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
第一部分
一、单选题
1、甲乙丙三位研究者评价人们对四种方便面的喜好程度。

甲让评定者先挑选出最喜欢的品牌,然后挑出剩余三种最喜欢的,最后挑出剩余两种比较喜欢的。

研究者乙让评定者把四种品牌分别给予1~5的等级评定(1表示最不,5表示最喜欢),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品牌。

三位研究者所使用的数据类型是:B
A.称名数据-顺序数据-计数数据B.顺序数据-等距数据-称名数据
C.顺序数据-等距数据-顺序数据D.顺序数据-等比数据-计数数据
2、调查200名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的偏好程度如下:
表1 200名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的偏好程度
该题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据类型是:D
A.称名数据-顺序数据B.计数数据-等比数据
C.顺序数据-等距数据D.顺序数据-称名数据
3、157.5的实上限是:C
A.157.75 B.157.65 C.157.55 D.158.5
4、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B
A.自变量B.随机变量C.因变量 D.相关变量
5、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A
A.总体B.样本点C.个体D.元素
6、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C
A.父亲月收入2400元B.迈克的语文成绩是80分
C.约翰100米短跑得第2名D.玛丽某项技能测试得了5分。

二、概念题
数据类型、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总体、样本、个体、次数、比率、概率、参数、统计量、μ、ρ、r、σ、S、β、n。

第一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2
一、单选题
1、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据值出现的次数情况是:A
A.次数分布B.概率密度C.累积概率密度D.概率
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数据频次分布的是:C
A.条图B.圆图C.直方图D.散点图
3、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图:B
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
5、以下各种统计图中,表示离散数据频次分布的:A
A.圆图B.直方图C.散点图D.线形图
6、相关变量的统计图是:A
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
7、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以及一事物随另外一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趋势,还适用于比较不同人物群体在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统计图是:D 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
二、多选题
1、频次分布可以为:ABCD
A.简单次数分布B.分组次数分布C.相对次数分布D.累积次数分布
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数据频次分布的是:BD
A.圆图B.直方图C.条图D.线图
3、累加曲线的形状大约有:ABD
A.正偏态B.负偏态C.F分布D.正态分布
4、统计图按照形状划分为:ABCD
A.直方图B.曲线图C.圆图D.散点图
三、简答题
1、简述条图、直方图、圆图、线图、散点图的用途。

2、简述条图与直方图的区别。

第一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3
一、单选题
1、一位老师计算了全班20名同学的考试成绩的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发现大多数同学考试成绩集中于高分段。

下面哪句话不正确:B
A.全班65%的考试成绩高于平均分B.全班65%的考试成绩高于中数
C.全班65%的考试成绩高于众数D.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是负偏态分布
2、一个N=10 的总体,SS=200,其离差的和是∑(X-μ)是:D
A.14.14 B.200 C.数据不全,无法计算D.以上都不对
3、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A
A.50 B.75 C.25 D.50~51
4、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D
A.平均差B.平均误C.平均次数D.平均值
5、六位考生在作文题上的得分是12,8,9,10,13,15,其中数是:B
A.12 B.11 C.10 D.9
6、下列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D
A.M、M d、μB.M o、M d、S C.S、ω、σD.M 、M d、M g
7、对于下列实验数据:1,108,11,8,5,6,8,8,7,11,描述其集中趋势用()最为适宜:C
A.平均数,14.4 B.中数,8.5 C.众数,8 D众数.11
8、一个N=10 的样本,其平均数是21。

