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阁夜》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阁夜
教学目标:
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歌风格。

2.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蜀相》、《登高》、《登岳阳楼》这三篇律诗,对杜甫的平生经历与思想情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

《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

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蜀相》一诗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与仰慕之情,也对自己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登岳阳楼》一诗,作者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忧时伤世的感情。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阁夜》,这是他晚年客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板书】阁夜杜甫
二、背景知识
1.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宗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

【幻灯片】
2.解题
阁夜”,即西阁之夜。

阁,作者寓居的西阁;夜,夜里。

联系背景,暗指作者是在家中彻夜未眠。

题目是指作者在战乱频仍时,孤身漂泊在外整夜不眠所做的感思。

题目提示读者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幻灯片】
3.写作背景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

《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

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án﹚、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幻灯片】
三、因气求声、吟咏诗韵
1.初读:读准字音
(1)正音:①景:jǐng 日光;②霁:jì雪止;
(2)押韵:找出韵脚,注意朗读时,韵脚字稍微拖余音,读出音韵美;押ao韵,偶句押韵。

2.再读:读出韵律节拍:2—2—1—2 2—2—1—2。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3.三读:把握诗意,读出情感
诗意: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幻灯片】
四、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朗读本诗,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联,说一说它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1.【提问】首联中哪些字词用得妙?试分析看看。

【明确】催:逼真的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

天涯:既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短景:冬天日短夜长,所以“短景”,而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

小结:首联点明写作时间,环境,借雪夜初霁之景,烘托出诗人凄苦悲凉的心境。

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

【幻灯片】
2.【提问】“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此联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

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

这两句诗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幻灯片】3.【提问】颔联的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视听结合:前一句写听觉,后一句写视觉。

对偶:五更—三峡鼓角—星河声悲壮—影动摇
双联:三峡星河影动摇
用典:用典:“(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后汉书·祢衡传》
“元光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

对曰:“星摇者,民劳也。

”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

”――《汉书·天文志》
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乱频仍给百姓带来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

星河影动(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此两句形象鲜明,音律铿锵,寓情于景,借眼前雄浑伟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沉郁悲慨的心情。

4.【提问】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
【明确】上句是说,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

诗人所描绘景象是多么凄惨。

下句是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

其中,“数处”指不止一起。

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

诗人在这一联,用声音来抒发情感,“野哭”、“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正好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幻灯片】
5.【提问】“卧龙”、“跃马”和“人事”、“音书”分别指什么?这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卧龙:诸葛亮——忠臣(徐庶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公孙述——逆臣(王莽篡汉時,他自立为蜀王)
人事:交游,指家人、朋友。

音书:书信。

人事音书漫寂寥:漂泊天涯,音书断绝。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

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

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

尾联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聊以自慰,感慨深沉,更显示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全诗激越悲凉,气象雄阔,世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书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到一起表达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幻灯片】
五、艺术手法探究
1.通过声音来写战争:
颔联和颈联通过鼓角声、野哭声、渔樵的歌声来渲染战争的气息,手法含蓄,情感的张力和浓度都很大,更加痛切的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

2.善于用事:
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不落痕迹,即使不知道典故的来历,也能体会到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知道典故之后就能够有更深的体会。

鼓角声悲壮用祢衡事,星河影动摇用汉武帝闻星相事,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

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幻灯片】
六、归纳小结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

全诗写冬夜景色,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

既有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也有客居天涯、老病孤独的凄凉;既有对连年战伐、百姓劳苦的痛惜之情,也有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悟。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阁夜》,完成同步习题。

2.预习《李凭箜篌引》。

八、板书设计
岁暮雪霁时光易逝,人生短促通过声音来写战争
五更见闻悲客居天涯自伤飘零善于用事(用典)
战后所见感时伤世
追昔抒怀宇宙永恒,人生无常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
九、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