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科学(浙江)(原卷科学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科学试卷最后一卷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全卷共有四大题,37小题。

全卷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u-64 Zn-65
5.本卷g取10N/kg
卷I 客观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下列几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B.量筒读数
C.滴加溶液
D.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制作
2.某功能饮料含有牛磺酸(C2H7NO3S),下列关于牛磺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牛磺酸中含有14个原子
B.牛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g
C.牛磺酸中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牛磺酸分子中含有臭氧(O3)分子
3.某同学将自制的植物标本分为两类,一类是肾蕨、葫芦藓、海带;另一类是黑松、侧柏、玉兰、水
仙.这样分类的依据是植物有没有()
A.种子
B.根
C.茎
D.叶
4.蕨类植物广泛分布在地球上,蕨菜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蕨类,不仅可口而且营养丰富,下列关于蕨类植
物说法正确的是()
A.蕨菜与海带属于孢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B.蕨类植物大多喜阳,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C.蕨菜与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孢子生殖
D.蕨类属于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
5.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电功单位的一组是()
A.焦耳,伏特•安培,千瓦时
B.焦耳,伏特•安培•秒,千瓦时
C.瓦特,伏特•安培•秒,焦耳/秒
D.瓦特,千瓦时,瓦特•秒
6.“龙生九子,九子九个样”。

这句俗语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
A.遗传现象
B.变异现象
C.繁殖现象
D.进化现象
7.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来研究某种疫苗对于预防某种病毒感染的有效性。

下图为该实验的某些关
键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组小鼠在步骤c之前属易感人群,在步骤c之后且患病属传染源
B.从传染病角度看,疫苗是病原体;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是抗原
C.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给乙组小鼠注射疫苗的行为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在研究过程中,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的步骤是b、c
8.如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
乙),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乙
B.曲线甲中a→b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C.曲线乙中a→c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曲线乙中c 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
9.今年2月3日(正月初七),柯城区九华乡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立春活动。

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相是上弦月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③之间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10.下列反应中,当反应物之间的相对用量被调整改变时,反应的产物不会改变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CO2通入石灰水中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氨气通人磷酸溶液中
11.如图所示是投掷铅球的场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铅球离开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具有惯性
B.铅球在空中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增大
C.铅球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D.铅球在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
12.如图所示,小明和妈妈玩跷跷板(小明在右边),杠杆水平平衡。

如果他们同时都以相同的速度向支点缓
慢走去,杠杆将()
A.小明那端下沉
B.妈妈那端下沉
C.仍保持平衡
D.无法确定
13.如图所示,20③时100g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后,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溶质质量:③=③>③
B.溶剂质量:③>③>③
C.溶液质量:③>③=③
D.溶质质量分数:③<③=③
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将一个标有“6V2W”字样的小灯泡接在a、b两
点间,小灯泡恰能正常发光;若更换一个“6V3W”字样的小灯泡接在a、b两点间,则这个小灯泡()
A.比正常发光时暗
B.比正常发光时亮
C.恰能正常发光
D.灯丝将会被烧坏
15.如图所示,重100N的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了2s,物体A
受到的水平面摩擦力是物重的0.2倍,不计绳子、滑轮重和摩擦。

上述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滑轮甲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B.拉力F移动的距离为4m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50W
D.弹簧测力计对物块A所做的功为40J
16.小王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17.GPS电子锁是共享单车科技含量较高的部分(如图所示)骑行时,后轮中一台微型发电机能为电子锁内的
电池充电。

下列示意图中与微型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相对应的是()
A. B. C. D.
18.溶液的密度随固体溶质的增多而增大,某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一定质量的其他溶质,如图,一个悬挂在弹簧秤上的物体浸没在Ba(OH)2饱和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加入一些下列物质,能使弹簧秤
读数变小的是(物体不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A.H2O
B.H2SO4溶液
C.Ba(OH)2晶体
D.BaCl2晶体
19.将一枚硬币放在杯底,倒入水后,硬币的位置看起来()
A.升高了
B.降低了
C.不变
D.无法确定
20.在汽车交通事故中对乘员造成伤害的往往是“二次碰撞”(汽车碰撞后发生的乘客跟车身的碰撞)引起。

