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增生性肠病的诊断与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顾问:Consultant☆中国畜牧业
猪增生性肠病的诊断与防治文I李永彬(河南省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猪增生性肠病又呈增生性回肠炎,是养猪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发病猪以生长发育缓慢、顽固性和间歇性下痢或岀血性下痢等为特点。
在临床上常与仔猪球虫病、猪痢疾、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病相混淆,应注意做好鉴别诊断:本文就增生性肠炎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以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一、流行病学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该病除感染猪外.还可以感染马、兔等动物,感染该病后可出现与猪相似的症状。
各种年龄阶段的猪均可致病,但以7~18周龄断奶仔猪为主要发病群体,成年猪也容易感染发病:此病的传染源是带菌猪和发病猪,致病的病原通过排泄物、呕吐物等排出体外,其后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各种饲养用具传染健康猪只.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出血型回肠炎:发病猪主要易感染4~11月龄育肥猪或种猪。
临床表现为排出黑色软便或血样粪便为主,这种类型的猪大约有一半以上短时间内出现死亡,而剩余的猪可在短时间康复,但体重增加不明显,发病初期仅表现显著苍白,无腹泻症状,可能突然死亡。
2.亚急性型发病猪在临床上症状不明显,主要以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和体重增长不明显等为特征=
3.慢性型病猪精神沉郁,消瘦,皮肤暗淡,被毛粗乱,食欲~般正常,但饲料转化率低.生长速度缓慢,增重不明显,6~20周龄的生长猪体重差异大。
三、剖检变化
急性岀血型肠炎病,剖检可见主
要病变主要集中的小肠和大肠,主要
表现出血性炎症病变,其他内脏器官
无明显病变。
慢性型及亚急性型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主要病变是肠黏膜增生性病
变。
可见肠壁外观像胶管,变厚和变
硬,严重的病例肠黏膜有溃疡面或肠
黏膜表面覆盖有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
物,严重的可见坏死性肠炎。
四、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初
步诊断。
确诊需要进行借助实验室取
病猪粪便或肠黏膜组织做PCR免疫荧
光检测或通过细菌学以及血清学等方
法进行确诊。
另外,该病在临床上与
猪球虫病、猪痢疾和猪传染性胃肠炎
等病有相似之处,要做好鉴别诊断。
1.猪球虫病:两者都有下痢、消
瘦等特征。
猪球虫病主要由等抱属或
艾美尔属球虫引起,发生于7-210
龄的仔猪。
剖检仅见肠黏膜呈卡他性
炎症、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等病变;抗
生素治疗无效;
2.猪痢疾两者都有消瘦、生
长缓慢、黏液性下痢等特征。
猪痢疾
是猪痢疾螺旋体引起的,主要感染
7~12周龄的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比
成年猪高,剖检可见病变主要表现在
大肠,大肠呈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变
化,剥离后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或溃
疡;抗生素治疗有效:,
3.传染性胃肠炎,两者都有传
播快、腹泻、体重减轻等特征。
传染
性胃肠炎是病毒引起的,以呕吐和排
水样腹泻等为主要特征,日龄越小发
病率和死亡率越高,育肥猪和母猪不
易感。
剖检变化病变主要在胃肠道;
抗生素治疗无效。
五、防治措施
猪增生性肠病是规模化养猪场中
的一种常见疾病.通常是由于检疫不
到位,在引进4周内发生。
因此,做
好该病的防治措施极为重要。
1.治疗措施:发生该病时,立即
隔离病猪进行治疗,同时做好消毒措
施。
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可委托当
地动物疫病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选
择对该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临床
上,可用的四环素、红霉素和泰妙菌
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按照说明在饲料
或饮水中添加上述敏感的药物,一般
应用3~5天一个疗程,均可达到治疗
目的。
另外,对症状严重的病猪还要
做好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和提供营养
均衡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等,提高治
疗效果。
2.预防措施:平时加强饲养
管理,定期做好猪舍内外消毒,提
供适宜的温湿度,保持通风良好,
合理搭配营养均衡饲料.消除或避
免引起猪群抵抗力下降的各类应激
因素等,可减少或降低发病机会。
做好免疫接种是预防猪增生性病的
最有效的措施’养殖户可肌内注射
猪增生性肠炎灭活疫苗进行预防,
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预防该病的目
的,另外,也要做好猪传染性胃肠
炎、猪痢疾以及猪伪狂犬等疫病的
预防,防止继发或感染该病。
问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