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 (2分) (2019高一上·蛟河月考)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

”此处“封建”是指()
A . 宗法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2. (2分)(2020·浙江模拟)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日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己”。

这表明()
A . 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 .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 军机处有利于加强皇权
3. (2分) (2018高二上·深圳月考) 古代希腊文明萌芽了早期人文主义精神。

下列言论体现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是()
①知识即美德
②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人非工具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4. (2分) (2017高一上·重庆期中) 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

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秋序井然,“有军国大事,则议之。

由唐历五代,不改其制”。

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减少决策失误的需要
B . 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C .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 君主权力独裁强化的需要
5. (2分) (2018高二下·桂林期中) 雅典公民大会发表演说者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富人、穷人、贵族或普通人。

而台下听众可以通过叫嚷,欢呼表示赞同,也可以通过起哄,嘲笑表示不满,甚至将演说者直接赶下台。

这说明,古代雅典()
A . 全体居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的管理
B . 公民享有平等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
C . 全体人民享有自由表达思想的权利
D . 公民大会发言人缺乏相应资格限制
6. (2分) (2017高二下·玉溪期中) “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首都政治联盟’。

……在运动高涨的情况下,托利党惠灵顿内阁倒台,辉格党的格雷上台组阁。

1831年3月格雷向国会下院提出了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的方案被否决。

……各改革团体在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纷纷举行群众大会,支持改革方案。

……给国王的请愿书不断呈递上来。

人们纷纷从银行提取存款,造成金融风潮。

有鉴于此……1832年6月,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

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

31个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

余出的143个议席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在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方面,城市居民收入房租或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叔。

”对这段材料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 . 英国经济发展不断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 . 英国民主进程中享有民主权利的仅限于成年男性
C .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D . 英国议会制度最终完善是在《权利法案》中得以确立的
7. (2分) (2017高一下·永州期末)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下列发明或创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②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③本茨研制成三轮汽车④瓦特改良蒸汽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8. (2分)恩格斯曾经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恩格斯的这段话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有①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②欧洲独立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马克思、恩格斯的
努力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
C . ②③④
D . ②③
9. (2分) (2020高二下·铜仁月考)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两个革命阶段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两个有机构成部分,其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第一阶段革命的结果就是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由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这一结论出自()
A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 《井冈山的斗争》
C . 《新民主主义论》
D . 《论人民民主专政》
10. (2分) (2020高二下·绥化期末) 1950年初,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这一认识()
A . 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 . 否定了“一边倒”方针
C . 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 . 坚持了独立自主原则
11. (2分) (2019高三下·鹤壁模拟)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以一种领导世界的姿态和社会主义领袖国家、工业强国的身份,出现在国际社会的重要场合,成为与美国比肩的超级大国。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人们才目瞪口呆地发现,原来苏联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苏联幻觉”。

以下说法最符合“苏联幻觉”的是()
A . 以国家力量单方面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B . 苏联以强大国家姿态介入国际事务
C . 苏联国家综合实力不足以支撑强大的国家运行
D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带来危机
12. (2分) (2019高二上·洋县期末)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 . 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 . 促进中国古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C . 儒家之士成为中国文化舞台上的主角
D . 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3. (2分) (2017高一下·双鸭山期中) 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
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

据此可知“巨大改变”包括()
①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②人们的物质生活种类增加
③世界市场雏形出现④欧洲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14. (2分) (2017高三上·菏泽月考) 为摆脱困境,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彼此之间分配产量,并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但是这种托拉斯一遇到不景气的时候大部分就瓦解……可见,“托拉斯”的出现()
A . 有助于调节生产
B . 实质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C . 是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体现
D . 借鉴了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做法
15. (2分) (2019高二下·通化期中) 1862年,美国颁布《莫雷尔法案》,“提出了改变以欧洲学术为特点的课程内容,加强实用技术教育。

联邦政府赠予各州一定数量的土地,各州开办以讲授农业和机械工艺知识为主的专门学院。

”该法案的颁布()
A . 反映工业革命需要大量技术人才
B . 说明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 . 是为解决经济危机中的就业问题
D . 导致美国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16. (2分) (2020高三上·柳州模拟) 如图反映1952—1956年中国经济成分结构变动情况。

这一变动可以说明当时中国()
A . 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
C . 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
D . 社会主义经济道路探索迫切
17. (2分) (2019高三上·泰州期末)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以扩大就业面。

