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龙虎榜”考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4期(总第169期)
㊀㊀㊀㊀㊀㊀
黑龙江社会科学
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
㊀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No.4ꎬ2018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General.No.169
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
金朝 龙虎榜 考论
王㊀㊀峤
(吉林建筑大学东北建筑文化研究中心ꎬ长春130118)
摘㊀要:金朝大定十九年和至宁元年两榜被时人比作唐代之 龙虎榜 这两榜进士中ꎬ人才辈出ꎬ可谓是有金一代进士的杰出代表ꎮ通过对两榜进士相关情况的考察ꎬ可以看出整个金朝进士群体的大体情况ꎮ不过ꎬ金代汉族进士并不能进入以女真族为主体的政权核心层ꎬ他们对金朝政治影响甚微ꎮ
关键词:金朝ꎻ龙虎榜ꎻ汉族进士ꎻ吏权ꎻ教育
中图分类号:K246.4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18)04-0154-06
收稿日期:2018-04-02
基金项目:黑河学院俄罗斯远东智库专项项目 俄罗斯远东地区原住民历史与文化 (2018ydzkcjc11)
作者简介:王峤(1983 )ꎬ男ꎬ吉林白城人ꎬ讲师ꎬ历史学博士ꎬ从事辽金史研究ꎮ
㊀㊀ 龙虎榜 一词源自唐朝ꎬ如某一榜进士中藏龙卧虎ꎬ成材率较高ꎬ在政治或其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ꎬ该榜即被称为 龙虎榜 ꎮ金朝时期ꎬ有两榜进士被比作前代之龙虎榜ꎮ对这两榜进士家世㊁仕履状况及其影响进行考察ꎬ可以看出整个金朝进士群体的大概面貌ꎬ并可进一步了解金代政府对待汉族进士的态度以及汉族进士在金朝政府中的作用ꎮ以笔者所见ꎬ目前尚未有学者对此作专文进行探讨ꎮ故不揣浅陋ꎬ草成此文ꎬ不当之处ꎬ敬请指教ꎮ
㊀㊀一㊁金世宗大定十九年榜
据«元好问全集»卷一六«沁州刺史李君神道碑»记载: 君讳楫ꎬ字济川ꎬ姓李氏 俄登大定十九年词赋进士第 其登科时ꎬ御题«易无体»ꎬ同年生六十人ꎬ自甲选张行简至黄士表ꎬ赋学家谓人人可以魁天下ꎬ程卷皆锓木以传ꎮ凡仕宰相数人ꎬ刺史节度殆过其半ꎬ人以比作前世 龙虎榜 ꎮ [1]475
由此可知ꎬ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进士中第者中人才济济ꎬ不仅考试成绩极其出色ꎬ难分轩轾ꎬ踏入仕途后ꎬ亦表现出色ꎬ官至三品以上㊁出任地方大员者达到半数之多ꎮ之所以这一年科举人
