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南县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平南县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1. 假如你乘一架飞机从北京一直往东飞行,最终可到达()
A. 北京
B. 赤道
C. 南极
D. 北极
【答案】A
【解析】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如果一架飞机从北京一直往东飞行,即沿所在的纬线圈飞行,最终将回到原地;纬线圈是一个圆,地球上的纬线都是东西方向,即向东或向西能够回到北京,故答案选A。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的是纬线的特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地”准确地说是指
A. 本初子午线
B. 回归线
C. 赤道
D. 极圈
【答案】C
【解析】坐地日行八万里,意思是说一天走了八万里,也就是走了四万千米,约为地球的周长,这样的地方只有在赤道上最合理,极圈的周长不到赤道的一半,回归线也比赤道要短,而本初子午线只相当于赤道的一半长度,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最长的纬线,通过诗句考查可增加题目的趣味。
3. 若图为东半球,则A点的经度是
A. 90°E
B. 150°W
C. 30°E
D. 70°E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西半球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度数和为180°,平均分成6份,故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度数相差30°,由此推断,A点的经度为110°W。
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4. 若该图三条线为等高线,且a>b>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可能形成河流
B. 乙位于山谷
C. 甲乙两地海拔相等
D. 甲位于山脊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三条线为等高线,且a>b>c,故甲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乙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故甲是山谷,乙是山脊,甲处容易形成河流,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高线的判读。
5. 图中C点的经纬度为
A. 150°E 、40°N
B. 150°W 、40°N
C. 150°E 、40°S
D. 150°W 、40°S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根据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要注意经纬度的判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为:①纬度分为南纬和北纬,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②经度分为东经和西经,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西经。
C点的纬度为40°N,经度为150°E。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6. 一艘轮船,从东向西行驶,当它越过日界线后:()
A. 时间要增1小时
B. 日期增加1天
C. 时间减少1小时
D. 日期减少1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上与经度180°相合。
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凡从西向东越过该线,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加一天。
一艘轮船,从东向西行驶,当它越过日界线后日期增加1天,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7.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蕴含的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 正午时,全国各地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
B. 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放学时间要比冬季晚
C. 爸爸凌晨爬起来看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 我们家乡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答案】C
.......
........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8. 当地球公转到右图A点位置时出现是现象是( )
A. 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
B. 北半球黑夜最长
C. 临沂的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D. 南半球为夏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当地球运行至A处时,是6月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北半球进入一年中最热的夏季,而北极圈此时会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进入一年中的冬季,临沂是我国山东省城市,当然这一天白昼会达到最长,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夏至时各地出现的现象。
9. 美丽的地中海沿岸,正是一年中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沙滩浴场游人如织的旅游高峰时节,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尼罗河下游河段进入泛滥期,河水给尼罗河沿岸地区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B. 北京正是欣赏白雪腊梅的好季节
C. 印度此时的风向是东北风,因此降水稀少
D. 好望角此时是以一年中降水最少的季节
【答案】A
【解析】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特点,可判断出地中海沿岸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沙滩浴场游人如织的旅游高峰时节为夏季,此时,尼罗河下游河段进入泛滥期,河水给尼罗河沿岸地区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北京正是高温多雨的季节;印度此时的风向是西南风,因此降水稀多;由于南北季节相反,好望角为冬季,此时是以一年中降水最多的季节;故答案选A。
10. 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我们正在教室进行模拟考试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A. 甲乙之间
B. 乙丙之间
C. 丙丁之间
D. 丁甲之间
【答案】A
当我们正在教室进行模拟考试时(5月),位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即图中的甲乙之间,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11. 从广州乘游轮出发到英国观看奥运会,依次经过的海峡是( )
A. 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英吉利海峡
B. 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C. 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D. 英吉利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岩,曼德海峡沟通了红海和印度洋,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从广州到伦敦要分别经过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上主要的海峡名称。
12. 地球表面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A. 大洋洲
B. 南美洲
C. 非洲
D. 南极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全球海陆的分布形势,全球共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大洋洲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13. 关于右侧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村在b村的西南方向
B. c线处为山脊,d线处为山谷
C. 从a村到b村规划的公路(虚线)不合理
D. e处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流
【答案】C
【解析】由指向标可知:a村在b村的正南方,A错;c线处为山谷,d线处为山脊,B错;公路一般沿等高线修建,故图中公路规划不合理,C对;e处的河流由西南向东北流,D错。
【点睛】
此题主要是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4. 小明的学校夏令营组织爬山活动,班级学生分成四组,读图可知哪一个小组爬山最轻松、容易到达山顶。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结合图示得知:四个小组中A小组爬山最轻松、容易到达山顶.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5. 最能直观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地图是()
A. 分层设色地形图
B. 地形剖面图
C. 经纬网地图
D. 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的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
考点:地图的种类
16.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 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 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480米
D. 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费力,因为甲处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丁处的坡度比丙处更缓;甲、乙、丙、丁四处在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都是480米;故选C。
17. 如下图所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 800米
B. 1 300米
C. 600米
D. 300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相对高度是指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甲地海拔800米,乙地海拔500米,所以计算得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500米=300米。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点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不相同,某地的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的相对高度。
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首先找准基准点,距离基准点海平面的相对高度即为海拔高度。
