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莆田四中高三文科历史(先秦~秦汉)试卷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四中高三文科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中古史(先秦~秦汉)
一. 选择题:(本大题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我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曾出土过大量原始人类的化石与遗址。

据此回答
1.下列各项中,生活在不同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与蓝田人
B.蓝田人与北京人
C.北京人与山顶洞人
D.山顶洞人与半坡人
2.原始人取火困难,保存火种显得非常
重要。

右图是一尊可保存火种的陶制
炊具,推测其可能出土于:()
A.山顶洞人遗址B.蓝田人遗址
C.半坡氏族遗址D.北京人遗址
3.下列文化遗址能反映出我国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全貌的是:()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氏族
C.半坡氏族
D.大汶口文化
△.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因素。

回答:
4.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
A.代表了先进阶级的利益
B.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进步的要求
C.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
D.是华夏族开始形成的标志
5.夏、商、周的下列都城,在今河南境内的有:()
①夏都阳城②商都殷③周都镐京④周都洛邑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
折时期。

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
A.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铁农具的使用
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
△.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回答:
7.右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
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
C.牛尊的鼻子上
D.牛尊的背部
8.商鞅变法时,制作下图这一“标准器”的目的是:()
商鞅铜方升
【此方升为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商鞅统一度量衡时制作的标准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
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D.为秦统一六国做准备
9.下列表述最能揭示下图本质的是:()
废井田开阡陌
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
10.在四川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是: ()
11.从下列“秦小篆字砖”和“汉并天下”瓦当中,你能获得哪些
历史信息:()
秦小篆字砖“汉并天下”瓦当
①秦朝文字的特点②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③秦汉的大一统④秦汉的雕刻和建筑艺术成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12.我们了解和研究夏朝的社会状况,不能借助于下列:()
A.《史记》
B.夏朝古遗址和墓碑的考古发掘
C.夏朝当时的文字材料
D.当时的兵器、玉器的器物
△.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可以用“争”和“变”来概括。

回答:
13.“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从以下的比较来看,其中最能确切表
述二者区别的是:()
A.战争的目的不同
B.对周王室的态度不同
C.称霸形式不同
D.社会性质不同
14.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
C.都壮大了本国争霸斗争的实力
D.都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
15.从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到秦国的商鞅变法,
这些变革的最大作用和后果是:()A.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不同程度承认土地私有,逐步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C.改变了国家的落后面貌 D.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6.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
期。

完成这一过渡的主要表现是:()
A.从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到逐步走向统一
B.井田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C.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各国出现变法运动
D.各族经济文化联系更加迅速发展
17.我国历史上完成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主要形式是:()
A.兼并战争
B.变法运动
C.统一措施
D.百家争鸣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

据此回答:
18.下列有关青铜制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
B.西周青铜制造产品趋向生活化
C.莲鹤方壶是战国时期的珍品
D.金银错新技术出现在春秋时
19.关于夏商周三代交通与商业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A.夏朝交通工具已有车、船
B.商民善经商,后来经商之人被称作商人
C.西周都城镐京交通发达
D.夏朝已设旅舍与邮驿传递制度
20.战国时期商业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
A、出现了许多大商人
B、诸侯国都逐步成为商业中心
C、逐步形成了中原市场
D、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21.以下物品战国时期的工匠尚不能制造的是:()
A.用麻线织布
B.棉纺织品
C.丝麻织品
D.漆器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活跃。

回答:
22.战国时期的墨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
C、主张中央集权
D、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23.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4.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5.下列先秦文化成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是:()
A.文字
B.青铜艺术
C.天文历法
D.医药知识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秦王朝,据此回答:26.被秦灭掉的诸侯国中,除楚外,从西周初年一直延续到战国末
期的有:()
①.齐②.燕③.韩④.赵⑤.魏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
D.①②
27.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部署了全国统一的战略和策略
C.秦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28.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B.秦朝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
C.秦朝开始使用的圆形方孔钱成为后来历代铜钱仿照的样式
D.秦朝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据此回答:
29.秦朝时中央官员所阅文件的字体应是:()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30.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31.秦朝统一后使用的货币有:()
①.黄金②.白银③.铜钱④.铁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根据秦朝官吏的职责,地方百姓如果要打官司,他应当首先找
A.御史大夫B.太尉C.丞相D.郡守
33.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
要决策是:()A.建立皇帝制度B.确立三公九卿制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用法制治理国家
34.秦采取郡县制与汉初采取郡国并存制度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是一种管辖地方的措施
B、是地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
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是皇权加强的体现
35.周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则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

根据其
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应该是: ()
A.都是片面的
B.都是相对进步的
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是长期的交流。