才辈出ꎬ直接原因是金世宗提高了考试难度ꎮ史载: 十九年ꎬ(世宗)谓宰臣曰: 自来御试赋题ꎬ皆士人尝拟作者ꎮ前朕自选一题ꎬ出人所不料ꎬ故中选者多名士ꎬ而庸才不及焉ꎮ是知题难则名儒亦擅场ꎬ题易则庸流易侥幸也ꎮ («金史»卷五一
«选举志一»)[2]1135正是由于金世宗别出心裁的举
动ꎬ才选拔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物ꎮ其中ꎬ有史可考者九人ꎬ下文即对其身世㊁仕履情况一一进行考察ꎮ
张行简ꎬ字敬甫ꎬ山东日照人ꎬ金礼部尚书张暐之子ꎮ 颖悟力学ꎬ淹贯经史ꎬ大定十九年进士第一 («金史»卷一〇六«张行简传»)[2]2329ꎬ章宗朝ꎬ
官至礼部尚书ꎮ且著述颇丰ꎬ史云: 所著文章十五卷ꎬ«礼例纂»一百二十卷ꎬ会同㊁朝献㊁禘袷㊁丧葬ꎬ皆有记录ꎬ及«清台»㊁«皇华»㊁«戒严»㊁«为善»㊁«自公»等记ꎬ藏于家ꎮ («金史»卷一〇六«张行
简传»)[2]2333综观«金史»中张行简的传记ꎬ可知其
主要贡献在于金代礼制建设方面ꎮ元代史官称赞张行简父子道: 张暐㊁行简世为礼官ꎬ世习礼学ꎮ其为礼也ꎬ行于家庭ꎬ讲于朝廷ꎬ施用于邻国ꎬ无不中度ꎮ古者官有世掌ꎬ学有专门ꎬ金诸儒臣ꎬ唯张氏父子庶几无愧于古乎ꎮ («金史»卷一〇六«张行简
传»)[2]2333金章宗对张行简在礼仪方面的学识也
十分赏识ꎮ泰和四年(1204)ꎬ章宗皇帝下诏ꎬ凡是与南宋交涉ꎬ 每奏事之际ꎬ须令张行简常在左右ꎮ («金史»卷一〇六«张行简传»)[2]2331从皇帝点名要求张行简负责对南宋的礼仪事务可以看出ꎬ章宗对张氏在礼制学识方面的认可ꎮ
高汝砺ꎬ字岩夫ꎬ山西应州金城县人ꎮ 登大
451
定十九年进士第ꎬ莅官有能声ꎮ («金史»卷一〇七«高汝砺传»)[2]2351曾担任过石州刺史㊁左司员外郎㊁左谏议大夫等官职ꎮ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ꎬ官至尚书右丞相ꎬ监修国史ꎮ高汝砺的主要贡献是在理财方面ꎮ泰和六年ꎬ金章宗任命高汝砺为户部尚书ꎬ 时钞法不能流转ꎬ汝砺随事上言ꎬ多所更定ꎬ民甚便之ꎮ («金史»卷一〇七«高汝砺传»)[2]2353除了改革钞法外ꎬ高汝砺还上书条陈利弊ꎬ阻止了宣宗将河南地区平民土地分赐给南迁军户耕种的行动ꎻ并在术虎高琪主张对百姓食用油实行专卖ꎬ疯狂敛财之时ꎬ联合赵秉文等人坚决抵制ꎬ使宣宗最后拒绝了高琪的主张ꎮ金人刘祁和元好问对高汝砺评价都很高ꎬ刘氏称 金国以来ꎬ书生当国者ꎬ唯公一人尔 («归潜志»卷六 高丞相汝砺 条)[3]56ꎻ元氏言 士论其才量浑厚ꎬ足为守成良相ꎬ恨所遭不时尔 («中州集»壬集第九 丞相寿国高公汝砺 条)[4]346ꎮ可见当时人对其执政期间的所作所为还是比较满意的ꎮ但是元代史官并不这么认为: (高汝砺)为人慎密廉洁ꎬ能结人主知ꎬ然规守格法ꎬ循嘿避事ꎬ故为相十余年未尝有谴诃ꎮ贪恋不去ꎬ当时士论颇以为讥云ꎮ («金史»卷一〇七«高汝砺传»)[2]2363对其为人㊁为相均颇有微词ꎮ不过有学者经过细致研究指出ꎬ元代史官的这些评论出自一些不明当时宫廷内部真相之人的片面之言ꎬ 综观高汝砺的一生ꎬ功大于过ꎮ [5]李楫ꎬ字济川ꎬ山东淄博人ꎮ 年十六ꎬ以荫补转运司押递官ꎮ 凡三历酒官ꎬ迁忠武校尉 俄登大定十九年词赋进士第ꎮ («元好问全集»卷一六«沁州刺史李君神道碑»)[1]474历海陵㊁世宗㊁章宗三朝ꎬ官至沁州刺史㊁兼知军事ꎮ李楫为官多在地方ꎬ以 悉力为民 著称ꎮ史载陕西大旱ꎬ李楫奉旨巡视ꎬ 君至ꎬ关辅驰奏: 百姓饥苦ꎬ当议有以赈贷之ꎮ 未报ꎬ即开仓赈贫ꎬ所活不可胜计ꎮ («元好问全集»卷一六«沁州刺史李君神道碑»)[1]474冒着触犯朝廷律令的危险ꎬ就决定开仓济民ꎮ而早年在转运司的工作经历也使李楫在金朝的财政体系中如鱼得水ꎬ章宗年间ꎬ他担任中都路都转运副使ꎬ 一时府库充实ꎬ君有力焉ꎮ («元好问全集»卷一六«沁州刺史李君神道碑»)[1]474李楫的能力也深得章宗的赏识ꎬ但是李楫五十五岁便与世长辞ꎬ未及大用ꎮ
贾益ꎬ字损之ꎬ金秘书少监贾少冲之子ꎮ少年时期ꎬ即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ꎬ史载: 大定十四年ꎬ父少冲为秘书少监ꎬ充宋主生日副使ꎬ益侍行ꎮ是时ꎬ宋人常争起立接受国书之礼ꎬ少冲问益
曰: 即宋人欲变礼ꎬ持议不决ꎬ奈何? 益曰: 宁
死无辱ꎬ可谓使矣ꎮ 少冲大奇之ꎮ («金史»卷九〇«贾益传»)[2]2001大定十九年ꎬ考中进士ꎮ历任河津主簿㊁矾山令㊁尚书省令史㊁定海军节度副使㊁监
察御史㊁治书侍御史㊁侍御史㊁知登闻鼓院㊁兼少府
少监㊁礼部郎中㊁兼知登闻鼓院㊁看读陈言文字㊁左
司郎中㊁吏部侍郎㊁兼蔡王傅㊁郑州防御使㊁陕西东
路转运使㊁顺天军节度使等职ꎮ宣宗朝官至吏部
尚书㊁太常卿ꎮ卫绍王年间ꎬ贾益担任安国军节度
使ꎬ就任伊始ꎬ即修缮城墙ꎬ为守城做准备ꎮ按察
使派人阻止ꎬ贾益还是坚持将城池加固ꎮ不久ꎬ蒙
古军队来攻ꎬ贾益固守ꎬ并将蒙军击退ꎮ
郭岐ꎬ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ꎬ辽东路
转运副使郭元弼之子ꎮ郭岐中第后ꎬ出任蓟州军
事判官ꎬ任上曾得到当地百姓的赞许ꎮ史载: (郭岐)大定十九年进士ꎬ释褐蓟州军事判官ꎮ车驾东猎ꎬ听万姓纵观ꎬ上亲问蓟州孰为好官ꎬ父老合辞ꎬ以军事判官对ꎻ问之他所ꎬ对如前ꎮ上欲擢为朝官ꎬ以避亲换宛平令ꎮ («元好问全集»卷二八«费县令郭明府墓碑»)[1]667由此可见ꎬ郭岐担任地方官时ꎬ对当地是有一定贡献的ꎮ之后ꎬ郭岐担任过监察御史㊁户部员外郎㊁深州刺史㊁解州刺史等官职ꎬ 终于大名等路按察副使ꎮ («元好问全集»卷二八«费县令郭明府墓碑»)[1]667
