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第一人称——评《广西文学》“广西‘80后’小说专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O3
王批
干 浮
匀于 『
时
疋
八
称
—
—
评 《 广
西
也
作 编
之
两
其 深
04
2 0Ⅵ 站 第 O 8甥
甏 l } : 。
巍 % 毫
遗舯 警 凳 4 8 E
的方 式 写 就 ,而 且 游记 的纪 实成 分 很 重 ,虽 然后 来 的研究 者 把 它作 为散 文 化 小说来 看 待 ,但 至少 作 者是无 意 于进行 小说 创作 的 。 这是 因为 中国 的小 说 由话 本 演 变 而来 ,话 本 是 面对 市场 、面对 听众 的 产 物 ,说 书 者必 须 扮 演一 个 全 知全 能 的叙 说 者角 色 ,上通 天 文 ,下 通 地理 ,是
离开 乡村 的记忆 和笼罩 。 “ 8 0后 ”的一个 特 征是 带着 强烈 的校 园背 景 ,或许 因
为 “ 8 0 后 ”是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进人文坛的 ,因而在 “ 8 0 后”的作品中始 终 难 以摆 脱校 园的气 息 和格 局 ,校 园 的生活 仿佛 胎 记一 样伴 随 着他 们 的写 作 。
讲述者也是评判者 ,文以载道的理念其实在中国话本小说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五 四新 文 学 运动 强 调 的是 我 手 写 我心 ,我手 写 我 口 ,强 调人 的 自觉 ,更 多 地 强调 个 人 的 自觉 ,于是 有 了鲁迅 的 《 狂人 E t 记》 ,《 狂人 E t 记 》的伟 大意 义不 仅在 于 首 先运 用 了 白话 文 写 作 ,更 重要 的是 在小 说 里 还 出现 了第 一人 称 的叙 述 ,这 是惊 天 动 地 的 ,因 为在 之 前 的 中 国小 说都 是 第 三 人称 的 ,鲁 迅 之 所 以 选择 日记这样一种文体 ,在于 日记的叙述视角是天然 的是第一人称 ,而且也 必须 是 第 一 人称 。很 显 然 ,这 是 鲁 迅 刻 意追 求 的 ,因为 小说 塑 造 的 狂人 ,和 鲁迅 个 人 的 现实 身 份 是没 有 任 何关 系 的。这 和 后来 的 《 孔 乙 己 》《 故 乡 》《 祝 福》 《 在酒楼上 》的 “ 我”有着明显的区别 ,因为后来小说的 “ 我”在不 同程 度上 都 有 鲁迅 的影 子 在其 中 ,有 的甚 至 和生 活 中 的鲁 迅 重合 。虽然 是 小 小 的 人称 变化 , 却是 新 旧两种 文学 的转 折点 。之 后 出现郁 达夫 的 《 春风 沉醉 的晚 上 》 和丁玲 的 《 莎菲女士的 日记 》更是第一 人称的经典之作 ,是对个性解放和生 命主体存在的呼唤。在重礼教轻个人 的旧时代 ,“ 我” 是被忽略的 ,甚至是被 扼杀的,所谓 “ 存天理灭人欲”灭 的就是那个 “ 我” 。“ 我”在小说里 出现并 成为 小说 主人 公是 五 四新文 化 的一个 重要 表征 。 虽 然不 能说 第一 人称 就 是个 性 化 的叙述 ,但 第一 人 称 大量 而 自由地 现 , 确实暗示着某种环境 自由和宽松 。 “ 我” ,作为哲学层面的寓意 ,它常常意味 着 自我 、 个人 、 个性 、 主体 , 因而我们在 “ 8 0 后”作家的作品里频繁地看到 “ 我” 也就很 自然了。 《 广西文学 》 专号里的三个中篇全是用 “ 我” 来叙述 , 和《 祝福 》 《 故乡》不同的是 ,“ 我”不是一个叙述者或者旁观者 ,这三个 中篇里 ,叙述 者 也是 主人 公 ,也 就是 说 “ 我 ”讲 述 的不是 老 百姓 的故 事 ,而 是 自己的故 事 。 小 昌的 《 我梦见了古小童 》 、侯珏 的 《 立地成佛 》 、吴了了的 《 住在二楼 的男 人》 ,叙述的都是 “ 我”的个人遭际,虽然大多低迷沉郁 ,但你能感觉到 “ 8 0 后 ” 的 一 代 生存 是 自我 选择 的结 果 ,感 觉 到 个人 的存 在 ,这些 “ 我 ”基 本 是 “ 8 0 后”的同龄人 ,虽然不一定能和现实生活中的作家身份相对应 ,但显然是 和作家 的现实生活发生着某种密切 的联系 ,是作家最近距离接触到的人和事。 可 以看 出 “ 8 0后 ”勇 于描写 自己的生 活 ,也善 于描 写 自己的生 活 ,没有顾 忌 , 也 没有 遮掩 ,这 是个性 充 分表 达 的一代 。
