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两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汉乐府两首》;(2)理解《汉乐府两首》的背景文化及主题思想;(3)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汉代社会背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汉乐府两首》的背景文化及主题思想;2. 《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汉乐府两首》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结构;2. 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汉乐府两首》的原文、译文、注释及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汉乐府两首》,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汉乐府的背景知识;(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汉乐府两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学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的主题思想;(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诗歌鉴赏(1)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汉代社会背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6. 课堂小结(2)强调《汉乐府两首》的重要性和价值;(3)布置课后作业。

2016-2017学年 粤教版必修1 汉乐府两首 教案

2016-2017学年 粤教版必修1  汉乐府两首 教案

2016-2017学年粤教版必修1 汉乐府两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过程与方法: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综合运用反复诵读、分析比较在方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领会和把握诗歌中的想象。

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教学安排:两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歌德有句名言:“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一语就囊括了人类的至高无上的情感活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古代女子的爱情誓言。

请大家一起来学习汉乐府——《上邪》。

二、文学常识积累:“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涵义。

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

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

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

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静女》等,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特别是《孔雀东南飞》。

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三、重点字词1) 读音:上邪ye2 雨雪yu4 饮yin4马夙su4夕自媚mei4 遗wei4 烹peng1调2) 通假字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展转,“展”通“辗”3、字义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上:指天。

高一语文教案:汉乐府两首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汉乐府两首教案
前后的点榆柳、桃李
(4)归田心情
四、诗题解读
思考:“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幺它的题眼是
什幺?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隐性的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二层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
绝!”陵,指“山峰”;竭,枯竭;雷,这里用作动词,“打雷”;震震,雷声。雨,这
高一语文教案:汉乐府两首教案
【摘要】高一语文教案栏目为您发布了大量的教案素材,供您参考以方
便您的教学,小编在此发布此文:“高一语文教案:汉乐府两首教案”希望可
以给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一语文教案:汉乐府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诗歌中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幺功
到爱情不会断绝衰退。这是女子在向爱慕的意中人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摘要】高一语文教案栏目为您发布了大量的教案素材,供您参考以方便
您的教学,小编在此发布此文:“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教案”希望可以给
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教案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烈,感情激越。人们对此称道的《咏荆轲》以及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

《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汉乐府两首》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自读、交流、讨论等方式,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

2. 培养学生感受汉乐府诗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

2. 感受汉乐府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诗中寓意的研究。

2. 汉乐府诗特点的把握。

教学准备:1. 课文:《汉乐府两首》2. 参考资料:关于汉乐府诗的相关介绍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者音乐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汉乐府诗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汉乐府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汉乐府两首》,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表达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汉乐府两首》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汉乐府两首》的特点,如节奏、韵律、表达方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寓意讲解详细讲解诗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汉乐府两首》的特点及其寓意。

三、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汉乐府两首》的故事内容及所学到的知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寓意的小短文。

四、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分享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汉乐府诗知识问答1. 学生分组,进行汉乐府诗知识问答比赛。

2. 教师准备问题,如汉乐府诗的定义、特点等。

3. 学生抢答,答对的小组得分,评选出获胜小组。

活动二:汉乐府诗朗诵比赛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汉乐府诗进行朗诵。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加入动作、表情等元素。

3. 教师评委打分,评选出最佳朗诵小组。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汉乐府诗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一首汉乐府诗。

汉乐府两首(粤教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汉乐府两首(粤教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18汉乐府两首(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

3.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教学重点:以《饮马长城窟行》为主要内容,学习汉乐府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赏析汉乐府诗?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综合运用反复诵读、分析比较在方法教学。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真爱,作为一直以来人们所苦苦追寻的东西,它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涉及爱情内容的汉乐府诗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女子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二、文学知识积累:(一)什么是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1.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2.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3.乐府民歌:即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二)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1.蕴含浓厚的生活气息。

2.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3.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三)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其大概内容是什么?1.《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2.《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3.《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4.《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三、整体感知:(一)同学结合注释默读诗歌,理解大意,积累字词。

(二)全班齐读,教师正音。

饮yìn马夙sù昔自媚mèi遗wèi烹pēng鲤鱼(三)同学讲述本诗主要内容。

明确:妇人思念远行未归的丈夫。

四、理解赏析。

(一)一位同学朗读诗歌,划出妇女一系列行为动作。

明确:思远道-梦见之-忽觉-展转-接鲤鱼-烹鲤鱼-长跪读素书。

(二)教师引导,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妇女既是“思远道”,那为什么又说“远道不可思”?明确:这是反话,同时,妇女深知爱人远在他乡,思念无益,也无用。

