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4.4 群落的演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对群落的“动态发展观”
1883年8月7日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爆炸声是有史以来最响亮的声音
对群落的“动态发展观”
群落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命系统。
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的活动和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 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 果,使群落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的现象也是普遍存 在的。
四、生物入侵的种类
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紫茎泽兰 4.豚草 7.飞机草 10.蔗扁蛾 13.美国白蛾 16.牛蛙
2.薇甘菊
3.空心莲子草
5.毒麦
6.互花米草
8.凤眼莲 9.假高梁
11.湿地松粉蚧 12.强大小蠹
14.非洲大蜗牛 15.福寿螺
学名褐云玛瑙螺,也就是人们常说和常食用的东风螺、 菜螺、花螺、法国螺。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 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 关系;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 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 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一 、 演 替 的 类 型
旱生演替系列 ①地衣植物阶段 ②苔藓植物阶段 ③草本植物阶段 ④灌木植物阶段 ⑤乔木植物阶段
水生演替系列 ①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②沉水植物群落阶段 ③浮叶根生植物群落阶段 ④挺水植物群落阶段 ⑤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⑥木本植物阶段
(2)摧毁生态系统 由于外来入侵物种杀死或排挤当地植物,因而 依靠当地植物生存的动物也就紧跟着大量减少,引 起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单一化,从而导致很多相应的 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火灾、虫灾以及当地特 有生物资源丧失等,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3)危害生物多样性:入侵种中的一些恶性杂草, 例如,紫茎泽兰、飞机草、小花假泽兰(薇甘菊)、豚 草、小白酒草、反枝苋等种可分泌某些化合物抑制其他 植物发芽和生长,排挤本土植物并阻碍植被的自然恢复。 外域病虫害的入侵会导致严重灾害。原产日本的松突圆 蚧于20世纪80年代初入侵我国南部,到1990年底,已有 1.3×105 hm2以上的马尾松林因受松突圆蚧的危害而枯死, 松突圆蚧还侵害一些狭域分布的松属植物,如南亚松。 原产北美的美国白蛾1979年侵入我国,仅辽宁省的虫害 发生区就有100多种本地植物受到危害。
(4)影响遗传多样性: 随着生境片段化,残存的次 生植被常被入侵种分割、包围和渗透,使本土生物种群 进一步破碎化,还可以造成一些物种的近亲繁殖和遗传 漂变。有些入侵种可与同属近缘种,甚至不同属的种杂 交,例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可与假蓍紫菀杂交。入侵种 与本地种的基因交流可能导致后者的遗传侵蚀。在植被 恢复中将外来种与近缘本地种混植,例如,在华北和东 北国产落叶松产区种植日本落叶松,以及在海南国产海 桑属产区栽培从孟加拉国引进的无瓣海桑,都存在相关 问题,已有这些属间、种间杂交的报道。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①概念: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存在植被,但 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上的群落演 替。 ②过程: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林 ③例子: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 田等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自然演替 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水葫芦(凤眼莲)
五、生物入侵的危害 (1)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外来物种入侵后,就会乘机扎根、繁殖,不断扩张,
逐渐形成优势种,使得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遭到破坏, 并阻碍植被的自然恢复。例如,凤眼莲原产南美, 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作为 猪饲料推广,此后大量逸生。在昆明滇池内,1994年 该种的覆盖面积约达10 km2,不但破坏当地的水生植 被,堵塞水上交通,给当地的渔业和旅游业造成很大 损失,还严重损害当地水生生态系统。
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①一年生杂草
②多年生杂草
③小灌木
④灌木丛
⑤乔木 ⑥树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1)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①概念: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 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 替。 ②过程: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森林 ③例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等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 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 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 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 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 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 策,并从2003年1月20日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后,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将大 大增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