校 园胎 记
专号里的八个 中短篇除了 《 美女来到我们村 》 《 赔偿金 》两个短篇直接以 乡村为正面背景外 ,其余六篇都是 以城市生活作为背景 。“ 8 0 后”作家最初是 出现 在 城 市 的地 平 线 上 的 ,韩 寒 、郭 敬 明 、张悦 然 等 人小 说 写 的 是生 活 在 城 市 中人 的感 受 ,按 照 当下 某 种划 分法 ,该 叫城 市文 学 。上个 世 纪 9 0年代 文 学 界 呼唤 城 市 文学 的出 现 ,但 除 了王 朔 等人 以外 ,作 家 对 城市 的描 述 还是 没 有
1 O5
王氯
干 评
韩寒的 《 三重 门》引起 的争论姑且不论 ,但 《 三重门 》确实是校园记忆的产 物 。这 是 因为 “ 8 0后 ” 的写作 起 步于 校 园 , 而 他们 的笔 触是 从校 园 开始落 笔 , 校 园像一 个 温 暖 的摇篮 也 像青 春 的孵 化 器 ,培 育 了他们 的人 生基 调 。校 园让 “ 8 0 后” 叛逆 , 校园也让 “ 8 O 后” 怀念。赵薇 的电影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虽然是 “ 7 0后 ”导演 的 电影作 品 ,但 它在 “ 8 0后 ”引起 反 响甚 至要 超过 “ 7 0 后” 。 因为 “ 8 O后 ”对 校 园 的依 赖 和在 乎远 比 6 0年代 、 7 0年 代 出生 的人更 强 。 《 我梦见了古小童 》便带有强烈的后校园文学色彩 ,“ 我”从大学里毕业出来 , 后 来 又 成为 大 学 老师 ,发 生 的情 爱故 事 自然 也 是 与大 学校 园有 关 ,古 小 童就 是这 个大 学校 园爱 情 的基 因 ,而这个 爱情 基 因始 终萦绕 着 “ 我 ” 的情感世 界 , 相 恋 分 手 ,分 手相 恋 ,当最后 古 小 童 出现在 电视相 亲 节 目里 的 时候 ,爱情 不 再是两个人 的私密世界 ,而是一个被看的风景 。 《 立地成佛 》写 的是婚姻生 活的困惑 ,但这个 困惑的背后居然是校园生活的始作俑者 ,小说里有这样一
王批
干 浮
匀于 『
时
疋
八
称
—
—
评 《 广
西
也
作 编
之
两
其 深
04
2 0Ⅵ 站 第 O 8甥
甏 l } : 。
巍 % 毫
遗舯 警 凳 4 8 E
的方 式 写 就 ,而 且 游记 的纪 实成 分 很 重 ,虽 然后 来 的研究 者 把 它作 为散 文 化 小说来 看 待 ,但 至少 作 者是无 意 于进行 小说 创作 的 。 这是 因为 中国 的小 说 由话 本 演 变 而来 ,话 本 是 面对 市场 、面对 听众 的 产 物 ,说 书 者必 须 扮 演一 个 全 知全 能 的叙 说 者角 色 ,上通 天 文 ,下 通 地理 ,是
离开 乡村 的记忆 和笼罩 。 “ 8 0后 ”的一个 特 征是 带着 强烈 的校 园背 景 ,或许 因
为 “ 8 0 后 ”是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进人文坛的 ,因而在 “ 8 0 后”的作品中始 终 难 以摆 脱校 园的气 息 和格 局 ,校 园 的生活 仿佛 胎 记一 样伴 随 着他 们 的写 作 。
讲述者也是评判者 ,文以载道的理念其实在中国话本小说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五 四新 文 学 运动 强 调 的是 我 手 写 我心 ,我手 写 我 口 ,强 调人 的 自觉 ,更 多 地 强调 个 人 的 自觉 ,于是 有 了鲁迅 的 《 狂人 E t 记》 ,《 狂人 E t 记 》的伟 大意 义不 仅在 于 首 先运 用 了 白话 文 写 作 ,更 重要 的是 在小 说 里 还 出现 了第 一人 称 的叙 述 ,这 是惊 天 动 地 的 ,因 为在 之 前 的 中 国小 说都 是 第 三 人称 的 ,鲁 迅 之 所 以 选择 日记这样一种文体 ,在于 日记的叙述视角是天然 的是第一人称 ,而且也 必须 是 第 一 人称 。很 显 然 ,这 是 鲁 迅 刻 意追 求 的 ,因为 小说 塑 造 的 狂人 ,和 鲁迅 个 人 的 现实 身 份 是没 有 任 何关 系 的。