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学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填写在下表内)
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蜜蜂 B.落叶 C.桃树 D.蘑菇
2.要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最合适的方法是()
A.调查法B.探究法C.实验法D.资料分析法
3.热带雨林地区生物种类繁多,而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对这种现象起主要作用的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土壤
4.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5.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B.莲藕的茎和叶柄是中空的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
7.如图为水族箱,是类似生态瓶的人工生态系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族箱中的非生物部分仅有水和泥沙
B.水族箱中有生产者,消费者,但不需要有分解者
C.水族箱一般在短时间内不需要喂食和通氧气
D.水族箱要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不需要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8.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9.以下材料不适于作为“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实验材料的是()
A.金边吊兰 B.银边天竺葵
C.青菜 D.马铃薯的地下茎
10.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中,把绿叶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A.将叶肉细胞杀死B.使叶片的绿色褪去
C.便于进行光合作用 D.去除表皮
1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增施“气肥”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有利于蔬菜的丰产,这里的“气肥”指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氢气
12.如图是植物根尖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②处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C.③处的细胞没有细胞壁
D.④具有保护作用,主要由导管细胞构成
13.将四株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的幼苗,分别培养在不同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能使幼苗生长最旺盛的溶液是()
A.糖水 B.盐水 C.土壤浸出液D.自来水
14.植物生活需要量最大的三种无机盐是()
A.氮、磷、钾B.钙、铁、钾C.氮、镁、锌D.钙、磷、硼
15.不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有()
A.蛋白质B.脂肪 C.无机盐D.糖类
16.下列关于营养物质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建造我们的身体B.给我们提供能量
C.水对人体没有作用 D.维持生命和健康
17.下列鉴定食物成分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馒头上滴加碘酒检验馒头中的淀粉
B.向盛有鸡蛋清的烧杯中滴加碘酒检验蛋白质
C.在白纸上挤压炒熟的花生检验脂肪
D.向盛有鸡蛋清的烧杯中加热水检验蛋白质
18.某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医生诊断为“坏血病”该同学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抗生素B.新鲜蔬菜、橘子
C.动物肝脏 D.标准面粉
19.小明学习了合理膳食后,对妈妈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不合理的是()
A.营养要全面B.三餐要合理C.荤素要搭配D.早餐要吃少
20.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A.胰液 B.肠液 C.唾液 D.胆汁
21.林业生产中,利用灰喜鹊来防止松毛虫的方法属于()
A.物理防治 B.化学防治 C.自然防治 D.生物防治
22.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B.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繁殖
C.这些动物减少后,影响人们的饮食文化
D.让人们不能获得丰富的营养物质
23.把萌发的种子放在暖水瓶中几个小时后,暖水瓶的温度变化是()
A.不变 B.降低 C.高低不定 D.升高
24.能够为肌肉收缩、植物开花、胃肠蠕动等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A.脂肪 B.蛋白质C.葡萄糖D.ATP
25.“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新疆水果之所以又大又甜,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昼夜温差大C.水分充足 D.空气清新
26.如图是胸廓的示意图,胸廓的组成是()
A.脊柱、肋骨B.脊柱、胸骨
C.肋骨、胸骨D.脊柱、胸骨、肋骨
2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A.气管、支气管、肺泡B.气管、肺泡、支气管
C.支气管、肺泡、气管D.肺泡、气管、支气管
28.人体在平静状态下呼气时,气体从肺内排出,膈肌和胸廓的变化是()
A.膈肌收缩、胸廓缩小B.膈肌收缩、胸廓扩大
C.膈肌舒张、胸廓扩大D.膈肌舒张、胸廓缩小
29.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我们在体检肺活量时正确的做法是()
A.自然状态下,尽力深吸气后再尽力吹气
B.屏住呼吸后再尽力吹
C.跑步结束后再尽力吹
D.扩胸运动后再尽力吹
30.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实验操作过程,下列各项关于实验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①变蓝,②变蓝B.①变蓝,②不变蓝
C.①不变蓝,②变蓝 D.①不变蓝,②不变蓝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两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得0分.请选出并填写在下表内)
31.导管的作用是运输()
A.水分 B.淀粉 C.无机盐D.蛋白质
32.下列哪两项属于呼吸道主要功能()
A.清洁空气 B.温暖空气 C.干燥空气 D.气体交换
33.青少年应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磷丰富的食物.对照下列营养学家建议的成人食谱图(如图),你认为青少年最应相对增加的食物类型为()
A.ⅠB.ⅡC.ⅣD.Ⅲ
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列各项实验中,选择器材、试剂合理的是()
A.显微镜,观察蚯蚓刚毛
B.碘液,检测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
C.生理盐水,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D.温度计,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35.如图为某同学总结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式.该反应式可表示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A.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B.把简单的有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
C.反应场所为叶绿体
D.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三、组合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选对者1分.共11分.请把选出的答案填写在下表中.
如图表示消化系统的组成,据图回答问题.
36.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组成依次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⑤⑥⑦D.①②④⑥⑦
37.图中④⑤代表的器官名称是()
A.胰腺、胃 B.肝脏、胃
C.肝脏、十二指肠D.胃、胰腺
38.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A.③B.④C.⑤D.⑥
39.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最先对淀粉初步消化的器官是()
A.①B.②C.③D.④
40.图(一)是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其中甲和乙表示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其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凹槽,并在凹槽内装上等量的不同液体.
