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房玄龄的家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名相房玄龄的家世
一代名相房玄龄的家世
房玄龄是唐朝李世民时期的宰相,也是历史上的名相。

凡事都有原因,一代名相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上查房家五代,房玄龄的祖上是北魏末年的房法寿。

据《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房法寿)》:“房法寿,小名乌头,清河东武城人也。

”又“法寿幼孤,少好射猎,轻率勇果,结诸群小为劫盗,宗族患之。

弱冠,州迎主簿。

后以母老,不复应州郡命,常盗杀猪羊供母。

招集壮,恒有数百,仕宋为魏郡太守。


房法寿从小应该是个问题少年,纠集群小,打家劫舍。

官府都管不了他,先是被州官用为小吏,后来大概嫌官小不自由,跑了。

此人胆子大,敢作敢为,很有号召力,其振臂一呼,便有数百人响应,这些人常年追随在房法寿左右。

朝廷为收服此人,任命他为地方官,于是房法寿从一个地方“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了朝廷命官。

房法寿先在刘宋朝为官,任郡太守,后又举城投降北魏。

后来房法寿因功被魏主赐爵壮武侯。

房法寿乐善好施,接济亲朋,而自己常常陷于困顿。

据《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房法寿)》:“(房法寿)性好酒,好施,亲旧宾客率同饥饱,坎壈(lan困顿)常不丰足。

”“卒,赠青州刺史,谥敬侯。


房法寿如此作为,结局当然会很好,有因有果,而且一定会荫及子孙。

房法寿的儿子房伯祖继承父亲的爵位,但此人性格“暗弱”,不善持家,最后搞到连吃饭都成问题,《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曾孙豹)》说其“衣食不充”。

房伯祖之子房翼继承其祖父房法寿的爵位。

《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曾孙豹)》说“(房翼)袭爵壮武侯”。

此人有一个儿子房豹,房豹相貌魁伟,少年英才,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据《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曾孙豹)》:“(房豹)体貌魁伟,美音仪。


十七,州辟主簿。


这个时候北魏已分裂为东魏、西魏。

公元534年,北魏将领高欢胁迫孝武帝元修逃往关中,逃到关中的孝武帝元修依附于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元修,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公元534年至550年),后来宇文觉在此基础上建立北周。

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即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公元534年至550年),后来高欢的儿子高洋在此基础上建立北齐。

当时房豹在高欢那里还默默无闻。

这一年,高欢派遣鲜卑大将慕容绍宗攻打西魏据守颍川的王思政,房豹为随军主簿兼行台郎中,双方以舰艇进行水战。

战前慕容绍宗称自己命中有“水难”,需禳辟,即搞一些法术破一破。

怎么破呢?据《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曾孙豹)》:“遂于战舰中浴,并自投于水,冀以厌当之。


就是说要先是在船中水浴,接着自己投入江中。

这东西有用吗?搞不清楚,古人喜欢搞这种厌压破厄的勾当。

房豹对此很不以为然,说:
“夫命也在天,岂人理所能延保。

公若实有水厄,非禳辟所能却,若其实无,何禳之有。

今三军之事,在于明公,唯应达命任理,以保元吉。

方乃乘船入水,岂如岸上指麾,以保万全。


就是说你如果真有水难,禳辟不能却,如果没有,又禳辟什么呢。

又说,既然知道自己有水难,就不要上船,在岸上指挥作战就可以了。

但是房豹的这个建议并没有为慕容绍宗所采纳。

据《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慕容绍宗)》:“暴风从东北来,缆断飘舰,径向敌城。

绍宗自度不免,遂投水卒。

”慕容绍宗最终还是死在水中。

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所灭,北周统一北方。

北齐灭亡以后,房豹回家种地。

据《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曾孙豹)》:“齐灭,(房豹)遂还本乡,丘园自养,频被征命,固辞以疾。

每牧守初临,必遣致礼,官佐宰邑皆投刺申敬。

”就是说房豹还乡种地,虽然是一介布衣,但还是当地名人。

牧守官员无不礼敬,每每新官上任,无不亲自登门,投贴拜访。

房豹无子,而房豹的同门兄长房熊多子,有七个儿子,于是房熊将儿子房颜诩过继给房豹做继子。

房熊的七个儿子当中以长子房询最为知名,但不幸早亡。

据《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玄孙颜谦)》:“长子颜询最知名,以魏勋门嫡孙,赐爵永始县子(爵),特为叔豹所爱重。

”房询有个了不起的弟弟叫房颜谦,此人“天性颖悟”。

据《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玄孙颜谦):
“(房颜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

