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创新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结合课文句段体会其作用。
3.联系实际,学会关注自我内心世界,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
界的观点。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结合课文句段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学会关注自我内心世界,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
教法学法
诵读法、勾画关键词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4分钟)
九年级学习压力大,青春期心理问题频发,本节课我们跟随心理名师,走近课文,让我们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建设自己的精神小屋。
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心理测评(以心理测评吸引学生注意力,放松学生心情,创建和乐的课堂氛围。
)
接着抛出问题:我可以猜出在这个世界上谁最爱你,你信不信?
答案是:你最爱你,无论如何,你都应该爱自己。
我们来齐读课文中毕淑敏写下的话: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
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
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写下这样真挚的语言,作者毕淑敏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她。
二、走近作者(2分钟)
毕淑敏: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
作家王蒙称她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她的成长经历分为两个阶段:医生时代:(17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军医,(28岁)1980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任主任医生。
作家时代:(35岁)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37岁)1989年加入中国作协;1991毕业于北师大研究生院中文系,心理学博士方向结业,现在是注册心理咨询师,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海洋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作品有中、
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文学奖项。
三、检测生字词(2分钟)
让我们读准字音,扫清阅读障碍,为读懂课文做准备。
四、初读课文,遇见小屋(3分钟)
1、读课题,学生谈对标题的理解。
2、根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给文章分层,理清作者思路:
引出论题:(1-6段)人需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论述观点:(7-18段)如何修建三间精神小屋。
总结升华:(19、20段)指出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意义,并鼓励人们把
小屋扩建成大厦。
五、细读文本,走进小屋,理解内涵,明确观点(15分钟)
1、文中毕淑敏说到“为我们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里盛放什么呢?这三间小屋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应当如何实现?(请同学们勾画关键词,小组合作5分钟完成下面表格。
)
精神小屋盛放内容理想状态实现方式修建理由
第一间小
屋爱与恨光明温暖
让爱比恨
多,给爱留
下足够的
容量。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
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
的光明大于暗影,希望
永恒在前。
第二间小
屋事业
坚固优雅
规划自己
的职业生
涯,使事业
和人生呈
现缤纷和
谐、相得益
彰的局面。
事业在生命中占据很大
比重,对我们的生活质
量影响很大。
适合的事
业要靠自我寻找,而我
们对自己的认识也需要
过程。
第三间小
屋自身安稳独特
有自己的
思维、自己
的发现、自
己的意见
如果没有自我,没有独
立的思考,精神就会在
风雨中飘零,精神小屋
就会倒塌。
用希沃投屏小组完成的表格,师生一起点评。
(3分钟)
2、结合以上,你能理解这三间小屋的内涵是什么?明确本文的观点吗?(3分钟)
预设:(1)内涵:第一间小屋侧重于人之常情,是精神世界最普遍、基础性的情感;第二间小屋侧重于个体精神的纯粹和充沛,规划事业生涯,寻找并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第三间小屋侧重于独立自主的思想,指向自我精神的健全、独立。
(2)预设观点:一个人的精神空间要有爱与恨,有事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3、这三间精神小屋有什么关系?可以调换顺序吗?(2分钟)
预设:不能调换。
三者是层层深入的关系。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的所爱和所恨,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4、作者为什么修建这三间精神小屋?请学生朗读19自然段勾画出修建三间精神小屋意义的关键词。
(2分钟)
预设:健康、庄严、努力、真诚。
六、鉴赏小屋,品味语言分析论证(7分钟)
1、作者是怎样说理的呢?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预设:(1)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第17段:以“高速公路”“集装箱”比喻自己头脑中充斥着外来的信息,以“羊肠小道”“储藏盒”比喻自己头脑中的自我空间,形象生动。
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多数人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的形象。
(2)比喻论证
第8段:“你的一生……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第14段:“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
……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为我们修建了精神的三间小屋?请结合句子具体赏析。
预设:(1)第8段:“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
排比,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具体交代了第一间精神小屋存放的情感,使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第一间精神小屋的内涵。
(2)第8段:“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
比喻,把“爱比恨多”的小屋比作“有红色的鲤鱼游弋”的金色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温暖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爱比恨多”的精神空间的喜爱和向往。
(3)第12段:“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
拟人,“挟持”“麾下”等词,赋予“精神”这一抽象概念以人的情态,既形象生动,又新颖独特,表明了事业对人的精神的持久、广泛的干预作用。
七、众说纷纭修建小屋(3分钟)
毕淑敏在另一篇文章《十八岁以后》里也写过“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是:第一间,学会尊重他人;第二间,学会换位思考;第三间,做一个大度的人。
可见,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为自己的精神修建的小屋是不同的。
其实古往今来,有多少的文人墨客、仁人志士修建了自己精神的大厦。
(ppt出示) 预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修建了自信的精神小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修建了爱国的精神小屋......
八、课堂小结(2分钟)
这是一篇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进行阐述,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所以同学们,请你们也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修建自己的精神小屋,做疗愈自己的心理医生。
如果人人都能修建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九、布置作业(2分钟)
1、摘抄本课优美的语句。
2、作为九年级的你将如何在繁忙的学业之余,修建自己的精神小屋呢?
(梦想、爱好、勇敢、坚持、宽容、感恩.....)
要求:请提出观点,用本课所学的对比论证或比喻论证阐述自己的精神小屋。
板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
遇见小屋——走进小屋——鉴赏小屋——修建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