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9-1 酝酿中的变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材料阅读与思考】 • 试根据以上材料和本课所学内容,简要分析戊
戌变法发生的历史根源。
• 答案:(1)从整个世界发展趋势看,发展资本主 义已经是大势所趋。(2)社会背景:民族危机日 益加深,再不变法图强、除旧布新,中国将走 向灭亡;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 发展为资产阶级推行维新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他们作为
• 2.利弊
• (1)利: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者,借孔子 的权威来论证改革的合理性,既宣传了资产阶 级的改良思想,又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
• (2)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和 妥协性,既没有自己鲜明的理论旗帜,也不可 能真正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 典题例析 2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 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 新思想与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相比,最显著的特 点是( )
• (3)严复 • ①途径:创办《国闻报》,翻译了英国人赫胥
黎天演的论《________》和亚当·斯密的《原富》。 • ②特点:把西方进_化_论_______和资产阶级经济学
说介绍到中国来。 • ③康有为评价:“中国_西_学_第_一_人___________”。
• 5.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 (1)内容: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要不君要主立实宪行
当堂检测
当堂知识 当堂巩固
• 1.下图是19世纪末香港一爱国人士所绘的列 强瓜分中国的时局图,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知识, 判断熊是指( )
• A.俄国
B.英国
• C.德国
D.美国
• 解析:熊主要生活在俄罗斯,所以对俄国有俄
国熊的贬称,故选A项。
• 答案:A
• 2.康有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传维新变 法,其策略在于( )
•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讲 的是一千三百多名举人在1895年甲午战败后公 车上书的情形,它留下的“现代化”运动指的 是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功绩在于思想启蒙。
• 答案:D
word部分:
请做:课后强化演练
知识测评 能力提升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
• (7)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 派政治团体。
要点探究
重难突破 典例巩固
要点 1
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特点
• (1)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 为代表,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 (2)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 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 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创建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掀起企图摆脱内忧 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 (3)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冯桂 芬、王韬、郑观应等。他们主张不但要与西方 国家进行“兵战”,还要与之进行“商战”, 要求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 制度。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也没有付诸实践,但对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起 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4)资产阶级维新思 想的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 严复。他们主张变法维新,要求学习西方先进 的科技、文化和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 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他们的思想在当时产
•
典题例析 1
是( )
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 C.维护封建统治
D.变法图强
• 【解析】 由于洋务派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 的利益,因此他们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目的是 利用其维护落后的封建统治。
• 【答案】 C
要点 2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利弊
• 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 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 寻找理论依据。
•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 【解析】 康有为把孔子描绘成中国改革的先 师,借此宣传维新思想,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而梁启超则是利用进化论宣传西方的民权思想 和君主立宪思想,故选D项。
• 【答案】 D
教材解惑
侧框测评 一望而知
• 2.近代以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怎样一步步 发展起来的?
• 答案:鸦片战争中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 想;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将“向西 方学习”的思想付诸实践;洋务运动后期从洋 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 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末,形成了以康有为、 梁启超的思想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专题九 戊戌变法
• 本专题主要介绍了19世纪末对中国历史发展产 生重大影响的戊戌变法,主要内容包括:
• 1.戊戌变法前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新思想的演进及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的活动。
• 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变法的结果及戊戌 变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一 酝酿中的变革
• ◆ 学习目标 • 1.掌握戊戌变法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 2.掌握戊戌变法的经济和阶级基础。 • 3.掌握维新思想的演进和准备活动。
___________制度,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
度。
资产阶级
• (2)实质:是新兴__________与没落的封建地
主阶级的思想交锋。
舆论准备
• (3)作用:解放了思想,为下一步的政治斗争作 了__________和思想先导。
• 预习思考1 列表比较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的政治主张有哪些异同?
思想家 项目
• (2)《_马_关_条_约_______》签订,举国震惊。
• 2.表现 • (1)1895年,康有为发动公车“上_书___________”。
• (2)创办学会、学堂、报馆和书局。 • ①康梁在北京创办中《外纪_闻__________》,成立强
学会。时务学堂
• ②_____________、南保学国会会等纷纷建立。
• (3)洋务运动期间,以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人为代表的早期改良主义者主张向西方学习, 变法自强,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形 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
• (4)甲午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 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学习西方的 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发展近 代工业,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 运动。
• 4.维新思想
• (1)康有为
• ①著作:《新_学_伪_经_考________》和《孔子改制
考》。
儒家思想
• ②特点: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 ___________相结合。
• (2)梁启超 变法通议
• ①著作:《__________》,主张变法图维存新,变法 提出民权论。
• ②作用: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推动________运动的发展。
• 3.“公车上书”的意义是什么?