2016-2017学年 粤教版必修1 汉乐府两首 教案6

2016-2017学年 粤教版必修1  汉乐府两首 教案6

2016-2017学年粤教版必修1 汉乐府两首教案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坚定。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丰富的意象。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明代民歌《桂枝儿》要分离除非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官做了吏。

你要分时分不得我,我要分时分不得你,就死在黄泉也做不得分离鬼。

这三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语言平白如话,情感却直率奔放,而又毫无矫揉作态之感,这样决绝的誓言,任你心似铁也要化为绕指柔吧。

爱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涉及爱情内容的汉乐府民歌《上邪》,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二、文学知识积累:(一)什么是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1、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2、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3、乐府民歌:即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二)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1、蕴含浓厚的生活气息。

子2、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3、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三)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其大概内容是什么?1.《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2.《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3.《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4.《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三、识记生字词(一)正音上邪yé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二)通假字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三)词类活用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汉乐府诗《长歌行》和《有所思》。

(2)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生活、情感的独特见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汉乐府诗。

(2)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抒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汉乐府诗的背景和特点。

(2)激发学生对汉乐府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下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和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讲解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中的美。

(2)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抄写两首诗,加强记忆。

2. 结合诗的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首诗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句分析诗的艺术特色。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汉乐府诗《长歌行》和《有所思》。

能够分析并比较两首诗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

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的意义和美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通过对诗词的学习,培养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重点:两首汉乐府诗《长歌行》和《有所思》的内容和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教学难点:诗词的深层意义和审美价值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教材:《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相关资料:关于汉乐府诗的背景知识、诗词解析、创作方法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汉乐府诗的特点和魅力。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介绍汉乐府诗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长歌行》和《有所思》的创作背景。

朗读两首诗,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三、诗歌解析(20分钟)分析《长歌行》和《有所思》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分享和讨论,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汉乐府诗的特点和魅力。

二、深入学习(15分钟)深入分析《长歌行》和《有所思》的诗词意境和审美价值。

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感悟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和哲理。

三、欣赏与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讨论,给予肯定和指导。

《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案

体会诗歌中表达的人性关怀和 生命思考,培养人文精神。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 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02
教学内容
《饮马长城窟行》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饮马长城窟行》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饮马长城窟行》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的反思
总结词
课堂氛围良好、互动性强
详细描述
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同时,我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让 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思考得到了认可和重视。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 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 力。
讨论法
总结词:启发思维
详细描述: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汉乐府两首》的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学生可 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思想,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直观演示法
总结词
形象化教学
详细描述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直观地展示《汉乐府两首》的创作背景 、历史情境和艺术表现形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 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骤和方法。
投影仪
用于展示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 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程 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示优秀的学生 作业,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 活动。
投影仪可以用于展示文学作品原文, 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作品内容。
教学软件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如在线词典、语音识别、作文 批改等,方便教师进行教学。
教学软件可以用于实现互动教 学,如在线测试、抢答、讨论 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汉乐府诗《长歌行》和《江南》。

(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内涵。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汉乐府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

(2)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提升个人素养。

(3)学会珍惜时光,勇于面对困难,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两首汉乐府诗《长歌行》和《江南》的原文背诵与理解。

2.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哲理的解读。

2. 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两首诗的原文、译文、诗人简介、相关背景等。

2. 准备诗歌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

3. 准备相关思考题和讨论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汉乐府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民间风情和民族智慧。

2. 朗读感知(1)学生跟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文本解读(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2)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聆听诗歌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

5. 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

6. 作业布置(1)背诵两首诗歌。

7. 板书设计汉乐府两首《长歌行》《江南》主题思想:珍惜时光民间风情艺术特色:韵律美生动形象情感表达:积极向上欢乐愉悦江南教案编写要求:1. 请以一、二、三、四、五的格式编写教案。

第18课 汉乐府两首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

第18课 汉乐府两首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

第18课汉乐府两首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第18课汉乐府两首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的关系,并对两诗进行比较阅读。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上邪2山无陵3夏雨雪4饮马5夙昔6媚7遗我双鲤鱼8烹鲤鱼答案1y2ln3y4yn5s6mi7wi8pn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我欲与君相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命无绝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绵绵思远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夙昔梦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5入门各自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1结为知己2使,令3绵延不绝4文中指“早晚”,一说是昨夜5亲爱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上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展转不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1同“耶”,感叹词,相当于“啊”2同“辗转”,文中指丈夫在他乡各地漂泊。