在此样本中增添了一个分数,得到新的样本平均数是25,这个增添的分数是:B
A.40 B.65 C25.D.21
9、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0,对其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10,那么新数据的平均数是:D A.20 B.10 C.15 D.30
10、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5,对其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乘以2,那么新数据的平均数是:B
A.25 B.50 C.27 D.2
11、一组N=10的数据样本,他们中每一个分别与20相减后所得的差是100,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C
A.20 B.10 C.30 D.50
12、一组数据:4,6,7,8,11,12的中数是:A
A.7.5 B.15 C.7 D.8
13、在偏态分布中,平均数、中数、众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B
A.M=M d=M o B.M o=3M d-2M C.M>M d>M o D.M<M d<M o
14、下列易受极端值影响的统计量是:A
A.算术平均值B.中数C.众数D.四分差
15、“75~”表示某一频次分布中的某一分组区间,其组距为5,则该组的组中值是:A A.77 B.76.5 C.77.5 D.76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集中量数的有:BCD
A.算术平均数B.中数C.众数D.几何平均数
2、平均数的优点:ACD
A.反应灵敏B.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C.极少受抽样变动的影响D.计算严密
3、中数的优点:AB
A.简明易懂B.计算简单
C.反应灵敏D.适合进一步计算
4、众数的缺点:BCD
A.概念简单,容易理解B.易受分组影响
C.不能够进一步计算D.反应不够灵敏
第一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4
一、单选题
1、欲比较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的离散程度,最适合的指标是:D
A.全距
B.方差
C.四分位间距
D.变异系数
2、在比较两组平均数相差比较大的数据的分散程度时,宜用:D
A.全距
B.四分差
C.离中系数
D. 标准差
3、已知平均数=4.0,标准差s=1.2,当X=6.4时,其相应的标准分是:B
A.2.4
B.2.0
C.5.2
D.1.3
4、计算一组数据:16,18,20,22,17的标准差:B
A.18.6
B.1.92
C.2.41
D.5
5、测得某班同学的物理成绩(平均78分)和英语成绩(平均70分),若要比较两者的离中趋势,应计算:D
A.方差
B.标准差
C.四分差
D.差异系数
6、某生在某次数学测验中的标准分是2.58,这说明全班同学成绩在他之下的百分比是:A
A.99%,99%
B.99%,1%
C.95%,99%
D.95%,95%
7、一组数据:6,5,7,4,6,8的标准差是1.29,把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5,然后再乘以2,那么得到新数据组的标准差是:C
A.1.29
B.6.29
C.2.58
D.12.58
8、标准分数是以(B)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A.方差
B.标准差
C.百分位差
D.平均差
9、在一组原始数据中,各个Z分数的标准差为:A
A.1
B.0
C.根据具体数据而定D无法确定.
10、已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平均体重为26kg,体重标准差是3.2kg,平均身高110cm,标准差为6cm,问体重与身高离散程度哪个大?
A.体重离散程度大
B.身高离散程度大
C.离散程度一样
D.无法比较
11、已知一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80,标准差为10。