据此回答:
36.推动匈奴进入文明社会的关键步骤是:()
A.铁器的使用
B.从事农业生产
C.冒顿单于统一北方
D.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37.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人民学会了中原的:()
①.丝织技术②.铸铁技术③.制漆技术④.井渠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
38.昭君出塞最直接的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使汉匈四十多年和睦相处
C. 使匈奴族封建化
D.开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和亲的先河
39.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区分为农耕文化区和游牧
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
40.西汉和东汉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相同之处是:()
①取得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②同西域各族发展友好关系
③设管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郡县④解除北匈奴对西域的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秦汉时期,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范围,远及欧非。

据此回答:
41.汉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输出的主要是:()
A.应用性技术
B.农作物良种
C.手工业产品
D.书画艺术品
42.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张骞通西域,使中西交通畅通
B.西域都护的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
C.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43.汉代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可直接到达的地区
是:()
A.安息
B.印度
C.斯里兰卡
D.大秦
44.汉朝时中外交往频繁,主要表现在:()
①张骞通西域②甘英出使大秦
③倭奴国遣使来汉④大秦王安敦遣使来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秦汉文化比较发达,是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此回答:
45.秦汉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国家统一;②经济发展;③民族联系加强;④对外交往频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6.秦汉时期,思想领域特点不包括:( )
A、由法家思想垄断发展为儒学独尊
B、形成佛教、道教竞争并行的宗教新格局
C.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尖锐对立
D.无神论思想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47.下列科技成就中,对人类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A.张衡制造地动仪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西汉编定《黄帝内经》
48.下列史实,《史记》和《汉书》都有记载的是:()
A.焚书坑儒
B.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C.昭君出塞
D.甘英出使大秦
49.下图是河南洛阳白马寺,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白马寺
A.体现了道教在我国的发展
B.是西汉年间建造的
C.是为了供皇帝游玩享乐建造的
D.东汉明帝为宣扬佛教而修建的
50.下列能体现秦汉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恢弘气势的
是:()
①巨龙般的万里长城②再现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
③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④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
著作《甘石星经》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12`+11`+14`+13`=50`)
51.农业的发展与进步是历代统治者都非常关心的大事,尤其在古
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代表着社会发展水平。

材料一:材料二:
春秋时期的铁锸和穿有鼻环的牛尊战国时期的铁口犁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
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我国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的使用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生产工具与材料一相比又有了哪些进步?
(3)这一时期的冶铸技术有何进步?
(4)材料三中A、B、C、D四处分别是什么水利工程?
A. _______ 、
B. ______ _、
C. ______ _、
D. _____ __。

(5)上述三则材料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52.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汉朝王朝统一不久,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的统治范围,向四周开疆拓土,蒙恬、卫青、霍去病数次出兵,远征匈奴,匈奴远遁。

汉族王朝的疆土北面到了河套、阴山,西面到了河西走廊、青海湖边,包括有原为匈奴民族畜牧区的鄂尔多斯高原。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属于旱半干旱区,可耕可牧,适宜于半耕半牧。

汉族政权占有这一大片空旷地区以后,大量移民,屯垦戍边,多达数十万、上百万,大大超过原有的匈奴人口。

大批汉民一到便将可耕地尽辟为农耕地。

……自此以後,河套、银川平原、河西走廊的绿洲便成为传统的农耕区。

汉武帝时还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远征大宛,西域诸国纷纷来朝,西汉王朝的势力开拓至新疆地区。

与此同时汉王朝势力南下,据有了闽浙粤原先越人居住的沿海地区,在西南控制了西南夷族聚居地,开拓至云贵高原……
(邹远麟《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请回答:
⑴.据材料,指出秦汉时期领土开拓的方位和范围,并归纳领土开
拓的方式。

⑵.举例说明秦汉如何加强对新拓边疆地区的管理。

⑶.秦汉开拓边疆有何积极意义?
53.结合战国时期的史实说明商鞅变法针对当时哪些社会主要矛盾
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分析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5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昭君出塞
材料三:材料四:
“汉委奴国王”金印
请回答:
(1)昭君出塞在什么时候?有何意义?
(2)材料一、二体现了汉朝怎样的民族政策?你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3)材料三反映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4)材料四中“大秦王安敦遣使”至东汉是在什么时候?有何意义?
(5)四则材料反映的史实相似吗?为什么?
中古史(先秦~秦汉)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51.【答】⑴.
⑵.
⑶.
⑷.A、;B、;C、;D、;
⑸.
52.【答】⑴.方位、范围:
方式:
⑵.管理:
⑶.意义:
53.【答】主要矛盾、措施: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54.【答】⑴.
⑵.
⑶.
⑷.
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