一说是思妇梦醒后翻来覆去,反复思念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长命无绝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生命,性命。

2绵绵思远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遥远的路程。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汉乐府两首》;(2)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分析《汉乐府两首》的艺术特色,了解汉乐府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汉乐府两首》所表现的美好情感;(2)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珍惜美好生活,传承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汉乐府两首》;(2)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分析《汉乐府两首》的艺术特色,了解汉乐府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1)把握《汉乐府两首》的深刻内涵;(2)分析《汉乐府两首》的艺术特色;(3)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汉乐府;(2)介绍汉乐府的背景知识,为学习《汉乐府两首》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汉乐府两首》,感受作品韵律美;(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艺术欣赏:(1)分析《汉乐府两首》的艺术特色,如形象、意境等;(2)指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汉乐府两首》所表现的美好情感;(2)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汉乐府两首》;3.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高一语文《汉乐府两首》教案

高一语文《汉乐府两首》教案

高一语文《汉乐府两首》教案高一语文《汉乐府两首》教案老师还在为学生的上课备课而烦恼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高一语文《汉乐府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参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本课时学习《上邪》。

二、关于汉乐府: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上邪yé 无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

五、解读课题:《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

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

全诗共9 句,分为两层。

六、课文内容分析:第一层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指“天”;邪,通“耶”,感叹词。

“上邪”是指天发誓,等于说“老天啊”。

君,对男子的敬称,相当于“您”,指女子的意中人。

相知,互相结为知己,等于说“相爱”。

命,“使”的意思。

绝衰,断绝衰退。

这几句的大意是:老天啊!我想同您相爱,长久地使到爱情不会断绝衰退。

这是女子在向爱慕的意中人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第二层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陵,指“山峰”;竭,枯竭;雷,这里用作动词,“打雷”;震震,雷声。

汉乐府两首 教案

汉乐府两首 教案
解题
上邪:犹言“天啊〞。这是一篇女子自誓之辞。
饮马长城窟行,又名饮马行。本篇未涉及在长城下窟泉饮马之事,应是用原曲调填写上上的歌辞,内容是写妇女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
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开展阶段。
掌管音乐的官方机构,在先秦时就有了。以“乐府〞为这种机构的名称,约始于秦代。汉承秦制,也设有专门的乐府机构。史载惠帝时有“乐府令〞之职。到了武帝时,乐府机构的规模和职能都被大大扩大了,其详细任务包括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及制作歌辞等。朝廷典礼所用的乐章,如西汉前期的房中乐和西期的郊祀歌等,主要是由文人写作的;在普通场合演唱的歌辞,那么主要是从各地搜集来的民歌。所用的音乐,主要也是来自民间,也有一部分来自西域的音乐。为了区别于文人制作的乐府歌辞,习惯上把采自民间的歌辞称为“乐府民歌〞。需要说明,这里所说的“民歌〞,同样是泛指产生于民间的群众性、社会性创作,而不是专指“劳动人民〞的作品。
寒蝉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假设断假设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当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以上只是最常见的一种。
三、体裁知识
“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涵义。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府〞。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因这两种诗歌的分支,最初也都配乐演唱的。所以,我们需要把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同意义的“乐府〞区别清楚。
技巧拾零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汉乐府两首》(粤教版);(2)理解《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题思想;(3)分析《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的艺术特色,了解汉乐府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粤教版);(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了解封建社会的阶级压迫;(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的内容及主题思想;(2)掌握汉乐府的艺术特色,了解其历史背景;(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分析《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的艺术特色;(2)深入解读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3)联系现实生活,体会诗歌的现实意义。

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 案例分析法:以《汉乐府两首》(粤教版)为例,分析汉乐府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汉乐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的价值。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的艺术特色,交流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深入解读诗歌主题。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首以“劳动”为主题的现代诗,体会诗歌创作的乐趣。

高中语文(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教案1 粤教版必修1 教案

高中语文(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教案1 粤教版必修1 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学目标:1. 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

3. 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教学重点:以《饮马长城窟行》为主要内容,学习汉乐府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赏析汉乐府诗?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综合运用反复诵读、分析比较在方法教学。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真爱,作为一直以来人们所苦苦追寻的东西,它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涉及爱情内容的汉乐府诗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女子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二、文学知识积累:(一)什么是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1.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2.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3.乐府民歌:即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二)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1.蕴含浓厚的生活气息。

