起下降
2.伯里克利曾说:“我们的轨制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让一个人肩负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最能够辩驳伯里克利的依据是
A.公民大会的运行机制B.法庭审判人员的产生法子
C.陶片放逐法D.奴隶没有民主权利
3. 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

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颁布颁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这一现象能够说明当时法国
A.本钱主义经济发展缓慢B.共和轨制并不适于法国
C.启蒙运动思想动员充分D.分歧政治派别斗争激烈
4.“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否决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保留绝弗成以开倒车。

”文中“它”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
5.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必然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

该学者的概念必定了民国政府
A. 推崇尊孔复古B.完善代议制民主
C.颁布《临时约法》D.加强中央权力
6.中共“三大”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材料主要表白,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感化
B.以推翻资产阶级为奋斗方针
C.开始走农村包抄城市道路
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7. 1969年7月,美国取消其公民前往中国旅游的限制。

随后,尼克松总统通过罗马尼亚总
统向中国辅导人传话,称将从台湾海峡撤出两艘驱逐舰。

这表白美国
A.在国际舞台上陷于孤立C.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B.间断中止了同台湾外交关系D.意图改善中美两国关系
8. 2021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4部汉代蜀锦织机模型,结构复
杂精巧,一些部件上还残存有丝线和染料。

织机四周散落有
分歧身姿和书写有分歧铭文的十多件彩绘木俑。

这是第一次
出土完整的西汉织机模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
机模型。

下列相关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证明了当时成都纺织技术领先全国
B.不存在墓主是私营手工业者的可能
C.陶俑或许代表了分歧工种或者工序
D.将我国丝织业泛起的时间大大提前
9.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本钱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A.英国逐渐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B.法国工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C.德国经济跃居欧洲首位D.美国已成为本钱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10.“西方的市政办理,经济模式的传人,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港口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

这段话
A.认为中国近代化始于被迫开埠通商B.解释了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C.全面分析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D.客观评价了西方扩张的积极感化
11.有学者说:“苏联轨制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奉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轨制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方针。

”该学者评价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造
12.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比力完善的福利轨制。

下列有关其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扶危济困”,扩大了社会消费B.“削峰填谷”,缩小了贫富差距
C.“惩勤助懒”,挫伤了工作积极性D.“劫富济贫”,激化了社会矛盾
13.“南开大学党委辅导4000多名师生,掀起大搞科学研究、大办工厂的飞腾。

第一夜就提出2000多个科研项目,其中大部分是属于尖端科学的……”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处在
A.过渡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D.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14.从1979年到1992年,我国国家统配物资品种由256种减少到19种;国家计划收购和调拨的商品由65种减少到15种;在工业生产中,国家计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5%以上下降至10%以内。

这意味着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B.企业的自主权不断扩大
C.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摆荡D.私营工商业迅速发展
15. 1850-1914年和1950-1973年是本钱主义经济史上的两个“黄金时代”,这两个“黄金时代”泛起的共同原因是
A.国家大力干预干与经济B.国际大势日趋缓和
C.科技革命鞭策发展D.美国拔擢欧日经济
16.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
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强本节用,丰衣足食
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17.顾炎武在《生员论》中指出:“国家之所以取生员而考之以经文、论、策、表、判者,欲其明六经之旨,通当世之务也。

……舍圣人之经典、先儒之注疏与前代之史不读,而读其所谓时文(多为当时书坊刻印的中举者试卷)。

……五尺童子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

”此处他批评的是
A.科举考试考查儒家经史B.经文、论、策脱离世务
C.考生背诵范文应付考试D.考试文体要求八股对仗
18.下列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反映出该时期绘画范畴的主要特征是
A.文人画风行B.风格多样化C.宫廷画活跃D.趋向世俗化
19.针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标准”,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标准”这一命题。

这表白他
A.完全否认智者学派的主张B.强调人类的理性,突出人的价值
C.研究的重点是社会D.强调知行合一
20.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表白文艺复兴
A.否决世俗的物质享受B.仍然是强调神和神性
C.利用宗教题材浮现人文精神D.影响局限于艺术创作
21.加尔文认为:“得不获救在乎神的拣选,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这一主张
A.强调了天主教会的感化B.否认了个人努力的必要性
C.批判了因信称义学说D.否认了对教皇的盲从
22.“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浮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