• 答案: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 潮已经发展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 【自我测评】 • 请列举鸦片战争至戊戌变法期间中国社会新思
想的发展状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 答案:(1)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 抗派,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 夷”的主张,迈出了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 的第一步。但是这一思想由于受到种种限制, 并没有付诸实践。(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
• 【学习思考】
• 1.甲午战败、列强的瓜分对中国社会造成了 怎样的影响?
• 答案:(1)清政府更加腐败无能;中国半殖民地 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人逐渐觉醒,中国人民 拯救民族危亡的运动进入高潮,也为维新变法 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外国资本的入侵 客观上也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刺激,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得到了初步发展。
自主学习
预习教材 自学自查
• 一、大势所趋
• 1.世界历史发展趋势 • (1)经济:欧美列强先后进第二入次工业革命
_______________运_行_机时制期。
• (2)政治:资本主义的_____选_举_权_____进一步完
善。
文官制度
• ①英国议会改革使更多民众获得_________和
参政权。 马关条约
• A.利用传统思想作武器 层参加变法
B.动员士大夫阶
• C.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 D.减少维新变法 的阻力
• 解析:康有为维新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性质,而 传统思想属于封建思想,故A项错误。正由于 两者矛盾,且“孔圣人”的儒家思想影响很大, 故康有为打着“孔圣人”旗号,利用其减少变 法阻力,D项正确。
• 3.清末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外 国学堂有宗教一门。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 宗教。若学堂不读经书,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 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者,尽行废绝,中 国必不能立国矣。”这一规定表明清末教育改 革( )
• 2.洋务运动的兴起
• (1)口号:“________”、“求富”。
• 3.早期的维新思想
• (1)人物:_冯_桂_芬______、王韬、郑观应。
• (2)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_立_宪___________政治制
度。
思想先导
• (3)评价:对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一定的 ____________作用。
• A.体现“中体西用”的理念
• B.依旧带有盲目排外色彩
• C.是戊戌变法的继续发展
• D.带有明显的专制烙印
• 解析:从材料“若学堂不读经书,……中国必 不能立国矣。 ”可以看出此章程是在 “中学 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制订的,故A 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已经开办新式学 堂,故B项错误;清末新政是地主阶级的自救 运动,不是戊戌变法的继续,故C项错误;专 制烙印材料看不出来,故D项错误。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不同点
实行君主立宪,抨击“君为臣 改革科举制度,纲”,具有民 发展近代工业 主革命色彩
借用达尔文进 化论,宣传维 新变法的重要 性和必然性
相同点
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维新变法
• 三、士人干政 • 1.背景 • (1)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变法____________从
理论上的宣传发展到实际行动。
• 答案:A
• 4.“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 派’(史学家胡绳语)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流传 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 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
•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
• ②19世纪中期开始,英美等国建立_________。 瓜分中国
• 2.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1)原因 • ①以“求强求富”为口号洋务的运动__________兴起。 • ②有识之士发出了实“业救_国___________”的呼声。
• (2)影响
• ①中国__资_产_阶_级________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 政治舞台。 维新变法
• ②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运动提供了阶级 基础。
• 二、新思想的演进
• 1.近代睁眼看世界
• (1)人物:林师则夷长徐技、以制魏夷 源。
开眼看世界
• (2)主张:“_________________”。
• (3)评价:迈自出强了近代中国____________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第一步。
科学技术
• ③1898年4月,康戊戌有维新为成立__________。
• 3.影响:预示着_____________高潮即将来 临。
• 预习思考2 戊戌变法为什么能够开展?
•
从客观原因、经济基础、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知识分子群体几方面分
析,具体如下:
• (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
•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 派同顽固势力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 新派的施政纲领。
• (5)政治基础:无实权的光绪皇帝。
• (6)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 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