Z=-1.96的原始数据是:C
A.99.6
B.81.96
C.60.4
D.78.04
12、某次英语考试的标准差是5.1分,考虑到这次考试题目太难,评分时给每位被试加10分,加分后,成绩的标准差是:D
A.10
B.15.1
C.4.9
D.5.1
13、对某市8岁儿童进行身高调查,单位为厘米,根据这批数据计算得出的差异系数是:D
A.单位是厘米
B.单位是米
C.单位是平方厘米
D.无单位
二、多选题
1、平均差的优点是:ABC
A.意义明确,计算容易
B.较好代表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C.反应灵敏
D.有利于进一步做统计分析
2、常见的差异量数有:ABC
A.平均差
B.方差
C.百分位数
D.几何平均数
3、标准分的优点是:ABCD
A.可比性
B.可加性
C.明确性
D.稳定性
第九章相关关系
一、单选题
2、下列哪个相关系数所反映的相关程度最大:D
A.r=+0.53
B.r=-0.69
C.r=+0.37
D.r=+0.72
3、X、Y两变量线性相关,X是正态的等距变量,Y服从正态分布但被人为划分为两个类别,计算他们的相关系数应采用:C
A.积差相关系数
B.点二列相关
C.二列相关
D.肯德尔和谐系数
5、假设X、Y两变量线性相关,两变量是等距或比率数据,服从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应该选用:A
A.积差相关
B. Spearman等级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6、
6、r=-0.5的两个变量与r=+0.5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C
A.前者比后者更密切
B.后者比前者更密切
C.相同
D.不确定
7、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C
A.|r|<1
B.|r|≥0
C.|r|≤1
D.0<|r|<1
8、确定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关系的密切程度的简单直观方法是:D
A.直方图
B.园图
C.线性图
D.散点图
9、同一组学生的数学与语文成绩的关系为:D
A.因果关系
B.共变关系
C.函数关系
D.相关关系
10、假设X、Y两变量线性相关,一个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外一个变量为二分名义变量,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应该选用:D
A.积差相关
B. Spearman等级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11、在统计学上,相关系数r=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A
A.零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相关
12、如果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增大,另外一个也增大,一个减小,另外一个也减小,变化方向一致,这叫做两个变量之间有:B
A.零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没有相关
13、有10名学生参加视反应和听反应的两项测试,经过数据整理得到∑D2=45,这两项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是:A
A..73
B.0.54
C.0.65
D.0.27
14、两列正态变量,一列是等距或比率数据,另外一列被人为划分为多类,计算™的相关系数应采用:B
A.积差相关
B.多列相关
C.Spearman等级相关
D.点二列相关
15、下列相关系数中,表示两列变量相关程度强度小的是:B
A.0.90
B.0.10
C.-0.40
D.-0.70
16、一对N=6的变量X、Y的方差分别为8和18,离均差乘积之和是SP=40,变量X、Y 积差相关系数是:C
A.0.05
B.0.28
C.0.56
D.3.33
17、初学电脑打字时,随着练习次数增多,错误就减少,这属于:A
A.负相关
B.正相关
C.完全相关
D.零相关
18、10名学生身高与体重的标准分乘积为8.2,那么身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A
A.0.82
B.8.2
C.0.41
D.4.1
19、一位研究者调查了N=100名大学生每周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医生对其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价。

得到积差相关系数r=0.43,由此可以推知以下哪个结论:D
A.随机抽取另外N=100名健康低于本次调查的大学生,调查每周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会得到接近r=0.43的积差相关系数
B.用大学生每周用于体育锻炼时间来预测其健康状况的评价准确率为43%
C.大学生用于体育锻炼时间长短影响其健康状况
D.以上都不对,因为不知道r=0.43与r=0是否有显著差异
二、多选题
1、相关有以下几种:ABC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常相关
3、相关系数的取值可以是:ABC
A.0
B.-1
C.1
D.2
4、计算积差相关需要满足:AB
A.要求成对数据
B.两列变量各自总体都为正态分布
C.两相关变量是连续变量
D.两变量之间关系是直线型的
第九章一元线性回归
一、单选题
1、从X推测Y和从Y推测X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其推测是没有误差的:A
A.r=-1
B.r=0
C.r=+0.98
D.r=-0.01
2、XY两变量之间呈现正相关,r=+0.76 ,其回归是:A
A.拟合的一条直线
B.准确的两条线
C.确定的一条线
D.拟合的两条线
3、当XY间相关程度很小时,从X推测Y的可靠性就:A
A.很小
B.很大
C.中等
D.大
4、从人类学角度,首先发现回归现象的是:B
A.达尔文
B.高尔顿
C.高斯
D.毖斯顿 5、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是:A A.y x x y b b r ..⋅= B.y x x y b b r ..⋅= C. y x x y b b r ..+=
D. y x x y b b r ..-= 6、决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0≤r 2≤1
B.-1≤r 2≤0
C.-1≤r 2≤1
D.-1<r 2<1
7、下列关于决定系数的说法准确的是:D
A.决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方程越不显著
B. 决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平方和对总平方和的贡献越小
C.决定系数不可能为1
D.决定系数可能为零。

