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借助文本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借助文本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
”学生写文章时所遇到的问题: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这涉及到文章的中心、主题、内容、表达方法,而这又恰恰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把文本作为例子,借助文本语言形式对三年级学生习作起步进行指导,也就是叶老先生所说的用例子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习作的技巧了。
1 借助文本语言形式积累语言
在品词析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词句内涵、情感的揣摩,使学生领悟作者在词句运中的精妙传神。
在教学段落篇章时,教师可以借助对作者构段谋篇的方法的揣摩,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条理,感悟精巧的构段布局。
如《翠鸟》一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在品读中感悟作者从上到下的观察方法,以及恰当地运用比喻句表达的方法,再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翠鸟捉鱼时的一连串动词“蹬开、叼起、贴着、飞起”的描写,然后让学生按照行文脉络背诵,积累典范的语言。
通过诵读积累,以达到在习作时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目的。
2 借助文本语言形式拓展想象
北师大版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也有很多课文或留白的地方多或题材拓展延伸的范围广,给学生创造了巨大想象的空间。
比如《圆圆的沙粒》一文讲述了沙粒为了变成一颗珍珠坦然地钻进贝壳,几十年后被采珍珠的姑娘发现的故事。
文本中沙粒在贝壳中的几十年用“……”独立成段代替了,省略号的留白,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教师在引导学生揣摩沙粒与同伴的对话,体悟情感的同时,可以借助文本留白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时光伴着海波逝去了,各式各样的议论被海潮冲走了,圆圆的沙粒也被它的同伴遗忘了,当它的同伴在享受阳光,享受美景的时候,圆圆的沙粒却在阴暗潮湿的蚌壳里过着怎样的生活?在惊涛骇浪中,它又会遇到哪些危险?此时,它又会想些什么?学生在情境中写作,在想象中发展语言能力。
高洪波的儿童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
本相同。
教师可以利用文本激发儿童神奇的幻想,仿照诗文表达方式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借助文本语言形式找写点
带着“怎样写”的问题走进文本,寻找写的着眼点,切实把文本当成一个例子,就为写作找到了一条捷径。
(1)仿写词句。
在学生的习作中,缺少好词佳句是常见的毛病。
文本中形象生动的句子应该是学生练笔的一个基本点,如:比喻句、擬人句、夸张句。
这些句子在课文中出现,但散落各处,语文天地中又以句子练习的形式出现,恰好引起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
做好了句子练习也才能为行文的丰满打好基础。
(2)仿写段落。
在桂文亚的散文《你一定会听见的》一文中,作者用“当……当……当……”表达了作者用心听到的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的声音,语言优美,排比句式结构鲜明。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动物的声音、哭声、笑声、雨声……;然后观察各种类型的声音的不同特点,如哭有轻轻抽泣、伤心流泪、哇哇大哭、嚎啕大哭,这些哭声是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如此点拨后,学生恍然大悟;最后学生就可以仿照段落句式进行练笔了。
(3)仿写结构。
三年级学生开始明确地学习中心句,中心段。
《小镇的早晨》一文,每一段的第一句以“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热闹、忙碌)的。
”为总起句,再进行具体分述。
教学时,教师在告知学生“中心句”这一概念的同时,可以适当渗透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让学生实地观察小区或学校的早晨,仿照课文段落结构进行习作。
(4)仿写材料。
在语文天地中有一些自读课文,如《一朵小花》、《第一次买东西》,这些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他们或多或少能在课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有相似的经历或相似的情感体验,能引发学生的共鸣。
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身上发生的类似的事,这样的小事又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和启示,从而让学生明白选择哪些材料更利于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