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第3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动人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第3单元“表达交流”综
合实践动人的事
【课前预习】
1.回忆初中所学过的课文中动人的情节。
2.想一想自己生活中发生过哪些动人的故事。
3.探究一些能使文章更加动人的技法。
【相关课程标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制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达。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内心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情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欢乐。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味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晰。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白得什么是动人的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片段训练,让学生把握写“动人的事”的一些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一个真实的人,留心观看挖掘真实的生活瞬时、生活场面。
【教学重点】
明白得什么是动人的事。
【教学难点】
让学生把握写“动人的事”的一些方法。
【评判任务】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专门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地观看生活,发觉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点,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依照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4.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5.把握写“动人的事”的一些方法,增加动人的色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许多人和事,能获得许多感受和体验,它们就如天上的繁星,闪耀在经历的脑海里。
有的让你感受到专门感动;有的让你感受到专门后悔;有的让你感受到专门惊喜;甚至有的让你感受到专门悲伤……总有些让你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的往事沉淀在心灵深处无法抹去,使你产生写作的冲动,你想写好它吗?那么,这节作文课我们来共同探究如何写一件动人的事。
师:近段时刻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大伙儿走进了第三单元课文的学习,学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生:整组课文都专门感人。
二、回忆经典,重温“动人的事”
在我们所学过的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打动了你?什么缘故?(学生略谈,教师相机点拨)
三、联系生活,明白得“动人的事”
1.(明确何为“动人的事”)动人的事:印象最为深刻,最为与众不同的事。
最有味、最有意义的事。
有特点的、生动的事。
2.有重大震动力的事能感动人,是不是平淡无奇的小事就不能打动人呢?
生活中更多的是平常小事,只要有专门的感触、不一样的趣味,有特点的,写得好,也专门动人。
请同学们查找自认为动人的事,说给同桌的同学听。
在相互探讨后,确定一件较为有味又有意义的事写成文章。
也能够写不一定有味但有意义的事,关键是抓住特点,能打动人。
(同桌间交流完后,让几个同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自己想写的事。
)
图片展现,引起共鸣:老师看到了生活中一些动人的瞬时,想跟同学们一起
分享一下这些图片。
1.父母之爱
2.生死不弃
3.美景如画
4.冷暖相依
5.援助之手
6.考场之外
四、方法引航,如何“以事动人”(通过一些例文,归纳一些写作方法)
(一)以“真实”动人
妈妈回来了郦思哲
前段时刻,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刻,可能有一个月吧。
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专门快乐!因为妈妈的怀抱专门温顺,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专门想她,想妈妈的感受,是一种想哭的感受。
(2006年,一篇仅107字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引起语文界的热议。
)同学们不禁要问,这篇作文凭什么从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打动众多评委,获得那个大奖呢?
参与“冰心作文奖”点评的浙江师范大学方卫平教授给出了如此的评语:“7岁小孩所写的一段话还算不上通常意义上的作文,而是小孩在‘说话',但作者确实是以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文字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带给自己的温顺和欢乐,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想念。
”
小结:
任何东西都敌只是真实。
——【法】狄德罗
只有选取鲜活材料,大胆吐露真诚,力求事真,情真,理真,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生独立摸索后回答,你选的事是否真实可感。
)
(二)以“细节”动人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
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但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模样。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专门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2.“我的朋友们,”他说,“我的朋友们,我,我……”
他的嗓子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无法说完他那句话。
因此,他转身对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气按着粉笔,用最大的字母写出:法兰西万岁!
