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
一、专业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是()
A.针砭(biān)B.卓(zhuó)越C.哂(shěn)笑D.翘(qiào)首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是()
A.脊背(jǐ) B.不胜枚举(shèng)C.矩形(jǔ)D.木讷(nà)
3.下列句子中,正确使用了问号的是()
A.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读好书”的方法有哪些?
B.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想一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C.你不是想把这篇课文处理成略读课文吗?
D.盲人在盲道上行走,踩着脚下不同图案的砖块,就可知道到了什么位置?往哪个方向走?4.下列短语中没有歧义的是()
A.当了市委书记的女人B.三个报社的记者
C.小刚和小华的父亲D.自己二十三岁的女儿
5.依次填。
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书写不规范是一个大问题,________简化字,便是一个
例子
(2)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耳朵对环境的________和眼睛不同。
(3)我只不过替他________了几句,说明了事实的真相。
A.乱用反映辩解B.滥用反映辩白
C.乱用反应辩白D.滥用反应辩解
6.横线处能用“本义”的是()
A.他的________是好的,只是话说得重了一些。
B.他“下海”的_______并不在多挣几个钱,而是想借此体验一下人在“海”中沉浮的滋味。
C.“兵”的______是武器,引申为拿武器的人,即士兵。
D.让他吸取点教训是我惩罚他的_________。
7.“白日放歌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A.杜甫B.李白C.王维D.白居易
8.“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B.“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李白、王维。
C.封建王朝的官吏降职或者远调叫做“谪”。
D.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现在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A.看着女儿学习不断进步,做父母的真高兴啊。
B.自然美有两种:“骏马秋风冀北”,这是阳刚美;“杏花春雨江南”,这是阴柔美。
C.要让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D.古人说:“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
短短十几个字,深刻揭示了为官者道德水准的重要性。
1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
A.在南极这片人类共有的土地上,我们构建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B.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有了新规定:作文“每个错别字扣l 分”。
C.荀彧对别人说:“主公喜欢的是已婚少妇。
”
D.学生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思维使教师们又惊又喜。
12.下列短语中,数字用法正确的是()
A.《语文建设》2004年第7期。
B.8月15中秋节C.20几天
13.“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和知识领域的扩展,必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产生重大影响。
”这句话有语病,正确的改法是()。
A.阅读范围的扩大和认识领域的扩展,必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产生重大影响。
B.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和知识领域的扩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A.曹操对刘备说:“我佩服你是个人物,所以我才和你相敬如宾。
”
B.荀彧对曹操说“陶谦命部下杀害主公家父,此仇不报,天理难容啊。
”
C.他不知道张杰父亲的年龄,问道:“令尊今年高寿啊?”
D.云是天空的脚步,水是绿地的眸子,大自然的美丽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15.在“剥瓜子、剥皮”中,“剥”应读。
16.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知天命
17.在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有四大“吝啬鬼”典型形象,他们分别是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___________、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_____________和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18.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有的语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一一写出)(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出头到脚都是新的,她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_________________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
19.写出下列成语中所缺的字。
píng_____心而论克敌zhì______胜认罪fú_______法
20.唐代诗人中,有“大李杜”和“小李杜”之分,“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指
________和_________。
21.“惟一”“坐位”“月蚀”是不规范词形,请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范仲淹《_____________》中的名句,“燕然未勒”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用了《后汉书》中的的典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王国维认为读书作学问有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第三境界。
24、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
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
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
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
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②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
为吾之患不轻矣。
”遂刖③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④施氏。
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求取(官职)。
②宫:阉割男性生殖器的一种刑罚。
③刖(yuè):古代的一种酷刑,即砍掉双脚。
④让:责备,责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适于他国。
______________
③遂刖之,而还诸鲁。
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诸公子之傅。
②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3)施氏二子和孟氏二子所业相同,然而结果却大不相同,其原因何在
现代文阅读水边的文字屋
①小时候在田野上火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
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就像一个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唤的小工。
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场。
屋子盖起来了,大家嘴里发出噼里啪啦一阵响,表示这是在放爆竹。
然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
终于要离去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依依不舍的样子。
回到家,还会不时地惦记着它,有时就有一个孩子在过了一阵子时间后,又跑回来看看,放佛一个人离开了他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了一些时候,现在又回来了,回到他的屋子,他的家的面前。
②再后来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③我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建了一座又一座屋子,与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屋子不同的是,我可以不停的盖,不停地推到再盖——盖一座不一样的屋子。
我很惊讶,就是那么多的木块,却居然能盖出那么多不一样的屋子来。
除了按图纸上的样式盖,我还会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些木块的灵活性,盖出一座又一座图纸上并没有的屋子来。
总有罢手的时候,那时,必定有一座我心中理想的屋子矗立在床边的桌子上。
那座屋子,是谁也不能动的,只可以欣赏。
直到一只母鸡或是一只猫跳上桌子毁掉了它。
④屋子就是家
⑤屋子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
⑥屋子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
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是和家有关。
幸福、苦难、拒绝、祈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有关。
成千上万的人呼啸而过,杀声震天,血沃沙场,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这就像高高的槐树顶上一个鸟窝不可侵犯一样。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情景:一只喜鹊窝被人捅掉在了地上,无数喜鹊飞来,不住地俯冲,不住地叫唤,一只只都显出不顾一切的样子,对靠近鸟窝的人居然敢突然劈杀下来,让在场的人不能不感到震惊。
⑦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⑧当我长大之后,儿时的建屋欲望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而变本加厉。
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⑨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⑩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