18. 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反映地中海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地中海气候的典型特点是雨热不同期,气温最高时降水少,气温最低时降水多,所以,本题选C,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气候类型判断的“三步走”判断。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气候相关知识。
19. 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处降水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点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B. b点位置最高,降水较少
C. c点处于迎风坡的较高低点,降水最多
D. d点离海洋最近,降水最多
【答案】D
【解析】根据地形雨的形成,可知,a点位于背风坡、b点位置最高、d点虽然离海洋最近,但海拔低,因此a、b、c降水较少;c点处于迎风坡的较高低点,降水最多。
20. 读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①到②,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B. ①比③降水多,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C. ②比④降水少,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D. 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是因为地处背风坡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例及降水的分布规律分析:A、降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故符合题意; B、①比③降水多,原因是①位于大陆东岸夏季风来自海洋,降水多,③位于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故不符合题意;C、②位于内陆,降水少,④位于沿海降水多,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故符合题意; D、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处山的迎风坡,降水多,称为世界雨极,故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A。
二、综合题
21. 下图是某一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图,读图分析回答:
(1)该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除图示地区外,类似的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的地区还有__________(只有一个答案,将正确选项填出)。
A.欧洲、北美洲西部沿岸地区B.南美洲、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
C.地中海、北部非洲沿岸地区D.南美洲、澳大利亚西南部地区
(2)下图的4幅气候资料图中,与甲地的气候特征相符的是图________;与乙地的气候特征相符的是图
________。
乙地的气候特征与甲地相比有细微差别,体现在气温年变化上是_________________;年降水量变化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
(2)③④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较大,季节分配较为均匀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为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该气温分布的纬度较低,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东南部也有分布。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与甲地的气候特征相符的是图③;乙地为日本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变化小。
所以为图④。
考点:本题考查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点评: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的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这样就可以知道哪个月气温最高,哪个月气温最低,也知道了该地的气温年较差;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高低的数值。
22.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气温从_______向_______逐渐降低。
(2)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在____℃以上,南北极圈内年平均气温在____℃以下。
(3)_______洲是世界最冷的大陆,_______洲是世界最热的大陆。
(4)青藏高原气温是个温(高、低)中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5)南、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哪一个更平直_____,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答案】(1)赤道两极(2)20 -10 (3)南极非(4)低海拔高,气温低。
南南半球海洋面积更广。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地图进行判断,等温线基本与纬线是平行的,数值由赤道向两极地区越来越小,所以可以判断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2)根据南北回归线靠近的等温线是20℃,进行判断,他们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南北极圈靠近-10℃,可以判断南北极圈内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
(3)由图上可以判出,南极洲是世界最冷的大陆,平均气温是在-20℃左右,非洲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所以非洲主要位于热带,也就是说非洲是世界最热的大陆。
(4)根据图上气温进行判断,青藏高原气温是个低温中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势高,所以气温低。
(5)根据图上信息显示,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南半球有大面积的海洋,性质比较单一,所以南半球的等温线更加平直。
考点: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23. 读下面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的含义是:人口增长使得_______面积缩小了。
(2)乙图的含义是:人类滥伐森林,导致_______面积逐渐扩大。
(3)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除了图中所示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问题?
【答案】(1)耕地(2)沙漠
(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开矿、城市建设乱占耕地;草场载畜量高等.
【解析】试题分析:
(1)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读图中漫画可得:甲图的意思:人口增长使得耕地面积缩小了.
(2)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乱占耕地;草场退化严重等现象,乙图的意思是:人类滥伐森林,导致沙漠面积会逐渐扩大.
(3)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除了图中所示的问题外,还存在的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开矿、城市建设乱占耕地;草场载畜量高等.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4. 读“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和“中国人口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这一时段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基数大B.经济发展快C.归国华侨多D.人口出生率高
(2)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
(两条即可)
(3)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区分这种差异的一条重要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一线。
此线东南部人口,西北部人口。
(4)1982~2010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得益于强有力的________政策的实施。
【答案】(1)1949---1982年 D (2)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
(3)黑河----腾冲稠密稀疏(4)计划生育
【解析】试题分析:
(1)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段是1949年~1997,这一时段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高.(2)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有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
(3)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区分这种差异的一条重要分界线是黑河至腾冲一线;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4)1982年~2010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得益于强有力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人口政策.
25.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点的经纬度是_____,该点一年中有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
(2)B点在A点的_____方向。
(3)C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带;此时该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
(4)图b为耒阳某学校的玲玲同学不同时间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意图。
假如玲玲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如果是在同一天,则更接近正午的是_____图;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_____图。
【答案】(1)(150°E,0°)两次
(2)东南(3)温昼长夜短(4)乙甲
【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两条经线之间相差30°,A点的纬度是在赤道上,经纬度是(0°,150°E ),这里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2)图中的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所以B点是在A点的东南方向。
(3)由图可知,C点是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从光照图可以看出,此时C点是昼最长夜最短。
(4)从图右的影子可以看出,更接近正午的是乙图,因为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影子则会是最短,若是不同季节时,接近冬至日的是甲,因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光照图的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