写完,他仍站在那儿,头靠着墙壁,不说话,用手向我们表示:“课上完了……去吧。
”(《最后一课》)
小结: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具体细腻的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截了当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
假如文章中差不多上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以不真实的感受。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细节能丰富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杰出的笔墨将人物的本性和盘托出。
我们通常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真情”,事实上确实是细节描写。
提高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串联故情况节、渲染环境和营造结构。
(学生独立摸索后回答,你选的事是否能够以细节动人。
)
(三)以“环境”动人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那个地点低唱,蟋蟀们在那个地点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假如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样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假如不怕刺,还
能够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小结: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要紧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生独立摸索后回答,你选的事是否能够以“景”动人。
)
(四)以“曲折”动人
《最后一片叶子》
《阿长与〈山海经〉》
这两篇课文的故情况节有何特点?(情节突转、欲扬先抑、曲折动人……)小结:
南宋朱熹说过:“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明末清初文学批判家金圣叹说:“文章之妙,无过曲折”;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说的差不多上行文要奇巧多变,曲折起伏跌宕,才能多姿多彩。
只有内容生动,而且情节曲折,情感富于变化,看似“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文章才会吸引人,动人心弦、摄人心魄。
(学生独立摸索后回答,你选的事是否能够以“曲折”动人。
)
(五)以“真情”动人
1.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阿长与〈山海经〉》)2.有一次我听她如此祈祷,泪水突然汹涌,流湿了那个只让我回去时用的枕头。
养母见我不说话,以为我困了,她说:“睡吧,我不念了。
”
与许多文艺作品中那些深明大义的乃至大义灭亲的胸怀宽广的母亲形象相比,她是没法比的,她也就只配是我的养母吧。
养母,我的恩重如山的母亲,您没文化,而我现在身处在都市文化圈,却专门难再见到您如此纯粹的人。
(《养母》)
3.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
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地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猫的故事》)小结:
感情是文章的生命。
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
乎情”。
法国文学家狄德罗也说:“没有感情那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一辈子的专门感受和真切体验。
”
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依据文章所提供的具体情境,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要准确把握住抒情的时机、火候,要在非抒情不可,不抒情则难以表达主观情绪时才去运用。
游离文章内容以外的抒情,常常显得别扭、生硬,所产生的成效也不行。
(学生独立摸索后回答,你选的事是否能够以“真情”动人。
)
五、思想碰撞,表达“动人的事”
请同学们把刚才自认为动人的事,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加以修改完善,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关键是抓住特点,能打动人。
【温馨提示】
1.独立构思
2.组内循环
3.推选佳作
【例文展现】
1.出示例文,与学生交流,评判优缺点。
母亲转换阳光
星期天早上,初冬的阳光像一床薄毯子,懒洋洋地盖在人的身上。
我抱出自己的被子,把它晾在绳子的左端,那儿是阳光最好的位置。
看着被子在阳光下闲适地享受日光浴,我觉得应该把母亲的被子也抱出来晒一下。
抱出母亲那床棉被,我把它晾在绳子的右边。
等我因事外出回到家,差不多是下午四点多了。
家里静悄悄的。
突然铃响了,是母亲:“我在菜市场,今天的鱼看起来不新奇,买点鸡肉吧?再买点你喜爱吃的烤鸭……”我不耐烦地说:“妈,您还有别的事吗?我累着呢。
”母亲停了一会带着歉意说:“我出去时不记得收被子,你去收了吧。
然后好好休息,我回去做饭。
”
楼下的绳子上,我的被子摸上去热乎乎的,还留着太阳那温顺柔软的气息。
但是,我的被子如何跑到右边了?明明记得上午我把它晾在左边的,难道被子自己偷偷学会了“天地大移动”?
看到天上笑眯眯的太阳,我豁然爽朗:中午时分太阳转换了位置,一定是母亲把我的被子随着太阳也换了位置。
一瞬时,我的心无比难过,僵硬地站在那儿,慢慢的眼睛潮湿了……
在那个温顺的初冬的下午,抱着蓬松柔软的被子,我分明闻到了暖暖的阳光的味道,也嗅到了暖暖的母亲的味道……
2.学生每个小组举荐一篇佳作,读后,师生共同评判。
3.学生再修改,再读,再点评。
六、学过留痕,感悟“动人的事”
这节关于写件“动人的事”的作文指导课,你有什么收成和感想?
终止语:
古罗马诗人、批判家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
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
”要想打动别人,就要先打动自己。
专门难想象,一篇连自己也感动不了的文章能打动别人。
感情真挚的作文,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当你有了真切的心理体验,你的语言就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流淌出来,感动自己,感染别人,必能写出动人的事! 同学们,期望我们大伙儿在以后的学习中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多观看、多积存、多摸索、多借鉴,定能写出更动人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写作指导课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专门是让学生通过学过的课文来谈论、探究这些课文或片段动人的缘故,学生有据可依,并由此归纳总结出作者能够打动人的一些写作方法,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说出例文及学过的课文动人的缘故,及作者的一些写作方法,然而,在实际的片段写作训练环节中,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成效不是专门好,我觉得能够在“方法引航,如何以事动人”环节中,每讲解一种方法就进行简短的片段写作训练,最后再进行综合运用训练,如此更有针对性,但时刻上一定要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