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知识认知度调查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用药知识认知度调查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3-09-25T09:48:32.6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冯妙庆梁敏华彭桑唐洁芬赵颖
[导读] 维生素补充过多可使某些组织细胞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影响生长发育。
冯妙庆梁敏华彭桑唐洁芬赵颖(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528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用药安全性的影响因素,为医院开展儿童监护人安全用药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对我院门诊患儿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与结论:儿童监护人安全用药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科领域对医院药学服务的需求迫切。
建议加强对儿童监护人的用药指导,广泛开展安全用药知识宣传。
【关键词】儿童监护人安全用药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368-02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很多脏器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较差,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然而儿童缺乏自主行为能力,监护人是儿童用药的实施人,因此其对儿童用药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用药安全。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调查了我院儿童监护人对儿童安全用药知识的认知程度,以为医院开展儿童监护人安全用药教育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3年5-7月随机抽取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儿监护人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印制调查问卷表,问卷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经研究小组讨论自行设计,采取不记名自愿填写方式,由调查员发给受访者,并作简单的讲解,待受访者独立填完后当场收回。
问卷内容包括受访者基本情况和对患儿用药的行为、认知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其中剔除42份未填写完整问卷,其余758份为有效合格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8%。
2.2 受访者基本情况
由接受调查的758名患儿监护人得知,患儿年龄0~28 d的有13名(1.7%),1个月~1周岁的有197名(26%),1~3周岁的有288名(38%),3~7周岁的有212名(28%),7~12周岁的有48名(6.3%)。
患儿监护人的学历分布为初中及以下136名(18%),中专或高中326名(43%),大专及以上296名(39%)。
2.3 受访者对患儿用药行为的调查
受访者对患儿用药的行为调查结果见下表。
序号问题答案回答人数百分比%
1 孩子生病时马上到医院就医 538 71.0
凭经验先自行给药看看 220 29.0
2 是否会按医生处方中的
用法用量给孩子服药完全按医生要求服用 702 92.6
视药效情况自行加减 56 7.4
3 是否给孩子使用过牛奶、果汁
或有甜味的饮料送药没有 695 91.7
有 63 8.3
4 孩子腹泻时马上止泻,止泻效果越快越好 580 76.5
不急于止泻,先排毒素后用药 178 23.5
5 对用药途径的看法能口服尽量不打针 669 88.3
要求医生打针或输液,见效快 89 11.7
6 孩子发热时何时使用退烧药未达到高热标准(38.5℃以上),38℃左右就马上给服用 280 36.9
体温超过38.5℃,物理降温无效时才给服用 478 63.1
7 维生素使用对身体有好处,自行购买使用 212 28.0
经医生建议后使用 546 72.0
8 是否会给孩子用成人的外用药(包活软膏、眼膏、洗液、外用贴膏) 会 365 48.2
不会 393 51.8
9 服用药物空腹或饭后都在饭后服用 316 41.7
空腹服用 0 0
先看说明或咨询药师后服用 442 58.3
10 抗生素的使用来院前凭经验给患儿服用 62 8.2
配合医生使用,按医嘱用药 530 69.9
配合医生使用,好转马上停用 166 21.9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在用药途径、用法、用量方面存在误区,11.7%的家长认为打针或输液见效快,效果好,会主动要求医生使
用,有7.4%长在服用过程中自行加减药量,8.3%给孩子使用过牛奶、果汁或有甜味的饮料送药,41.7认为所有药都在饭后服用,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药物的体内过程,影响药效,并对患儿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家长缺乏医学常识,76.5%的家长认为孩子腹泻时需马上使用止泻药,止泻效果越快越好;36.9%的家长在孩子发热时尚未达到高热标准,38℃左右就马上给服用退烧药,这种现象可掩盖病情,影响医生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导致同病程延长。
抗生素的使用,调查中发现,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抵抗力差,担心疾病越发严重等原因而给孩子应用抗生素。
8.2%的家长送患儿来院前已经采取经验性治疗,同时,家长一方面希望通过积极治疗尽快使患儿病情好转,另一方面又通过网络、媒体知晓抗生素治疗有副作用等信息,于是采取折中措施,21.9%家长认为少用几天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这些错误的认识使用药安全存在较大风险,导致治疗极不规范,影响病情,同时导致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
常用药安全性的误解,48.2%家长认为成人外用药用在皮肤表面,非常安全,可随意给儿童使用;28%的家长认为维生素对身体有好处,随意给孩子补充,而事实上成人使用安全的外用药用在小孩身上,由于皮肤薄,血管丰富可导致药量吸收大,引发全身中毒;维生素补充过多可使某些组织细胞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影响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儿童监护人安全用药知识薄弱,医疗卫生机构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如定期举办安全用药知识讲座、开办药品知识宣传栏、派发宣传资料、开设咨询窗口等,以提高全民的合理用药意识。
参考文献
[1] 夏国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宣贯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2] 赵瑞玲.儿童用药现况及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3] 何晓慧.影响社区儿童用药相关因素的分析[J].现代医院,2006,6(4):124.
[4] 朱梅,尉建伟.小儿用药与药源性疾病[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 (7) : 778.
[5] 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