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县第五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2 力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力的描述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掌握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4.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 5.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1.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
.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 ,时间的基本单位为 . 3.1 km= m ;1m= dm= cm = mm= um= nm . 1h= min= s ; 1s= ms= μs
4.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误差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绝对避免.我们常用多次测量取_________的方法减小测量误差. 知识点1:测量单位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nm
)
() (μm
) () (mm
) () (m
) () (km
−−−−−−
←−
−−−−→−−−−−−−
←−−−−−→
−−−−−−−
←−−−−−→
−−−−−−−
←−
−−−−→−
2.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
μs
ms s min h −−−−←−−−−→
−−−−−←−−−−→−−−−−←−−−−→−−−−−←−−−−→
−)
()()()()()()()( 【例1】下列单位换算的写法正确的是( )
A .2cm=2 cm÷100=0.02m
B .2cm=2×10-2
m=0.02m
C .60μm=60μm÷1000μm=0.06mm
D .60μm=60÷1000=0.06mm 【变式练习】
1.地球的半径约6370km= m ; 头发的直径约70μm= m ; 一节课的时间45min= h . 知识点2: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的使用: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P24的表格中).
2.了解自己的人体尺:一拃大约 cm ,一步大约 cm 手掌的宽度大概是 dm ,手指的宽度大概是 cm .
3.估测楼层的高度 ,黑板的长度 .
【例2】王明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分别测量甲、乙两个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则: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甲物体的长度是 cm . (3)乙物体的长度是 mm . 【变式练习】
2.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下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纽扣的直径是 cm .
知识点3:时间的测量
1.停表的使用:用停表测量老师从教室前门走到后门的时间.
2.测量一下你身体上的钟表——脉搏,平均1分钟脉搏跳动 次.
3.某同学脉搏1分钟跳m 次,则他的脉搏跳1次需要 秒.若在一段时间内脉搏跳动的次数为n 次,则这段时间大约为 秒. 【课堂小结】
【方法点拨】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 辅助法:测量圆锥体的高、乒乓球的直径等.
2.化曲为直法:测圆柱的周长、曲线的长度、地图上的铁路线长等.
长度的测量 单位 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
估 测
误差
概念
减小误差的方
时间的测量
单位 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 估 测 达标检测
1.下列属于时间单位的是()
A.光年 B.岁月 C.旭日 D.小时
2.如图,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4.三峡大坝下游刚修建的西陵长江大桥全长是4853m=_______km=______cm;
5.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
(1)张三的身高172______ ,
(2)课桌桌面长6.0___ __,
(3)成人正常行走时一步约为80_____,
(4)物理课本的宽是182.5____ _ ,
(5)上体育课时,跑100m所需时间为16 .
6.下面图中,木块的长度是 cm.
7.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
就使用方法而言,尺的使用方法不正确.
8.图中被测铅笔的长度为cm.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杯中的水更甜,因
为。
2.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B.PM2.5微粒运动为分子热运动
C.冬天大雪纷纷为分子热运动
D.腌制鸭蛋使盐进入蛋中利用了分子热运动
3.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些实验说明了。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固体中分子排列较紧密,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可以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D.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5.晓彤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筒口,推压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
晓彤的实验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间隙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6.在固体中,分子力作用较,因而,固体有一定的和;在液体中,分子力作用较,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但占有一定的;在气体中,分子力作用更,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7.关于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B.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
C.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分子间距离很大
D.由于液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8.雨后,小华在公园散步,闻到丁香花发出的清香,这是现象;她看到湖中荷叶上水珠缩成球形,这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天边出现的彩虹是光的现象。
9.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
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
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10.最近,流感生病同学较多,学校采取了统一消毒措施,所以一进教室就能闻到刺鼻的消毒粉的味道,这是一种现象,说明了,气温越高,刺鼻的味道更浓,说明。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说明;往盛有一半水的试
管中注满酒精,封闭管口,反复翻转几次,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减小,说
明。
11.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的,将100 mL的酒精和100 mL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 mL。
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
的是()
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在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
12. 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先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会做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以下关于布朗运动解释中,不符合分子动理论观点的是()
A.花粉微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C.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会不断撞击花粉颗粒
D.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对花粉微粒的撞击次数越多
13.每年的五一期间,丹寨县龙泉山映山红漫山遍野,吸引了很多游客,游客进入花海中闻到清香味,这是现象,游客站在不同位置都能欣赏到漂亮的映山红,这是因为映山红发生
了。
14.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
B.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15.在研究分子模型时,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液体的体积之和。
为了确定减小的体积和酒精含量的关系,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图1
图2
A.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刻度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
B.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面的刻度l1;
C.然后快速注入酒精到100 cm刻度线;
D.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读出液面的刻度l。
(1)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减小,这一现象表明。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
(2)学习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测出水柱的长度l1和混合后液柱的总长度l,并计算出混合后酒精质量的含量β和液柱减小的长度Δl。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水柱
长
度
l1/cm
混合
后液
柱的
长度
l/cm
液柱减
小
的长度
Δl/cm
酒精
质
量的
含量
β/%
1 76.
2 98.1 1.9 20
2 96.8 3.2 40
3 44.0 96.
4 3.6
4 35.0 97.4 60
5 16.7 98.4 1.
6 80
①第2次实验水面对刻度如图1所示,读出水面的刻度 cm。
根据试
题中信息,计算第3次实验后酒精质量的含量为%;第4次实验液柱减小的长度为cm。
(酒精密度为0.8 g/cm3)
②根据有关数据,请在图2坐标系中描点作出Δl-β的关系图线。
由图线可知,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Δl)随着酒精质量含量(β)的增大
而。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热水;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
2. D
3. b;分子间存在引力。
4. C
5. D
6.大;体积;形状;小;形状;体积;小。
7. D
8.扩散;引力;色散。
9. D
10.扩散;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得越剧烈。
分子间有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11. A
12.B
13.扩散;漫反射。
14. C
15.
(1) C。
(2) ①55.0。
50; 2.6。
②先增大后减小。
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