8、如果实验得到遗传与儿童多东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5,这意味着有多少儿童多东行为的变
异会被除遗传以外的其他变量解释:B
A.25%
B.75%
C.50%
D.无法确定
二、多选题
1、按回归分析所涉及的相关变量的数目,回归模型可以分为:CD
A.直线模型
B.曲线模型
C.简单回归模型
D.多重回归模型
2、建立回归模型方法有: B
A.平均数法
B.最小二乘法.
C.直线相关法
D.散点图法
3、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是:ABCD
A.线性关系假设
B.正态性假设
C.独立性假设
D.误差等分散性假设
4、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方法有:ABCD
A.回归系数检验
B.决定系数的拟合度测定
C.相关系数的拟合度检验
D.回归方程的整体检验判定
5、下列关于决定系数的说法准确的是:AD
A. 决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平方和对总平方和的贡献越大
B. 决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平方和对总平方和的贡献越小
C. 决定系数越小,说明回归效果好
D. 决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效果好
6、对回归方程的预测有:
A.点预测
B.区间预测
C.标准误预测
D.决定系数预测
7、下列关于Y=a+bX 正确的是:ABD
A.a 表示截距
B.b 表示斜率
C.Y 表示因变量或预测变量
D.X 叫做自变量
第三章 概率分布
一、单选题
1、已知数学测验分数服从正态分布,μ=80,σ=12,随机抽取一个N=16的样本,其均值大
于85的概率为:B
A.2.52%
B.4.75%
C.5.31%
D.6.44%
2、某个单峰分布众数为15,均值为10,这个分布应该是:C
A.正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无法确定
3、某班200人的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X =12分,S=4分,成绩在8到16分之间的人数
占总人数的:B
A.34.13%
B.68.26%
C.90%
D.95%
4、在处理两类刺激实验结果时,下列哪种情况不可以用正态分布近似代替二项分布:A
A.N<10
B.N>=10
C.N>30
D.N>10
5、t 分布是关于平均值0对称的分布,当样本量n→∞时,t 分布为;B
A.二项分布
B.标准正态分布
C.F 分布
D.2χ分布
6、在概率和统计学中,把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称作随机事件发生的:A
A.概率
B.频率
C.频数
D.相对频数
7、在正态分布下,平均数上下1.96个标准差,占总面积的:B
A.68.26%
B.95%
C.99%
D.34.13%
8、在次数分布中,曲线右边拉长,左边偏短,这种分布可能是:B
A.正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常态分布
9、一枚硬币投掷10次,出现5次正面向上的概率是:A
A.0.25
B.0.5
C.0.2
D.0.4
10、正态分布的对称轴是过(A )点的垂线。

A.平均数
B.众数
C.中数
D.无法确定
11、在正态分布下,Z=1以上的概率是:B
A.0.34
B.0.16
C.0.68
D.0.32
12、在正态分布下Z=-1.96到Z=+1.96之间的概率是:B
A.0.475
B.0.95
C.0.525
D.0.05
13、从N=200的学生中随机抽样,已知女生132人,每次抽取1人,抽到男生的概率是:B
A.0.66
B.0.34
C.0.33
D.0.17
14、在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若总体方差2σ已知,则样本平均数的分布:C
A.t 分布
B.F 分布
C.正态分布
D.2
χ分布 15、在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若总体方差2σ未知,则样本平均数的分布:A
A.t 分布
B.F 分布
C.正态分布
D.2
χ分布 16、下面各种分布中,不因样本量变化的分布是:C
A.t 分布
B.F 分布
C.正态分布
D.2
χ分布 17、总体正态分布,方差已知时,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方差与总体方差之间的关系是:A A.N X 22
σσ= B. N X 22
σσ= C. N X σσ=2 D. N X σσ=2
18、设A 、B 是两个独立事件,则P(AB)=:C
A.P(A)
B.P(B)
C.P(A)P(B)
D.P(A)+P(B)
19、正态曲线与x 轴所围成曲边梯形面积是:C
A.0.5
B.0.99
C.1
D.0.95
20、对随机现象的一次观察称为:B
A.随机实验
B.随机试验
C.教育与心理试验
D.教育与心理实验
21、t分布比标准正态分布:D
A.中心位置左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B.中心位置右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C.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偏高。