”又“解属文,雅有词辨,风概高人。

”又“(房颜谦)年十八,属齐(北齐)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房颜谦)为主簿。

”就是说,房颜谦是个神童,有文采,有风骨,十八岁便在北齐刺史广宁王孝珩手下任主簿。

公元577年,北齐为北周所灭,房颜谦辞官回家种地。

五年后,即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称帝,建立隋王朝。

虽然《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玄孙颜谦)说“(房颜谦)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

”但是七年以后,房颜谦还是入隋朝为官,任监察御史,这是个得罪人的职位。

据《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玄孙颜谦):“开荒七年(即公元587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

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重之,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


房颜谦在隋朝为官时,于政多有所谏,大多不被采纳。

公元589年,隋灭掉偏居江左的陈朝,南北时隔三百年后再次统一。

当时,很多人认为天下从此太平,但是房颜谦有个儿子却有不同的看法,这个人就是后来大唐一代名相房玄龄。

据《新唐书卷九十六列传第二十一(房玄龄)》:
“(隋)开皇中,天下混壹,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竟侈僭,相倾阋(xi),终当内相诛夷。

视今虽平,其亡,跬可须也。

’颜谦惊曰:‘无忘言!’年十八,举进士。


房颜谦听到儿子这番高论也是吃惊不小,惊曰:别乱说。

这是个早慧的神童,见识过人,十八岁便考中进士。

房颜谦在隋朝为官,隋朝的情况岂能不知。

据《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玄孙颜谦):
“颜谦私谓所亲赵郡李少通曰:‘主上性多忌克,不纳谏诤。

太子卑弱,诸王擅威。

在朝惟行苛酷之政,未弘远大之体,天下虽安,方忧危乱。

”房颜谦对儿子说:“无妄言!”是怕儿子大嘴乱讲惹出祸患罢了。

父子二人所见略同。

当时房颜谦看看情况不对,便辞官回乡了,但此后不久又再次被隋征召任司隶刺史。

据《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玄孙颜谦):
“颜谦知(隋)王纲不振,遂去官(即辞去监察御史),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

会置司隶官,盛选天下知名之士。

朝廷以颜谦公方宿著,时望所归,征授司隶刺史。


就是说,房颜谦知道隋朝不长,辞官回乡,欲隐居不出,但是当时的朝廷鉴于他的名望与公正,征授他司隶刺史,任务是广选天下知名之士。

隋朝末年,房颜谦为朝臣所嫉,出为地方官。

据《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玄孙颜谦):“其后,隋政渐乱,莫不变节,颜谦直道守常,颇为执政者所嫉。

出为泾阳令,终于官。

”房颜谦最后死在泾阳令官任上。

这就是房玄龄的家世。

房玄龄能成为一代名相不是偶然的,我们首先来看看他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环境当中,换句话说,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一代名相。

据《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玄孙颜谦)》,我们看到以下几点:
1、“颜谦居家,每子侄定省,常为讲说督勉之,亹亹(wei 形容勤勉不倦)不倦。

”就是说房颜谦经常告诫子侄为学、做事要勤勉不倦。

2、“(房颜谦)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

”房家家风醇厚,自奉素俭,乐善好施。

3、“(房颜谦)自幼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

”房颜谦胸襟开阔,在朝任官,公私分明;虽屡次失官,但丝毫不放在心上。

4、“(房颜谦)尝从容笑谈,顾谓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这个话在今天听起来是何等的振聋发聩。

5、“(房颜谦)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

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才华横溢,胸次浩大,性情娴雅。

6、当时,“太原王劭,北海高构,蓨县(tiao 今河北景县南)李纲,中山郎茂、郎颖,河东柳彧、薛孺,皆一时知名雅澹之士,颜谦并与为友。

虽冠盖成列,而门无杂宾。

体姿文雅,深达政务,有识者咸以远大许之。

”真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房家一时腾蛟起凤,门无杂宾。

最后一条应该对少年房玄龄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他父亲身边有这么一群“知名雅澹”之士,所谓“冠盖成列”、“门无杂宾”,少年房玄龄耳闻目染,影响深远。

这些人“体姿文雅”、“深达政务”,虽然人在乡间,但天下大事尽在眼前。

所谓体姿文雅对一个少年风姿的养成影响巨大。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环境,如此众多的名士济济一堂,纵论天下,南北形势,如观指掌。

少年英才也要有环境的浸染。

贞观年间,房玄龄大放异彩,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建立盛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