2.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3.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三)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其大概内容是什么?1.《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2.《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3.《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4.《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三、整体感知:(一)同学结合注释默读诗歌,理解大意,积累字词。

(二)全班齐读,教师正音。

饮yìn马夙sù昔自媚mèi 遗wèi 烹pēng鲤鱼(三)同学讲述本诗主要内容。

明确:妇人思念远行未归的丈夫。

四、理解赏析。

(一)一位同学朗读诗歌,划出妇女一系列行为动作。

明确:思远道-梦见之-忽觉-展转-接鲤鱼-烹鲤鱼-长跪读素书。

(二)教师引导,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思远道”,那为什么又说“远道不可思”?明确:这是反话,同时,妇女深知爱人远在他乡,思念无益,也无用。

《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案导读: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汉乐府的知识;2.欣赏并理解古代女子的爱情观;3.欣赏并理解这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学习一些修辞手法重、难点:1.汉乐府的知识2.“邪”“雨”“饮”的读音、意义3.学习这两首诗的修辞手法导入:同学们,我们上个星期刚学了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其中刘兰芝被遣回家那几段,刘兰芝雨焦仲卿夫妻话别,两人互相盟誓,永远忠于爱情。

刘兰芝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这是刘兰芝的爱情宣言。

在这里她把自己比喻成了蒲苇,把焦仲卿比喻成了磐石,他们的感情一个是“纫如丝”,一个是“无转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另一个古代女子的爱情宣言——《上邪》,看看她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讲解:1.文学常识积累汉乐府简介:“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

这些采集得来的歌辞,称为“乐府歌辞”、“乐府诗”,或:乐府“,属于古体诗的一种。

2.文言知识积累:邪:通“耶”,感叹词“啊”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yu)雷:名词作动词打雷乃:副词,才相知:互相结为知己命:使,令陵:山峰竭:枯竭3.划分层次:两层第一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正面:誓言——与君相知,长命无绝第二层:“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反面:假设——条件:山河、四季、天地4.讨论分析A.女子为了表明心迹,她发了哪些誓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女主人公列举了五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的决心,从反面证实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艺术手法:排比、夸张手法B.试概括抒情女主公的性格特征勇敢追求爱情,大胆表白,直率导入:《上邪》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热情、大胆地发出了爱的宣言,在爱情的道路上做自己的主人,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十分大胆直率的女性,也是一位十分幸福的女性。

这是古代女子的一种类型。

是不是所有古代的女子都是如此呢?我们现在来学习一下《饮马长城窟行》,看看这个女主人公是否也如此幸福,大胆?文学常识积累: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文学知识积累:饮(yin)动词给牲畜喝水(王wang为王雨yu降落雷打雷)相:互相(你、我)言:古今异义双鲤鱼:借代烹鲤鱼:比喻“青青河边草,绵绵思古道”运用了什么手法?起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乐府两首》教学设计
小黛
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 诗歌中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1. 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
1) 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 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
浓厚的生活气息
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3) 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
《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2. 同学自读,积累字词
1) 读音:
上邪ye2 雨雪yu4 饮yin4马夙su4夕
自媚mei4 遗wei4 烹peng1调
2) 通假字
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展”通“辗”
3) 词类活用
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
4) 语段积累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 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比兴:青青河边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夕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对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借代:遗我双鲤鱼双鲤鱼指代书信
比喻:烹鲤鱼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4. 语篇分析
1) 上邪
提问: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讨论:《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
同: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
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
《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
《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
体会:《上邪》的诗风◊
刚健、质朴、自然
◊艺术特点:
想象:神奇⎫
直抒胸臆:热烈大胆⎫
2) 饮马长城窟行
◊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青草起兴,引出对丈夫的思念⎫
渲染突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远方客人带来丈夫的书信使我欣喜⎫
分析写作脉络,帮助背诵◊
青草-->思远道(不可)-->梦见-->我旁-->他乡--> 各异县-->不相见枯桑海水――>各自媚相为言
客来――>双鲤鱼――>烹鲤鱼――>尺素书――>读素书――>言
◊提问:女主人公为什么“长跪读素书”?(非常恭敬,庄重和激动)本诗的艺术特点◊
抒情诗中夹杂叙述⎫
⎫写感情的变化:相思->孤独->欣喜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兴、对比、顶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