D.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低,两侧比较伸展。

二、多选题
1、依照分布函数的来源,可把概率分布划分为:CD
A.离散分布
B.连续分布
C.经验分布
D.理论分布
2、使用A表,可以进行的计算有:ABCD
A.根据Z分求概率
B.根据概率求Z分
C.根据概率求概率密度
D.根据Z分求概率密度
3、检验次数分布是否正态的方法有:ABCD
A.Shipro-Wilk检验法
B.累加次数曲线法
C.峰度偏度检验法
D.直方图法
4、正态曲线下,标准差与概率有一定关系,即:BCD
A.平均数上下一个标准差占总面积的34.13%
B. 平均数上下1.96个标准差占总面积的95%
C. 平均数上下2.58个标准差占总面积的99%
D. 平均数上下3个标准差占总面积的99.99%
5、二项实验满足的条件有:ABD
A.任何一个实验恰好有两个结果
B.共有N次实验,并且N是预先给定的任一整数
C.每次实验可以不独立
D.每次实验之间互不影响
6、下列关于二项实验正确的有:ACD
A.当p=q时图形是对称的
B.二项分布不是离散分布,概率直方图是阶跃式的
C.当p≠q时图像呈现偏态
D.二项分布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
7、下列条件下,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正态分布的是:AB
A.总体正态分布并且方差已知
B.总体非正态并且总体方差已知,样本量N>30
C.总体正态分布并且方差未知
D.总体非正态并且总体方差未知,样本量N>30
8、下列条件下,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分布的是:CD
A.总体正态分布并且方差已知
B.总体非正态并且总体方差已知,样本量N>30
C.总体正态分布并且方差未知
D.总体非正态并且总体方差未知,样本量N>30
9、下列关于t分布正确的是:
A.t分布的平均数是0
B.t分布是以平均数0左右对称的的分布
C.当样本容量趋于无穷大时t分布为正态分布,方差为1
D.当N-1>30以上时,t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方差<1
χ分布的是:CD
10、下列不属于2
χ是正偏态分布,正态分布是其中的特例
A. 2
χ值是正值
B. 2
χ分布具有可加性,但2χ分布的和不一定是2χ分布
C. 2
χ分布的自由度是df
D. 如果自由度大于2,这时2
11、F分布的特点是:ACD
A. F分布是一个正偏态分布
B.F分布具有可加性,F分布的和也是F分布
C.F总是正值
D.当组间自由度为1时,F=t2,即F检验与t检验等价
12、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统计分布类型是:ABCD
χ分布 D.F 分布
A.正态分布B.t分布 C. 2
13、以下分布中,因样本容量变化而变化的的分布是:BCD
χ分布 D.F 分布14、
A.正态分布B.t分布 C. 2
第五章假设检验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以下关于假设检验的命题,哪一个是正确的:A
A.如果H0在α=0.05的单侧检验中被接受,那么H0在α=0.05的双侧检验中一定会被接受
B.如果t的观测值大于t的临界值,一定可以拒绝H0
C. 如果H0在α=0.05的水平上被拒绝,那么H0在α=0.01的水平上一定会被拒绝
D.在某一次实验中,如果实验者用α=0.05的水准,实验者乙用α=0.01的水准,实验者甲犯Ⅱ类错误的概率一定会大于实验者乙
2、假设检验的第Ⅱ类错误是:C
A.原假设为真而被接受
B. 原假设为真而被拒绝
C. 原假设为假而被接受
D. 原假设为假而被拒绝
3、在假设检验中,α取值越大,称此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B
A.越高
B.越低
C.越明显
D.越不明显
4、假设检验两类错误的关系是:D
A.α=β
B. α+β=1
C. α+β=0.5
D.α+β不一定等于1
5、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不包括:C
A.问题的提法不同
B.建立假设的形式不同
C.结论不同
D.否定域不同
6、在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α和β错误的最好办法是:C
A.控制α水平,使其减少到最低
B.控制β值,使其减少到最低
C.适当加大样本量
D.完全随机取样
7、统计学中的检验效能是:D
A.α
B.β
C.1-α
D.1-β
8、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
A.虚无假设与无差假设
B.备择假设与对立假设
C.虚无假设与备择假设
D.虚无假设与零假设
9、统计假设检验的理论依据是抽样分布理论:
A.抽样分布理论
B.概率理论
C.方差分析理论
D.回归理论
10、虚无假设H0本来是不正确的但是却接受了H0,这类错误称为:D
A.弃真
B.弃伪
C.取真
D.取伪
11、推论统计的出发点是:A
A.虚无假设
B.对立假设
C.备择假设
D.假设检验
12、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是:
A.弃真
B.弃伪
C.取真
D.取伪
13、下列哪些错误对于提高统计效力没有帮助:
A.增加样本容量
B.将α水平从0.05减少到0.01
C.使用单侧检验
D.以上方法均可提高统计效力
14、癌症检查中,虚无假设H0:该病人没有患癌症。

