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造血干细胞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采造血干细胞的护理
近年来,随着肿瘤化学治疗、外科治疗、放射治疗不断发展,以肿瘤免疫治疗为核心的生物
治疗逐渐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1]。
随着造血干细胞技术的成熟及血细胞分离机的发展,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展现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2]。
目前我院应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病人的干细胞(即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使用PIYA专用管路,每人一套采集病人自己的干细胞,采集的过程中将治疗需要的干细胞收
集起来,其他血液成分即刻回输给病人,整个采集的过程需要2-4小时不等,主要根据病人
的体质和体内干细胞的多少而定。
而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干细胞的采集质量、数量和
病人的满意度。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7例,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36岁—81岁,平均年龄65岁。
食
管癌16例,胃癌6例,肝癌10例,肺癌17例,乳腺癌7例,结肠癌6例,前列腺癌5例。
1.2物品准备备齐吸氧、吸痰装置及心电监护仪。
PIYA套件、ACD液及生理盐水、10%葡萄
糖酸钙、抢救药品等。
1.3方法应用德国费森尤斯公司COM.TEC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双针采集模式采集病人的干细胞。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与出血。
1.4结果经过认真准备及采集过程中的严密监测,67例均采集顺利,所采细胞数均符合实验
员要求。
2 护理
2.1采集前的护理
2.1.1环境准备采集前紫外线灯照射采血间1小时,保持室内安静、整洁、舒适,温度应在
22-25℃,湿度55%左右,工作人员避免高声喧哗,以免病人紧张。
2.1.2病人准备采血前病人检查血常规、血凝四项等检查项目各项数据,测身高,体重,采集
当日急查血常规。
通常病人血小板低于(50-80)×109/L,血红蛋白低于70g/L,红细胞压积
低于30%不宜采集。
做好病人的评估,查看需采血部位的血管充盈情况,备皮。
告知病人采
血时穿宽松的衣服,尤其袖口要松,以便穿刺;病人采血前几天要饮食清淡。
向病人解释此
次采集工作的流程,所采集的细胞量,以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如病人体质较差,外周静脉不
宜穿刺,经病人同意方可请医生前来进行静脉置管。
远心端抽血,近心端回输。
临近采集前
排空大小便,采集前教会病人在床上大小便。
2.1.3让病人及家属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2.1.4采血前护士衣帽整齐,向病人及家属做好机采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的宣教。
认真核对
病人的床号、姓名、诊断及住院号,确认无误后方可以安装耗材。
认真安装,确保无误。
同
时输入病人的性别等参数,根据病人的血小板数调整ACD与全血的比率。
根据病人的单核、
淋巴细胞数及实验员的要求设定循环数。
2.2采集中的护理
2.2.1监测生命体征病人进入采血室,协助病人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并记录在护理
记录单上。
2.2.2静脉穿刺协助病人平躺采血床上,根据解剖学的特征,选择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进
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同样方法穿刺另一侧,回血好,迅速开机进行采集。
采集
过程中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渗出。
2.2.3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协助处理。
2.2.4抗凝剂的观察采集过程中要严密监视抗凝剂的滴速,以防抗凝剂不足或过量。
如采集
过程中出现抗凝剂过敏反应,应及时给予治疗。
2.2.5管道护理采集过程中保持管道通畅,注意分离袋是否平整,并注明病人的科室、床号、姓名。
2.2.6病人的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面色,如果病人有口角、面部麻木等症状,及
时补充葡萄糖酸钙,纠正病人的低钙症状。
2.2.7机器报警及处理采集过程中常见报警血流量不足引起的进液压力低,及时采取在进液
针上方加压、嘱病人应用握力器等措施,必要时调整血液流速;如果出现回输压力高等,及
时检查穿刺针是否脱出,如果穿刺针脱出,重新穿刺。
2.3采集后的护理
2.3.1告知病人局部按压约10分钟以上,24小时不能洗热水澡,穿刺肢体避免剧烈活动。
2.3.2告知病人回输时间(1星期后),让病人有心理准备。
2.3.3采血后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
2.3.4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嘱卧床休息,稳定情绪,鼓励尽可能的多进食,给予高蛋白,
高热量的饮食。
介绍培养的过程,方法和疗效,介绍成功的病例,以增加治疗的信心。
2.3.5观察病人有无面部麻木等低钙症状。
2.3.6将采集的干细胞与实验室人员做好交接。
并将采集中相关参数作好记录。
做好采集干细胞病人的护理,尤其是采集前的护理及采集过程中的观察、报警与处理,对成
功采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肿瘤患者生物治疗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雄,黄肖梅,卢惠容.静脉输注CIK细胞联合白介素治疗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2):102-103.
[2]关广聚,时一民主编.临床血液净化学.第1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3,19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