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
2、区分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异 .
3、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
【重点重点】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
【重点难点】
区分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异 .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1、.雨果:1802 -1885 ,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
2、简介背景:1856 -1860 ,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
3、圆明园:万园之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350公顷,周长10公里多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华美、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 .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140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 .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燃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 .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
余烟月余不息!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
chóu( )缎晨xī( ) 箱qiè( ) 瞥.见( )
赃.物( ) 缀.满( )
2、说说对以下语句的理解,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
〔3〕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
3、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
D、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
4、本文作者雨果是19世纪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 .他闻名世|界的两部代表作品是和 .
【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1 -4段:
5、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
6、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_,罗马有
____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
7、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盛赞的词语 .
8、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9、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精读精练】
阅读"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答复以下问题 .
10、文中运用多个反语,冷嘲热讽,表达了对两个强盗的愤怒和谴责 .请找出两个反语 .
①②
11、"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句话活化了两个强盗( ) .
A、凯旋而归的丑态
B、狼狈为奸的丑态
C、得意忘形的丑态
D、为难的丑态
12、本段文字的中|心是( ) .
A、揭露额尔金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
B、批评欧洲人把中|国人当做野蛮人认识 .
C、谴责侵略者掠夺中|国,消灭文明的强盗行径 .
D、谴责强盗们不应该放火销赃 .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答案
1、绸曦箧piēzāng zhuì
2、〔1〕文明人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何来"文明〞野蛮人饱受文明人的欺压与凌辱 .两相对照,自诩为文明人的英法联军何来"文明〞类似反语的用法,是雨果对侵略者的愤怒谴责 .〔2〕这正是雨果人道主义精神的表达,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不是人民,而是治人者- -政府 .鲜明的立场,表现了雨果是人民的雨果 .〔3〕好一个"我证实〞,其凛然之气、无畏的精神,让人折服 .
3、D
4、法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默读课文1 -4段:
5、一是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梦想,产生东方艺术
6、〔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圆明园〕
7、总评:"世|界奇迹〞;
分述:①与巴特农神庙比拟,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②具体讲园中之物;③消耗了巨大劳动;④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
盛赞的词语:"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假设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8、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
9、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五、重点研读:
10、①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②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11、C .12、C .13〔1〕开端:村里来了个招工指标 .〔2〕、开展:老李头去给姚书记送红包 .〔3〕、高潮:姚书记决定把招工指标给老李头的儿子 .〔4〕、结局:招工指标给老李头的儿子 .14、红包15、歌颂农村基|层干部不计恩怨、秉公办事16、(1)是表达情节的需要,更是突出贼人"雅〞的需要 . (2)他家美元、存折和数目惊人的各种有价证券,深感反腐倡廉人人有责〞的"贼人〞将所窃的证据寄到检察机关 .(3)有多种原因:a贼人的留言和行动让"我〞感到有趣;b "我〞并没有损失什么;c "我〞急于想看书记的结果;d "我〞了解书记被停职审查的原因,但又不便说出 .(只要能答出任何两点即可)17、心理描写"这贼人假设有书癖,我这几千册的宝贝还不让他给捣腾空了〞 . 动作描写的"急忙扑到书架前〞 .18、象"书
记〞那类小人,不管采取什么措施他都依然能占国|家的廉价,岂止一把防盗锁就能解决问题吗?真正的君子,是无需防范的 . 言之有理即可 .19、抓住两点(1)揭露的主题方面,(2)自己的实际行动方面 .20、A B C21、略22、略23略
醉翁亭记学案
教师寄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乐也 .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全文 .
2.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
4.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 .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全文 .
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
一、根底知识
熟练朗读课文 ,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 ,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
1、读通课文 ,找出难读难写的字 ,并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
环滁〔〕琅玡〔〕林壑〔〕辄醉〔〕弈〔〕者胜穴暝〔〕
伛偻〔〕酒冽〔〕山肴〔〕野蔌〔〕觥筹〔〕阴翳〔〕
2、解释加点字词 .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翼:〕
②名之者谁 ?〔名:〕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
④伛偻提携 .〔伛偻:〕
3、翻译句子 .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
②名之者谁 ?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
④伛偻提携 .
⑤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
4、阅读课下注释①并查阅资料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课文及作者相关的知识 .
二、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
5、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
本文写景很有层次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读一读 ,思考: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写亭的环境:从到 .
(2)写山间之朝暮:从到 .
(3)写山间之四时:从到 .
(4)写宴饮场面:从到 .
6、本文以 "乐〞为线索 ,作者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 "与民同乐〞的主旨的 ?
三、精读课文 ,局部研讨 .
7.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提示: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找出相关的句子 .
(1)写亭的环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
8、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 ?如何理解太守的 "乐其乐〞 ?
9.作者自号醉翁 ,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如何看待他的醉 ?他的 "醉〞与 "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
四、拓展延伸 .、
10、如何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
五、课堂小结
收获:
疑问:
六、达标测试
1、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 "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请选出这一句〔〕
A、野芳发而幽香B、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C、溪深而鱼肥D、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2.选出 "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禽鸟知山林之乐B.名之者谁
C.四时之景不同D.醉翁之意不在酒
3、阅读文段 ,答复以下问题 .
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 〔1〕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
A.表达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
B.揭示 "醉〞与 "乐〞的统一关系 .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
〔2〕这段文字用了很多 "而〞字 ,朗读时应分辨轻重 ,指出下边一句中 "而〞字哪个是轻读 ,哪个是重读 .〔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轻读
B、重读
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 ,而②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
〔3〕这段文字描写了暮归之时山间夕照全景 ,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景色描述出来 .
答:
〔4〕这段文字紧扣一个 "乐〞字写 ,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 ,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之乐 ,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