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模拟试卷及答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阿拉伯的兴起和发展,表述错误的是:()
A.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社会奴隶制度发展起来
B.穆罕默德创立并发展伊斯兰教
C.阿拉伯建立的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D.利用伊斯兰教,阿拉伯完成统一并走向扩张
2.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

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

下列关于这场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B.仿效英国建立共和制度
C.改革后,大和政权开始统一日本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3.下图为日本电影《大化改新》的剧照,某历史兴趣小组几个同学观看后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当时日本的服装效仿我国唐朝
B.剧照上的建筑依稀可以看出长安的风格
C.大化改新使日本开始步入文明社会
D.日本仿照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4.在大和统一日本时期,王室和贵族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成为
A.农部B.田部C.海部D.文部
5.“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立庄园。

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地方豪强建立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

”以上材料体现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统治开始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6.2019年5月1日,日本新任天皇德仁继位,其年号为“令和”,打破了从公元七世纪中叶日本“大化”以来天皇年号均取自中国典籍的传统。

日本大化时代,通过学习中国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 )
A.阶级矛盾得以缓和,政局稳定
B.日本进入到幕府将军统治时期
C.开始全面学习中国文化和制度
D.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7.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型,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被保存至今。

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点是( )
A.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B.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C.保存、传播古典文明D.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8.中世纪时,“重大的宗教改革是一种新宗教的产生,该宗教产生后不久,便冲出阿拉伯半岛,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广大地区”,这一“新宗教”
A.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B.主张忍耐顺从,死后能升入天堂
C.产生于6世纪D.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
9.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后,其中央政权的鲜明特点是
A.武士效忠的对象是国家而非其主公B.武士阶层控制中央政权,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
C.孝德天皇掌握中央大权D.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10.下面的摘录笔记评述的是
古代日本历史上的一场重大变革,它是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A.大化改新B.伯里克利改革C.商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
11.阿拉伯帝国时期,政府鼓励吸收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进而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奉行的文化政策是
A.开放B.封闭C.扩张D.保守
12.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

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

下列关于这场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利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13.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14.“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300年之久。

”下列选项与日本学习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大化改新
C.纸币
D.明治维新
15.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

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
A.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B.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C.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16.2019年4月1日,日本正式公布新年号为“令和”。

这是日本自公元645年首次使用年号以来的第248个年号。

日本首次使用的年号是
A.大化
B.德川
C.明治
D.裕仁
17.根据论从史出的原则,下列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屋大维创立元首制使罗马共和国进入黄金时期
B查理大帝时期的法兰克王国使法兰西疆域辽阔,称霸东欧
C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法典使拜占庭帝国进入全盛
D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A.A B.B C.C D.D
18.对比图示中的两种钱币,可以认识到
A.日本国家缺乏技术创新公B.日本铸造工艺优于唐朝
C.日本文化受到唐朝影响D.日本全面使用中国汉字
19.要了解古代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人文风俗应该阅读的典籍是
A.《荷马史诗》B.《医学集成》C.《天方夜谭》D.《权利法案》20.穆罕默德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是()A.政治口号B.经济实力C.个人魅力D.宗教信仰
21.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也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创制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①印度人
②中国人
③阿拉伯人
④希腊人
A.①②
C.②③
D.③④
22.“希腊建筑是一切艺术的研究起点”。

下列选项中属于古希腊建筑的是
A.
B.
C.
D.
23.《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 )
①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
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④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③
24.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

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

这说明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25.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记载:“宋时蕃商巨富,服饰皆珍珠罗绮,器用皆金银器皿。

”这里的蕃商指的是在唐宋时期,有不少波斯、大食来的商人。

宋代的大食指的是
A.阿拉伯帝国B.古代巴比伦C.古代印度D.日本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622年他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所以说伊斯兰教的创立为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并走向扩张创造了条件。

7世纪以后,阿拉伯国家是封建国家,所以A表述错误,故此题选A.。

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A项符合题意;排除B项;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排除C项;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排除D项;故选择A。

