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之拉伯雷《巨人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之拉伯雷《巨人传》
㈠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主导思想,除了指按照古希腊、古罗马思想去培育人外,还指获得智慧的理想和一种生活哲学。
人文主义在于相信人的本性,以人为本。
在人和神的关系上,反对中世纪以神为本的观念,用人权反对神权。
在人性上,正如柯西谟所说,“我追求有穷,就像把梯子放在地上,既爬不高但也跌不下”,人文主义肯定人和现世的价值,歌颂世俗的享受和欢乐,反对教会宣扬的来世思想和禁欲主义;主张自我的发现和对人的发现,人应当实现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应当用人的智慧开拓新世界,反对闭关自守;提倡个性解放,人应当有自己的个性、意志自由和信仰自由,反对森严的等级制度及束缚人们精神的经院教条;提倡社会改革,注重对人的教育,倡导全面传授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全知全能的人。
总之,人文主义调整了极端化的人神关系,因而才有了人的觉醒和解放。
㈡拉伯雷
恩格斯说过,“文艺复兴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我觉得拉伯雷是这其中的巨人,他高举古希腊的文学旗帜,用人权反对神权,反对封建压迫和禁欲主义,歌颂世俗生活,主张用科学照亮人们的心灵。
而他所塑造的巨人便是具有人文主义的“新人”。
拉伯雷十几岁便被送到教会学校接受死气沉沉的宗教教育,后来又进圣方济各会的一所修道院当了修士。
但他本人热爱希腊文,曾多次游学,并与法学家们来往密切,参加他们关于女权和婚姻的讨论。
《巨人传》这部书中就教育、宗教、政治、战争、法律、婚姻进行了一次看似荒谬实则充满人文主义的讨论。
㈢《巨人传》的人文主义
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巨人传》人文主义的理解:
首先,作者把想象夸张象征相结合,用讽刺和幽默的语调及多种语言,如方言、俗语来表达。
在看这本书时,我觉得作者是有意在让读者笑的,但是这笑绝非那么简单,它是双重的笑,既欢乐兴奋又冷嘲热讽。
人的形象及解放:
在第三部第八章中巴奴日提到人不是植物,而是动物,生来为和平、不是为战争的动物,生来为享受一切蔬菜和百果的动物,生来为和平地统治一切禽兽的动物,这里突出强调了人,是人文主义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巨人传的人不再终生处于对天堂的希冀和对地狱的恐惧之中。
庞大固埃这个形象是本书中所塑造的典型的“人”。
庞大固埃不仅是体力和精神上的双重巨人,还是理想的国王,但是他是人,而不是神,他体格健美,性情豪爽,头脑聪明,知识丰富。
他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命运,既不必祈求神明的庇佑,也不必担心上天的惩罚。
我觉得高康大给庞大固埃的信在这本书中是很重要的,高康大要求庞大固埃不管在品行、道德、才智方面,还是在丰富的实际知识方面都要完善自己,并称占星、炼金术、预言是空洞无物的伪科学。
语言方面首先是希腊文再次是希伯莱文,法律方面要把公正的条文全都读熟,然后再理智地加以比较,医学方面要仔细地参考希腊、阿拉伯、罗马、各地医学家的著述,也不要疏忽那些研究《塔尔摩特》和《加巴勒》的人,要经常练习解剖,而解剖在拉伯雷所处的时代是教会所不能容忍的。
拉伯雷注重对人的解放,而解放中的关键一步就是教育。
所以,我认为作者所提倡的教育是
全面传授新的科学的知识的,充分发掘人的潜能,培养全知全能的人,即博学多识、能言善写、活泼健康、信仰新教,“在德行、言行、识见以及一切学术、义理、处世、治身之道上、无一不做到修养成熟、而彻底精通”的人。
书中突出的内容也包含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后部关于“智慧源泉”的寻找及结尾处的“喝”提示着人们去渴望知识,畅饮真理。
另外,就是巴奴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拉伯雷用一章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装满各种奇怪东西的兜,还有后面他和多玛斯特的用手辩论,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智慧,同时与庞大固埃相比,他更接近生活,熟谙生存之道。
拉伯雷还用近一部来向我们讲述了他担心婚后被妻子背叛的故事,在这其中拉伯雷集中讨论了婚姻的问题,这在当时是很勇敢的行为。
对教会的抨击:
《巨人传》中不仅塑造了约翰这个理想教士,还展示给读者的一个乌托邦社会,小说中的特来美修道院就是作者设计的这个乌托邦社会的缩影。
拉伯雷提倡妇女平等、男女平等地接受教育。
修道院规定:“这里只收容貌端庄,身材合度,秉性温良的女子,和气宇轩昂,体格魁梧的男人。
一般女修道院不准男子进去,这里规定,有女人的地方必须有男人,有男人的地方必须有女人;这里还规定,入院以后,只要本人愿意,随时可以出院,不受拘束。
一般修道院里都要求出家人立志贞洁和安贫以及遵守教规,这里规定,男女修士都可以正大地结婚,人人都可以有钱财自由自在地生活。
在这个修道院里,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彼此和睦相处,任何人都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既没有束缚个性发展的宗教礼节,也没有限制个人自由的清规戒律,每个人都有充分发展自我的权利。
这种完全的个性解放,作者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就是修道院的院规:“随心所欲,各行其是。
”
同时,作者将批判的矛头对向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
封建法律被比作“蜘蛛网”,专门欺凌弱小,广大农民却被象“榨葡萄汁”似地榨干了最后一滴血汗,而教会依然享有者他们的特权,贵族和上层僧侣过着奢侈无度的生活。
拉伯雷对此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故意让爱彼斯得蒙看到教皇在阴间的潦倒生活,他描绘的教会人物,只会在侵略者行凶作恶时噤若寒蝉、只会为非作歹、欺压人民。
他把法官比作“穿皮袍的猫”,讽刺他们又贪婪又愚蠢,对审理案子一窍不通,只会勒索贿赂。
政治理想:
拉伯雷还对战争和治国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好国王应该保证人民幸福,避免战争的负担。
书中提到,“人类将将会实现和完善渴望已久的和平,并达到完美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