李仲略ꎬ字简之ꎬ山东泽州高平人ꎬ礼部尚书
李晏之子ꎮ 聪敏力学ꎬ登大定十九年词赋进士
第ꎮ («金史»卷九六«李仲略传»)[2]2127历任代州五台主簿㊁韩州军事判官㊁翰林修撰㊁兼太常博士等职ꎬ章宗朝官至山东东西路按察使ꎮ李仲略娴习吏事ꎬ精明强干ꎬ章宗称其 精神明健ꎬ如俊鹘脱帽 («金史»卷九六«李仲略传»)[2]2128ꎮ担任吏部侍郎时ꎬ 知大兴府事纥石烈执中坐赃ꎬ上命仲略鞫之ꎬ罪当削解ꎮ权要竞言太重ꎬ上颇然之ꎬ仲略奏曰: 教化之行ꎬ自近者始ꎮ京师ꎬ四方之则也ꎮ郡县守令无虑数百ꎬ此而不惩ꎬ何以励后?况执中凶残很愎ꎬ慢上虐下ꎬ岂可宥之ꎮ 上曰: 卿言是也ꎮ («金史»卷九六«李仲略传»)[2]2128正因为其面对当朝权要刚正不阿ꎬ元代史官遂评价他说 仲略性豪迈有父风ꎬ刚介特立ꎬ不阿权贵ꎬ临事明敏无留滞ꎬ故所任以干济称云 («金史»卷九六«李仲略传»)[2]2129ꎮ
刘昂ꎬ字之昂ꎬ兴州(今河北隆化)人ꎮ出身
于科举世家ꎬ史称 曾高而下ꎬ以科名相踵者七世
551
矣! («中州集»丁集第四 刘左司昂 条)[4]193刘昂本人也早早踏入仕途ꎬ三十三岁就成为尚书省令史ꎮ金章宗泰和年间ꎬ升为左司郎中ꎮ但是后来牵连到一桩党案之中ꎬ仕途宣告终结ꎮ史载: 掌书大中与贾铉漏言除授事ꎬ为言者所劾ꎬ狱辞连昂ꎮ章宗震怒ꎮ一时闻人如史肃㊁李著㊁王宇㊁宗室从郁皆谴逐之ꎬ铉寻亦罢政ꎮ昂降上京留守判官ꎮ («金史»卷一二六«刘昂传»)[2]2732-2733在赴上京(今黑龙江阿城)途中ꎬ刘昂病逝ꎮ
张岩叟ꎬ字孟弼ꎬ山西代州人ꎬ金中都路都转运使张大节之子ꎮ中第后ꎬ 调葭州司候判官ꎬ再除雄州观察判官ꎬ补尚书省令史ꎬ除大理评事ꎬ再迁监察御史㊁同知河东北路转运使事㊁中都路都转运副使㊁刑部员外郎㊁忻州刺史ꎮ («金史»卷九七«张岩叟传»)[2]2147宣宗初年ꎬ官至节度使ꎮ
田特秀ꎬ字彦实ꎬ 大定十九年进士ꎬ仕至太原转运使ꎮ («中州集»辛集第八 田转运特秀 条)[4]409
通过上述对大定十九年进士的考察ꎬ我们可以发现其仕途均比较顺利:这九人中ꎬ官至刺史一人㊁节度使两人㊁转运副使一人㊁按察使一人㊁礼部尚书一人㊁尚书右丞相一人ꎮ按«金史 百官志»:左司郎中正五品㊁刺史正五品㊁节度使正三品㊁转运副使正五品㊁转运使正三品㊁按察使正三品㊁礼部尚书正三品㊁尚书右丞相从一品ꎮ对于汉人进士来讲ꎬ同榜进士中出现数位官至三品及以上者实属不易ꎮ另外ꎬ除了刘昂㊁张岩叟之外ꎬ其余七人均在章宗朝时即已官至三品ꎮ
㊀㊀二、卫绍王至宁元年榜
据«元好问全集»卷二一«大司农丞康君墓表»记载: 君讳锡ꎬ字伯禄ꎬ姓康氏 中崇庆二年进士第 同年生如雷御史希颜㊁冀都司京父㊁宋内翰飞卿之等ꎬ名士数十人ꎬ世以比唐ꎬ曰 龙虎榜 ꎮ [1]559-560
