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专业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审计专业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和审计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审计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审计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审计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国家利益、严肃财经法纪、推行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监督作用。
一、审计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1.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审计专业人员,首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审计准则,热爱审计事业,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
其次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神圣职责,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工作重点,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再次要敢于坚持原则,依法审计,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坚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做依法行政的推动者和实践者,确保国家法律和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2.职业道德。
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人员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职守,克已奉公,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更新知识,学以致用,积极进取,具备与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审计;办理审计事项应当保持职业谨慎,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对在执行职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遵守廉政勤政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廉洁自律,艰苦奋斗,努力奉献;谦虚谨慎,平等待人,树立良好形象。
3.业务素质。
审计专业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是审计专业人员得以从事审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审计专业人员应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财会工作技能,通晓各行各业财务制度和会计技术方法;通晓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及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会计工作或其他相关专业工作的经历;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具有相应的外语水平及电脑操作知识。
二、审计专业人员应提升的工作能力
1.审计专业知识
1.1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选择恰当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还会对审计质量、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作为一名审计专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审计方法,如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等。
1.2熟知并在实践中实施审计全过程。
审计实施阶段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终结阶段。
(1)审计准备阶段。
其工作主要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
(2)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主要工作是:按照审计计划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及其遵守情况进行检查;对会计报表项目实施重点、细致地检查;收集审计证据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3)审计终结阶段。
审计终结阶段是报表项目审计工作的结束。
其主要工作有:整理、评价审计过程收集的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评价审计结果;编写审计报告。
2.会计专业知识
审计专业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对审计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因此,作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一定要掌握《财务管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预算会计》、《管理会计》等会计专业知识,通过审查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剖析,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来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及未来发展前景,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
3.法律法规知识
审计专业人员发现被审计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定性时,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规章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作为一名审计专业人员一定要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的规章制度,做到对问题的定性客观、准确、适当、合法。
一是定性依据要注意法律、法规的层次性。
法律、法规范围广,有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有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有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构制定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有行业、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层次越高的政策法规覆盖面越大,宏观指导性越强,而政策法规的层次越低,其针对性、适用性越强。
在具体运用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是要注意法律、法规的时效性。
审计定性时,不能以现时或过时的法规、制度作为衡量标准,应以审计事项发生时适用的法规、制度作为衡量标准。
三是要注意法律、法规的地域性。
有些法规只在一定的地区有效,不能把其他地区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作为本地区审计定性的依据。
4.计算机专业技能
计算机审计的开展减少了手工抄录、复制、核对、计算、汇总等方面的工作量,大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增强了审计实施的针对性,提高了查账的透明度,保证了审计质量。
作为一名审计专业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运用,并通过定期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专业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审计事业的需要。
提高审计专业人员的计算机专业水平,培养一批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尤为重要。
一是必须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有所突破,要拓宽育人用人的视野。
二是在抓好业务培训的同时,继续抓好计算机知识培训,要完善培训制度,加强与审计业务和专业软件相关的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中的科技含量。
5.文字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审计专业人员,不但应该具备一般公务人员应有的公务文书文字表达能力,还要拥有审计专业方面的文字表达能力。
要写好一份审计报告,除了审计专业人员必备的审计知识、专业判断能力之外,还应该在文字简练、表述准确上多下功夫。
做到文字表述简练、准确,符合审计公文语体,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证据确凿,逻辑性强,内容完整,重点突出,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6.不断改进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审计专业人员,提高学习能力是提高一切能力的基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所从事的审计工作服务。
学习的内容除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学习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宏观经济理论,学习历史、政治、法律等其它学科知识。
尤其重要的是应根据当时的工作需要,补充急需的知识,应情应境地学习。
总之,对于一个现代审计专业人员而言,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只是为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或在纷繁复杂的审计环境中实现审计目标,只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收效甚微,唯有通过上述措施来提升审计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使之达到一个质的飞跃,才能确保审计专业人员有能力在艰苦复杂的条件下游刃有余如鱼得水,推动审计工作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太辉/张龙:《如何提高审计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J]《审计研究》,2011.04
[2]王鸿:《审计研究简报》,审计署审计科研究所,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