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
特别是桑我在这个世界里碰的头破血流时,我就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
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⑾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
⑿我想,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我的屋子是建在水边上的。
25.联系全文看,“文字屋”具体指什么?本文标题“水边的文字屋”有什么含义?(3分)
26.选文共写了哪几种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7.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4分)
⑴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⑵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28.第⑾段中,作者说“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又说“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说法?(3分)
29.本文在语言和结构上都具有显著特色,请就其中一个地方举例分析。
(4分)
语言:
结构:
30.冰心的文字屋明丽典雅,晶莹剔透,闪耀着爱与美的光辉;沈从文的文字屋,古朴厚实,如诗如画,散发着浓郁的地方气息……虽然现在的你还没有建好自己的文字屋,但在亲近文字的过程中一定也有独特的感悟,请将你的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5分)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单选(15题15分)
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A. 语文实践
B.知识传授
C.积累感悟
D.语感训练
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学写规范、通行的()
A. 楷体
B.行楷
C.行草
D.草书
3、口语交际教学应重视口语交际的语言修养和()
A. 文明态度
B.文学修养
C.科学素养
D.人文素养
4、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当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A. 母语情感
B.审美意识
C.创新精神
D.爱国热情
5、按照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
A.合作关系
B.传授关系
C.交际关系
D.对话关系
6、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
A. 良好的语感
B.一定的鉴赏力
C.较高的审美力
D.较高的理解力
7、语文课程的基本是()
A.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B.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C.情感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D.言语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8、语文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不同,它属于()
A.自然科学
B.历史科学
C.社会科学
D.人为科学
9、全日制义务教育第四学段要求学生45分钟完成的习作不少于()
A. 300字
B.400字
C.500字
D.600字
10、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A. 教学材料
B.学习工具
C.课程资源
D.教学内容
11、语文新课程要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作品,即文学作品教学应强调()
A. 审美意识
B.审美创造
C.审美体验
D.审美感受
1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
A. 实施者
B.促进者
C.参与者
D.引导者
1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评价应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不作为考试内容的有语法和()
A. 文学常识
B.逻辑知识
C.修辞知识
D.文体知识
14、《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要求是: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
A.表达方式写作
B.实用文体写作
C.修辞方法写作
D.文学体裁写作
15、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沟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整体发展()
A. 认知与情感
B.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D.听说读写能力
二、判断改错题(5题10分)
16、教材的体例与呈现方式应尽量模式化。
1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阅读资源。
18、写作评价应注意对写作过程的评价。
19、“以评价促发展”是语文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20、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前提。
三、简答题(3题24分)
21、网络交流作文教学形式,与传统作文教学相比,具有哪些特征?
22、简要回答《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引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基本理念?
四、分析题(16分)
24、仔细阅读下面这份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自选角度进行评析。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巢Cháo巢应和hè酝酿yùnniàng晕yùn第1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第2至7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第8至10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四、讲读体会:1.第一段:迎春(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
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
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
“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
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钻,写生命力。
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
……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
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
怎么写的呢?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
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
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
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
“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
“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
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
寥寥几笔。
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
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
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
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
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
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
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用比喻手法。
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
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
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 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现代文答案:
25.“文字屋”在文中是指作者用文字建造精神的家,即自己创作的作品。
“水边的文字屋”既点明作者生活在水乡,又说明作品描写的是自己熟悉的故乡生活,有独特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
26.写了三种屋子,依次是:儿时在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的屋子;后来用积木搭建的屋子;成人后用文字创作的屋子,即作品。
借泥草屋抒发了对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生活的怀念;借积木屋表达了内心的惊奇及创造的欢乐;借文字屋(即作品)表达了对写作的钟情与厚爱。
27.⑴“我”精心创作的作品,是“我”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可以尽情抒发“我”的幸福与痛苦,让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
⑵现实的“家”可以为“我”安身,解决温饱,使“我”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但它不能安抚“我”心灵遭受的创伤,而作为精神家园的文字屋去可以让“我”的精神得到寄托,心灵得到慰藉。
28.“我”精心创作的作品是“我”的精神庇护所,“我”用它承载喜怒哀乐,抚慰心灵创伤,喜欢“我”作品的读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和精神上寄托。
29.要点:语言上:本文语言朴实亲切,细腻生动(举例略)。
结构上:作者将三种屋子按时间先后依次来写,从有形的屋子写到无形的屋子,条理清晰,构思巧妙。
30.提示:本题5分,能够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谈出对写作的感悟,观点明确得3分,语句通顺得2分;否则视作答情况酌情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