按崇庆二年(1213)五月ꎬ卫绍王改元为 至宁 («金史»卷一三«卫绍王纪»)[2]296ꎬ故崇庆二年即为至宁元年ꎮ金制: 御试ꎬ则以三月二十日策论进士试策ꎬ二十三日试诗论ꎬ二十五日词赋进士试赋诗论ꎬ而经义进士亦以是日试经义ꎬ二十七日乃试策论ꎮ («金史»卷五一«选举志一»)[2]1147据此ꎬ则该年进士中第在改元之前ꎬ称之为崇庆二年进士似乎更为合适ꎻ但是卫绍王改元后ꎬ已无崇庆二年之称ꎬ故«金史»中统一称此年中榜进士为至宁元年进士ꎮ根据上述«元好问全集»中的记载ꎬ可
知在元好问眼中ꎬ至宁元年中榜进士中名士颇多ꎬ
堪比唐代的 龙虎榜 ꎮ其中ꎬ有史可考者九人ꎬ
下文分述之ꎮ
宋九嘉ꎬ字飞卿ꎬ今山东德州夏津县人ꎮ至宁
元年进士及第后ꎬ 历蓝田㊁高陵㊁扶风㊁三水四县
令ꎬ咸以能称ꎮ入为翰林应奉ꎮ正大中ꎬ以疾去ꎮ
没于癸巳之难ꎮ («金史»卷一二六«宋九嘉传»)[2]2736考诸«金史»ꎬ翰林应奉仅为从七品官(«金史»卷五五«百官志一»)[2]1246ꎬ可见宋九嘉在仕途上并不顺利ꎮ但是宋氏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ꎬ
史称其 为人刚直豪迈ꎬ少游太学ꎬ有能赋声ꎮ长
从李纯甫读书ꎬ为文有奇气 («金史»卷一二六«宋九嘉传»)[2]2736ꎬ曾作诗云: 浩歌风露下ꎬ醉袖拂南山ꎮ («中州集»己集第六 宋内翰九嘉 条)[4]311张天纲ꎬ字正卿ꎬ霸州益津人ꎮ以词赋进士擢第后ꎬ历任咸宁㊁临潼等地县令ꎮ后入朝为尚书省令史㊁户部郎中等职ꎮ金朝末年ꎬ在蒙古军队打击下ꎬ金朝皇帝不得不一再迁都ꎮ张天纲可谓忠心耿耿ꎬ一直追随哀宗ꎮ扈从哀宗迁都至归德(今河南商丘)后ꎬ升为吏部侍郎ꎮ之后因看出完颜官奴有反叛的企图而得到哀宗的赏识ꎬ升为权参知政事ꎮ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后ꎬ 转御史中丞ꎬ仍权参政 («金史»卷一一九«张天纲传»)[2]2604ꎮ金朝灭亡后ꎬ张天纲被掳至南宋ꎬ宁死不屈ꎬ后不知所终ꎮ元代史官对张天纲的才能非常认可ꎬ有言: 金之亡ꎬ不可谓无人才也ꎮ若完颜仲德㊁张天纲ꎬ岂非将相之器乎ꎮ («金史»卷一一九 赞 )[2]2611
高斯诚ꎬ字法飏ꎬ今北京人ꎮ虽然考中进士ꎬ
但是仕途坎坷: 初ꎬ调凤翔府录事ꎬ为行部檄监
支纳陈州仓ꎬ因忤郡魁吏ꎬ构之下狱ꎬ几死ꎮ已而
赦免ꎬ病终ꎮ («归潜志»卷五 高斯诚法飏 条)[3]44虽然仕途不顺ꎬ但高斯诚在文学方面亦有所成就ꎬ金末文人刘祁评价他说: 读书有学问ꎬ与王从之㊁李之纯游ꎮ为诗文ꎬ恬淡自得ꎮ («归潜志»卷五 高斯诚法飏 条)[3]44
聂天骥ꎬ字元吉ꎬ山西代州人ꎮ 至宁元年进
士ꎬ调汝阴簿ꎬ历睢州司候㊁封丘令ꎮ («金史»卷一一五«聂天骥传»)[2]2531不久ꎬ招为朝官ꎬ任吏部主事ꎬ权监察御史ꎮ聂天骥为人耿直ꎬ为官尽职尽责ꎬ甚至不惜得罪权贵ꎮ在权监察御史任内ꎬ 夏人请和ꎬ使者互市于会同馆ꎮ外戚有身自贸易于其间者ꎬ元吉以大官近利ꎬ失朝廷体ꎬ且取轻外夷ꎬ
651
