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总分 120分时量 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迤逦(lǐ)拾掇(duō)绊倒(pàn)一蹴而就(cù)B.混沌(hún)强横(hèng)提防(dī)数见不鲜(xiǎn)C.蕴藉(jí)真菌(jūn)框架(kuàng)模棱两可(líng)D.诡谲(jué)贮存(zhù)着魔(zháo)深恶痛绝(w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啰嗦含糊精彩促狭鬼哀声叹气
B.唢呐缉拿螺旋笑嬉嬉粗枝大叶
C.迄今膨胀绵密琉璃瓦陈词滥调
D.付梓寒砧佳宾万应锭不落言筌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宽以待人会使人人都喜欢与你交往。

所以,宽以待人是
为人的一个重要原则。

②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而知识却在“消费”中永生。

③如果没有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④在没有护堤常识的人看来,那细小的裂缝也许是________的,老农也未免太大惊小怪了吧。

A.处世消失体味微不足道 B.处事消逝体味微乎其微C.处世消逝体验微乎其微 D.处事消失体验微不足道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对于“无人监考”的建议,同学们见解不一,议论纷纷,无所适从,学生会准备组织大家认真讨论一下。

B.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窘困,无出其右。

C.同学们都认为他多才多艺,他自己却谦虚地说:“我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D. 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有些国家的经济形势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未见好转迹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开阔的胸襟,就是对和自己学术观点不同的同行,也要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B.通过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C.“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D.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二、古代诗歌散文阅读、鉴赏与默写(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6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劝谏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
C.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眄:随便看
D.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策:拄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B.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乃设九宾礼于廷
C.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D.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9.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在官时日,作者用“心为形役”的痛苦自责之词,作了精辟的总结。

B.小舟遥遥,衣袂飘飘,写尽归田的欢愉,与“惆怅而独悲”的在官心境形成鲜明对比,一“问”一“恨”,显归意之坚,归心之切。

C.“松菊犹存”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出岫”之云,“倦飞”之鸟,犹言做官本来无心,“流憩”“遐观”“盘桓”,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作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得到皇帝的器重赏识,而是回归田园,乐天知命享余生。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

(选择题8分,翻译10分)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

进士甲科。

累知南康军、楚州。

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

师孟奏徙于渝。

夔部无常平粟,
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

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俄者尽死矣。

”竟发之。

徙河东路。

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

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出为江西转运使。

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东向。

师孟曰:“是卑我也。

”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

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

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

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宋史·程师孟列传》
注:裒,聚集昃,太阳过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吏惧,白不可白:告诉
B. 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劝:勉励
C. 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行:政绩
D. 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更:更加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①有警,率浃日乃至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 ①师孟奏徙于渝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 ①相踵而至②泉涓涓而始流
D. ①洪、福、广、越为立生祠②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12、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B、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C、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D、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程师孟在渝州任职时,适凶岁,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返顾。

B. 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时,袁州一带发生盗患,因为内部有耳目,好久也不能把他们抓获,程师孟先整内部,然后一举擒获盗贼。

C. 程师孟去祝贺契丹主诞辰,契丹方面却让当地官吏西向而坐,迎客的人南向而坐,而让宋使面东而坐,程师孟为保气节坚决不入席。

D. 程师孟多次担任重要地区官吏,为政简而严,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属去处置,对于为非作歹的人却要斩尽杀绝。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

(4分)
②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3分)
③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3分)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6分)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3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青雀黄龙之舳。

(《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风飘飘而吹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咬文嚼字》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6分)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
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

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

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17.下列对本段文字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字的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的区别。

B.字的直指的意义比联想的意义更有用。

C.字的联想的意义比直指的意义更有用。

D.字的难处在联想的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18.根据选文内容,下列“烟”字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
A.日照香炉生紫烟 B.烟花三月下扬州
C.依依墟里烟 D.烟笼寒水月笼沙
19.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无论是科学的文字还是文学的文字,都必须做到让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完美结合起来。

B. 直指的意义固定、明显、确实,它更适宜于科学的文字,因为它可以使科学的文字更精确。

C. 联想的意义难用,但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它,因为它可以使诗文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D.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之所以妙,就在于它巧妙地使用了文字联想的意义。

(二)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3题
静静的经典
袁跃兴
①梭罗的《瓦尔登湖》,被论者认为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这实在是一个准确而诗意的赞誉。

众所周知,《瓦尔登湖》是不朽的经典,而我以为,这“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从本质意义上看,应该说是一切经典著作的性格和精神。

②在我的书案上,静静放着三卷我所喜爱阅读的书———蒙田的《蒙田随笔》,尼采的《快乐的科学》,雅斯贝尔斯文集《存在与超越》。

阅读这几册书,实际代表了我目前的三种阅读方向。

③蒙田的热爱生命、享受人生、睿智写意的生活,是我所欣赏的一种人生态度。

这不仅是我的未来人生所准备抱有的一种取向,也是我所追求的思想一极。

尼采的孤独的思想性格和超拔气质,充满生命的悲情和激情以及他的理性精神,也为我所心仪,是我的思想所渴求的另一极。

还有我思想倾向的一极,这就是雅斯贝尔斯在书中所表达的那种对现代物质世界里,现代人精神的堕落,信仰的缺失的批判精神。

这个哲学家的批判意识,我想它会提醒着任何一个阅读过其著作的人,对现实世界尤其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应该保持一种清醒的、理性的批判意识。

④出于喜爱,我想静下心好好阅读一下这几位思想家、哲学家的书,但是,我发现在今天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却如此困难……大环境的商业文化背景中实在
是缺少了适合这种精神生活的氛围,或者说阅读的氛围。