这种“自愿联合政策”的实质是()
A . 固守自由放任
B . 强调政府干预
C . 扩大地方权力
D . 刺激生产消费
18. (2分) (2018高一上·葫芦岛期末) 某西方国家如此评价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俄国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确实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这场革命也对其他国家的武装革命——枪杆子、笔杆子出政权,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 . 十月革命首创了城市武装暴动
B . 该评价承认村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
C . 西方国家暂时缓和了与苏联的关系
D . 十月带命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
19. (2分)维克多·雨果曾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从这段引言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 欧洲统一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B . 欧洲各国将不存在差异
C . 主张各国保留自己的特点
D . 主张建立欧洲联盟
20. (2分) (2018高三上·福建模拟) 明中叶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见志余》中描述“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

”明末学者吴履震在《五葺志逸》中写道:“云间有嘲谈酒者,作《行香子》词云……这一瓶约重三斤。

君还不信……有一斤酒,一斤水,一斤瓶。

”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明代()
A . 商人经营手段多样
B . 民间兴起饮酒风气
C . 理学失去了教化作用
D . 商品经济助长唯利观
21. (2分)牛顿在科学上做出多方面贡献,其中最重要的
A . 数学
B . 力学
C . 电学
D . 哲学
22. (2分) (2019高二下·长春期末)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皇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 . 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 . 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 . 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 . 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23. (2分) 1990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621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改善了自1984年以来连续逆差的状况。

到1991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 . 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
B . 已形成典型的外向型经济
C . 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D .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24. (2分) (2017高三·辽宁月考) 有学者要评论近代欧洲某文学风格时说,它“创造的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的‘镜件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

”下列作品属于此文学风格的是()
A . 《人间喜剧》
B . 《战争与和平》
C . 《巴黎圣母院》
D . 《百年孤独》
二、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45分)
25. (15分) (2019高二下·鞍山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

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

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

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辅”,发行纸币代替铁钱。

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铰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员,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候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时期。

纸币的出现和发展是货币发展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

中国古代纸币由维形发展到成熟,纸币本身的型制、大小、轻重、颜色都体现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风貌和影响。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对商业发展起了较大作用。

——摘编自徐玲《论中国古代纸币的设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

(2)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例证所提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符合
史实依据,史实运用准确。


26. (10分) (2020高一下·甘肃月考) 阅读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四:——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

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27. (10分) (2017高三下·枣阳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金山对日和约》于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操纵下以美、英、法等四十八个国家为一方与日本为另一方,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片面单独对日缔结的和约(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他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

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在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根据360百科整理
材料二: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

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因为苏联的解体而解散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更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存在。

——范丽萍《冷战初期美国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原因探析》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出台对日美关系的影响。

为什么说“时至今日,
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
(2)中国政府为什么自和约签订至今均未承认过《旧金山和约》?
28. (10分)(2020·西安模拟)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科索沃是南联盟所辖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由于历史原因,科索沃的塞族,阿族长期不和。

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利用,阿族在西方国家策动下进行非法全民公决,宣布独立。

科索沃塞族与阿族的军事冲突加剧,美国等西方媒体炮制“科索沃有10万多人下落不明”等假新闻,大肆报道科索沃难民。

美国的立场是,“科索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联盟的内政”,必要时,北约可以。

“动用武力解决危机”。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空袭行动,即科索沃战争。

战争不仅给南联盟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对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学者指出,科索沃战争表面上看来是北约东扩遇到了南联盟挡路,实际上更是美国轰炸欧元的一场金融战争,即在欧洲制造紧张局势,阻止欧洲全融资本的回流,使欧元贬值。

﹣﹣摘编自芮立平《科索沃战争影响初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制造科索沃危机的步骤。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目的。

三、论述题 (共1题;共5分)
29. (5分) (2019高二下·东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

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

我们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行政城市,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

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

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

——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国家观念的重新思考》
材料二: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

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

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

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

因此,可以说,民族
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所做的准备。

指出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
考点:
解析:
答案:24-1、
考点:
解析:
二、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45分)答案:25-1、
答案:25-2、
考点:
解析:
答案:26-1、
答案:26-2、答案:26-3、
答案:26-4、考点:
解析:
答案:27-1、
答案:27-2、
考点:
解析:
答案:28-1、
答案:28-2、
考点:
解析:
三、论述题 (共1题;共5分)答案:29-1、
答案:29-2、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