弹之ꎮ遂忤太后旨ꎬ除同知汝州防御使事ꎮ («元好问全集»卷二一«聂元吉墓志铭»)[1]561天兴二年(1233)ꎬ哀宗迁都归德后ꎬ汴京守将㊁西面元帅
崔立起兵叛金ꎬ杀掉留守二相ꎮ叛军趁乱在城中四处劫掠ꎬ聂天骥也为乱军所伤ꎬ女儿为其求医问药ꎬ却遭到聂天骥的拒绝ꎬ 竟郁郁以死 («金史»卷一一五«聂天骥传»)[2]2531ꎮ元好问于至宁元年榜进士中ꎬ对聂天骥尤为推重ꎬ称 元吉起自田亩ꎬ能以雅道自将ꎬ践历台阁ꎬ若素宦然ꎮ诸人多以为不及也 («元好问全集»卷二一«聂元吉墓志铭»)[1]562ꎮ
商衡ꎬ字平叔ꎬ曹州人ꎮ祖父为当地教师ꎬ父亲亦无功名ꎬ商衡为官后ꎬ封为朝请大夫ꎮ商衡少年时期ꎬ家境贫寒ꎬ在乡先生李昉的资助下完成学业ꎮ至宁元年考中进士后ꎬ先后担任洛交㊁郿县等地地方官员ꎮ不久ꎬ入朝为尚书省令史ꎬ官至监察御史ꎮ商衡正直敢言ꎬ即使是皇帝至亲也敢于弹劾: 哀宗姨郕国夫人不时出入宫闱ꎬ干预政事ꎬ声迹甚恶ꎮ衡上章极言ꎬ自是郕国被召乃敢进见ꎮ («金史»卷一二四«商衡传»)[2]2697当时哀宗 新即大位ꎬ经略四方ꎬ思所以宏济艰难者为甚力 («元好问全集»卷二一«商平叔墓铭»)[1]553ꎬ故对于直言进谏的商衡青睐有加ꎬ委以右司都事㊁枢密院经历官㊁帅府经历官等重任ꎮ天兴元年ꎬ潼关失守后ꎬ商衡与主帅率兵入援京师ꎬ路遇蒙古军队ꎬ战斗失败ꎬ商衡被俘ꎮ蒙古军 诱之使招洛阳ꎬ衡曰: 我洛阳识何人ꎬ为汝招之耶? 兵知不可诱ꎬ欲捽其巾ꎮ衡瞋目大呼曰: 汝欲胁从我耶? 终不肯降ꎬ望阙瞻拜曰: 主将无状ꎬ亡兵失利ꎮ臣之罪责亦无所逃ꎬ但以一死报国耳ꎮ 遂引佩刀自刭ꎮ («金史»卷一二四«商衡传»)[2]2697-2698金朝以直谏见称的许古认为ꎬ商衡有宰相之才ꎻ时人 以公用违其长ꎬ使之卒然就一死ꎬ为世所惜也 («元好问全集»卷二一«商平叔墓铭»)[1]554ꎮ
冀禹锡ꎬ字京父ꎬ龙山(今辽宁建昌)人ꎮ虽然考中进士ꎬ但仕途极为坎坷ꎮ史载: 调任沈丘簿ꎬ与县令者不相能ꎬ及令以赃败ꎬ疑京父发之ꎮ乃赂遗权贵ꎬ诬京父以宾客依托之事ꎬ坐废十年ꎮ朝臣荐其才者积数十人ꎬ终为铨曹所碍ꎮ («中州集»己集第六 冀都司禹锡 条)[4]331直到正大年间ꎬ 当路诸公极力辩其被诬 ꎬ方得召补省掾ꎮ后历任左右司都事㊁应奉翰林文字等职ꎮ天兴二年ꎬ蒲察官奴兵变ꎬ冀禹锡 赴水死 («金史»卷一一六«蒲察官奴传»)[2]2547ꎮ冀禹锡有吏才ꎬ运输粮饷㊁处理杂务ꎬ驾轻就熟㊁举重若轻ꎬ当时号称能吏者亦自
叹不如ꎮ
雷渊ꎬ字希颜ꎬ别字季默ꎬ浑源(今山西浑源)
人ꎬ同知北京路转运使事雷思之子(按«金史 雷
渊传»载: 渊庶出 ꎬ而«元好问全集»卷二一«雷
希颜墓铭»则载: 希颜ꎬ其暮子也ꎮ 暮子 ꎬ意为
晚年所得之子ꎬ并未言其为庶出ꎮ«金史 雷渊
传»乃是根据元氏所撰墓志写成[6]ꎬ故庶出之说当是史官猜测之词ꎬ不可信)ꎮ雷渊三岁丧父ꎬ由
兄长抚养成人ꎬ十四五岁时入太学ꎮ虽然家境贫