图(二)表示a、b两个植物细胞中水分子的进出方向.据图回答问题
41.图(一)中萝卜乙凹槽里的液体会发生什么变化、萝卜乙发生什么变化?()
A.变多、变硬B.变少、变软C.变多、变软D.变少、变硬
42.图(一)中萝卜甲的细胞发生什么变化?可以用图(二)中的哪个细胞来表示?()A.细胞吸水、细胞a B.细胞失水、细胞b
C.细胞吸水、细胞b D.细胞失水、细胞a
43.这个实验说明了:植物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内部和外界溶液的()
A.重量大小 B.体积大小 C.浓度大小 D.温度大小
44.如图所示,A袋中装有空气和菠菜,B袋中只装有空气,它们均放在暗处30小时左右,然后分别将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45.将A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将B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
A.浑浊、浑 B.澄清、澄清C.浑浊、澄清D.澄清、浑浊
46.将A袋、B袋放在暗处30小时左右的目的是()
A.消耗菠菜中原有的有机物
B.菠菜只能在暗处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C.有利于保持菠菜的生命力
D.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47.该实验说明()
A.植物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B.植物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
C.植物呼吸会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D.植物呼吸消耗了二氧化碳
48.如果用该实验装置来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需要改变的实验条件是()A.把两个袋中的空气改为二氧化碳,把袋子放在阳光下
B.把两个袋中的空气改为二氧化碳,仍把袋子放在黑暗处
C.两个袋子中仍为空气,把袋子放在阳光下
D.两个袋子中仍为空气,仍把袋子放在阳光下
四、识图分析题:根据题意分析回答,共14分
49.图所示的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包含有食物链.
(2)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该食物网中于生产者的生物是,属于消费者的生物
是,没有反映出来的成分是.
(3)请你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4)食物网所呈现的各种生物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50.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D分别代表什么气体?
A ,D .
(2)A和B的交换过程是通过来完成的;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来完成,需要依赖等呼吸肌来共同完成.
(3)组织细胞利用气体D,通过作用释放的同时也产生了气体C.(4)通过血液循环不仅为组织细胞提供了气体D,也为组织细胞提供.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填写在下表内)
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蜜蜂 B.落叶 C.桃树 D.蘑菇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生物的特征.
【解答】解:A、C、D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B不具有生物基本的生命特征,不属于生物.故选:B
【点评】生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基本的生命特征.
2.要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最合适的方法是()
A.调查法B.探究法C.实验法D.资料分析法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调查法是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的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解答】解:A、调查法: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该方法是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的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B、探究法: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资料分析法: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热带雨林地区生物种类繁多,而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对这种现象起主要作用的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土壤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开放题;类比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热带雨林地区,降水丰富,生物种类繁多,而沙漠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繁多,沙漠中生物种类稀少,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水.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4.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使降雨量多、气候湿润,体现了生物(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5.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B.莲藕的茎和叶柄是中空的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错误;
B、莲的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适于在有水的地方生存,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带给环境得改变,C错误;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
【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分析】此题是关于生物圈的知识的选择题,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据此答题.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D
【点评】生物圈的内容是2016届中考的热点,要好好理解掌握,明确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如图为水族箱,是类似生态瓶的人工生态系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族箱中的非生物部分仅有水和泥沙
B.水族箱中有生产者,消费者,但不需要有分解者
C.水族箱一般在短时间内不需要喂食和通氧气
D.水族箱要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不需要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解答】解: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态球中的生产者有藻类、水草;消费者是小鱼;分解者是细菌、真菌等.生态球中的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是阳光、空气、水等,故A错误.
B、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故B错误.
C、水族箱内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和释放的氧气可供消费者(动物)利用和呼吸,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尸体与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故C正确.
D、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这个生态球应放在有光的地方,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光合作用的知识.
8.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考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分析解答.
【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地球上70%氧气来自植物光合作用.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意义,明确地球上70%氧气来自植物光合作用.
9.以下材料不适于作为“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实验材料的是()
A.金边吊兰 B.银边天竺葵
C.青菜 D.马铃薯的地下茎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2)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此题验证的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叶绿体中.因而设计对照实验时,变量应该是有无叶绿体,其他条件都相同.金边吊兰或银边天竺葵边缘不含叶绿体的绿叶,中间部分有叶绿体,边缘部分没有叶绿体,这就形成了对照,变量是有无叶绿体;青菜内含有叶绿体;而选项D马铃薯的地下茎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选项D符合条件.
故选:D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变量的选择.
10.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中,把绿叶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A.将叶肉细胞杀死B.使叶片的绿色褪去
C.便于进行光合作用 D.去除表皮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把绿叶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使叶片的绿色褪去,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增施“气肥”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有利于蔬菜的丰产,这里的“气肥”指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氢气
【考点】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二氧化碳又称为“气肥”.【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在一定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加强,制造的有机物就多,释放的氧气增多,大棚与空气隔绝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就会降低.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二氧化碳这种“气肥”,综上所述A、C、D选项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在一定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加强.
12.如图是植物根尖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②处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C.③处的细胞没有细胞壁
D.④具有保护作用,主要由导管细胞构成
【考点】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尖的结构.解答时可以从根尖的各部分的名称、特点和功能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①成熟区.
④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③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②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因此叙述正确的是①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3.将四株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的幼苗,分别培养在不同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能使幼苗生长最旺盛的溶液是()
A.糖水 B.盐水 C.土壤浸出液D.自来水
【考点】无机盐的类型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分析】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进行.配制营养液时要注意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
AB、糖水和盐水的浓度较大,植物根毛细胞不能顺利的吸水,因此,培养在糖水和盐水中的植物幼苗生长不会旺盛,故AB错误;
CD、由分析可知,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植物幼苗生长良好,而自来水中含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较少,因此,其内的幼苗生长不好.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这部分内容是2016届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