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 专题1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纲展示考情回顾备考指南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020年:洋务运动;
2018年:自然经济解

西方国家通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
争、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活
动,以工业文明冲击中国传统自然
经济,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
变化,迫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体系之中,开始了中国近代化
的艰难历程,从而出现了中西文化
的交融与并存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019年:一战期间民
族工业的发展;2018
年:民族工业曲折发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①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②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洋务运动
(1)兴起: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由洋务派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运动。

(2)概况
①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②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③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开始创办民用工业。

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

(3)评价: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产生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原因: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④代表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的继昌隆缫丝厂和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2)初步发展
①时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②原因
a.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表现
a.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b.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

c.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④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学考真题对练]
1.(2020·广东学业水平考试)甲午战争证明了清政府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

材料中“自强运动”是指( ) A.禁烟运动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D.国货运动
B[根据题干“甲午战争证明了清政府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等并结合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口号可知,“自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故B 项正确;禁烟运动取得了胜利,与“无力应付”“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不符,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引发的民族危机下才爆发的,故C项错误;提倡国货的运动是在20世纪初期,与甲午战争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2.(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列强入侵和外国商品的涌入,中国社
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逐渐解体的经济形态是(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A[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3.(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国出现了上海发昌机器厂等企业,这些企业属于( )
A.民族工业B.洋务企业
C.外资企业D.买办企业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以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工业。

] 4.(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道仅占十中之二”。

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棉花”。

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每年从越南、缅甸输入百万石大米。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传统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A[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说法错误。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年代,与题干的时间“鸦片战争后”不符,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反映了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增多,说明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但并没有提及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D项错误。

]
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1)经济结构变化
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变化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③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

[最新模拟快练]
1.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状况如下表。

该表折射了当时的中国( )
B.城乡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根据题干表格数字可知,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逐渐增多,说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2.(2020·深圳学考模拟)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

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 ) A.发昌机器厂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
C[根据材料可知“苏州洋炮局”是军用工业,选项中江南制造总局也是军用工业;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汉阳铁厂和轮船招商局都是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故C项正确。

]
3.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遭到外国轮船公司的打压,经过激烈竞争,招商局扭亏为盈,迫使美国旗昌公司破产,英国太古、怡和等公司与招商局签订和解合同。

这说明洋务运动( )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B.实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强国目标
C.将外商企业彻底挤出了中国市场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A[题干材料“美国旗昌公司破产”“签订和解合同”说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故本题A项正确。

]
4.(2020·珠海学考模拟)下表内容可知,我国近代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简表
C.西北地区D.沿海地区
D[根据题干表格信息“上海、广东、天津”可知,近代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故D项正确。

]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二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

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仔细阅读材料一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2)结合材料二,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1840年后,“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的信息可知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申江鬼国正通商”反映外国
资本主义入侵;“无复有心种菽粟”反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反映小农经济日益破产,农村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第(2)问,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消极和积极两个角度思考。

[答案](1)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2)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使中国经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短暂的春天(1912—1919)
(1)原因
①辛亥革命为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实业救国”的影响。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④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①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②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的发展。

③涌现出张謇、荣氏兄弟等实业家。

2.曲折的发展(1927—1949)
(1)1927—1936年:较快发展
①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②表现: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都有较大发展。

(2)1937—1945年:遭受空前打击
①原因:日本帝国主义对民族工业的摧残;国民政府的全面控制;官僚资本的垄断。

②影响: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走向萎缩。

(3)1946—1949年:受到内外双重打击
①原因: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

②影响: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3.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帝国主义(主要因素)、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

[学考真题对练]
1.(2019·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11年,上海拥有丝厂48家,丝车13 738台;1914年增为56家,丝车14 424台;1917年猛增为70家,丝车18 386台。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扶持
D.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从题干材料可知1914年至1917年中国丝厂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故本题选B项。

] 2.(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27—1936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A.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
C.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D[1927—1936年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依然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不可能摆脱,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的资金薄弱、技术落后,不可能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故B 项错误;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1914—1918年)期间,故C项错误;根据“1927—1936年间”可得出处于国民党政府统治前期,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使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故D项正确。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客观上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难以独立发展,因而不能引导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最新模拟快练]
1.(2020·广州学考模拟)成立于1905年的镇江大照电灯公司,是江苏第一家民营发电厂。

其创始人曾言:“电气灯……上海等处行之已久。

镇江为商务繁盛之区,若不捷足创办,瞬将为洋所占。

与其听利权年溢,不若筹抵制于事先。

”材料反映了( )
A.民族资本家的利权意识B.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C.“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涨D.电气照明的全面普及
A[题干材料“与其听利权年溢,不若筹抵制于事先”说明镇江大照电灯公司创始人具有利权意识,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是在一战爆发以后即1915年,与题干时间“1905年”不符,故B项错误;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中国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故C项错误;1905年,中国的电气照明还没有全面普及,故D项错误。

]
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D[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
3.“吾国匹头(布匹)市场,完全为英日之势所占,国货出品不多,行销亦不及英日货之旺盛。

自(1925年)五卅惨剧发生,提倡国货不遗余力,于是呆滞不动之本国布顿见活动。

”材料表明( )
A.1925年是我国提倡国货运动的起点
B.国货运动迫使英日布匹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C.提倡国货运动有助于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
D.1925年后中国布匹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份额
C[从题目中材料可以知道,由于提倡使用国货,我国自己生产的布匹销售情况大大增加。

