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书》“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齐书》“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目文,完成各题。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
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
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
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
高祖谓韶曰:“彼众我赛,
其若之何?”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
..无亲,唯德是辅。
尔朱兆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
溃。
以军功封下洛县男
..。
武定四年,从征玉壁。
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
谓大司马斛律金等曰:“吾患势危笃,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金等曰:“知臣莫若君,实无出孝先。
”即令韶镇邺。
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逼晋阳。
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搔,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
诸将咸欲逆击之。
韶曰:“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
彼劳我逸,破之必矣。
”既而交战,大破之。
世祖嘉其功,别封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
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
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
七月,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
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
之大溃尽获其众。
韶疾甚,先军还。
竟以疾薨.,谥曰忠武
..。
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
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
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
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曰,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B.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C.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D.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天”,旧时常与“后土”并用,合称天地,李密《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即是此意。
B.“县男”是爵名,晋代伯子男皆封以县,称县伯、县子、县男。
其后,历代多沿置,明代废止。
C.“薨”是指古代称诸侯或有职位的大官死去。
古代表示死亡的词语很多,例如“失恃”指死了父亲,“失怙”指死了母亲。
D.“忠武”是谥号。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诸葛亮被谥曰“忠武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韶颇有战略眼光。
与尔朱兆大战时,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中,他坚信有道义者天助之,最终大败尔朱兆。
B.段韶深得高祖信任。
高祖征讨玉壁,攻城久不下,高祖犹豫不决,于是召集诸将商讨,最终还是委任段韶镇守邺城。
C.段韶确能料敌如神。
面对内城还未攻下的现状,他献计兰陵王,认为只要挑选精兵把守东南口,就会取得成功。
D.段韶十分吝啬钱财。
儿子段深迎娶公主时,丞、郎来家理事十多天,婚礼结束,段韶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
(2)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
【答案】
1.D
2.C
3.B
4.(1)尔朱兆在外戕害天下,对内失去善良的人,现在智者不为他出谋划策,勇者不为他效力战斗。
(2)步卒的气势必然有限,眼下积雪已经深厚,迎战不便,不如列阵待守。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
题中,“于东南涧口”是“设伏”的地点,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伏兵”是“击之”的主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且“大溃”是“贼”被伏击的结果,应独立成句,排除B项。
句意:高长恭便下令一千多壮士在东南涧口埋伏。
这天深夜果然像段韶预计的那样,敌
人弃城而逃,伏兵一拥而上,周军大溃,其众全被俘虏。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C项,“‘失恃’指死了父亲,‘失怙’指死了母亲”错,《诗经·小雅·蓼莪》中说“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死了母亲。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题中B 项,“高祖犹豫不决”错,原文“时高祖不豫”的意思是“当时高祖身患疾病”,并非犹豫不决,选项曲解了“不豫”的词义。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题中重点字词:(1)贼,戕害;知,通“智”;谋,出谋划策;斗,效力战斗。
(2)步人,步卒;自,必然;逆战,迎战;阵,列阵,名词用作动词。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
少年时善骑会射,有武将之才。
因他是武明皇后姐姐的儿子,高祖很是器重,常安排在身边,作为心腹看待。
中兴元年,跟随高祖抗抵尔朱兆,在广阿大战。
高祖对段韶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怎么办?”段韶回答:“我听说小能战胜大,因为弱小的一方正义而强大的一方邪恶;又听说上天没有偏私,只帮助德行高尚的人。
尔朱兆
在外戕害天下,对内失去善良的人,现在智者不为他出谋划策,勇者不为他效力战斗;历来是不才之人失德失位,贤德者取代他,还有什么怀疑犹豫的?”于是便同尔朱兆交战,尔朱兆军队溃败。
因军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段韶跟随高祖征讨玉壁。
当时高祖身患疾病,城池又没能攻下,高祖便召集诸将,讨论行动方案。
高祖对大司马斛律金等人说:“我担心病势沉重,恐怕出现不测,准备把邺下的事务委托给孝先,怎么样?”斛律金等人回答说:“了解臣子的莫过于君王,确实没有比孝先更合适的人选。
”于是高祖马上下令段韶镇守邺城。
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派将军率领羌夷与突厥合围晋阳。
此时正是大雪之后,周人用步卒作为前锋,从西山冲下,离城只有二里多路。
诸将都想迎战敌军。
段韶说:“步卒的气势必然有限,眼下积雪已经深厍,迎战不便,不如列阵待守。
以逸待劳,打败他们是有把握的。
”不久交战,大胜。
世祖赏其功,另外封段韶为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
武平二年,周又派将军侵扰齐国边境。
右丞相斛律光首先率领军队出讨,段韶也请求同行。
七月,段韶在军中病倒,由于内城还没有攻下,他对兰陵王高长恭说:“此城三面是深涧,并无人行之路,只有东南一处有路。
敌人如果突围,必定由此撤出,只要挑选精兵在这里把守,自然可以一举成功生擒贼首。
”高长恭便下令一千多壮士在东南涧口埋伏。
这天深夜果然像段韶预计的那样,敌人弃城而逃,伏兵一拥而上,周军大溃,其众全被俘虏。
段韶病情严重,提前回到了京师。
最终病死,谥号忠武。
段韶在外总领军务,在内参决朝政,又建有高功,名望极高。
平时性情温雅谦和,极有宰相的风度。
段韶很吝啬,即使是亲戚故旧,他也一毛不拔。
其子段深迎娶公主时,全台省机关的丞、郎们帮着操办了十多天,婚事结束,辞还,他只赏赐每人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