【点睛】
“645年”“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第二年”“《改新之诏》”是解题的关键,即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的改革,据所学,这次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奴隶制社会也是人类进步的文明社会,故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AB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大和统一日本时期,王室和贵族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成为田部,故B符合题意;农部、海部、文部与题干无关,故ACD排除。

故选B。

5.B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大化改新,日本转变成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地方豪强崛起,建立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地方豪强建立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因此,武士集团形成源于庄园的形成与壮大,故B符合题意;武士集团形成是中央集权弱化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幕府统治的基础之一是武士集团,故C不符合题意;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使幕府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七世纪中叶,日本仿照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国家逐渐发展成集权封建国家,故D符合题意;根本性变化是指日本的社会性质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故A不符合题意;日本进入到幕府将军统治时期是在12世纪末,故B 不符合题意;大化改新是将唐朝制度和日本实际相结合,并非全盘唐化,故C不符合题意。

故D符合题意。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由此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传播了古典文明,故C符合题意;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易混点是A、B选项,关键在于从题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为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其它地方和北非等地,对这些地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A项符合题意;BD项与佛教有关,排除;C项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产生于6世纪表述不正确,排除。

故选A。

解析:B
【解析】
【详解】
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并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当时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故B符合题意。

A是武士道的特点,但不是中央政权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

CD是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时期,此时幕府统治尚未建立,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据“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A符合题意;伯里克利改革发生在雅典,B排除;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与日本无关,C排除;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与日本无关,D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与识记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1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政府鼓励吸收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进而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可知,阿拉伯帝国奉行了开明文化政策,A符合题意;BC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645年……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

”结合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
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选项符合题意;ACD与大化改新不符,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日本大化改新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7世纪中期,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即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制国家。

因此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表述错误,排除④,
①②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仿照中国隋唐进行的一次封建制改革。

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制国家,废除世袭贵族制,以才选官;在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本题的易错项是D。

注意区分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1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和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目的是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1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年号是古代中国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建元”。

唐太宗时期,年号为“贞观”(公元627年-649年),当时日本全面仿效唐制,公元645年-650年,日本使用首个年号“大化”,年号制度延续至今,所以日本首次使用的年号是大化,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7.D
解析: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D正确;屋大维创立元首制,使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排除A;查理大帝时期的法兰克王国,法兰西疆域辽阔,称霸西欧,排除B;查士丁尼组织编撰法典成为各国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础,排除C。

故选D。

【点睛】
本题以框表为依托,主要考查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唐朝始铸于621年的开元通宝是圆形方孔钱,日本始铸于708年的和周开宝同样也是圆形方孔钱,说明日本的铸币样式借鉴了中国的铸币样式,体现了日本文化受到唐朝影响, C正确;图示体现不出ABD的内容,排除。

故选C。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C正确;《荷马史诗》是了解希腊早期社会的主要文献,排除A;《医学集成》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排除B;《权利法案》是英国的法律文献,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D。

故选C。

20.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国家建立的内容。

题目要求选出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各部落的重要纽带,而正是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伊斯兰教,号召人们信仰真主,才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2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创制,传播做出重要贡献的是印度人和阿拉伯人。

①③符合题意。

B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2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建筑富丽堂皇,其艺术特色最主要体现在古希腊神庙。

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共和国首都雅典卫城,在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矩形建筑物,这就是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又名巴特农神庙。

古希腊神庙融入了雕塑、壁画等艺术元素,并对欧洲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是帕特农神庙故,D符合题意,ABC项均不是古希腊的建筑,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促使日本出现了大化改新的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②④符合题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都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后产生的影响,排除①③。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日本大化改新的改革和明治维新的改革产生的影响,不要混淆相似知识点。

2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

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大食是唐宋时代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总称。

起源于波斯语称阿拉伯人为TaZi的音译。

有白衣大食,以叙利亚大马士革为首都,称倭马亚王朝,有黑衣大食,以巴格达为首都,称阿拔斯王朝,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