下面那一种情况是最危险的:A
A.H0是假的,但是被接受了
B. H0是假的,但是被拒绝了
C.H0是真实的,并且被接受了
D.H0是真实的,但是被拒绝了
二、多选题
1、在假设检验中,H1又可称为:BC
A.虚无假设
B.备择假设
C.对立假设
D.无差假设
2、统计学中将拒绝H0时所犯错误称为:AC
A.Ⅰ类错误
B.Ⅱ类错误
C. α错误
D.β错误
3、以下哪些假设检验的命题是正确的:CD
A.如果H0在α=0.05的单侧检验中被接受,那么H0在α=0.05的双侧检验中一定会被接受
B.如果t的观测值大于t的临界值,一定可以拒绝H0
C. 如果H0在α=0.01的水平上被拒绝,那么H0在α=0.05的水平上一定会被拒绝
D.在某一次实验中,如果实验者用α=0.05的水准,实验者乙用α=0.01的水准,实验者甲犯Ⅱ类错误的概率一定会小于实验者乙.
4、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关系是:AD
A.α与β可能同时减少
B. α+β=1
C. α+β不可能同时增大
D.α+β不一定等于1
5、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包括:ABD
A.问题的提法不同
B.建立假设的形式不同
C.结论不同
D.否定域不同
第五章单样本正态资料的显著性检验
一、单选题
1、某地区小学六年级数学考试平均分为85分,从某校随机抽取28名学生,其平均分为87.5分,S=10,问该校学生数学成绩与全区是否有显著性差异:C
A.差异显著
B.该校学生数学高于全区
C.差异不显著
D. 该校学生数学低于全区
2、某分数范围在1-10之间,随机抽取一个N=25的样本,其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该样本的标准误应该接近下面哪一个数值:D
A.0.2
B.0.5
C.1.0
D.数据不足,无法估算
3、样本均数的可靠性与样本的大小:D
A.没有一定关系
B.成反比
C.没有关系
D.成正比
4、(D )表明了从样本得到的结果相比于真正总体的变异量:
A.信度
B.效度
C.置信区间
D.抽样误差
5、区间估计的理论依据是:
A.概率论
B.样本反比理论
C.小概率事件
D.假设检验
6、已知某次高考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N=36的样本,计算得其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9分,那么下列成绩不属于这次考试全体考生成绩均值μ的95%的的置信区间之内的有:D
A.77
B.79
C.81
D.83
7、总体方差未知时,可以用( )作为总体方差的估计值,以实现对总体均数的估计:
A.S
B.S 2
C.21 N S
D.S N-1
8、有一随机样本N=31, S N-1=5,那么该样本的总体标准差的0.95置信区间内分散程度可能包括以下值:B
A.3
B.5
C.7
D.9
9、用从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称为:B
A.样本估计
B.点估计
C.区间估计
D.总体估计
10、一个好的估计量应该具备的特点是:B
A.充分性、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
B. 充分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C.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D. 必要性、充分性、无偏性、有效性
11、从某正态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其中n=10,S=6,其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是:
A.1.7
B.1.9
C.2.1
D.2.0
12、有一个班有64名学生,已知语文历年考试成绩的总体标准差σ=5分,又已知今年期中考试的平均分=85分,如果按95%的概率推测,那么该班语文学习的真实成绩可能为:B
A.83
B.86
C.87
D.88
13、有一个班有64名学生,已知数学历年考试成绩的总体标准差σ=5分,又已知今年期中考试的平均分X =80分,如果按99%的概率推测,那么下列成绩中比该班数学真实成绩高的可能是:
A.79
B.80
C.81
D.88
二、多选题
1、一个好的估计量应该具备的特点是:ABCD
A.充分性
B.无偏性
C.一致性
D.有效性
2、有一个班有64名学生,已知语文历年考试成绩的总体标准差σ=5分,又已知今年期中语文考试的平均分X =80分,如果按99%的概率推测,那么该班语文学习的真实成绩可能为:BCD
3、已知某物理考试非正态分布,σ=8分。