环境的浮躁、喧嚣搅扰得人们难以静静地阅读、沉思,人们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大都被一阵阵流行的、时尚的、娱乐快感的所谓阅读潮流所吸引、牵扯。

我的灵魂也是常常处于这样一种漂移、无所皈依的状态,苦恼和焦灼不时地吞噬着我的灵魂。

在这种阅读的苦闷中,我想起了曾国藩论读书时所说:“且苟能发奋自立……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看来,无法静静阅读,原来是我的心境出了问题,灵魂变得不再宁静,而漂浮于诱惑的表象的物质世界,这样,怎能把自己平凡的心灵、浅陋的情感,带入经典的“静静的书”的浩瀚、深邃、宁静的世界中去?
⑤经典,是静静的,这是经典的内在本质和灵魂;经典,是永恒的,它静静地存在于漫漫时间之河。

经典给人的心灵的影响,也是静静的,每一个阅读者都会幸福地得到它的营养。

对于一个阅读者来说,功利的、浮躁的心态,根本无法认识和了解经典。

要阅读经典,必须要有思想和心灵的准备。

心灵是宁静的,思想是沉思的,这样也许才能感受到经典伟大而神圣的气息……
⑥我喜欢卡莱尔的这句话:“特别是在这个喧闹嘈杂的时代,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一点。

一个在开始说话和行动时机到来之前不能保持自己平静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我想,阅读经典也是这样。

在静静阅读经典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要
做一个“保持自己平静的人”……
20、阅读划线句所在的段落,解说划线句的含义(4分)
①“经典给人的心灵的影响,也是静静的,每一个阅读者都会幸福地得到它的营养。

”作者说“幸福”,应怎样理解。

答:
②卡莱尔的“一个在开始说话和行动时机到来之前不能保持自己平静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这句话意思是什么。

答:
21、读第一段的句子“众所周知,《瓦尔登湖》是不朽的经典,而我以为,这‘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从本质意义上看,应该说是一切经典著作的性格和精神。

”回答:作者为什么说一切经典的性格和精神是“静静”的?(不超过40 字,3分)
答:
22、在第四段,作者说:“我发现在今天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却如此困难……”造成这种阅读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4分)
答:
23、作者在文中谈了自己目前的三种阅读方向,分别指出来。

(每条不超过20字)(6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24.“微”字被《新周刊》评为xx中国年度汉字。

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

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

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

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湖南省娄底市xx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期试题参考答案
总分 120分时量 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2分)
1、答案:D/A.绊bàn B混hùn 鲜xiān C藉jiè 棱léng
2、答案:C/A唉声叹气 B笑嘻嘻 D嘉宾
3.答案:A(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

处事:处理事务。

/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人或事物)由近及远,逐渐看不见,不复存在。

消逝:(声音、时间等)在一个过程中渐渐消失。

/体味:仔细体会。

体验:①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②亲身经历。

/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细小,极其有限。


4.答案:D / 风雨飘摇:在风雨中飘荡不定。

比喻形势很不稳定。

(A.无所适从:形容不知依从谁的话好,不知该怎么办,此处应该用“莫衷一是”。

B.无出其右:没有人能超出他,多指才能,褒义。

此处不符合句意。

C.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或简朴。

)
5.答案:A(B 主语残缺,去掉“通过”。

C 结构混乱,前一个句子未说完,中途更换主语,另起炉灶。

D 动宾搭配不当,“抄袭”与“著作权”不搭配。

)
6.D(①句与前面“相通的水”衔接自然,⑤句中“冷冷的光”与后文的意境相符。


二.古代诗歌散文阅读、鉴赏与默写(35分)
7.答案: A.谏:劝止
8.答案:D(D项均为连词,前者表并列,后者表转折; A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均为连词,于是。

C项,均为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9.答案: D(“帝乡”在这里指仙境,而非皇帝的赏识器重。


10.答案:D. 更:改变。

11.答案:C. C中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都为副词,其意思分别为“才”、“甚至”;B都为介词,意思分别为“到”、“比”;D为介词,“替”;为动词“成为”。

12、答案:B
13.答案:A. A中叙述“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不正确。

14答案:①恰逢灾年,赈济灾民的仓粮不够,师孟立即违制调拨其他储粮,而不事先上报。

②从中午争到傍晚,随从的人惊恐失色,师孟说话的口气更加严厉
③第二天,琢州人在城郊为他饯行,程师孟骑马疾驰而过,不予理睬。

15.答案: (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4分,答出一点给2分)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4分,答出一种技巧和分析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16.答案:(1)舸舰弥津(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3)木欣欣以向荣
(4)舟遥遥以轻飏 (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17.答案:D
18.答案:C
19. 答案:A
20、
答案:①是阅读者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精神给人的温暖和力量。

②不读经典的人在这个喧闹嘈杂的年代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

21、
答案:因为经典的内在本质和灵魂是静静的,它静静地永恒存在于时间长河之中,静静地给人以影响。

22、
答案:⑴一是今天的商业文化背景下缺少了阅读经典的氛围,二是自己的心境受环境影响出了问题,曾一度不再宁静。

⑵努力使自己心灵是宁静的,思想是沉思的。

23、
答案:⑴阅读蒙田,追求热爱生命、享受人生、睿智写意的人生。

⑵阅读尼采,体会孤独的思想、超拔的气质及生命的悲情和激情。

⑶阅读雅斯贝尔斯,追寻大师清醒的、理性的批判意识。

38833 97B1 鞱21058 5242 剂
37494 9276 鉶29903 74CF 瓏 32582 7F46 罆21951 55BF 喿20973 51ED 凭31774 7C1E 簞31327 7A5F 穟27309 6AAD 檭t29457 7311 猑35623 8B27 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