”属于这一风格的画家是
A.达·芬奇B.拉斐尔
C.莫奈D.毕加索
23. 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映,印数不过千册。

1851年,该书传
入日本后,连印十五版,极为畅销,1859年价格已达首版三倍。

该现象说明
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更加严重
B.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整体上比日本保守
C.《海国图志》只关注了西方的新技术,中国人对此不感兴趣
D.《海国图志》要求学习西方政治轨制,在日本国内更有市场
24.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调整了全国高档学校的院系设置,全国许多高档学校被分拆,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或被停止和取消。

其主要目的是
A.学习苏联高档教育模式B.防止学校规模过大
C.办事于工业化扶植D.减少人文社科专业
25.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泛起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办事和社会办事兴起……办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

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生产持续衰退B.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C.城市化进程加快D.政府对经济的有效干预干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第26题2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6分。

共50分。

26. (22分)家族、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其发展变化反映了时代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劾查良莠,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

——据明万历四十年《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注:圣谕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友善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1)概括材料一中“族约”内容的主要特点?这些“族约”在当时有何感化?(6分)
材料二(在19世纪的西欧)没有生产性本能机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

……父母一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

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分开了父母的家,当有了一个在新地方安居的机会时尤其如此。

……这种“空巢”家庭(指子女离家后父母独居的家庭)数量的增加是近来家庭发展的一个特征,并且是与工业化进程相联系的。

——[奥]迈克尔·米特罗尔、雷因哈德·西德尔《欧洲家庭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西欧家庭结构和家庭本能机能的发展特征,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6分)
材料三叶善镕负责这版族谱(1906年版)的编写。

他详细叙述了本身留学日本十年的经历,以及对本身产生的影响,“琴自奏也,耜自耕杼,目织工自成器也,极之纤细……呈新社会庄严璀璨之现象。

”“何以故?”他反问道,“此皆为国家主义的民族,而非家族主义的民族也。

”……而在1867年版的《叶氏族谱》倭仁序对传统家族制充满赞誉,认为它是中国社会秩序的基础。

——[美]周锡瑞《叶一一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3)材料三中《叶氏族谱》前后两个版本序言中的家族观念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6分)
材料四宋元以后,私家之谱,不登于朝,于是支离傅会,纷繁蝽驳,私造官阶,倒置年代,遥遥华胄,徒为有识者喷饭之助矣。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1116,《巨野姚氏族谱序》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族谱、家谱在研究家庭变化方面的史料价值?(4分)
27.(12分)北约是与华约坚持的政治、军事集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浮现出来的粗暴和野蛮,使得许多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需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而这一点又导致最后讨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需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本身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

——《华沙条约》序言
(1)材料一、二对北约、华约成立的表述有何相似之处?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其原因。

(4分)材料三北约大事记
1991年,北约军事战略从主要对付原苏联转向来自分歧标的目的的多种危险,如国际争端、
种族矛盾、宗教纠纷以及贫困、难民和生态平衡等。

1992年,通过可参与欧安会主持的维和行动的原则。

1995年,北约军队进驻波斯尼亚,执行维和任务。

1994年,正式邀请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家在军事演习、维和、危机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扣政治磋商。

1999年,波兰、捷克、匈牙利3国正式加入北约。

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但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

2003年,北约进入阿富汗,开始了欧洲境外首次军事行动。

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等七国加入北约。

2021年,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

2021年,成立“新安全挑战处”,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2021年9月,制定了矛头直指俄罗斯的“战备行动计划”。

(2)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约不断改造和调整,以期实现从军事联盟向安全——政治联盟的转型。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鞭策北约转型的因素,并分析北约是否真正实现了转型。

(8分)
28.(16分)儒学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时代分歧,对它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迥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

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汉书·儒林传》
(l)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

(4分)
材料二朱熹著《四书集注》,采择理学家中与己意相合的论说,加入本身的比力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

朱熹极为重视少年的教育,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

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

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作了的具体规定。

——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册)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8分)
材料三今天,回头从总体上看20世纪初的这场新文化活动,便很容易发现其明显的不足之处:(l)他们多是从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角度批判和清算传统文化的,缺乏学术和思想的探研与深思……(3)他们态度激烈,太情绪化,容易矫枉过正,在批判中往往失之过度,失
之公允。

一一韩星《儒学与中国文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概念。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