寒ꎬ但发奋苦读ꎬ 学益博ꎬ文益奇ꎬ名益重 («元好问全集»卷二一«雷希颜墓铭»)[1]557ꎬ遂于至宁元年考中进士ꎮ历东平府录事㊁徐州观察判官㊁监察御史等职ꎬ最后官至翰林修撰ꎬ从六品(«金史»卷五五«百官志一»)[2]1246ꎮ雷渊为人相貌堂堂ꎬ但是脾气耿直ꎬ疾恶如仇ꎮ在太学读书时ꎬ 自以跣露ꎬ恒兀坐读书ꎬ不迎送宾客ꎬ人皆以为倨 («金史»卷一一〇«雷渊传»)[2]2434ꎻ在监察御史任上ꎬ 至蔡州得奸豪ꎬ杖杀五百人ꎬ号曰 雷半千 («金史»卷一二九«酷吏传»)[2]2779ꎮ而雷渊也曾因其秉性而丢掉官职ꎬ甚至被怀疑与高庭玉等人结党营私㊁谋为不轨ꎬ并被投入监狱严刑拷打ꎬ几乎丧命ꎮ虽然仕途坎坷ꎬ但是雷渊的文学成就斐然ꎬ所作文章有 一代不数人 («元好问全集»卷二一«雷希颜墓铭»)[1]557之称ꎮ
康锡ꎬ字伯禄ꎬ赵州(今河北赵县)人ꎮ父亲
为当地吏员ꎬ曾与县令共同贪赃ꎬ事发后自尽ꎮ康
锡自幼丧父ꎬ由外祖田氏抚养长大ꎬ并在当地教师
和同学的资助下读书问学ꎮ至宁元年ꎬ考中进士ꎮ
历任栎阳主簿㊁彭原令㊁开封府判官㊁监察御史等
职ꎮ曾上书弹劾当朝权贵ꎬ云: 宰相侯挚师安
石ꎬ非相材ꎻ提点近侍局宗室安之ꎬ声势焰焰ꎬ公行
请托ꎬ不可使久在禁近ꎮ («元好问全集»卷二一«大司农丞康君墓表»)[1]559因此ꎬ被当朝宰相找借口逐出朝廷ꎬ外放至河中府任治中ꎮ后蒙古军队攻破城池ꎬ康锡投水自尽ꎮ
申无夷ꎬ字百福ꎬ高平(今山西高平)人ꎬ 崇
庆二年进士 («中州集»庚集第七 申编修万全 条)[4]363ꎬ然生平不详ꎮ
通过上述考察ꎬ可以发现至宁元年榜进士所
出任的官职均不算太高:官职最高者为张天纲ꎬ官
至御史中丞ꎬ从三品(«金史»卷五五«百官志一»)[2]1241ꎻ其余八人官职最高者仅为监察御史ꎬ正七品ꎮ
751
㊀㊀三、两榜进士比较及其影响
前文所述金代进士两榜ꎬ虽然均被称为 龙
虎榜 ꎬ但是两榜进士的出身㊁命运却截然不同ꎬ
所带来的影响也大有差异ꎮ大定十九年(1179)
进士多出身世家豪门:如张行简ꎬ其父为世宗朝礼
部尚书张暐ꎻ贾益ꎬ秘书少监贾少冲之子ꎻ张岩叟ꎬ
中都路都转运使张大节之子ꎻ李仲略ꎬ礼部尚书李
晏之子ꎻ等等ꎮ除了高官后代ꎬ还有出身科举世家
者:如刘昂ꎬ自曾祖㊁高祖往下ꎬ七世登科ꎮ而李
楫ꎬ其家世虽史书无载ꎬ但从他少年时期即荫补得
官的经历来看ꎬ亦是出身官宦之家ꎮ相比之下ꎬ至
宁元年(1213)进士的出身则寒酸得多ꎬ有史可查
者三人:雷渊ꎬ其父为同知北京路转运使事雷思ꎬ
从四品(«金史»卷五七«百官志三»)[2]1317ꎻ但雷渊三岁时ꎬ父亲即已去世ꎻ史载雷渊十四五岁入太学之
时ꎬ 贫ꎬ无以为资ꎮ («元好问全集»卷二一«雷希颜墓铭»)[1]557其余两位商衡㊁康锡ꎬ也都是家境贫寒ꎬ都是在老师和同学的资助下才得以完成学业ꎮ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两榜进士出身差别如此之大呢?
