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Ⅰ人民版1-1雅典向何处去教案-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生了无数次改革,梭伦改革就是这些改革中发生得比较早且是影响深远的一次。梭伦改革发生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与其他地区的早期国家不同,雅典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民主政治。梭伦改革既是雅典城邦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起点。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回顾探讨梭伦之前雅典城邦曾经充满危机的历史。
(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导致了什么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造成的结果: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后的3个世纪,对希腊历史的了解主要根据盲诗人荷马的史诗。当时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又有人称为“黑暗时期”。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
(4)希腊古典时代(BC.5—BC.4世纪):伯里克利执政时期(BC443—429年)
雅典民主走向成熟,前期是希腊城邦鼎盛时期,随后走向衰败,最终被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征服。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虽然不像革命那样轰轰烈烈,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人类在处理社会发展问题过程中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了解和认识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大改革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了解荷马时代
爱琴文明:(大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中心:“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青铜器向铁器过渡的时代。反映这一时期希腊社会情况的是著名的《荷马史诗》,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荷马时代”。
古代希腊发展简史:
(1)爱琴文明时期(公元前20——前12世纪):主要是“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多建立君主制国家;
史论结合
自主探究
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综述第一单元三课之间关系: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改革的背景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改革的内容
第1课:雅典何处去教案人民版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解
运用
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
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
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
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经济
经济生活多样性
(农业/手工业/工商业)
小农经济
政治
小国林立,难以统一
(追求民主政治)
幅员辽阔,武力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思想
竞争、开阔、积极
专制、满足、保守
地理环境的不同: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各区域间有着小块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
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讲授新课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合作探究】想想看,与古代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2)荷马时代(前12——前9世纪):外族入侵,文明倒退,回到氏族公社制度。
(3)早期希腊时代(BC.8—BC.6世纪):梭伦改革(BC594年)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约BC508年)
形成城邦国家,雅典( Athens )和斯巴达(Sparta)成长起来,政体多种多样,主要有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度等。
阅读摘要
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工商业的发展
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
3.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张
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
纲要图示
情景再现
辩论比较
首席执政官梭伦
1.萨拉米斯岛问题
2.BC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改革的影响
★回顾必修一内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导致了什么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造成的结果: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后的3个世纪,对希腊历史的了解主要根据盲诗人荷马的史诗。当时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又有人称为“黑暗时期”。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
(4)希腊古典时代(BC.5—BC.4世纪):伯里克利执政时期(BC443—429年)
雅典民主走向成熟,前期是希腊城邦鼎盛时期,随后走向衰败,最终被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征服。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虽然不像革命那样轰轰烈烈,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人类在处理社会发展问题过程中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了解和认识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大改革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了解荷马时代
爱琴文明:(大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中心:“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青铜器向铁器过渡的时代。反映这一时期希腊社会情况的是著名的《荷马史诗》,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荷马时代”。
古代希腊发展简史:
(1)爱琴文明时期(公元前20——前12世纪):主要是“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多建立君主制国家;
史论结合
自主探究
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综述第一单元三课之间关系: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改革的背景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改革的内容
第1课:雅典何处去教案人民版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解
运用
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
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
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
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经济
经济生活多样性
(农业/手工业/工商业)
小农经济
政治
小国林立,难以统一
(追求民主政治)
幅员辽阔,武力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思想
竞争、开阔、积极
专制、满足、保守
地理环境的不同: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各区域间有着小块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
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讲授新课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合作探究】想想看,与古代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2)荷马时代(前12——前9世纪):外族入侵,文明倒退,回到氏族公社制度。
(3)早期希腊时代(BC.8—BC.6世纪):梭伦改革(BC594年)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约BC508年)
形成城邦国家,雅典( Athens )和斯巴达(Sparta)成长起来,政体多种多样,主要有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度等。
阅读摘要
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工商业的发展
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
3.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张
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
纲要图示
情景再现
辩论比较
首席执政官梭伦
1.萨拉米斯岛问题
2.BC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改革的影响
★回顾必修一内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