与传统的安全带相比,安全气囊对乘员的头和胸的保护作用效果更好,在紧急情况下,装于前排乘员前方的安全气囊能急速膨胀,以避免人与仪表板、挡风玻璃相撞。

为保证气囊有良好的保护性能,设计中应考虑:()
③气囊膨胀的初期,内部压强要超过某个数值;③尽可能快地使气囊膨胀展开;③气囊与乘客的接触面积
的大小;③要有排气机构,当压力超出某值时可以排气,减小压力
A.只需考虑③
B.只需考虑③③
C.只需考虑③③③
D.③③③③都应考虑
卷Ⅱ主观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题;共26分)
21.(4分)阅读并回答:
新型冠状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020年2月11日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而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该病毒于能引起人发生从普通感冒到严重呼吸综合征的多种疾病.
(1)该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样,结构十分简单,仅由核酸和________组成.
(2)已康复的患者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不会再患该病,这属于________(填写“特异”或“非特异”)性免疫.
(3)对患者采取单独隔离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引起该病的病毒(MERS﹣CoV)是
________.(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2.(4分)如图为淀粉在人体内消化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
(1)物质a指的是________.
(2)能将麦芽糖转变成物质a的场所是________,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________和胰液.
(3)物质a从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________.
23.(5分)下列物质中,常温下甲为液体,乙为固体,C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D在A中燃
烧,时火星四射.它们之间有下列转化关系:
(1)写出甲、F的化学式:甲____________;乙的名称________.
(2)写出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C与E的反应中,体现了C的________性.
24.(4分)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
(3)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
(4)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________(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25.(4分)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
图所示.两次牙膏袋的质量m甲和m乙的大小关系是m甲________m乙;两次排开水的体积V甲和V乙的大小关系是V甲________V乙;两次所受的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是p甲________p乙.
26.(5分)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牛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以0.5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牛;若将A、B紧靠在一起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用15牛的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运动了0.6米(如图乙),则该过程中推力F2做的功为________焦,木块A和B动能总共增加________焦。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题;共42分)
27.(7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小科用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作为实验
材料,设计了如下A、B两组实验:
A组实验:在离60W的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20、30cm处,分别安放3个容器(如A图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时的光照强度。

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
B组实验:向B装置1、2、3号容器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后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放在60W的白炽灯下照射(容器接受光照强度相同)。

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二)。

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部分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并上浮,请你推测此气体为________。

(2)分析表一,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远近与叶片上浮数目之间的关系,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光照强度越强,________。

(3)表二中1号内无叶片上浮,其原因是1号中________,草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据以上两组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温室大蔬菜的产量,应从哪两个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________。

28.(7分)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
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 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 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 A 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 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 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g,装置B 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 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 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 的质量增加且________;
(3)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 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________b(填“>”“=”或“<”);
(4)D 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最好选择________装置(填“甲”“乙”或“丙”)。

29.(8分)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

小聪在帮助父母烧菜时想到: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
带着这一问题,小聪和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了甲图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点燃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进行实验。

开始时应________(填“先通气体”或“先加热”);加热过程中发现黑色CuO 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CuO固体变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仅根据甲图装置出现的现象,写出混合气体所有的可能组_______
(2)评价与改进:小聪认为上述实验方案有缺陷,通过讨论,增加了乙图中的3个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对方案作了改进并进行实验:将混合气体先通过乙图中连接的装置后,再通入甲图装置。

实验中部分现象如下:A装置质量增加,B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甲图装置中实验现象(1)相同。

请你写出改进方案的装置连接顺序(装置不重复使用):混合气体→________→甲图装置(填装置编号)。

(3)交流与讨论:通过对改进实验的现象分析,同学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30.(8分)两个物理实验小组进进行测量未知知电阻的实验.
(1)笫一小组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图乙.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V,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A
(2)第二小组采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测量电阻R x的阻值,其中R0阻值已知.
③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丁中的实物按电路图连接.(电压表接小量程)________
③该小组实验步骤如下:先闭合S1、S2,读出此时电压表读数U1,再闭合S1,断开S2,读
出此时电压表读数U2.则被测电阻R x的阻值表达式为R x=________(用R0、U1、U2表示).31.(6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郑能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玻璃板中观察到
了蜡烛A的像。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如果玻璃板太厚会
________。