这实际上说明民众使用国货有利于民族产业的发展。

]
4.(2020·佛山学考模拟)下面是1934—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示意图。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实业救国兴起B.国际局势稳定
C.社会性质改变D.政府政策推动
D[“实业救国”思潮是在19世纪末兴起,故A项错误;1934—1936年世界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正走向战争,国际局势动荡,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1934—1936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出口额增加和入超额增加,故D项正确。

]
5.荣氏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缩影,在内忧重重、外患频频的近代中国,演绎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商业传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春天。

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的代表,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

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

材料二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荣家在无锡、上海两地企业设备被毁纱锭18.7万枚、布机2 766台、粉磨36部……荣家兄弟把大量面粉和小麦送给中国军队做军粮。

1941年,汪伪政权威胁荣德生,要求他将申新一、八两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荣德生当即严词拒绝,并大义凛然地说道:“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荣氏家族》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荣氏企业在抗战时期的境况,并说说你对“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理解。

[答案](1)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2)境况:日益萎缩(陷入困境)。

理解:爱国救亡的民族情怀。

一、选择题
1.厦门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前,产自江浙和福建的棉布十分畅销,但自从开埠通商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土产棉布质量的下降
B.交通运输的不便
C.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D.洋布洋纱的冲击
D[题干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江浙一带传统手工业产品滞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价廉物美的西方工业品的冲击,故选D项。

]
2.(2020·东莞学考模拟)《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

”这说明近代中国( )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B.手工业完全消失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D.工业化彻底实现
A[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材料“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故A项正确。

] 3.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里“解体”的含义是(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趋商品化
D[自然经济的特点是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生产相结合,即男耕女织,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不投向市场,所以“解体”的含义是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趋商品化。

故D项正确。

] 4.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 )
A.东南沿海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
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A[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最早发生变化。

]
5.下图是洋务运动时期某企业的中国工匠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其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

该企业是 ( )
A.开平煤矿B.福州船政局
C.大生纱厂D.汉阳铁厂
B[“平远”号铁甲舰是军用企业生产的,选项中只有福州船政局属于军用企业,故本题选B项。

]
6.李鸿章曾指出“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务运动( )
A.富国强兵,谋求发展B.同心协力,精益求精
C.重用人才,创办企业D.改革政治,融入世界
A[根据材料中“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等信息可知其思想主张为开展洋务,富国强兵,故选A项。

]
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
B[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以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工业。

] 8.(2020·汕头学考模拟)1873年,华侨商人陈启沅在家乡广东南海创建继昌隆缫丝厂,史书记载该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
A.列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厂
B.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状况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D.民国时期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
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陈启沅创办缫丝厂产品精美,出口欧美,获利丰厚,这可以用来研究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状况,故B项正确。

列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厂是在1895年以后,故A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赔款,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与题干时间1873年不符,故C项错误;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是在抗日战争以后,故D项错误。

]
9.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大生纱厂、保兴面粉厂等企业( ) A.都是中小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
B.都是私人建立的资本主义企业
C.都采用了“官商合办”的形式
D.都是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表现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企业是由官僚、地主、商人等投资兴办的近代民族企业,故A项错误;这些近代民族企业都是私人建立的资本主义企业,故B项正确;“官商合办”是洋务企业的形式,故C项错误;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表现而不是初步发展的表现,故D项错误。

]
10.上海发昌机器厂是中国较早兴办的民族工业之一,发展过程中发生过这样的怪事:机器厂造了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
B.清政府支持民族企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D.抢占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C[“船尾挂中国龙旗”说明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船头挂英国国旗”说明对外国有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的结果,故选C项。

]
11.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位售价下降了25%左右,对该售价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体现国人崇洋媚外心态
D.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繁荣
B[进口纱布售价下降可使生产成本下降,这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12.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这一运动的社会经济背景是( )
A.传统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B.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C[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故维新变法运动的经济背景是C项;传统自然经济彻底瓦解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是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故B项错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故D项错误。

] 13.(2020·湛江学考模拟)张謇指出:“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

”据此可知,张謇主张( )
A.抵制西学B.师夷长技
C.实业救国D.科教兴国
C[根据张謇所说“实业是根”可知,他主张实业救国,故C项正确。

]
14.20世纪初,清政府曾颁发谕旨:“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

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

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由此可推出( )
A.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商政策
B.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C.清政府将实行振兴工商业的政策
D.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C[由“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

”可知清政府将实行振兴工商业的政策。

]
15.下面表格是 1913—1921 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
B.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
16.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废厘改税”,设置“统税”对国内工业品按照一物一税的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该工业品便可在全国流通,不再征收额外捐税。

这一调整( ) A.为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
B.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
C.刺激了国内市场的流通
D.加快了国内市场形成
C[材料“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说明商品流通过程中税负减轻,有利于刺激国内市场的发展,C项正确;税收政策调整与抗战经济基础无关,排除A项;税负减轻,百姓经济负担减轻,排除B项;国内市场早已形成,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
17.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 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 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四川兴办实业风气盛行
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D[依据材料“1942年”“国统区共有工厂3 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 654家”信息可知,抗日战争期间,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国大量的沿海工业随国民政府迁往西南地区,故D项正确。

]
18.(2020·韶关学考模拟)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形象,在近代上海家喻户晓。

下图说的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橱窗中的商品标价,他非常困惑。

造成他困惑的原因是( )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C.抗日战争爆发,商品奇缺,物价飞涨
D.进口洋娃娃供不应求,定价昂贵
B[根据图片可知,三毛手中纸币面额较大及橱窗中的商品标价,说明纸币贬值,通货膨胀,故B项正确。

]
19.1945年11月2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决议,要求全部敌伪纺织厂由国营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经营。

据此可知当时( )
A.国民政府以抗战大局为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