从该总体随机抽取N=64的一个样本,算的X =71分,那么下列成绩落在本次考试中全体考生总体成绩μ的95%的置信区间的有:BC
A.69
B.70
C.71
D.72
4、假设有一个正态总体,总体标准差σ未知,有一个样本N=10, X =78,S 2=64,那么下列数据属于其总体参数μ的95%的置信区间的有:BC
A.71
B.82
C.84
D.85
5、有一个随机样本,N=31,S N-1=5,那么该样本的总体标准差的99%的置信区间可能包含:ABC
A.4
B.5
C.6
D.7
第五章 两样本正态资料的假设检验
一、单选题
1、两个N=20的不相关样本的平均数之差为Δ=2.55,其自由度为:B
A.39
B.38
C.18
D.19
2、实际工作中,独立样本的均数作差别的统计检验时要求数据近似正态分布,以及:C
A.两样本均数相差不太大
B.两组例数不能相差太大
C.两样本方差相近
D.两组数据标准误相近
3、已知X 和Y 的相关系数为r 1=0.38,在0.05的水平上显著。

A 与B 的相关系数r 2=0.18,在0.05水平上不显著。

那么:C (北京大学2002考研题)
A.r1和r2在0.05的水平上差异显著
B. .r1和r2在统计上肯定有显著差异
C.无法推测 r1和r2在统计上差异是否显著
D. r1和r2在统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5、在医学实验中,有时安排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条件下作实验,获得的两组数据是:A
A.相关的
B.不相关的
C.不一定
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
6、已知两独立样本,其中N 1=10, S 12=8, N 2=15,S 22=9,问该两样本的方差是否相等:
A.2221σσ=
B. 2221σσ<
C. 2221σσ>
D.无法确定
第六章 方差分析
一、单选题
1、方差分析的主要任务是:A
A.综合虚无假设
B.部分虚无假设
C.组间虚无假设
D.组内虚无假设
2、某实验选取三个样本,其容量分别为:N1=4,N2=5,N3=6,用方差分析检验平均数之间差别的显著性时,其组间自由度是:A
A.2
B.5
C.12
D.14
3、某实验选取三个样本,其容量分别为:N1=4,N2=5,N3=6,用方差分析检验平均数之间差别的显著性时,其组内自由度是:D
A.2
B.5
C.36
D.34
4、某年级三个班分别有50,38,42人,若用方差分析检验某次考试平均分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那么组间自由度是: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