我们认为原因有两个ꎮ一是金章宗时期ꎬ县
一级地方学校建设日趋完善ꎬ从而推动了基层教
育的发展ꎬ也为基层学子参加科举提供了便利条
件[7]ꎮ从至宁元年进士的简历可以看出ꎬ除雷渊就读于太学外ꎬ其他人大都是出身基层ꎮ金朝对于各级官办学校有着明确的入学资格要求ꎬ史载:㊀㊀凡养士之地曰国子监ꎬ始置于天德三年ꎬ后定制ꎬ词赋㊁经义生百人ꎬ小学生百人ꎬ以宗室及外戚皇后大功以上亲㊁诸功臣及三品以上官兄弟子孙年十五以上者入学ꎬ不及十五者入小学ꎮ大定六年始置太学ꎬ初养士百六十人ꎬ后定五品以上官兄弟子孙百五十人ꎬ曾得府荐及终场人二百五十人ꎬ凡四百人ꎮ府学亦大定十六年置ꎬ凡十七处ꎬ共千人ꎮ初以尝与廷试及宗室皇家袒免以上亲㊁并得解举人为之ꎮ后增州学ꎬ遂加以五品以上官㊁曾任随朝六品官之兄弟子孙ꎬ余官之兄弟子孙经府荐者ꎬ同境内举人试补三之一ꎬ阙里庙宅子孙年十三以上不限数ꎬ经府荐及终场免试者不得过二十人(«金史»卷五一«选举志一»)[1]1131ꎮ
由此可知ꎬ国子学㊁太学㊁府学㊁州学的门槛对
于平民子弟来讲都是高不可攀的ꎮ因此ꎬ如果没有县级地方学校ꎬ至宁元年中榜的这一批进士中多数人不仅无法参加科举ꎬ就是连受教育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ꎮ
二是卫绍王即位后ꎬ重视吏员ꎬ轻视进士 朝廷的用人标准发生变化ꎬ更多的官宦子弟转而趋向吏途ꎬ这也是至宁元年榜进士中出身平民者居多的一个原因ꎮ
两届 龙虎榜 进士的另一个明显差别是走上仕途之后的境遇ꎮ史料所见大定十九年九名进士中ꎬ只有刘昂一人因牵涉到一桩党案中ꎬ官至左司郎中(正五品)而止ꎻ其余八人仕途可谓顺风顺水ꎬ要么官至六部尚书ꎬ要么节度㊁转运一方ꎬ特别是高汝砺官至尚书右丞相ꎬ位列宰相ꎬ跻身金朝统治中枢阶层ꎮ相比之下ꎬ至宁元年榜进士的仕途则很不顺遂:除张天纲因扈从有功ꎬ官至御史中丞
(从三品)之外ꎬ其余人终其一生官职也未超过正七品ꎮ而且雷渊㊁高斯诚均曾入狱ꎬ雷渊被拷打得几乎死去ꎬ后遇赦复出ꎻ高斯诚则出狱后不久逝世ꎮ冀禹锡则被诬以 宾客依托之事ꎬ坐废十年 ꎮ其余如康锡则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而被放为外官ꎬ后在与蒙古的交战中ꎬ城池失陷ꎬ自尽身亡ꎻ商衡的经历则近似之ꎮ
两榜进士在仕途上所以有此差别ꎬ跟他们所处时代的政治倾向有很大关系ꎮ世宗㊁章宗两朝都十分重视汉族文人[8]ꎬ而 重吏员ꎬ轻进士 则是卫绍王至宣宗朝时期用人方面的一个明显特征ꎮ卫绍王在位期间ꎬ朝廷官员曾举荐进士高庭玉ꎬ皇帝却以 高廷玉人材非不佳ꎬ恨其出身不正耳 («元好问全集»卷二一«雷希颜墓铭»)[1]555为借口加以拒绝ꎬ可见当时进士身份不但没有成为官员晋身的梯级ꎬ反而做了绊脚石ꎮ到了宣宗朝ꎬ术虎高琪当政ꎬ 欲树党固其权ꎬ先擢用文人ꎬ将以为羽翼ꎮ已而ꎬ台谏官许古㊁刘元规之徒见其恣横ꎬ相继言之ꎮ高琪大怒ꎬ斥罢二人ꎮ因此ꎬ大恶进士ꎬ更用胥吏ꎮ 继而ꎬ 定法ꎬ(吏)其迁转与进士等ꎬ甚者反疾焉 ꎬ以至于 吏权大盛ꎬ胜进士矣 [3]卷七ꎬ72ꎮ除了皇帝和权相刻意打压之外ꎬ当时的客观形势也对进士出身的士人不利: 殆亦多故之秋ꎬ急于事功ꎬ不免尔欤ꎮ («金史»卷五一«选举志一»)[1]1130蒙军步步紧逼ꎬ金国以对外战争为急务ꎬ而处理纷杂事务恰恰是吏人所擅长的ꎬ其升迁迅速也在情理之中ꎮ因之ꎬ至宁元年榜进士在仕途上想要有所作为是很困难的ꎮ
不过ꎬ此两榜既然均号称 龙虎榜 ꎬ这两榜
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