(2)为了探索像和物的大小关系,他拿出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则蜡烛B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 ,直至看上去________,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

(3)如果玻璃板放置倾斜,对实验有什么影响?________。

32.(6分)学习细菌的有关知识后,小敏知道与动植物相比,细菌的细胞没有________
他想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表中数据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他的假设。

他又猜想:“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


他设计了除酸碱性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如图。

则丙应控制成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环境。

请提出一个与上述猜想不同的,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的因素:________。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题;共32分)
33.(5分)上海引进德国的磁悬浮技术,从浦东机场至陆家嘴建一条长达30km 的磁悬浮列车示范段.磁悬浮列车根据采用电磁铁的类别可以分为常导吸引型及超守排斥型两大类.常导吸引型磁悬浮列车,是以常导磁铁、导轨为导磁体,通过异名磁极间相互吸引使车身离开导轨,用气隙传感器调节悬浮间隙(悬浮高度10mm ),适用于在城市及近郊中低速的交通运输,成本较低.
超导排斥型磁悬浮列车,它是靠超导
磁铁和低温技术来实现悬浮运行,悬浮高度为l00mm,由浸入低温(-268.8③)槽内的超导材料制成电磁线圈,装在车上,这种线圈电阻为零,出它产生强大的磁场,与埋设在轨道上的闭合铝环线圈的感应磁场相互作用,互相排斥而浮起,此种类型磁悬浮列车可超高速运行(理论上可达1000km/h)
根据上文,思考并回答厂列问题:
(1)磁悬浮利用的是什么原理?________;
(2)为什么悬浮能提高运行速度?________;
(3)采用超导材料有什么突出的优点?________.
(4)20t重的列车仅从轨道上浮升起l00mm要消耗多少能量?________(g=10牛/千克).
34.(7分)小明在学习《浮力》一节内容时,对密度计很感兴趣,于是自制了一个密度计,该密度计可近似
看作一个圆柱体,经测量该密度计质量为5g,将密度计放入水中,测出浸入水中的深度为8cm,并在对应处标记为a。

(1)该密度计放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
(2)把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9cm。

求液体密度(保留两位小数)。

(3)用多种不同密度的液体标记好该密度计的刻度后,小明发现该密度计的刻度不均匀,试分析其原因?
35.(7分)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浓度时各种化石燃料矿藏开采中重要的监测项目,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
计了如图所示的瓦斯浓度监测原理图。

已知电源电压18伏不变,R2为定值电阻,R1为甲烷气敏电阻,甲烷气敏电阻的阻值随瓦斯浓度变化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1)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计算甲烷分子(CH4)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当电压表的读数为12伏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3安,求此时瓦斯浓度?
(2)若瓦斯浓度达到0.6升/立方米,警报器就会报警,则由电流表改装的报警器的报警电流为多少?
36.(5分)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久置的硫酸铜晶体,为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nH2O)里的结晶水含
量,设计了实验,步骤为:③研磨③称量空坩埚(容器)和装有试样的坩埚的质量③加热③冷却③称量③重复③-③的操作,反复三次,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③根据所得的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铜结晶水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硫酸铜晶体中滴加一定量的浓硫酸,固体由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该过程体现浓酸的性,该过程是(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如果实验得到以下数据:
写出该样品中结晶水含量(a%)的表达式________(用W1、W2、W3表示)。

(3)将该晶体放入水中配成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100g,若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后得到19.6g蓝色沉淀,则该硫酸铜溶液质量分数为?
37.(8分)2017年5月,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我国南海神狐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

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 ③)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

材料二:“蓝鲸一号”钻探平台设计和建造过程刷新了多项世界记录。

它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质量为42000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形成可燃冰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

①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地生存,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____(填“需要”或“不需
要”)氧气。

这些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 __。

②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有
______________的能力。

(2)形成可燃冰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有甲烷气源。

①可燃冰(CH4·8H2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________。

②与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______________(写一条)。

(可燃冰在空气中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8H2O+2O2点燃
CO2+10H2O)
(3)如果南海海水的密度是1.03×103千克/米3,“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漂浮海面受到的浮力是____牛,浸入海水的体积至少需要___________米3。

开采出的可燃冰可以直接在管口点燃,说明已经成为气体,从固体变成气体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