这 和 后来 的 《 孔 乙 己 》《 故 乡 》《 祝 福》 《 在酒楼上 》的 “ 我”有着明显的区别 ,因为后来小说的 “ 我”在不 同程 度上 都 有 鲁迅 的影 子 在其 中 ,有 的甚 至 和生 活 中 的鲁 迅 重合 。虽然 是 小 小 的 人称 变化 , 却是 新 旧两种 文学 的转 折点 。之 后 出现郁 达夫 的 《 春风 沉醉 的晚 上 》 和丁玲 的 《 莎菲女士的 日记 》更是第一 人称的经典之作 ,是对个性解放和生 命主体存在的呼唤。在重礼教轻个人 的旧时代 ,“ 我” 是被忽略的 ,甚至是被 扼杀的,所谓 “ 存天理灭人欲”灭 的就是那个 “ 我” 。“ 我”在小说里 出现并 成为 小说 主人 公是 五 四新文 化 的一个 重要 表征 。 虽 然不 能说 第一 人称 就 是个 性 化 的叙述 ,但 第一 人 称 大量 而 自由地 现 , 确实暗示着某种环境 自由和宽松 。 “ 我” ,作为哲学层面的寓意 ,它常常意味 着 自我 、 个人 、 个性 、 主体 , 因而我们在 “ 8 0 后”作家的作品里频繁地看到 “ 我” 也就很 自然了。 《 广西文学 》 专号里的三个中篇全是用 “ 我” 来叙述 , 和《 祝福 》 《 故乡》不同的是 ,“ 我”不是一个叙述者或者旁观者 ,这三个 中篇里 ,叙述 者 也是 主人 公 ,也 就是 说 “ 我 ”讲 述 的不是 老 百姓 的故 事 ,而 是 自己的故 事 。 小 昌的 《 我梦见了古小童 》 、侯珏 的 《 立地成佛 》 、吴了了的 《 住在二楼 的男 人》 ,叙述的都是 “ 我”的个人遭际,虽然大多低迷沉郁 ,但你能感觉到 “ 8 0 后 ” 的 一 代 生存 是 自我 选择 的结 果 ,感 觉 到 个人 的存 在 ,这些 “ 我 ”基 本 是 “ 8 0 后”的同龄人 ,虽然不一定能和现实生活中的作家身份相对应 ,但显然是 和作家 的现实生活发生着某种密切 的联系 ,是作家最近距离接触到的人和事。 可 以看 出 “ 8 0后 ”勇 于描写 自己的生 活 ,也善 于描 写 自己的生 活 ,没有顾 忌 , 也 没有 遮掩 ,这 是个性 充 分表 达 的一代 。
校 园胎 记
专号里的八个 中短篇除了 《 美女来到我们村 》 《 赔偿金 》两个短篇直接以 乡村为正面背景外 ,其余六篇都是 以城市生活作为背景 。“ 8 0 后”作家最初是 出现 在 城 市 的地 平 线 上 的 ,韩 寒 、郭 敬 明 、张悦 然 等 人小 说 写 的 是生 活 在 城 市 中人 的感 受 ,按 照 当下 某 种划 分法 ,该 叫城 市文 学 。上个 世 纪 9 0年代 文 学 界 呼唤 城 市 文学 的出 现 ,但 除 了王 朔 等人 以外 ,作 家 对 城市 的描 述 还是 没 有
1 O5
王氯
干 评
韩寒的 《 三重 门》引起 的争论姑且不论 ,但 《 三重门 》确实是校园记忆的产 物 。这 是 因为 “ 8 0后 ” 的写作 起 步于 校 园 , 而 他们 的笔 触是 从校 园 开始落 笔 , 校 园像一 个 温 暖 的摇篮 也 像青 春 的孵 化 器 ,培 育 了他们 的人 生基 调 。校 园让 “ 8 0 后” 叛逆 , 校园也让 “ 8 O 后” 怀念。赵薇 的电影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虽然是 “ 7 0后 ”导演 的 电影作 品 ,但 它在 “ 8 0后 ”引起 反 响甚 至要 超过 “ 7 0 后” 。 因为 “ 8 O后 ”对 校 园 的依 赖 和在 乎远 比 6 0年代 、 7 0年 代 出生 的人更 强 。 《 我梦见了古小童 》便带有强烈的后校园文学色彩 ,“ 我”从大学里毕业出来 , 后 来 又 成为 大 学 老师 ,发 生 的情 爱故 事 自然 也 是 与大 学校 园有 关 ,古 小 童就 是这 个大 学校 园爱 情 的基 因 ,而这个 爱情 基 因始 终萦绕 着 “ 我 ” 的情感世 界 , 相 恋 分 手 ,分 手相 恋 ,当最后 古 小 童 出现在 电视相 亲 节 目里 的 时候 ,爱情 不 再是两个人 的私密世界 ,而是一个被看的风景 。 《 立地成佛 》写 的是婚姻生 活的困惑 ,但这个 困惑的背后居然是校园生活的始作俑者 ,小说里有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